体育教学与德育的关系
发布时间:2015-10-04 14:58
体育与德育各有其特殊性,各自所要求的教育任务各不相同,但二者在某些方面,有很多的结合点。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诸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这些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教师应利用时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这种自发意识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品质。同样,也会有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暴露出缺乏某些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的现象。这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都能达到要求。我在教二年级学生篮球时,要求每个学生拍球。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但也有一两个女生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显得表情紧张,在轮到她们的时候总是退到别的同学后面,甚至干脆对老师说不想参加这项活动。究其原因,才知道是“害怕”,不敢拍球。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强迫她们必须完成该项目,也没有任由她们不做这个项目,而是耐心地先让她们双手抱住篮球,然后举到胸前双手放开,让球自动落地。经过几次反复,她们不再像开始那样害怕,并且能够主动地用双手拍球。事后我分析,之所以那两个学生不敢拍球,是由于缺乏自信,害怕失败,但在老师的一再鼓励和引导下,终于亲自尝试,并且获得成功,她们的这一心理障碍自然也就排除了。这堂体育课,显然达到了既使学生锻炼了身体,学会了一种技能,又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体现了体育与德育教育相互渗透的原则、增强体质的目的,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遵守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既影响到能否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又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全地上好一节体育课。中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而且身体脆弱,加之安全意识淡薄,这就使得在给他们上体育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组织纪律,以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又要时刻注意,防止有意外发生。在一次教二年级学生跳远的课上,我发现有的学生兜里装着钢笔、钥匙这一类东西,这是很危险的。于是,我及时把这些东西收上来代为保管,并再三叮嘱以后体育课上不要再带此类东西。在教授跳远技巧时,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后面的学生经常会打闹;在练习跳远时,一些学生因为老师讲述时没有注意听,而造成跳远姿势不规范等情况。针对于此,在上课之前,我总是要先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告诉他们不遵守纪律的危害。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听从劝告,注意约束自己不随便说话打闹,并专心听讲。而对那些“顽固不化”的学生,我没有用简单的罚站、斥责或赶其回教室的做法,而是从教材中找来一些游戏,而这些游戏又是与纪律约束有关的,要想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必须所有人遵守纪律,遵守规则,这样一来,那些“顽固分子”能够主动配合老师的要求来完成整个游戏,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事后我想,之所以他们能取得好成绩,完全是由于他本人的天性使然。而他们的不守纪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这一原因造成的。
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利有弊,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以取得预期效果。
青少年的本质都是美好、纯洁、善良的。在教学二年级体育课时,我要求所有学生完成50米跑,并两人一组,看谁先跑到终点。本来这个项目是由学生们积极要求老师去做的,可轮到一名学生跑时,他却无动于衷。任老师怎么喊口令、吹哨都没有反应,只是我行我素地站在那里。我走到他面前,准备好好教训他一顿。结果我刚要开口,在他身旁的几个学生则用充满童稚的声音对我说:“老师,他的耳朵听不见,你刚才的话他都不知道。”这使我颇感意外,我仔细一看,果然在那个学生的两只耳朵上各戴了一个类似于助听的设备。我这才恍然,明白刚才他为什么那么“我行我素”了。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周围的学生都要求我不要让那个学生跑步了。
体育运动必然涉及到体力消耗,上体育课自然不会轻松自如、似“闲庭信步”,因此具备“肯吃苦”的品质对于体育课尤其是体育训练来说,尤为重要。我在担任体育课的同时,又担任着学校篮球队的教练任务。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篮球训练相对于同一地区其他学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建队时间晚,训练时间有限。于是,在我担任篮球教练之后,为了迎接即将举行的篮球比赛,我不得不适当地增加了队员的训练强度。这对于每一个篮球队员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篮球队平时专门的训练较少,队员们最经常做的就是十几个人在一起打比赛,很不正规,这样下去篮球队很难打出成绩。于是篮球训练时,我总是刻意地减少让他们一起打比赛的时间,而是着重训练他们的基本功,如传球、弹球、三步上篮等动作。起初队员们练习得很认真,但时间一久队员就产生厌烦情绪,总是要求打比赛。我把这归结为队员“不肯吃苦,害怕吃苦”,不愿意持久地机械练习基本动作。对此我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他们树立肯吃苦的意识,并帮助他们认清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在真正比赛上取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光。在这当中,我又加入了培养集体荣誉感等德育因素,使得队员们心劲徒增,练起基本功来也更加卖力,再没有人发练基本功“没劲”、“累”之类的牢骚了。
体育和德育分属不同的教育领域,但它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地方。体育能给德育提供理论实践的场地,德育又能指导、促进体育的更好发展。关于二者相互渗透的课题,大有文章可做。本文只是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系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该课题的真正内涵还有待于专家认真挖掘。
德育就是教师有目的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我国的学校德育大致由三个部分组成:道德品质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其中,道德品质教育诸如不怕吃苦、勇敢坚强、遵守纪律、热爱集体等。这些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常常会不自觉地在学生身上显现出来,教师应利用时机,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这种自发意识加以引导,使之真正成为学生自身的稳定品质。同样,也会有部分学生在上体育课时,暴露出缺乏某些应该具有的良好品质的现象。这都需要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情况采用最佳的教育方法,使所有学生在体育课上都能达到要求。我在教二年级学生篮球时,要求每个学生拍球。绝大多数学生对这个活动很感兴趣,并积极参与其中,但也有一两个女生在进行这项活动时,显得表情紧张,在轮到她们的时候总是退到别的同学后面,甚至干脆对老师说不想参加这项活动。究其原因,才知道是“害怕”,不敢拍球。针对这一情况,我没有强迫她们必须完成该项目,也没有任由她们不做这个项目,而是耐心地先让她们双手抱住篮球,然后举到胸前双手放开,让球自动落地。经过几次反复,她们不再像开始那样害怕,并且能够主动地用双手拍球。事后我分析,之所以那两个学生不敢拍球,是由于缺乏自信,害怕失败,但在老师的一再鼓励和引导下,终于亲自尝试,并且获得成功,她们的这一心理障碍自然也就排除了。这堂体育课,显然达到了既使学生锻炼了身体,学会了一种技能,又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品质,体现了体育与德育教育相互渗透的原则、增强体质的目的,使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遵守纪律是学生最基本的道德品质,在体育教学中,学生是否遵守纪律既影响到能否按计划完成教学任务,又关系到学生能否安全地上好一节体育课。中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自我约束能力差,而且身体脆弱,加之安全意识淡薄,这就使得在给他们上体育课时,教师一方面要组织纪律,以便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一方面又要时刻注意,防止有意外发生。在一次教二年级学生跳远的课上,我发现有的学生兜里装着钢笔、钥匙这一类东西,这是很危险的。于是,我及时把这些东西收上来代为保管,并再三叮嘱以后体育课上不要再带此类东西。在教授跳远技巧时,二年级学生注意力不集中,后面的学生经常会打闹;在练习跳远时,一些学生因为老师讲述时没有注意听,而造成跳远姿势不规范等情况。针对于此,在上课之前,我总是要先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告诉他们不遵守纪律的危害。大多数同学能够做到听从劝告,注意约束自己不随便说话打闹,并专心听讲。而对那些“顽固不化”的学生,我没有用简单的罚站、斥责或赶其回教室的做法,而是从教材中找来一些游戏,而这些游戏又是与纪律约束有关的,要想在游戏中取得胜利,必须所有人遵守纪律,遵守规则,这样一来,那些“顽固分子”能够主动配合老师的要求来完成整个游戏,并取得较好的成绩。事后我想,之所以他们能取得好成绩,完全是由于他本人的天性使然。而他们的不守纪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这一原因造成的。
儿童活泼好动的天性有利有弊,关键是看教师如何引导,以取得预期效果。
青少年的本质都是美好、纯洁、善良的。在教学二年级体育课时,我要求所有学生完成50米跑,并两人一组,看谁先跑到终点。本来这个项目是由学生们积极要求老师去做的,可轮到一名学生跑时,他却无动于衷。任老师怎么喊口令、吹哨都没有反应,只是我行我素地站在那里。我走到他面前,准备好好教训他一顿。结果我刚要开口,在他身旁的几个学生则用充满童稚的声音对我说:“老师,他的耳朵听不见,你刚才的话他都不知道。”这使我颇感意外,我仔细一看,果然在那个学生的两只耳朵上各戴了一个类似于助听的设备。我这才恍然,明白刚才他为什么那么“我行我素”了。但更让我感动的是,周围的学生都要求我不要让那个学生跑步了。
那一瞬间,我忽然想到,学生这种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优秀品质,完全可以在体育运动当中去体现,并得到巩固。于是,我当下提议全体同学玩一个游戏,这个游戏的关键是看同一组队员是否能配合默契,并互相帮助。但这个“诀窍”我并没有对学生说,目的就是要看看,这些学生们是否真的具有互相帮助的好品质。游戏开始后,有的小组一阵手忙脚乱,不知该从何做起,而有的小组则已摸到了头绪,并有条不紊地进行着,于是我对那些忙作一团的小组给予提示。结果,很快那些落后的小组领悟到了游戏的窍门,最终所有小组都成功地完成了游戏,虽然各小组有先后、好坏之分,但他们每个人因为这个游戏懂得了互助的意义,知道了合作的重要性。
体育运动必然涉及到体力消耗,上体育课自然不会轻松自如、似“闲庭信步”,因此具备“肯吃苦”的品质对于体育课尤其是体育训练来说,尤为重要。我在担任体育课的同时,又担任着学校篮球队的教练任务。由于种种原因,学校的篮球训练相对于同一地区其他学校存在很大的差距,其主要原因是建队时间晚,训练时间有限。于是,在我担任篮球教练之后,为了迎接即将举行的篮球比赛,我不得不适当地增加了队员的训练强度。这对于每一个篮球队员来说,无疑是一种考验。篮球队平时专门的训练较少,队员们最经常做的就是十几个人在一起打比赛,很不正规,这样下去篮球队很难打出成绩。于是篮球训练时,我总是刻意地减少让他们一起打比赛的时间,而是着重训练他们的基本功,如传球、弹球、三步上篮等动作。起初队员们练习得很认真,但时间一久队员就产生厌烦情绪,总是要求打比赛。我把这归结为队员“不肯吃苦,害怕吃苦”,不愿意持久地机械练习基本动作。对此我对他们进行思想教育,要求他们树立肯吃苦的意识,并帮助他们认清只有练好基本功,才能在真正比赛上取得好成绩,为学校争光。在这当中,我又加入了培养集体荣誉感等德育因素,使得队员们心劲徒增,练起基本功来也更加卖力,再没有人发练基本功“没劲”、“累”之类的牢骚了。
体育和德育分属不同的教育领域,但它们之间有很多互相补充、互相影响的地方。体育能给德育提供理论实践的场地,德育又能指导、促进体育的更好发展。关于二者相互渗透的课题,大有文章可做。本文只是针对二者之间的关系,以及联系笔者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不成熟的看法。该课题的真正内涵还有待于专家认真挖掘。
上一篇:如何训练学生的 听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