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模式探析
发布时间:2015-10-04 15:03
论文摘要i近年来,大学生(包括部队院校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理论教学模式陈旧,使学生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什么用”、“对谁有用”等问题上产生了程度不同的模糊认识。因此,必须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新模式。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教学模式
近些年来,大学生包括武警部队院校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有学员自身认识上的问题,更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本身的问题,教学模式陈旧是重要方面。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管用”问题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我们认为,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应当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原则,也应当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但遗憾的是,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恰恰在“管用”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首先,没有说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谁管用”。在“对谁管用”的问题上,教材的内容较多注意“以社会为本”,而忽视“以人为本”,所以教员在授课中往往只教育和引导学员从宏观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定位,认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作用首先是“为党所用”、“为国所用”、“为社会所用”,然后才是“为个人所用”;而对“为党所用”、“为国所用”、“为社会所用”与“为个人所用”的统一关系则缺乏全面深入的揭示和论证。但学生则更多地从自身工作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这一微观的角度来对各门课程的作用认识和定位,进而决定他们对课程的态度。所以,目前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人物”的事,是“政治家”的事,离自己太远,而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没有真正说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管什么用”。在“管什么用”的问题上,多数学生往往期望自己在校所学的东西能够直接有助于把自身培养成为“某种人”,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得上,见实效,成为从事某一职业或工作的技能。应当说,学生的这种要求从目的上来说并没有错,因为,任何科学知识都既有真理性又有价值性,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在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不少教育者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帮助学生做人做事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却很少具体的、生动的、有效的阐述和论证,所以许多学生确实不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自身到底有什么用。所以,他们对外语、计算机、专业课普遍重视,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只好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而硬着头皮听了。
最后,没有讲清“怎么用”。应当说,武警部队院校的不少学员特别是干部学员,还是承认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的,但是,他们普遍感到“不会用”、“用不上”。这种情况本身就说明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落实不彻底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学习任何一门理论课程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有它的特殊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它诞生时期的历史实践。因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讲授,与当时的实践结合起来,真实地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全貌和精神实质,才能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其思想的深刻内涵,才能增强其理论的可信度,切实解决“可信”问题。
(三)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当代人们的实践相统一,在教学内容上“发展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既要继承,更要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同样需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科技进步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大学生普遍比较热心探求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说出一些新的道理来。这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广大学员真正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其工作学习的实践当中去,使理论在学员的实践中得以验证,才能增强其说服力,才能真正被学员所认同和接受。
解决上述种种问题,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根本的一条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出一种以“精”和“管用”为主旨的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全面构建这种教学模式,本文不作全面的探讨,只强调构建这种新模式时应着力把握的三个“着力点”。
(一)充分认识教员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提高教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从教学活动的特点来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而教员自身的理论素养是其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信息交换、情感、思想交流的过程,教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的信仰和饱满的热情源自于其较高的理论素养。因此,必须着力提高理论课教员的理论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最近,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有计划地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研修。五部门联合作出这一决定,既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又说明了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突出学员在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激发学员的主体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员要向学生不断征求有关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动态介绍给学员,把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引入课堂、作为案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这些现实问题,使学员通过这些新内容和新动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加对它的关注和认可。选取学员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熟知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使学员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方法论,对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价值和意义。以此来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唤醒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三)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引导学员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需要大力开发营建实践教学基地,给学生提供一个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活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更好地训练和培养学员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营建实践教学基地,武警部队院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实践教学基地的选取相对容易。武警部队院校学员是未来部队的基层指挥员,选择基层部队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提前使学员介入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二是基层部队支持这项工作。部队希望接收熟悉部队工作和生活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因为这些学员提前熟悉部队的工作和生活、为将来能够顺利适应任职需要提供便利。再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院校和部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良好渠道。院校通过向部队学习,可以增强教员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部队也可以利用院校师资资源,对官兵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加强部队本身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些有利条件,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好,切实发挥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论文关键词: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教学模式
近些年来,大学生包括武警部队院校大学生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过程中存在着比较严重的厌学现象。出现这种情况,有社会大环境的原因,有学员自身认识上的问题,更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本身的问题,教学模式陈旧是重要方面。因此,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模式亟待创新。
一、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对“管用”问题认识不清,重视不够
邓小平曾经明确指出,“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我们认为,小平同志的这一论断应当成为全党和全国人民学习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原则,也应当是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改革的基本原则。但遗憾的是,目前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恰恰在“管用”方面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
首先,没有说清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谁管用”。在“对谁管用”的问题上,教材的内容较多注意“以社会为本”,而忽视“以人为本”,所以教员在授课中往往只教育和引导学员从宏观上、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高度来认识和定位,认为实施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的作用首先是“为党所用”、“为国所用”、“为社会所用”,然后才是“为个人所用”;而对“为党所用”、“为国所用”、“为社会所用”与“为个人所用”的统一关系则缺乏全面深入的揭示和论证。但学生则更多地从自身工作需要、个人成长的需要这一微观的角度来对各门课程的作用认识和定位,进而决定他们对课程的态度。所以,目前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很容易使学生产生错觉,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大人物”的事,是“政治家”的事,离自己太远,而缺乏学习的动力,甚至产生厌学情绪。
其次,没有真正说清马克思主义理论“管什么用”。在“管什么用”的问题上,多数学生往往期望自己在校所学的东西能够直接有助于把自身培养成为“某种人”,能够在将来的工作和生活中用得上,见实效,成为从事某一职业或工作的技能。应当说,学生的这种要求从目的上来说并没有错,因为,任何科学知识都既有真理性又有价值性,这是无可非议的。
但是,在现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不少教育者只注重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知识的灌输.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帮助学生做人做事方面的价值和功能却很少具体的、生动的、有效的阐述和论证,所以许多学生确实不明确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对自身到底有什么用。所以,他们对外语、计算机、专业课普遍重视,而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课,只好为了考试、为了分数而硬着头皮听了。
最后,没有讲清“怎么用”。应当说,武警部队院校的不少学员特别是干部学员,还是承认和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对自己工作、学习和生活的指导作用的,但是,他们普遍感到“不会用”、“用不上”。这种情况本身就说明了我们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二)对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原则落实不彻底
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是学习任何一门理论课程的基本方法和原则。在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有它的特殊内容。
马克思主义理论来源于它诞生时期的历史实践。因此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理论放到当时的时代背景下讲授,与当时的实践结合起来,真实地呈现马克思主义的全貌和精神实质,才能充分展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和其思想的深刻内涵,才能增强其理论的可信度,切实解决“可信”问题。
(三)必须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与现当代人们的实践相统一,在教学内容上“发展马克思主义”
对马克思主义既要继承,更要发展,这一基本原则在教学中同样需要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针对科技进步和思想文化发展的实际,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大学生普遍比较热心探求的社会热点、难点问题说出一些新的道理来。这也是“发展马克思主义”,只有广大学员真正把在课堂上所学的理论运用到其工作学习的实践当中去,使理论在学员的实践中得以验证,才能增强其说服力,才能真正被学员所认同和接受。
二、构建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新模式要努力把握三个着力点
解决上述种种问题,要做的工作很多,但根本的一条是深化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学模式的改革,构建出一种以“精”和“管用”为主旨的新的教学模式。如何全面构建这种教学模式,本文不作全面的探讨,只强调构建这种新模式时应着力把握的三个“着力点”。
(一)充分认识教员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努力提高教员的思想政治素质
从教学活动的特点来看,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扮演着主导的角色。而教员自身的理论素养是其主导作用得以发挥的关键因素。因为教学过程本质上就是一个信息交换、情感、思想交流的过程,教员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的信仰和饱满的热情源自于其较高的理论素养。因此,必须着力提高理论课教员的理论素质和思想政治素质。最近,中组部、中宣部、中央党校、教育部、解放军总政治部决定,有计划地组织高校哲学社会科学教学科研骨干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的研修。五部门联合作出这一决定,既充分表明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教师地位和作用的重要性,又说明了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二)突出学员在教学系统中的主体地位,着力激发学员的主体意识
教学过程中,教员要向学生不断征求有关教学方式、方法和手段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调整、完善教学方式和方法,使学员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其次,要及时调整教学内容,把最新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动态介绍给学员,把国际国内社会政治经济的热点问题、难点问题引入课堂、作为案例,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分析这些现实问题,使学员通过这些新内容和新动态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我们所处的社会生活息息相关,从而增加对它的关注和认可。选取学员学习、生活、工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熟知的问题作为教学案例,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指导分析和解决,使学员切实感受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作为方法论,对自身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价值和意义。以此来激发学员学习的兴趣,唤醒学员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意识。
(三)重视实践教学基地建设
引导学员运用所学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指导自身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为此,需要大力开发营建实践教学基地,给学生提供一个把所学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理论与实践统一的活动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学生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才能更好地训练和培养学员的理论思维能力,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发营建实践教学基地,武警部队院校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一是实践教学基地的选取相对容易。武警部队院校学员是未来部队的基层指挥员,选择基层部队作为实践教学基地,提前使学员介入将来要从事的工作,更能激发他们的兴趣。二是基层部队支持这项工作。部队希望接收熟悉部队工作和生活的毕业生参加工作,因为这些学员提前熟悉部队的工作和生活、为将来能够顺利适应任职需要提供便利。再次,建立实践教学基地是院校和部队相互沟通、相互学习的良好渠道。院校通过向部队学习,可以增强教员的素质,提高教学质量;部队也可以利用院校师资资源,对官兵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加强部队本身的思想政治工作。作为院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的组织者、领导者,一定要充分认识这些有利条件,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把实践教学基地建设好,切实发挥它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中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