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 文学欣赏 教学方法探析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1
论文关键词:文本 主体角色 教学情境
论文摘要: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文学欣赏》课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创设研讨与互动的教学情境等方式,都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1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开设文学欣赏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所以,目前还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可供使用,而面对涉猎文学作品相对少的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选择哪些文学作品,这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为此,在开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在纸上列出自己喜欢的作家,读过的文学作品,以了解学生的欣赏趣味。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学生的欣赏趣味不一样。有喜欢古典文学的,有喜欢现当代文学的,有喜欢台湾文学的,有喜欢外国文学的,这样,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尽量顾及每个学生的兴趣,有的放矢。同时,也应选择一些他们不熟悉但非常重要的作品穿插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欣赏趣味,而且还可丰富他们的学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应让学生认识到,名著思想深邃、艺术精湛,阅读和欣赏名著是一生一世的精神享受,课堂学习只是让他们走近名著,感受名著,从而喜欢名著,只有不断地阅读、理解名著,他们的精神世界才会不断丰富宽广。
随着影视、网络的普及,学生的文本阅读量越来越少,像《红楼梦》这样伟大的巨著读过原著的人寥寥无几,多数学生是从影视上了解故事情节的,无法感受原著的语言美。建构主义研究表明,人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是一个主体不断建构的过程,即只有通过个体的真实体验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是最有效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每次开课之前,把要讲的篇目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在课堂上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不读评论文章,以免先人为主的评论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个体见解。而对于一些诗词,可以采用课堂诵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在诵读中分享文本中的情慷。最有价值的尝试是自编自改文本剧情的方式:学生以“导演”的身份进人文本,对其中的结构、情节、人物设置进行自己有特色的删改和重新编排。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再创造的兴趣,使学生与作品问的交互作用得以深人,从而丰富自身的艺术经验。
2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角色和引领作用
将课堂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转变,必将有效提升和活跃课堂气氛。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经常是被动、机械的教育对象,没有作为主动的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文学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针对某一作家或作品,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者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名著名片,然后谈观后感。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在课后阅读了许多作品,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更有许多同学把改编成影视的名著与原作进行比较讨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更善于听取和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给予各种不同意见以充分表达的机会。同时,还要不时地给他们以启发、引导。课堂上,老师既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知识的学习者,更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有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生命体,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生思考的成熟与否,观点的幼稚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是激活学生思维,形成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3.1学生研讨式
对话教学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提倡建立自由、开放的心理场境,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开放、沟通、合作等特征,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意识和自由开放的个性,力求创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建立和谐氛围,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前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不轻易指责或批评学生,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没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例如,在欣赏金庸小说时,设定的情景是“金庸小说研讨会”,同学们坐成圆桌式,畅所欲言,教师不加任何评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谈到金庸小说中的“大侠”时,有的认为是郭靖,因为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有的认为是令狐冲,因为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的则认为是萧峰,因为他为了和平,为了阻止大宋与契丹两国交兵而不惜牺牲性命。在谈到谁的武功最高时,有的学生说是韦小宝,因为他的逃跑功最厉害(不时引起哄堂大笑)。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使之满腔热情地投人学习。
3.2师生互动式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性被消解了。教师虽然还要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但他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了。在传统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听话,并把听话与否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而对话教学则要求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引导者,即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所想表达的东西。教师作为引导者,既要保持一定的权威性,又要以一种伙伴的姿态介人学生之中,做到既外在于学生,又与学生同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公布自己的阅读成果,以便与学生平等交流。此时,在同属文本读者这一点上,教师的地位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提供的只是一家之言,并非“标准答案”,因而并不具备强迫学生接受的性质,学生和教师享有质疑的权利和解释的义务。例如,我们在学习小说鉴赏时,教师与学生一起评论《三国演义》,在分析诸葛亮这个人物时,讲到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是作者“仁君贤相”创作思想的体现者,他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但有的学生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一位同学认为,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之后,就应该想办法让蜀国强大起来,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而不应该再劳民伤财地去打仗,诸葛亮的做法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个人的名声,是不值得歌颂的。还有的同学对曹操“奸雄”的提法提出了异议,认为曹操所谓的“奸”是他的谋略,《孙子兵法》中不是也提到“兵不厌诈”吗!在对话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很多见解是独到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阐发自己的观点,形成对话能力。
论文摘要: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文学欣赏》课教学中需要特别关注的。精心选择学生喜爱的教学内容,充分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作用,创设研讨与互动的教学情境等方式,都有助于唤醒学生的参与意识,使课堂气氛生动活泼。
1精心选择教学内容让学生与文本进行心灵对话
开设文学欣赏课,是对大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一个尝试,所以,目前还没有固定统一的教材可供使用,而面对涉猎文学作品相对少的学生,选择什么样的文学作品,选择哪些文学作品,这是教学过程中首先要考虑的。为此,在开课前,可以先让学生在纸上列出自己喜欢的作家,读过的文学作品,以了解学生的欣赏趣味。当然,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每个学生的欣赏趣味不一样。有喜欢古典文学的,有喜欢现当代文学的,有喜欢台湾文学的,有喜欢外国文学的,这样,在安排教学内容时,就应尽量顾及每个学生的兴趣,有的放矢。同时,也应选择一些他们不熟悉但非常重要的作品穿插其中,这样不仅可以满足他们的欣赏趣味,而且还可丰富他们的学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应让学生认识到,名著思想深邃、艺术精湛,阅读和欣赏名著是一生一世的精神享受,课堂学习只是让他们走近名著,感受名著,从而喜欢名著,只有不断地阅读、理解名著,他们的精神世界才会不断丰富宽广。
随着影视、网络的普及,学生的文本阅读量越来越少,像《红楼梦》这样伟大的巨著读过原著的人寥寥无几,多数学生是从影视上了解故事情节的,无法感受原著的语言美。建构主义研究表明,人们对知识的接受和理解是一个主体不断建构的过程,即只有通过个体的真实体验来达到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才是最有效的。因此,要特别强调与文本的直接对话,每次开课之前,把要讲的篇目发给学生,让他们阅读,并在课堂上谈自己对作品的理解,不读评论文章,以免先人为主的评论影响了学生对文本的个体见解。而对于一些诗词,可以采用课堂诵读的方法,激发学生在诵读中分享文本中的情慷。最有价值的尝试是自编自改文本剧情的方式:学生以“导演”的身份进人文本,对其中的结构、情节、人物设置进行自己有特色的删改和重新编排。这种方式能激发学生再创造的兴趣,使学生与作品问的交互作用得以深人,从而丰富自身的艺术经验。
2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角色和引领作用
将课堂主体由教师变为学生是非常重要的理念转变,必将有效提升和活跃课堂气氛。而传统的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学生经常是被动、机械的教育对象,没有作为主动的主体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这限制了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压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文学欣赏课的教学活动中,要注意加强教师对现代教育理论、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学习,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可针对某一作家或作品,提出一些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或者利用多媒体现代教学技术,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观看一些名著名片,然后谈观后感。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为了阐述自己的观点,不仅在课后阅读了许多作品,查阅了许多相关资料,更有许多同学把改编成影视的名著与原作进行比较讨论。当然,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要参与其中,更善于听取和分析学生的解题思路,给予各种不同意见以充分表达的机会。同时,还要不时地给他们以启发、引导。课堂上,老师既要把学生看作一个知识的学习者,更要把学生看作一个有丰富内心世界、有独立人格尊严和巨大生命潜能的生命体,尊重他们,关心他们,爱护他们。学生思考的成熟与否,观点的幼稚与否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每个学生都能主动地参与并表达自己的观点。所以,确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的生命潜能和创造精神在丰富多彩的自主活动中得以充分释放,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是激活学生思维,形成良好教学效果的关键。
3创设崭新的教学情境
3.1学生研讨式
对话教学是目前比较先进的一种教学理念,它提倡建立自由、开放的心理场境,体现民主、平等、自由、开放、沟通、合作等特征,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意识和自由开放的个性,力求创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建立和谐氛围,是创设充分参与的课堂教学情境的前提。现代教学理论认为,课堂教学除知识对流的主线外,还有一条情感对流的主线。民主、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是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形成的基础。在这样的情境下,教师不轻易指责或批评学生,常给学生以鼓励和支持,使学生心情舒畅、兴趣盎然、无拘无束地参与教学活动,为学生的学习创没一个良好的心理环境。例如,在欣赏金庸小说时,设定的情景是“金庸小说研讨会”,同学们坐成圆桌式,畅所欲言,教师不加任何评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同学们在谈到金庸小说中的“大侠”时,有的认为是郭靖,因为他“为国为民,侠之大者”;有的认为是令狐冲,因为他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有的则认为是萧峰,因为他为了和平,为了阻止大宋与契丹两国交兵而不惜牺牲性命。在谈到谁的武功最高时,有的学生说是韦小宝,因为他的逃跑功最厉害(不时引起哄堂大笑)。实践证明:给学生创设成功的机会,体验成功的愉悦.能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使之满腔热情地投人学习。
3.2师生互动式
在对话教学中,教师的权威性被消解了。教师虽然还要控制整个教学过程,但他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中心了。在传统的教学中,一直存在着“以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教师要求学生必须听话,并把听话与否作为判断学生好坏的标准。而对话教学则要求教育者首先是一个好的引导者,即引导学生表达出自己所想表达的东西。教师作为引导者,既要保持一定的权威性,又要以一种伙伴的姿态介人学生之中,做到既外在于学生,又与学生同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以一个普通参与者的身份公布自己的阅读成果,以便与学生平等交流。此时,在同属文本读者这一点上,教师的地位与学生是平等的,教师提供的只是一家之言,并非“标准答案”,因而并不具备强迫学生接受的性质,学生和教师享有质疑的权利和解释的义务。例如,我们在学习小说鉴赏时,教师与学生一起评论《三国演义》,在分析诸葛亮这个人物时,讲到诸葛亮是智慧的化身,他是作者“仁君贤相”创作思想的体现者,他为了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但有的学生对此观点提出了质疑:一位同学认为,诸葛亮在辅佐刘备建立了蜀国之后,就应该想办法让蜀国强大起来,让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好日子,而不应该再劳民伤财地去打仗,诸葛亮的做法不是为了国家,而是为了个人的名声,是不值得歌颂的。还有的同学对曹操“奸雄”的提法提出了异议,认为曹操所谓的“奸”是他的谋略,《孙子兵法》中不是也提到“兵不厌诈”吗!在对话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是活跃的,很多见解是独到的。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阐发自己的观点,形成对话能力。
上一篇:从教学源头抓起促生本课堂构建
下一篇:探寻写作动机书写精彩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