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谈高校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之间的对接

发布时间:2015-12-01 17:20
  在创新驱动社会转型与经济发展的趋势之下如何以更有效、更具实践性的方式培养出不同类型的创新人才,已然成为中国高校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面对的重要任务。创业教育的多样性、实践性、综合性特征使其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的手段。厘清创新、创业、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关系,借鉴发达国家开展创业教育的成功经验,中国高校的创业教育应该改变“千人一面”的现状,立足自身办学特色与优势开展创业教育,制定面向全校、立足长远的创业教育发展战略,加强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的融合,构建创业教育师资的成长平台,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创业教育体系。
  创业者是指那些把实现新的生产方法组合作为自己的职责,并实际履行生产手段新组合的人。创业者具有以下特点:首先创业者应当富有创造性和远见性,创业者不同于传统社会生活中所存在的管理者或技术型专家,后者的作用只是在社会和经济运行的静态循环过程以及严格的科层制结构中利用自身所掌握的专业化技能“例行公事”,而创业者则绝对不会墨守成规,他们常常会创造性地变更其行为模式,并总是将实现生产要素的新组合作为自己的职责;其次,创业者也不同于技术上的发明者或创造者,技术专家是从事发明创造的人,而创业者则是将技术发明运用于现实的经济生活中,从而创造新的价值;再次,创业者善于发现并及时利用各种新的机遇,他们善于在不确定性中及时发现和抓住机会,他们对于未来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具有种“敏锐的嗅觉与洞察力”,并能吸引其他的跟随者去进人和引领这种变革的趋势;最后,创业者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超强的克服困难的意志力。
  然而,创业者仅有专业技能还不能保证他们的成功,由于创新往往伴随着高度的风险,因此创业者在进行创新时常常会遇到系列的困难,诸如新环境的挑战以及心理的、个人的障碍和社会的障碍等,这就要求创业者具有坚韧的意志力,以克服创新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困难,最终实现创新。可以看出,创新概念的范畴涵盖了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所有技术的、组织的、方法的、系统的变革及其最终价值实现过程,而创业则是为了推动创新的实现和由大批拥有企业家精神的创业者所进行的动态过程。与创新相比,创业更加强调愿景形成与价值实现的有机统,它要求人们必须具有将创新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力转化为成功的社会实践过程,这不仅包含了个人创新能力的培养,也要求人们必须具备发现变革趋势并把握机遇的能力、组建有效的创业团队并整合各类资源的能力、打造可持续的创业计划的能力以及抵御风险、解决应激性问题的能力。
  可以说,与创新这个更为宏观的、注重系统分析的词汇相比,创业是一种更加注重实践性、个体性、多样性的过程。尽管全社会已经意识到了创新和创业的重要性,但是我们长期以来依旧缺乏对创业及创业教育的正确认识。人们通常会狭隘地将创业理解为开办自己的企业或事业,创业的范围也仅仅局限于自主创业,由此造成的个实践误区就是:在高校中蓬勃开展的创业教育几乎千篇律地将培养自主创业者作为其主要目的。
(二)创业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关系从年美国哈佛大学首次在商学院开设创业教育课程,到年纽约大学开设由彼得德鲁克任主讲教授的创业教育讲座,再到年百森学院第次引入创业教育学士学位创业教育巳经从当年的商学院、工程学院扩展到大学其他学院,目前创业教育已成为了欧美大学的重要方面。
  创业教育最初起源于商学院与工程学院,这是个事实,但这不是全部。文化、社会价值观、经济政策、个体行为之间复杂的交互作用塑造着创业的内涵、功能与边界。对于高校中的创业教育和相应的创业活动来讲,它必须体现的是所在社会关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人类行为复杂性的认知、区域文化差异性的理解,因此创业并非简单地开办属于自己的企业或从事某种冒险性的行为,它要求的是知识、想象力、洞察力、创造力、实践能力,是对未知事物的探索热情,对不确定性环境的适应等系列能力的综合运用。
  可以说创业是一种自我实现与自我超越的行为。大学教育的目的不仅是传授给学生必要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大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他们所生活的世界,以及如何利用自身所掌握的知识和技能来改变这个世界,在实现自我价值的同时为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如果大学教育始终囿于“象牙塔”之内,孤立于外部世界的变化,那么这种大学教育就是失败的。
  以美国高等教育为例,过去数十年来创业教育的蓬勃发展催生了批又批创新能力极强的大学生创业者。这些年轻的“鲶鱼”在影响了美国代又一代年轻人的同时,也在推动美国高等教育变革的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从国内学者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理解来看,创新能力的内涵基本划分为三种第种是创新能力是个体运用切已知信息,包括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等产生某种独特、新颖、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第二种是创新能力表现为相互关联的两个部分,部分是对已有知识的获取、改组和运用,另部分则是对新思想、新技术、新产品的研究与发明;第三种是创新能力应当以一定的知识结构为基础。
  总体来看,大学生的创新能力主要包括了四个方面:一是学习的能力,即对主要已有知识及知识源的接触、筛选、吸收、消化;二是发现问题的能力,即对已有知识框架结构的漏洞或盲点的发掘以及对知识框架结构的完善,对已有知识框架结构合理性的质疑和重建三是提出解决问题方案的能力;四是实践其方案的能力。
黄兆信 王志强

上一篇:理想与信念教育对体现时代性的重要性

下一篇:论教育在发展中的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