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贵州不同地区布依族5对遗传性状的比较研究

发布时间:2015-11-04 09:34

摘 要:对贵州省布依族人口的5对遗传性状的进行调查,计算出每对性状的出现率、除交叉臂外的基因频率,分析这些性状在性别间的差异,并与此前的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得出:惯用手在男女性别间存在显著差异;卷舌、上眼睑皱褶、环食指长、交叉臂在男女性别间无显著差异。与贵州平塘布依族比较,卷舌存在极显著差异(u=4.3704);环食指长(u=0.2213)无显著差异;上眼睑皱褶显性与贵州南部布依族(u=0.2861)比较无显著差异,与贵州侗族(u=4.0956)、湖南侗族(u=4.622)都存在极显著差异。贵州布依族的遗传性状在不同地区间有一定程度的异同,与共同起源的侗族存在明显差异。

关键词:布依族;性状;基因频率;贵州

有关布依族人类遗传性状的研究,国内针对贵州省布依族的人类学特征已有报道[1]- [2] 。但所调查的样例仅限于贵州南部布依族人口不够集中的少数地区,因而不具广泛性和典型性,故不能代表整个贵州;且未见贵州布依族的区域比较和我国同属侗傣语系的侗族比较。为此我们对贵州三个布依族自治县之一——镇宁布依族自治县的布依族人口进行取样,对多地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及与有共同起源的侗族进行比较[3],为分析贵州布依族的遗传性状在性别、区域和民族间的演化提供人类学特征资料。
1 研究对象和方法
  本文调查布依族800例(男451例,女349例),调查对象为贵州镇宁布依族自治县民族中学、镇宁自治一中健康、无残疾,年龄在15–19岁之间的学生,父母均为布依族,世居镇宁。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所调查的对象进行询问和直接观察测量,按照学术界公认的方法[1]对惯用手、卷舌、眼睑、环食指长、交叉臂等5对性状进行统计,计算出现率、基因频率,并对各地布依族、侗族的性状特征进行比较,采用u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性状的出现率与基因频率分布
  贵州布依族5对遗传性状出现率的调查结果、基因频率及性别间差异分析见表1。
  由表1可知:环食指长在男、女性性别间有显著差异(u=1.9898,P﹤0.05);惯用手、卷舌、眼睑、交叉臂在男、女性性别间的u值分别为:1.2699、0.7592、1.4794、0.7854,P均大于0.05,这4对性状在男、女性性别间无显著差异。
  惯用手、交叉臂是人类左右不对称行为特征,由表1显示:惯用手R型出现率很高,达97.62%,略高于湖南汉族[6](96.97%)、湖南侗族(94.29%),高于海南汉族(91.18%)、内蒙古汉族(91.04%),交叉臂R型在男、女性的出现率分别为:64.97%、67.62%,明显高于海南汉族(55.92%)、湖南汉族(46.28%)、内蒙古汉族(47.74%)、湖南侗族(44.02%)
表1  贵州布依族5对遗传性状的调查结果、基因频率分布及性别间的差异分析

2.2 三对性状的对比分析
2.2.1 贵州不同地域的布依族在卷舌、环食指长的遗传性状分析
  本例与贵州平塘布依族[1]在卷舌、环食指长的差异分析见表2。
  由表2显示:我们所调查的能卷舌性状的出现率(67.25%)明显大于平塘布依族(46.01%);环食指长性状中,本例(14.12%)略大于塘布依族 (12.68%)。卷舌显性基因频率本例(0.3897)大于平塘布依族 (0.2652);环食指长显性基因频率本例(0.0763)与平塘布依族(0.0667)基本相等。经u检验可知:贵州布依族的卷舌性状在不同地域存在极显著差异(u=4.3704, P﹤0.01);环食指长则无显著差异(u=0.2213, P﹥0.05)。
  另卷舌性状,本例与白裤瑶人群间存在极著差异(u=4.1733, P﹤0.01);环食指长性状,本例与白裤瑶人群间存在显著差异(u=2.2217, P﹤0.05)。
  

      2.2.2上眼睑皱褶在民族内和民族间的差异分析
  本例与贵州南部布依族、侗族[2],湖南侗族[6]在上眼睑皱褶的出现率、基因频率及差异分析的比较见表3。
  由表3显示:眼睑显性出现率和基因频率,湖南侗族﹥贵州南部侗族﹥本例﹥贵州南部布依族,贵州南部侗族与湖南侗族接近,贵州南部布依族与本例接近,且侗族的显性出现率和基因频率都大于布依族。经u检验可知:贵州布依族在眼睑性状上无显著差异(u =0.2861, P ﹥0.05),本例与贵州南部侗族(u =4.096, P ﹤0.01)、湖南侗族(u =4.622, P ﹤0.01),另与贵州锦屏侗族(u =3.6935, P ﹤0.01) ,都在极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由表1分析可知:本例贵州布依族的遗传性状,在性别间有许多共同之处,大多数不存在显著差异。惯用手、交叉臂等不对称特征的出现率高于多省区的其他民族。
  由表2结果说明:贵州不同地域的布依族,在同一性状上存在差别,如卷舌,在不同小环境的影响下,分别朝不同方向演化,各地布依族的方言存在一定程度的区别。
  由表3结果说明:同种民族内虽然存在地理、人文环境的差异,但有相近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同种性状相似程度较高,不同民族间的民风民俗和生活习惯差别较大,同种性状存在较大差异。
  总之,同民族的起源相似,保留相似的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各种性状的出现率、基因频率在一定程度有共性。具有相同起源的不同民族,由于生产、生活需要,周围小环境等的影响下选择,生活习惯和民族风情在不同地域有所区别,使分化的方向不同。或许贵州平塘布依族[1]调查环食指长的数据(426例,食指长55例+环指长372例),贵州南部布依族[2]调查眼睑的数据(539例,有361例+无177例)可能存在较大误差,故对比结果未能充分说明问题;在本研究中增加卷舌,陆玉炯等增加惯用手等的性状调查后,能更进一步比较贵州布依族人在语言、生活习惯等方面的异同。
参考文献:
[1] 陆玉炯,余跃生,杨小军,李建富. 贵州布依族、仫佬族和毛南族9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J]. 人类学学报,2012,31(1):90-91.
[2] 张勋,余跃生,曹显明,何学华. 贵州南部6个民族5对遗传性状的基因频率[J]. 遗传,2006,28(4):399-402.
[3] 李永念,左丽,文波,柯越,黄薇,金力. 中国布依族人的起源及迁移初探——来自Y染色体和线粒体的线索[J]. 遗传学报,2002,29(3):159.
[4] 余跃生,曹显明,王克松,戎聚全,罗载刚,李钟艳. 贵州8个民族不对称行为特征研究[J]. 贵州医药,2004,28(4):373-376.

上一篇:探析青少年的“星座迷恋”现象

下一篇:地理野外实习教学效果的提高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