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试析文解字添奇趣

发布时间:2015-12-13 10:49
【论文摘要】文言实词数量多,大部分实词具有多义性,是文言文学习的重点、难点,也是高考文言考查的重中之重。本文主要介绍五种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旨在提高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和解题能力。
  【论文关键词】文言实词;字形;结构;语法;联想;语境;推断
  
  文言实词是理解文言文的关键。大多数文言实词具有多义性,是高考文言文考查的热点。面对文言文阅读考查,教师既要引导学生平时多阅读多积累,又要通过有效训练,引导学生探寻文言文阅读的解题规律,并掌握一些行之有效的推断词义的技巧,从容应对高考对文言实词的考查。
  在多年的高三教学实践中,根据日常的教学反思和心得,并结合近几年各地高考试卷,整理归纳了五种有效的推断文言实词含义的方法:
  1.字形推断法
  汉字是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字形和字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我们能对汉字的形体结构作出正确的分析,那么对于我们了解汉字的本义和引申义,尤其是对于我们阅读古代文化典籍将有着极大的帮助。
  如“疾”字,甲骨文和金文都是非常形象的画一个张开双手的人,一支利箭正向他的胸部射去,如图所以它的本义是“伤”“病”,又由此引申为“厌恶”、“憎恨”;又因为箭运行的速度很快,所以又引申有“迅速”的意思。这样“疾”的本义和引申义便很容易就能掌握下来了。
  又如:“既”和“即”这两个字都是典型的会意字,“即”字的左边是一个盛食物的器皿,右边是一个跪坐着的人,面向食物,如图本义为“就食”,引申为“接近、靠近”,如《氓》¬――来即我谋。“既”与“即”相反,跪坐在食物器皿旁边的人把脸部向后转过去,表示吃饱,如图引申为“完”“已经”等义,如《氓》“既见复关,载笑载言”。这样一分析学生的印象就十分深刻了。
  在考试时,这种依形推义的方法将有助于我们对实词含义的推断。
  例如:06年天津的“有牧人御众之才”的”牧”乃一只手执一鞭子“攵”正赶一头“牛”,于是就得出它的引申义为“统治”、“管理”。借助字形分析,还必须掌握各偏旁的字根义。汉字中的形声字占百分之八十以上,其义符为我们领悟词义提供了有利条件。
  比如作偏旁的“月”,本义为肉,以“月”为偏旁的大都与躯体有关。左偏旁“阝”本义为“阜”,《说文》解为“无石之山”,与山峦高土有关。右偏旁“阝”,本义为“邑”,即城邑,与国名、邑名或行政区域有关。
  2.结构推断法
  古人行文多讲究对仗,文言文中对举的语言现象很多,在对举句中,位置对称的词语一般词性相同、词义相近或相反相对,这样通过对已知词语的词义、词性分析,就可以推知未知词语的词性、词义。
  如“文过饰非”可以依据这个短语的对举结构分析:“过”与“非”同义,那么“文”跟“饰”也应该同义,同为“掩饰”的意思。像“追亡逐北、党同伐异”等都可以用这种方法进行推断理解。
  利用文言句子的这种对举的结构特点推断词义,应考时就能够做到得心应手、游刃有余。如(08广东卷)“周穷振乏”“振”与“周”相应,故可推断为“赈济”意,而不应该是“振作”意。
  学生能找到这些规律,掌握解题技巧,那么在应考时不但能提高得分率,还可以为自己赢得十分宝贵的时间,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语法推断法
  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比,虽然在词义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语法基本不变,特殊句式除外。那么,这就为我们依据语法推断词义提供了方便。
  例如(06福建卷)“天下宗周”宗:祭祀我们知道“宗”后带宾语“周”,而“祭祀”显然是个不及物动词,它的后面是不跟宾语的。所以此处就不能解为不及物动词“祭祀”而应该为“归顺”。

 语法推断法同结构推断法一样,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能够找到解题的规律和技巧,就会大大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度,在攻占文言高地时打响漂亮的一枪,为下面的文言翻译树立信心。。
  4.联想推断法
  高考文言文阅读所考查的实词,其意义和用法在课本中或者我们熟悉的成语中一般都能找到落脚点。对于某些词义不明,就要回忆它在哪些已学过的课文中出现过,是什么意思,哪种含义与这个语言环境切近,相互比照,辨其异同由此推求它在此处的含义。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平时要加强文言的诵读,增强语感,丰富积累,这样才能厚积薄发,根据课内学过的知识举一反三以解决试题中的实词词义问题。
  例如:(06福建卷)
  c.我安适归矣适:到,往
  我们可以回顾所学过的教材里有没有类似的语境,然后再进行比照确认。我们想起《逍遥游》中的:“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这里的“适”与考题中的“适”语境基本相同,也是“往、到”的意思,这样我们就能很有把握地做出判断。
  有时,我们还可以联系我们所熟悉的成语进行比照验证。汉语成语大多保留了文献原有的语法规则和词汇意义,我们可以利用它来理解和掌握相关的古代汉语词汇知识和语法知识。
  如“始速祸焉”“芳不得薄兮”“速”和“薄’我们可以分别联系“不速之客”“日薄西山”“义薄云天”这几个成语进行验证,“速”是“招致”的意思。。“薄“应该是“接近、靠近”的意思。
  当然,联想推断法特别需要学生平时的积累,所以平时要严格要求学生记诵文言名篇名段,这样才能在考试时厚积薄发,触类旁通。
  5.语境推断法
  不论使用上面的哪一种推断法,有一个原则必须得遵守,那就是“词不离句,句不离篇”,任何一个字词都不能离开语言环境而独存。文言实词绝大部分是一词多义的,而上下文这个语境是相对稳定的,语境可以帮助我们最后确定词义。
  07年福建卷的《书博鸡者事》第一道选择题的d项“今姑贷汝”贷:借给。如果我们从语法上分析,“贷”处于谓语的位置,做动词,解释为“借给”似乎也说得通,况且“贷”有“借出”意。可是我们把这句话还原到语境中,就会发现这个解释是错误的。博鸡者在列数土豪的罪状说了这句话,他说“汝罪宜死(你的罪行当死),今姑贷汝(现在暂且饶恕你)”。根据上下文,可推知这里的“贷”应解释为“宽恕、饶恕”。
  在推断文言词义的时候,可根据具体情况,综合、灵活地运用上述各种方法,以便求得最大的准确性。这其中,不脱离语境是原则。
  总之,要正确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积累是基础,平时要加强对古代文化典籍的阅读,在有一定量积累的情况下,又要懂得掌握规律,运用解题技巧,这样才能在考场上游刃有余,从容应对。

上一篇:试论关于衡水市中学开展课间体育活动现状的调

下一篇:试论艺术设计人才的创新素质结构与创新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