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模式

发布时间:2015-11-13 09:29

摘 要:资源共享深入到农村,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载体,与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共建共享,加强和完善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关键词:文化信息 资源共享 服务模式

      新泰市东都镇西都村有1160户,3864人,党员134名,2005年成立村级党委。2006年,全村固定资产达1.8亿元,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亿元,集体纯收入8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6800元。近年来,西都村充分利用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载体,与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共建共享,加强和完善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促进了全村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被评为山东省文明村、山东省村级镇建设示范村。
一、坚持共建共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加强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繁荣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对于提高广大村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重要意义。为此,西都村投资100万元建成了泰安市级文化大院,组建了军乐队,建立了2万册藏书的图书室,建立了村电视台和文化信息资源工程基层服务中心(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中心),健全和完善了村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一是科学布点,全员覆盖。针对群众居住分散、村办企业多、党员人数多、集中收看难组织的实际,采取播放室集中学习、播放点分散学习、点播室自主学习等三种形式,实现了文化教育全员覆盖,保证了教育效果。投资10万元,建起了150平方米、能容纳160余人的播放室。规定每月5日,为全村党员集中学习日,组织党员集体收看党教与科学文化知识全村在企业和党支部设立了17个远程教育播放点,规定每月的6日、16日、26日为分散学习日,党委组织村里党员干部进行学习,其他党员群众到播放点收看学习,由各企业和自然村党支部具体抓落实。企业职工利用班前、班后时间轮班学习。特别是针对村办企业多的实际,组织党员重点学习企业文化建设、企业经营管理和技能操作等方面的知识。在此基础上,村里投资5万元,建立起了远程教育点播室,配置了8套微机,4套DVD、电视机,购买了党员理论教育、科技文化和技术、技能教育光盘600余张,下载刻录了100多套党员教育和文化信息资料数据库课件,广大党员群众在点播室可以随时自主点播,满足个性化学习需求。同时,远程教育终端入户后,群众能够坐在家里学文化学技术,足不出户受教育。
     二是明确责任,狠抓落实。村党委明确确定,党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负责文化教育的领导组织、协调。分工副书记是具体责任人,负责对各基层组织的学习计划和时间安排,统一把关,科学调配。管理员是直接责任人,重点抓好信息收集和教学组织管理。同时,村党委书记与企业、自然村党支部书记和各基层组织负责人,签订文化教育教学组织管理责任书,责任落实到人。在具体工作中,党委负责抓好全体党员的集中学习和村党员干部的学习教育,重点学习党的理论和政策法规、上级关于文化工作的部署、文件等知识;村委会定期组织科技致富户、技能人群收看市场经济知识、农村实用技术;计生委组织卫生员、育龄群众、协会会员收看农村卫生、计划生育知识;团支部、妇代会组织青年、妇女收看学习文化体育、科普知识。通过把12类远程教育的课件内容分解到村里的各基层组织抓落实,拓展服务人群,实现了远程教育功能量大化,最大程序的保障了基层群众的文化权益,让基层群众接受到了最大的文化实惠。
  二、坚持与时俱进,突出丰富的文化教育内容
  立足农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生产生活需求,我们采取“两课、三围绕”措施,解决“学什么”的问题。一是实行“两课”,分层分类研究学习重点。规定了“必修课”和“选修课”,明确党员干部必修内容为政治理论、农村政策法规、管理知识,普通群众必修内容为公民道德、家庭文化、计划生育、家庭教育知识,科技致富能手民和修内容为农村实用技术。同时鼓励广大村民根据自己的需求多选“自助餐”,自觉选修远程教育的课件内容。这样使不同的群体各有所长、优势互补。二是突出“三个围绕”,丰富学习内容。围绕主导产业确定内容。围绕家庭需求增加内容。适应农村家庭求美、求乐的强烈愿望,在教育培训中增加了家庭养花插花艺术、文体健身表演等新颖内容。如在组织观看家庭养花课件后,广大妇女不但对村盆景园、公园的花草树木更加注重养护,而且家家户户都养花种草,少则五六盆、多则几十盆,既美化了环境又陶冶了情操,西都村成为名副其实的花园式单位。针对农村家庭教育知识普及率偏低的问题,举办“农村父母课堂”,组织家长集中收看,下载课件刻录制作光盘10余套,发到各播放点,组织家长反复收看,切实提高了广大父母的素质。围绕全村实际情况,结合文化工作需要,及时下载相关课件刻录光盘,下发到各站点播放学习,使广大村民根据需要随时就地反复收看。围绕重要节日选择内容。每年都利用春节、“七一”、仲秋节等节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艺活动组织剧团唱大戏、舞龙灯、扭秧歌、观看社教电影等,切实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三、坚持学用结合,彰显文化教育效果
  注重做好结合文章,使广大村民积极通过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使西都成为富裕、和谐、文明的“乡村之都”。
  一是立足实际,大力发展经济。紧紧抓住增加农民收入这个核心,突出工业、商贸、民营经济三大重点,村里制定政策,提供信息,鼓励扶持民营大户上项目,兴建了金才科技公司、新大都宾馆、华都商厦、机械施工、建筑建材等16处企业。村内劳动力充分就业,实现了人人有活干,户户忙增收。
  二是科学规划,高标准建设小康新村。立足本村区位优势、人口规模和资源条件聘请专家制定了新农村建设规划,着力打造山水生态家园的小康新村。以全村中心道路为轴线,建设高档次小康楼群,现已建成500幢,在建100幢,70%的村民住进了小主录楼,家家用上了太阳能,实现了户户通自来水、电话、有线电视、宽带等,实现了资源共享。
  三是加快发展公益事业,全面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投资1400万元用于全村基础设施建设,硬化道路2000余米,安装路灯80余盏,绿化面积60000平方米,全村绿化覆盖率达35%以上。投资140万元,建成一处3 .8万平方米的中心公园。加大环境整治力度,大力推行改水改厕,清理乱堆乱放,并专门配备了6辆清洁车和40人的保洁队,始终保持村内卫生整洁。实行全村 60岁以上老人退休制,每月定期领取养老金。村民加入了合作医疗,参合率达100%。现代化的文化体育设施遍布全村。村内建有高标准的幼儿园,全村幼儿园入学率达到100%。
  四是在搞好文化建设的同时,加强民主政治建设,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积极培养村民的民主意识,健全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班子自身建设。村建立了村民会议和村民代表会议为主体的民主管理决策制度。对于村内决策村民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村两委都实行事前、事中、事后公示。加强对广大村民的法制观念、致富技能、文明新风的教育培训,村里每年都开展“星级文明户”、“文明幸福家庭”、“勤劳致富标兵”、“科技示范户”等评选活动,倡导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广大村民安居乐业,充分享受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果。
  四、开展远程教育、信息共享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成效比较明显。
  一是提高了党员干部的素质。远程教育、文化、共享工程内容丰富,及时快捷,成了农村党员干部政治学习的“好教材”,调动了党员干部的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习,党员增强了先进性意识,干部提高了政策水平,党支部增强了凝聚力。
  二是拓宽了群众致富奔小康的路子。文化共享工程信息技术量大、面广,成了强村富民的好帮手,还利用远程教育信息出项目,办企业。
  三是树立了良好的村风、民风。远程教育、信息共享节目形象、直观生动,为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提供了“好场所”。村里男女老少都能在共享工程上找到自己喜欢的节目,老年人看戏有了场所、青年人学习也有了地方,丰富了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增强了群众的文明进步意识,带动形成了学文化强素质、学技术促致富、健康向上的村风民风。
  
  男  出生年月 1972 10 籍贯 山东新泰,馆员,图书馆管理研究
  

1


 

上一篇:对构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探索

下一篇: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现代化思想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