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当前就业形势下对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教
发布时间:2015-10-06 15:37
论文关键词:独立学院 艺术设计 教学改革 实践教学
论文摘要: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就业情况日益突出,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要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探索与之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对市场挑战,进而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近来已成为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我国目前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已达千余所,每年毕业生达数十万人,专业出口拥挤,就业存在风险不可避免。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生力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属于起步探索阶段,而独立学院中的艺术教育就目前来看,由于本身的生源和一二本院校存在着一定差距,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艺术设计学生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许多学生步入社会后,因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而难以应对工作上的挑战。学校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艺术设计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是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的一大弊病。对新世纪的艺术学科教育来说,构建合乎时代要求的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无疑是改革的一大趋势。
一、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同质化,团队意识欠缺等等。艺术设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与扩招后生源素质下降、教育资源日趋紧张不无关系,但追根溯源,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校期间接受的实践训练太少,缺乏应有的技能训练,导致实践经验不足,在工作中难以发挥专业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
1、原有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不适。独立学院是依托大学母体的资源办学,教学计划及体系都是沿用母体的教学模式,但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培养方向都不同于母体,特别是艺术类专业原有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体系不利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独立学院在科研、教改等学科建设上的能力也比较薄弱,而且这种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
2、艺术专业教育模式是专才教育,不利于综合性人才培养,需要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上解决“通才”与“专才”的矛盾问题。当今社会上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既需要设计中的“通才”,又需要设计中的“专才”。独立学院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价值观念,即“通”与“专”界定的“度”。没有科学和正确的“度”,就会在人才培养行为上失去正确的方向、合理的结构和科学的内容。艺术专业教育模式是分科进行的,专业划分很细,很容易出现专业教育过度职业化的倾向,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不够,这些都会严重抑制学生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培养不出个性化人才。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迫切需要培养多样化的人才[2]。
3、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严重抑制学生创造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二、加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方法途径
如何突显专业特色、扩大专业优势、培育专业人才是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针对独立学院现有的问题,应采取有效地方法和途径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现转变。在教学方式上,变传统的讲授法为以实践训练为主、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引导教学和启发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完全以实践训练为主要环节,探索着学,开放着学,主动地学,教师的教只是适时的、必要的和关键的点拨而已。
在教学活动组织上,虽为课堂教学,但不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其扩展到“实训室”、“工作室”、乃至学校之外的“实习基地”,建立以“实践课题”为中心的地点随意但人员集中、形式松散但任务明确的教学活动组织模式,从而实现以“课题”统摄“课堂”的实践教学思路。课题教学要求学生建立起团队协作的观念,学会从团队成员身上吸取一切有助于设计任务完成的有利因素。教师在表面是以团队一份子的角色平等参与到课堂设计实践中去,一起头脑风暴,审核设计,同时在暗地里则保持相当力度的引导和激发管理,并组织学生就实践过程做好形成性档案记录。整个实践活动体现为有外在的结果的具有极强创新性和探索性的自我管理与作业系统[3]。
3、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是今后独立学院的主要办学方向。例如在许多院校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室制、教师的“双师”制与企业联合共建某一专业学科等等,它可以使高校在增减专业方向时,能更多地考虑地域经济的发展特点,了解该地区的厂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要求,使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具目的性,减少人才培养的重复和过剩,形成错位竞争,保障毕业生的就业;而且也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创建了相互交融和结合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工作的机会和体验;也有利于为实现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高等教育改革体制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良好的物质基础[4]。
4、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严格公正地执行正常的教师聘用制度之外,必须要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这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途径来实现。“走出去”是教师的知识来源不能仅仅来自书本,对所传授的知识应该也有实践的体验,从而深化知识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实行“工作室制”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案例可直接来自企业的实际课题,使日常教学、艺术设计创作和学术研究相互促进,在教师自己进行实践创作的同时,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请进来”是聘用企业当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又兼备传授能力的设计师来学校授课,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也将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运用等信息传递给学校,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手段的运用都将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结语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适应市场经济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的设计教育应该不断完善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构建艺术设计教学良好的运营机制,不断在教学中采用新方法、新措施,加速教学科研成果向商品的转化进程,最终实现为社会塑造出一批有竞争性、创造性、懂得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郝奇.新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
[2]尹发跃.基于就业视角——中外研究生教育取向探究[j].教学研究,2009,(1).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身和发展趋势(第五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索[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6.
论文摘要:当今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就业情况日益突出,独立学院的艺术设计教育的根本,要结合市场的需求,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结合自身的优势和特色,探索与之适应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应对市场挑战,进而提高独立学院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带来的一系列问题,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近来已成为社会、学校和家长关注的焦点。据统计,我国目前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院校已达千余所,每年毕业生达数十万人,专业出口拥挤,就业存在风险不可避免。独立学院是我国高等教育中的一支生力军,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在我国属于起步探索阶段,而独立学院中的艺术教育就目前来看,由于本身的生源和一二本院校存在着一定差距,在传统教育模式下培养的艺术设计学生已不能满足社会需求,许多学生步入社会后,因缺乏相应的实践操作、应用能力而难以应对工作上的挑战。学校的职责是为社会培养合格的人才,艺术设计学生的实践能力欠缺是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学的一大弊病。对新世纪的艺术学科教育来说,构建合乎时代要求的创新实践性教学体系,无疑是改革的一大趋势。
一、目前我国独立学院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日益激烈的竞争形势下,艺术设计专业的发展现状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毕业生缺乏实际工作能力,缺乏持续创新能力,创新能力同质化,团队意识欠缺等等。艺术设计学生走向工作岗位之后,之所以会出现这些现象,与扩招后生源素质下降、教育资源日趋紧张不无关系,但追根溯源,最重要的原因还是在校期间接受的实践训练太少,缺乏应有的技能训练,导致实践经验不足,在工作中难以发挥专业优势。具体体现在以下几点[1]:
1、原有的课程内容与教学形式及教学手段不适。独立学院是依托大学母体的资源办学,教学计划及体系都是沿用母体的教学模式,但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培养方向都不同于母体,特别是艺术类专业原有的教学形式、教学手段、教学体系不利于对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此外独立学院在科研、教改等学科建设上的能力也比较薄弱,而且这种能力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培养出来。
2、艺术专业教育模式是专才教育,不利于综合性人才培养,需要在艺术设计人才培养模式上解决“通才”与“专才”的矛盾问题。当今社会上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是全方位和多层次的,既需要设计中的“通才”,又需要设计中的“专才”。独立学院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价值观念,即“通”与“专”界定的“度”。没有科学和正确的“度”,就会在人才培养行为上失去正确的方向、合理的结构和科学的内容。艺术专业教育模式是分科进行的,专业划分很细,很容易出现专业教育过度职业化的倾向,从而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综合能力不够,这些都会严重抑制学生创造意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培养不出个性化人才。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迫切需要培养多样化的人才[2]。
3、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师教的作用,而忽视了学生学的积极性;教师“抱着走”,包办代替,唱独角戏,严重抑制学生创造意识、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形成,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
二、加强独立学院艺术设计专业的实践教学的方法途径
如何突显专业特色、扩大专业优势、培育专业人才是艺术设计专业建设的关键问题。针对独立学院现有的问题,应采取有效地方法和途径对艺术设计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
1、改革传统教学手段与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向主动发现转变。在教学方式上,变传统的讲授法为以实践训练为主、讲授与实训相结合的方法,重视引导教学和启发教学。实践教学观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完全以实践训练为主要环节,探索着学,开放着学,主动地学,教师的教只是适时的、必要的和关键的点拨而已。
在教学活动组织上,虽为课堂教学,但不局限于“教室”,而是将其扩展到“实训室”、“工作室”、乃至学校之外的“实习基地”,建立以“实践课题”为中心的地点随意但人员集中、形式松散但任务明确的教学活动组织模式,从而实现以“课题”统摄“课堂”的实践教学思路。课题教学要求学生建立起团队协作的观念,学会从团队成员身上吸取一切有助于设计任务完成的有利因素。教师在表面是以团队一份子的角色平等参与到课堂设计实践中去,一起头脑风暴,审核设计,同时在暗地里则保持相当力度的引导和激发管理,并组织学生就实践过程做好形成性档案记录。整个实践活动体现为有外在的结果的具有极强创新性和探索性的自我管理与作业系统[3]。
2、构建“两种形式、两组课程块”模式,打破传统的“三段式”结构模式。传统的“三段式”教学模式主要为: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单一进行,缺少弹性,对学生个性发展、知识面的拓展、创造力、综合设计能力的培养起到不良的作用。“两种形式、两组课程块”模式即必修课和选修课两种形式,公共课、专门课两组课程块。必修课基本涵盖了学生适应未来第一工作岗位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能。选修课主要为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发展。公共课具有基础性和应用性两个功能,培养学生具有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专业课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培养学生掌握职业岗位必须的专业知识、职业能力。课程改革是教学改革的核心环节。改革课程结构、课程体系,就要改变课程体系脱离时代发展状况的局面,加强课程的综合性与实践性,以适应新的设计教学的需要。
3、推动产、学、研结合的教学模式,加强与企业合作办学。“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和训练,发展同社会实际工作部门的合作培养,促进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是今后独立学院的主要办学方向。例如在许多院校已经被证明行之有效的工作室制、教师的“双师”制与企业联合共建某一专业学科等等,它可以使高校在增减专业方向时,能更多地考虑地域经济的发展特点,了解该地区的厂家企业对人才需求的类型要求,使学校对专业人才的培养更具目的性,减少人才培养的重复和过剩,形成错位竞争,保障毕业生的就业;而且也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创建了相互交融和结合的平台,使学生获得更多实践工作的机会和体验;也有利于为实现建立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高等教育改革体制创造条件;同时也可以改善办学条件,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储备良好的物质基础[4]。
4、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加强专业教师队伍的建设,除了严格公正地执行正常的教师聘用制度之外,必须要重视专业知识的更新,这可以通过“走出去”和“请进来”两条途径来实现。“走出去”是教师的知识来源不能仅仅来自书本,对所传授的知识应该也有实践的体验,从而深化知识点,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比较行之有效的方法是实行“工作室制”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教师的教学内容和课堂案例可直接来自企业的实际课题,使日常教学、艺术设计创作和学术研究相互促进,在教师自己进行实践创作的同时,为学生搭建实践平台,真正实现教学相长。“请进来”是聘用企业当中具有丰富实践经验,同时又兼备传授能力的设计师来学校授课,他们带来的不仅仅是宝贵的实际工作经验,同时也将行业对人才培养的要求、行业发展的新动向、新材料和新工艺的运用等信息传递给学校,对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制定、教学课程的设置、教学内容和手段的运用都将提供有益的帮助。
三、结语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为适应市场经济对艺术设计专业人才的需求,独立学院的设计教育应该不断完善艺术设计教学目标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构建艺术设计教学良好的运营机制,不断在教学中采用新方法、新措施,加速教学科研成果向商品的转化进程,最终实现为社会塑造出一批有竞争性、创造性、懂得社会和市场经济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郝奇.新形势下高校艺术设计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2).
[2]尹发跃.基于就业视角——中外研究生教育取向探究[j].教学研究,2009,(1).
[3]国家教育发展研究中心.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动身和发展趋势(第五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4.
[4]夏燕靖.对我国高校艺术设计本科专业课程结构的探索[d][博士学位论文].南京:南京艺术学院,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