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中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之2/3模式初探

发布时间:2015-11-13 09:29

摘 要: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文言文的教学方法向来注重教师讲解而忽视学生参与,所以,文言文教学已成为当前语文新课程改革的难点。这里所讨论的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之2/3模式,是对突破这个难点的一个探索。

关键词:文言文 模式 主体 合作 探究

     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是课程实施,课程实施的基本途径是教学,所以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关键所在。在教学理论和教学实践之间,教学模式处于中介地位,因此,努力探索学科教学模式是课程改革的重中之重。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占着很大的比重,因而,探索文言文教学有效课堂的模式,就显得相当重要。
  作为传统文化载体的文言文,在推动国民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方面启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一直以来,高中文言文教学,都是采取“教师讲、学生背”的注入式教学。这种把原本鲜美的食物嚼得稀粑烂,然后再灌给学生的教学方式,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造成了学生对文言文的厌学心理,学生缺少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的机会和能力。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正视当前文言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的方法。
  为切实推进素质教育,国家出台了《基础教育课改革纲要》,出台了新的课程标准。特别是近年来,加大了课外文言文的考查力度,更让我们不得不思考一种可以让学生获得收集和处理信息、分析和解决问题、获取新知识的自主学习能力的教学模式。
  我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相关理论以及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有效课堂之2/3模式。即要求每节课教师讲课时间累计不得超过三分之二,至少留有三分之一的时间用于课堂训练、学生自我总结和消化;要求参与师生互动的学生面不得少于三分之二,尽可能让更多的学生思考、探究、讨论问题;课堂训练的难度上,三分之二以上的题目为基础题和中等题,选题上,常考点和典型题目(题型)必须占三分之二以上,讲评上,正确率低于三分之二的题目必须讲透;要求每节课至少有三分之二的学生达到最大化受益;要求教师每节运用多媒体授课(包括资料展示)的时间不能超过三分之二。
  根据这一模式,结合语文学科的特点,我初步探索出高中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有效课堂之2/3模式为:读——讲——论——练。?这种模式就是读、讲、论三个课堂环节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独立获取知识,所用的时间是整节课的2/3。最后一个环节是练,通过练习,让学生牢固掌握文言文知识,以便更好地向课外扩展,所用的时间是整节课的1/3。
  第一步——读。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古人的这条经验是宝贵的。读是文言文学习的入门之径。宋人朱熹说过:“大抵观书须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得尔。”(朱熹《读书之要》)
要提高文言文教学的有效性,课堂中要多给学生一些读的时间,因为任何方式都不能替代学生自己的自读实践。
  文章不是无情物,而蕴含在文中深远的意境、高妙的立意、细致的刻画等往往需要反复朗读才能领会。文言文教学中更应注重朗读,有些文章学生初看不懂,讲解会使句子变得浅白、淡而无味,削弱了文章的意境美。只有通过指导后反复朗读,才能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悟出作者所表达的意境,提高审美鉴赏能力。
  文言文的朗读要保证足够的时间。要充分利用早、晚读的时间,在上课之前让学生不断地读,课堂上也要留有充足的时间让学生正确地读。在翻译之后,初步理解的基础上,要留足够的时间让学生试读,练读,读出感觉、读出味道、读出情趣。让繁琐冗长的串讲让位给读。
  总之,我们应该还给学生朗读的空间,让他们在读中明理,在读中开窍,在读中陶冶情操。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让学生在学习文言文过程中如坐春风,浸润在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营养中。
  第二步——讲。
  为避免“庖丁解牛,不见全牛”的肢解式文言文教学,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要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要允许学生有自己的见解。因此,在文言文教学方法上,应废除“讲读”式教学模式,倡导在教师指导下以学生自讲为主,要让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要把文言文翻译、理解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变“授之以鱼”为“授之以渔”。
  自讲,是学生讲,学生听,互相协作,共同进步。具体操作如下:
  1、课前预习:请学生参照书下注释和工具书了解作家资料、文体特征等文化常识,并且正音,阅读课文,了解文章大意。
  学生结合书下注释、工具书、参考书等自主翻译,找出翻译时遇到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就会自然接触到这个语段所涉及的每一个知识点。
  2、课堂安排一定时间(如5分钟),请同桌、前后桌同学交流看法,解决疑难问题,标记不能解决的问题。
  3、自讲过程包括以下环节:
  ①阅读,以订正读音,明确讲解范围。
    ②提问,以解决在准备自讲阶段没能解决的问题,并且使自讲者在进行下面的环节时尽量连贯。
  ③翻译,尽量直译,翻译时只看教材,不准看参考书。
  ④讲解,讲实词,讲虚词,讲活用,讲句式,即使书下注释中已经提到的知识点,也可根据自讲者自己的理解再强调一下。
  ⑤探究,学生讲解后,其他同学如果有疑问或不同意见,可以当即提出;自讲的同学要给予解答,如不能解答,可以请其他同学或教师予以解答。
  对学生没注意到的语言点,教师可以着重补充。对学生不能解决问题,教师要重点讲解,并且可与随机提问、板书等结合。这样做可以引起各层级学生高度注意,突出重点、难点,并且激起学生的强烈的求知欲望,优化讲授效果。
  通过自讲,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锻炼了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培养了学生自学文言文的能力,进行了听说训练,又使得学生能够积极思考,勇于提出问题,从而能够比较科学地敦促每一位学生学好文言文。
  第三步——论。
  论,即讨论。讨论有以下意义:
1、 质疑——提供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变“教”为“学”
  著名教授袁振国先生说:我们的教师应具备四种意识:问题意识、过程意识、综合意识、课程意识。而问题意识应该是第一位的。所以我认为:课堂教学不在于教师讲授了多少知识点,而在于学生提出了多少个为什么;不在于教师教学方法的精益求精,而在于学生是否在学习过程中有大量 的参与和自由表达的机会;不在于学生从课本上接受了多少,而在于他们质疑和批判了多少;不在于学生考了多少分,而在于学生对自己的发展是否有足够的信心。用《语文课程标准》的话说,就是“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并能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疑难问题。”因而,我们在课堂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怀疑精神和创新能力。
  2、析疑——培养学生自己探究的能力,变“死记”为“活学”
  析疑,顾名思义就是分析和解答疑问。学生探索疑问的过程,是展示信息多元化、学习方法、团结协作的过程。教师可结合课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引导,让学生对不同的观点进行辩论。引导辩论可以促使学生不由自主地进入课文情境,促进思维和语言的发展,还可以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教师要明白“教是为了不教”的最浅显的教学原则,大胆地发动学生自己破疑。巧妙地组织学生展开讨论、思辨,鼓励学生大胆假设、多向分析、放心解答,不必事事庖代,要明白知识的传授永远不如技能的传授的道理,真正地做到授之以渔。
  以上课堂教学的三个环节,应该占用课堂2/3的时间,剩余的1/3时间,就用来巩固知识,进行有效课堂的训练。
  第四步——练。
  列宁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听、说、读、写是人类使用语言的四种方式,也是人类语言能力的四个组成部分。文言文的学习也是一种语言的学习,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进行课堂练习是很有必要的。它是完成课堂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的的主要途径。课堂练习具有帮助学生为加深记忆痕迹而联系旧知识的复现功能,具有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汇集、归纳、比较的综合功能。
  为此,在课堂剩下的1/3时间里,可以有选择地进行三种训练。一种是教师自行设计课堂练习,这种练习一定要紧扣本节课重点字词,重点句式来设计;一种是完成配套用书对应课文的练习;还有一种是课外延伸练习。通过当堂练习,检查学生对文言知识掌握的程度。
  通过读、讲、论、练四个环节,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都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方法。只要能坚持做下去,我相信学生学习文言文的能力一定会有很大的提高。
  专家认为,课堂不是老师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对话、交往的舞台,是引导、促进学生多方面发展的场所;课堂不仅是传授知识的场所,更应是探究知识的场所,是教师智慧充分展现的场所。所以,我们要把课堂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让他们充分展现自我,展现自我的个性,使他们的语文能力得到真正的训练,语文素养得到真正的提高,这样,他们在未来的竞争中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主要参考书目】
  1、《对新课程理念下语文学科教学模式的思考》海淀区教师进修学校? 姚守梅
  2、《优化文言文教学的几点思考》 王远达《中学语文教与学》2001年第7期
  
  ★作者简介:陈玉华,女,1968年出生,广西鹿寨县人,讲师,广西师范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从事高中语文教学方面研究。


 

上一篇:新形势下的医院档案的管理

下一篇:中学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