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高校艺术类“后进生”的成因及教育转化

发布时间:2015-11-20 09:13

摘 要:在学校教育中,后进生问题遍及每个学校的每个班级,是每位教育工作者不可回避的问题。因学生发展的不平衡性及多种因素影响,后进生的存在不可避免。一般占学生总数的7%-10%左右,其形成主要受自身因素、家庭因素、社会因素的影响。老师要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应降低要求,建立感情,热情鼓励,激发兴趣。

关键词:后进生;形成原因;教育转化
“后进生”就是素质发展的某一方面或所有方面相对滞后的学生,是就某个学生群体而言的相对概念。需要强调的是,后进生不是指由某些遗传或生理的因素造成的智力落后、反应迟钝、脑功能轻微失调 (多动症)等等的学生,也不是指已经走上犯罪道路、“反社会行为”的“问题学生”。
一、“后进生”的形成原因
(一)社会原因
  自从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更多的学生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其中有一部分学生是艺术生。因为大学对艺术生的文化课要求相对较低,他们中许多人没有像正常的高中生一样完整地读完高中,而是大部分时间花在校外面学习绘画上;甚至有的同学根本就没有接受过高中教育,仅靠高考前的紧急辅导通过文化课考试。他们在未成年阶段就离开家人接触社会,开始独立的求学生活。很多学生没有了约束,养成了散漫的学习、生活习惯,并渐渐失去学习目标,也致使他们成了大学里的“后进生”。
(二)家庭原因
  家庭是人生的奠基石,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言谈举止、家长对子女的教育方法、对子女的疼爱程度、家庭成员间的语言和人际氛围、以及父母之间的婚姻关系等对孩子的成长都有着一定的影响。
  1、家长的教育不得法,易使孩子养成叛逆的性格;父母婚姻不健康,或者是离异,使孩子有不安全感和残缺感,因而易具有敏感、多疑、自卑、有敌意等性格特点,从而出现相应的心理问题。
  2、家长溺爱孩子、娇生惯养,容易养成孩子自私的性格,并且不善于与人交往。
  综上所述,家庭对孩子的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高校中的一些“后进生”正是由于家庭矛盾、家长过分宠爱才产生了一系列的心里问题,最终成为了人们眼中“后进生”。
(三)、自身原因
  1、环境不适。大学生在年龄上已达到成年阶段,但是他们的心理和思想还不成熟。一些学生还未来得及思考“怎样度过大学生活”就已经走进大学的校园开始紧张的学习。首先遇到的是环境和生活的不适应。二是学习基础差,对外语的学习好像是在听“天书”,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在人文教育等课上打不起精神,表现出明显的“重艺轻学”。三是个别学生本来就是“临时抱佛脚”考上的大学,不仅专业功底不足,而且也缺乏专业兴趣培养,因此,在学习中也是简单应付,不求甚解。凡此种种,不仅影响他们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而且也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他们的心理压力和厌学绪的产生。
  2、恋爱发生:许多学生刚刚步入大学,年龄大多数在20岁左右,青春期渴望获得异性的好感和认同,渴望有一场恋爱,但是却不能维持恋爱的长久,一定阶段之后没有新鲜感了,便会选择分手,给双方都造成了心里伤害,因而出现暴躁、冲动、抑郁、焦虑、情绪失衡等心理问题。最终影响正常的学习、生活,严重的会选择轻生或者逃避生活。
  3、网络成瘾:网络是一个虚幻的世界,整天沉迷于网络,不与同学沟通,时间长了便会产生自闭倾向。后进生大部分同学网络游戏成瘾,整天沉醉于网络的拼杀,升级,为了升级,打装备,不惜大量增加网上操作时间,随着感觉乐趣不断增加,欲罢不能,难于自控,造成对学习失去兴趣。
  二、“后进生”的教育转化
  (一)要用真情去教育感化
  后进生在感情上已和老师疏远了,为了"保护自己",总是有意无意地在自己和老师之间拉开距离,形成心理鸿沟。因此,转化后进生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依靠情感交流来消除后进生的隔阂心理。而要打开后进生的感情大门,教师就要善于与他们交心。交心意味着要以平等的态度同后进生交朋友,切忌摆架子、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如果换一种方式,使双方处于平等的地位,教师情真意切,以心换心,让后进生觉得老师不是不可交的朋友,那么,后进生就会消除戒备,与你交心。只有教师与后进生双方心理互相沟通,引起彼此间感情上的共鸣,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二)要树立转化信心、常抓不懈
  做“后进生”工作不可企求一两次谈话便大功告成,它需要长期的、反复的努力。青年学生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时期,世界观、人生观基本确立但是尚未定型,心理素质具有不稳定性,在他们身上,一种新的观念和行为从产生到巩固,常常需要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它要求教育者树立信心,保持耐心,认真分析出现反复的原因,努力做到学生犯了错误不急躁,问题严重不嫌弃,屡教不改不灰心,问题不解决不撒手。只要能正确分析并利用后进生身上的积极因素,持之以恒,就能达到转化的目的。
(三)要有尊重、信任、理解、宽容之心
  后进生也会幻想美丽的人生、精彩的前途,当他想到自己人生,前途的时候他的心理一定会充满懊悔,后悔自己没有努力。这个时候,说一句坦诚的话,告诉他们现在努力还不晚,给他们树立信心,引领他们走向光明的道路。这时候的一句话比平时的千言万语更具感召力。那些听惯了老师批评、训斥的学生,一旦得到老师的尊重和信任,尤其是公开的表扬,心情会十分激动,激发出一种向上的动力。教师要善于抓住后进生的这种心理,把握住这种教育的转化机会开展工作,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他们真正的产生前进动力并能持之以恒。
(四)要用规章制度实施必要的规范和约束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让后进生形成规则意识,这是所有教育的基点。因为没有基本的规则意识就无法成为合格的社会公民,当他们离开学校走向社会,就会导致社会管理失去秩序。而要培养合格的社会公民则必须从严格执行学校的规章制度做起。
    规章制度存在的本质意义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成长与成才,而在实施的过程中却带有“铁的纪律”和强制性特点。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明确惩戒和处分学生不是目的,我们的最终目的是教育引导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学有所成,成为能够自食其力和对社会有用之才。现实生活中确实有一些学生无视规章制度的存在,随心所欲,无拘无束,严重影响正常的学习秩序和生活秩序,对这些学生要选择和运用最适当的方法手段,在最有效、最易发 生作用的时间里进行教育,包括纪律处分,以达到教育本人,警示他人的效果。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一定要“软硬兼施”;首先严厉的批评是必要的,这样使他端正态度,就促使他认真的思考自己犯的错误。在他后悔自己犯错的时候在进行说服教育。开导他别太自责,以后别犯类似的错误,这样做不会让他产生逆反心理,而且还会感激老师给他机会。更能激发他的上进信心。
   总之,要做好转化“后进生”的工作,非一朝一夕所能奏效,必须经过一段漫长的历程,亦非靠某个人单枪匹马所能成功的,而要靠教师、学校、家庭和社会全方位的配合。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我们应该以宽厚、博爱、敏锐之心去理解后进生,关心后进生;我们应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给他们提供锻炼和表现的机会;积极发现他们的闪光点,鼓励他们树立自信心和自尊心。那么,后进生就会以一个成功者的姿态去追求、去拼搏。
   参考文献:
   [1] 王传中,朱伟.辅导员工作指南[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62-67.

上一篇:团队学习是辅导员队伍建设的有效途径

下一篇:独立学院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长效机制建设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