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深圳特区“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及对策

发布时间:2015-10-05 14:14

摘 要:以深圳特区“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特点调查问卷结果为主要依据,从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职业规划三方面分析其特点,探析相应的教育对策,以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深圳特区;“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
      “90后”大学生是指从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从2009年开始,各高校开始迎来这一代年轻人,并逐渐成为高校主力军。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特点和问题,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对策。“90后”大学生生长于中国改革开放速度加快、中西方文化激烈碰撞时期,其思想行为表现出与以往任何一代都不同的特点。对于正在深圳特区学习、生活的“90后”大学生而言,他们既有与其它高校学生相似之点,又有着自身思想行为方面的特殊性。
  一、研究思路与方法
  本研究以深圳大学的“90后”大学生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方式,了解他们在理想信念、价值取向、职业规划这三方面的特点。本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80份,有效回收问卷562份,有效回收率为96.9 %。其中按性别分,男生286份,女生294份;按专业分,文史哲类139份,经管法类156份,理工类148份,建筑艺术设计类137份;按年级分,大一学生192人,大二学生220人,大三学生90人,大四学生60人;按家庭所在地分,深圳市内223人,广东省内除深圳市外地区198人,广东省外162人。
  本研究的调查问卷遵循完整简洁、科学合理、明确单一的设计原则,由前言和正文两部分组成,共14题。前言主要说明本次调查的目的、意义、内容及注意事项,并对学生参与调查表示感谢;正文由基础信息和一系列问题组成。问卷回收并核查后进行编码,采用SPSS18.0数据处理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第一,理想信念方面
  理想信念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做好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工作就是要让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总体而言,深圳特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状况主流呈积极健康态势,他们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充满信心。同时,还呈现以下特点:
  1.知道理想信念的重要性,但理想信念较短期化,较缺乏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
  问及“你认为人生是否需要理想信念?为什么?”时,91.7%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只有具备了高尚的理想、坚定的信念,我们才可以发展得更好。4.2%的学生认为需要理想信念,但不知道为什么,只是觉得人就应该有理想信念。2.7%的学生认为理想信念起不到任何作用。仅1.4%的学生表示从来没有想过此问题。此外,14.2%的学生拥有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且能制定短期目标,并一步一步实现它。21%的学生有长远理想,可没有坚持付之行动。64%的学生表示有短期目标,并努力实现它。0.8%的学生没有理想,认为生活很无聊,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心态。这说明,多数大学生能意识到理想信念很重要,但较缺乏远大理想和人生目标,行动上更注重短期目标的实现。
  2.重视个人理想,忽视社会理想,将二者有机结合的意识不强。
  许多同学都认同奉献精神、社会责任感、国家和集体利益,但在实际行动中,却更注重个人专业学习、自我发展、自我实现,更关注个人的幸福、前途等。调查中,问及“据你观察,许多同学积极入党的最主要动机是什么?”时,86.7%的学生认为是“为了有利于在校期间的发展和以后的就业”而入党,3.6%的学生认为是“为他人和社会多做贡献”,9.7%的学生认为是“基于理想信念的追求”。这说明,他们受实用主义思想影响较明显,更关注自我需要,注重个人理想的实现,没有深刻认识到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之间的辩证统一关系。
  第二,价值取向方面
  价值取向是个体内心关于事物对自己、对社会的意义和重要性的认知倾向,即当个体面临众多选择时,根据自己的判断,对一些事物认为重要,给予重视,对另一些事物认为不重要,不予重视,这种认知倾向规定着个体的行动和态度。由此可看出,价值取向其实就是利益主体根据自身需要及信仰体系所采取的一种思想和行为走向,它属于价值观的实践问题。深圳特区“90后”大学生的价值取向特点表现如下:
  1.政治取向:有一定的政治责任意识,但较缺乏政治参与热情,主动关注度不高。
  问及“你认为当代大学生是否需要关心政治?”时,34.3%的学生认为需要,还应熟悉政治、融入政治生活,61%的学生认为只要稍微了解就行,2.8%的学生觉得现在不需要,等将来工作以后再说,1.9%的学生认为完全不需要。问及“你浏览新闻时,首先关注哪些领域?”48%的学生会关注生活类,36%的学生关注娱乐类,14%的学生关注政治类,2%的学生选择其它。这说明,他们更关心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事物,对政治类话题兴趣不是很浓,觉得关注政治并不会带来显而易见的实用成效。
  2.道德取向: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同在。
  在中国传统道德观念中,一直强调国家利益至上、社会价值优先的社会本位主义或集体主义的价值取向。但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转型的深入,以集体为荣的心理定势发生了动摇。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个体价值的肯定,既强化了当代大学生的自我奋斗、拼搏意识,也使他们更注重个人利益,表现出更明显的个人本位倾向。加之,西方个人主义思想对其集体主义价值取向也造成了很大干扰和冲击。尽管社会本位向个人本位转移是不争的事实,但我们必须看到,现代的个人本位倾向并没完全取代传统的社会本位,西方个人主义更没有吞噬我国的集体主义。
  调查显示,“当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71%的学生选择“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盲目以集体利益为重,看具体情况再取舍,16%的学生“以集体利益为重”,6%的学生选择“以个人利益为重”。这说明,他们既本能地反感和抗拒社会本位的价值预设,否定和反对为了集体利益而否认个人正当权益的做法,但又不是脱离集体和社会的极端个人主义。这是集体主义和个人主义两种倾向同时共存、相互作用下形成的一种立体的兼容状态。
  
  第三,职业规划方面
  深圳特区是中国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传统与现代观念在这里激烈碰撞,中西文化在这里相互交汇,形成了多元、开放的现代文化环境。这里的大学生们深受这种文化环境的影响和熏陶,职业规划意识较强,规划职业时表 现出较强竞争意识和自主创业意识,谈及就业地区的选择,则具有明显倾向性。
  调查发现,92%的大学生认为“十分必要”或“有必要”进行职业生涯规划,但较多学生表示不知道究竟该如何去做规划。问及“你毕业后有何打算?”时,71%的学生表示从事高收入、高难度、具有挑战性的工作。13%的学生希望从事收入不高、轻松、无挑战性的工作。7%的学生表示毕业后有自主创业的打算。9%的学生不希望毕业就工作,想考研会出国留学。原因是特区经济发展迅速、相关政策相对开放,这些都有利于他们竞争意识和自主创业意识的养成,他们希望趁年轻之时在发达城市好好奋斗一番,从而不愿意选择平淡乏味的职业。问及“你最理想的就业地区是哪里?”时,“孔雀东南飞”现象很明显,71%的学生选择去东南部沿海发达城市,选择去中部城市和国外的学生分别占8.5%和17%,而愿意去农村、贫困地区或偏远地区的学生仅有3.5%。
三、教育对策
  “90后”大学生正处于人生的第二个生长发育高峰,他们的生活经历相对简单,思想开放,对新事物有较强接受能力,思想行为带有明显时代特征。为加强深圳特区“90后”大学生思想行为教育,必须紧紧围绕其相应特点展开。
  第一,发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主渠道作用,创新理想信念教育方法。
  深圳特区“90后”大学生理想信念日趋务实,更关注自身利益和主体地位,将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有机结合能力较弱。针对该问题,如果离开学生的生活愿望、职业发展而单纯讲理想信念问题,就会变成一种空洞说教。因此,教育者应从关心学生成长成才角度出发,鼓励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科学信仰、坚定共产主义信念,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通过自我奋斗实现个人理想。把理想信念与实际问题相结合,帮助他们处理好理想与现实、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关系。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主体性较强的特点,运用参与式教学法、讨论式教学法等,引导他们主动领会和自觉体悟理想信念对大学生成长的重要性,并用于指导自身的学习和生活。理想信念教育有多种形式和载体,教育者应将理论教育与情感陶冶结合,将课堂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擅于运用电视电影、文艺作品、报告讲座、党团活动等,使理想信念教育形式更生动、内容更丰富。
  第二,以个人与社会并重为基点,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引导。
  在社会深刻转型的今天,多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是以个人需要为基本取向,以个人利益为价值标准,并在此基础上追求一种个人与社会并重、贡献与索取平衡的“共赢状态”。这虽然与我们倡导的以“国家利益高于个人利益,整体利益高于局部利益,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基本内在要求的集体主义价值观要求有一定差距,但这也确实是客观现实,对此,我们不能忽略也无法逾越。所以,我们应承认这种客观现实,以个人与社会并重为基点,整合当代大学生兼容性的价值取向,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进行引导。
  第三,分阶段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重视创业教育指导。
  针对深圳特区“90后”大学生们意识到职业生涯规划的重要,却不知具体怎样做规划,部分学生具有较强自主创业意识以及偏爱在沿海发达地区就业等现状,“临阵磨枪”式的就业指导已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高校应分阶段做好其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以及创业方面的指导。通过分阶段教育,深化学生的自我认知、岗位认知、职业认知以及行业认知,提升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为将来个人的自我实现奠定坚实基础。大一阶段,及时对学生进行职业理想教育、学习方法指导等,以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和发现自己的兴趣、特长,初步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大二阶段,指导学生加强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根据自己的特点有目标地培养专业能力。大三阶段,指导学生根据其现有能力,逐步修正自身的职业生涯规划,缩小职业选择范围。教师主要进行就业技巧指导与创业教育,激发学生创业热情。教师将有志于自主创业的学生组建成兴趣小组,开展较系统的创业教育。大四阶段,这是学生由学校生活向职业世界转变的过度时期,此时,教育者应进一步加强对学生进行就业技巧指导,帮助他们找到更好更多就业信息与机会。
参考文献:
[1]夏晓虹,王明泉.大学生思想教育研究[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
[2] 张革华,潘琪.深圳特区“90后”大学生职业观调查分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0,(12):43-45.
[3] 张晓京,文书锋,金添.“90后”大学新生思想行为能力特点的调查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9,(1):114-117.

上一篇:团体心理辅导在高校班级建设中的应用探索

下一篇:关于阅读疗法对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作用探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