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和谐校园促和谐课堂
摘 要:和谐社会呼唤和谐教育。新时期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应该是和谐的教学统一体。构建和谐思政课堂,既是教学改革的目的,也是培养和谐人格、塑造和谐人生、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在这一过程中,和谐校园文化的影响至关重要,可以有力推动和谐思政课堂的发展,促进教学目标的高效实现,为培养新时期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关键词:和谐;校园;课堂
2007年,党的十七大把建设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宏伟蓝图庄严写入党章。在和谐社会和科学发展的旗帜指引下,高校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的重要课题是,如何有效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构建和谐课堂,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和谐社会呼唤和谐课堂
何为和谐?和谐,在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配合得适当和匀称;从哲学范畴来讲,指的是对立事物之间在一定的条件下相对、辩证的统一,呈现出事物最佳的表现形态。科学发展的理想表征就是“和谐”。社会如此,高等教育也如此。高校思想政治课和谐课堂的构建目标,就是使教学的节奏符合学生发展的规律,科学地设计和整合教学过程的各种要素,进而使“教”与“学”产生“谐振效应”,培养和谐人格、塑造和谐人生。新形势下,亟待打破原有传统教学理念,创新教学形式,寻找新的突破。而校园文化作为一种特有的精神文化,在高校思政教育领域发挥着重要作用,不失为推动和谐思政课教学的新途径。
二、和谐课堂的基本特征
何为和谐课堂?坚持以人为本,使教学的各因素内和外顺,相互依存、协调合作,充满生命活力,形成完美的教学生态,是谓和谐课堂。只有构建和谐课堂,才能真正“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交流互动,民主教学:思政课的最高境界,在于心灵与心灵的交流,智慧与智慧的碰撞;思政课的根本任务,教会学生如何用一颗纯朴的心,理解他人、关爱生命、融入社会,发现现实生活中的真、善、美,让学生在人文精神的熏陶下,追求完美的人生。当今大学生是“90后”,他们成长在我国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进程中,思想和观念多元化,具有平等意识、创新意识等独有特质,从而要求教师秉承仁爱之心和宽广胸怀,重新审视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努力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调动其主动性和积极性,使其成为学习的主人。
(二)各尽其才,充满活力:理论是灰色的,但生活之树常青。我们的学生是“可爱、可学、可教”的,思政课堂教学呈现出多姿多彩而又协调一致的和谐美,这样才会吸引学生。那么,如何让教学内容“活”起来,让课堂气氛“活”起来,让学生的思维“活”起来?这是门很深的学问,也是刻不容缓的任务。思政课教师应变“封闭”为“开放”、变“指令”
为“鼓励”,引导学生去发现、探索、思考,使学习成为知识、智力、情感、人格的全面构建过程。在充满生机的“活”的氛围中,学生们会精神振奋,向往学习,由“要我学”转向“我要学”,思政课堂就会“火”起来。
(三)文道统一,安定有序:和谐课堂内,教师要把关爱、微笑、鼓励带进课堂,营造安定愉悦、和谐有序的氛围。教学过程中,选择适合学生的教育。在导入新课、讲解知识、设计题目、指导作业等方面,要统观全局,有目的、有层次地有序推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协调、相互交流、教学相长。
三、以和谐校园促进和谐课堂
众所周知,文化塑造国民的性格、精神和思维方式,影响是深厚、持久的。校园文化对课堂的影响也是如此。中共中央指出: “当前我们应努力拓展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教风和学风。大力加强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 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向上的学术、科技、体育、艺术和娱乐活动,把德育与智育、体育、美育有机结合起来,寓教育于文化活动之中。”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也指出:“高等学校校园文化是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校园文化建设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是学生思想教育中最容易接受的载体之一,对学生具有广泛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可以有力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常常被称作“第二课堂”。
(一)和谐校园文化
何为和谐校园文化?指校园内部各种构成要素处于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状态,主要表现为校园教育环境的和谐、功能运转的和谐、人际关系和谐等等。和谐的环境使人愉悦,培养美德,给人以前进的动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二)和谐校园促进和谐课堂
文化与是教育密不可分的,文化是教育的基本内核,更是育人成才的根基。课堂教育并不能完全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校园文化活动可以提供广阔的天地,通过开着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德、智、美全面发展。目前,学生所接受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从学校文化活动中获得的。我国高等教育实践也证明,重视高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举措,对于推动和谐课堂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1、创造和谐氛围
学校教育的本身就是进行文化传递,使学生通过对文化的感知,全面体验人生意蕴,陶冶人格和灵魂。在这方面,校园文化可以全面陶冶师生的心灵,起到“润物细无声”。以校风、学风、文化传统、价值观念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和谐状态,对思政课堂的各个方面起着指导和推动作用,使大学生潜移默化地受到感染和熏陶,从而逐渐形成与思政课堂追求合拍的道德风尚。
2、引导健康思想
大学生在生理发育已经成熟,但是心理发展迅速,社会经验不足的时期,时常感到内心的种种矛盾和彷徨,陷入迷惑、困苦。因此,面对社会发展的一些新情况,往往缺乏足够的辨别能力,出现“盲从”、“模仿”,甚至误入歧途。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会在课堂之外及时提供精神家园,抵制不良心理和行为,使他们正确判断社会信息,健康成长成才。例如走进革命老区活动,渗透着浓郁的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党对人民赤诚忠心的崇高情怀,对于大学生来说,无疑有着巨大的震撼和鼓舞的作用。
3、启迪心灵智慧
作为校园生活的重要部分,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作为大学生紧张学习之余的体力、脑力
恢复的调节剂,而且可以愉悦身心。诸如艺术活动、学术活动、社会实践等,始终是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具体活动形式。这些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学生们成长需要的精神食粮,在参与中启迪心灵、感悟智慧。
4、促进能力发展
校园文化活动通过喜闻乐见、丰富多彩的形式,使感性教育和理性教育相结合、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渗透。近年来,校园文化活动中包含的社会实践越来越广泛,为学生们提供了广泛的接触社会的机会,为他们全面发展打下了基础。如爱国演讲、志愿服务等活动,锻炼了语言能力、组织能力、实践能力等诸多方面;提高了责任意识、奉献意识等综合素质,最终促进全面发展。
教学离不开对传统知识和方法的继承和发扬,但社会在发展,知识在更新,必须与时俱进。在“和谐”作为新时期的科学理念和重要范式下,“和谐课堂”借鉴了传统教育的精华,又融入了现代教育思想。一堂和谐生动的思政课堂,无论对于学生还是老师都是一种享受。新形势下,高校应大力营造“人本、人文、人和”的和谐校园文化, 以和谐校园促进和谐课堂,为培养全面发展的和谐人才服务。
参考文献:
[1]《中宣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中发[2004]16号).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3]李冬娜.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与校园文化的有机结合[J].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