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学生听课有效性之我见
发布时间:2015-12-13 10:50
源于我是班主任,多数的学生敬我畏我,虽然在乡下的一所中学,但基本上不会有课堂纪律的问题。课堂一片沉寂,学生会随着你的转动而转动,甚至不停的点头。可就是这样,学生成绩优劣明显的分化着。是什么原因呢?“貌听神离”——他们看似认真,其实两耳不闻上课事,或是心猿意马,或是思绪万千。我非常的难过,这些学生不易,一节、两节一天一周乃至一年年,坐酸了背却一无所获。唉,孩子既然你付出了,也应该有相应的知识收获啊。
一位非常负责的家长,和我讲起他的孩子:唉,我们都觉得他已经很认真了,除了吃饭,基本上都躲在书房里看书,可是为什么就考不起来呢?他的孩子麻某的确在学校也很“认真”,但你再细看,其实他常在做“白日梦”或神游,经常你在讲哪页他都不清楚。对精神集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这幻想做梦,如果精神溜号,就算你花再多的时间也没用,甚至一旦养成习惯,就算刚开始学了点新知识,也会被白日梦吞噬的。我想应怎样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使他们能认真听呢?面对这种“神游”,我们该如何加以引导呢?我探寻着……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并时常学会反思。
导致学生课堂“貌听神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而言主要有学生自身、教师、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艺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给学生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课堂气氛。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阵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不辍阅读,在阅读中丰盈自己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丰润自己的课堂,将自己从智力空虚的危险中摆脱出来,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语文的魅力。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精心备课了,可学生就是不喜欢好好听。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理念问题了,你的课堂有没有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获取新知的能力的迁移?你的课堂有没有让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获得的知识在深刻理解和运用情况下不断发展的快乐?为什么孩子没有兴趣,是课堂被我们侵占了,我们成了舞台表演的主角,学生成了配合老师表演的道具?我们应该常常反思反思,要每堂课后问问自己,我这堂课没有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但是我有没有进行思想的灌输、情感的灌输?我的这堂课有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多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每堂课的得失,就会把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当作努力的方向了。
还有一点,不能不提到。当结束一堂“没有劲”的语文课的时候,你是反思自己教学的失误,还是责怪学生的不用心听讲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你把责任转嫁给学生的时候,你永远不会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的不当,你也就还会继续“没有劲”的课堂,你的学生将永远在你的课堂学不会倾听的能力,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一个真正爱教育、爱语文、爱学生的老师,他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学习的快乐。
二、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会思考,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
俗话说:“没有目标的努力,就像在黑暗中的远征。”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不具有良好学习动机的学生,上课就容易“貌听神离”。而如果学习目的明确,就能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时刻提醒自己专心听讲,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因此,把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是防止学生课堂“貌听神离”的重要一环。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结合现实生活,多宣传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
当然,要真正让学生从“貌听神离”中走出来,还需让其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会思考。有这么一个故事:田螺产下自己的孩子后,就会用自己的肉抚育他们,我们在水田经常看到漂在水面上的田螺,那就是被自己孩子吃掉的妈妈,假如妈妈不供应,小小田螺最终只能漂浮在水面。其实纵观现在,我们的教育似乎与此相类。我们的孩子一直在溺爱中长大。
一碰到要思考的问题就无意识的去拒绝,乃至全无思考,继而养成习惯。这样的孩子即使你送到补习班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我们再来想想看,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容易“貌听神离”呢?学生没有感受到教师上课的激情,没有感受到教材的魅力,这时学生注意力会分散,偷偷地去做“白日梦”,陷入到自我的幻想中,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散漫、毫无生趣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教师不是以学生的眼光来看自己所讲的话,不考虑自己的话应当在学生身上引起什么样的情绪的时候,这种课往往就会上的枯燥乏味,毫无生气。”所以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内容丰富多彩,把看、读、写、做等活动交替进行,使大脑相应的工作区域得到转换和调节,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集中;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灵”,使教学具有趣味性;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只要去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尝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出现“貌听神离”的现象了。
其次提倡学生学会预习。提前预习,就可能产生疑问或不懂的问题。为了解开疑问或弄清不懂的问题,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解,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这时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再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就能减少上课“貌听神离”的现象。
第三,加强背诵提高思维能力。熟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长期的背诵积累,常常会让学生在上课的内容中寻找到与自己所背诵过的内容的契合点,常常会因此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上课的注意,从而让学生不再是“貌听神离”,而是真正将自己融入课堂,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处理学生的“貌听神离”现象。
学生上课有时走神也是难免的,面对走神、“貌听神离”的学生,教师如能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突然停顿。讲课时,如发现学生不听课,可突然停止讲课,保持短暂的沉默并用目光注视着那个学生。此时教室突然地安静下来,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不听课的学生也会因此感到惭愧,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
2.提问“貌听神离”的学生。发现有学生不听课时,可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提问,但不管他回答得怎样,不能讽刺他,而应先找出他的一些优点进行表扬或鼓励他,然后再委婉指出他的不足,提醒他上课应认真听课,这样才能更好的回答出问题,这样既达到了效果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3.近身暗示。教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慢慢走到“貌听神离”学生的身边,此时学生一般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把注意力转移过来。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用手轻轻点点课桌或者拍拍学生的肩膀,暗示“你该听课了”,这样既不耽误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又达到了矫正目的。
4.来点事先告知。如果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尽量事先告知学生——接下来的内容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听;下面的问题思考好后不需要举手,老师会任意叫;尽量少用接读课文这类“小火车”的方法,多随机抽学生作答。
5.课后教育。对那些课堂“貌听神离”较严重的学生,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采用适当方法矫正以外,课后还有必要对其进行教育,但应心平气和、态度和蔼地与其交流,察明原因、讲清道理、教会方法,帮助他们排除一些事件的干扰,使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从而进入正常的学习。
总之,克服学生“貌听神离”等走神现象,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慢慢地教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加强意志锻炼,学会独立思考,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上课“貌听神离”的现象,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听课的有效性,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成绩。
一位非常负责的家长,和我讲起他的孩子:唉,我们都觉得他已经很认真了,除了吃饭,基本上都躲在书房里看书,可是为什么就考不起来呢?他的孩子麻某的确在学校也很“认真”,但你再细看,其实他常在做“白日梦”或神游,经常你在讲哪页他都不清楚。对精神集中影响最大的就是这幻想做梦,如果精神溜号,就算你花再多的时间也没用,甚至一旦养成习惯,就算刚开始学了点新知识,也会被白日梦吞噬的。我想应怎样培养他们的专注力,使他们能认真听呢?面对这种“神游”,我们该如何加以引导呢?我探寻着……
一、教师要加强自身修养,并时常学会反思。
导致学生课堂“貌听神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概括而言主要有学生自身、教师、社会生活环境等方面,而教师方面的原因是很重要的。作为一个教师,我们首先要加强自身修养,刻苦钻研业务,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增强教学艺术,努力提高教学水平,给学生创造一个“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良好课堂气氛。让课堂成为学生快乐学习的地方,让课堂成为学生健康发展的阵地,“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精神修养和兴趣,取决于他的知识渊博和眼界广阔的程度,还取决于:教师到学生这里来的时候带了多少东西,教给学生多少东西,以及他还剩下多少东西。”因此,作为教师,尤其是语文教师,要不辍阅读,在阅读中丰盈自己的人生、丰富自己的精神生活、丰润自己的课堂,将自己从智力空虚的危险中摆脱出来,也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语文的魅力。在教学中还要善于因势利导、对症下药,善于掌握教育时机和分寸,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但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我精心备课了,可学生就是不喜欢好好听。这个时候,我们就要好好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和理念问题了,你的课堂有没有过于注重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学生运用已掌握的知识获取新知的能力的迁移?你的课堂有没有让学生积极思考,使学生感受到自己获得的知识在深刻理解和运用情况下不断发展的快乐?为什么孩子没有兴趣,是课堂被我们侵占了,我们成了舞台表演的主角,学生成了配合老师表演的道具?我们应该常常反思反思,要每堂课后问问自己,我这堂课没有对学生进行知识的灌输,但是我有没有进行思想的灌输、情感的灌输?我的这堂课有没有让学生感受到思考的快乐、创造的快乐?多反思自己的课堂,反思自己每堂课的得失,就会把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当作努力的方向了。
还有一点,不能不提到。当结束一堂“没有劲”的语文课的时候,你是反思自己教学的失误,还是责怪学生的不用心听讲呢?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当你把责任转嫁给学生的时候,你永远不会认识到自己的教学的不当,你也就还会继续“没有劲”的课堂,你的学生将永远在你的课堂学不会倾听的能力,感受不到学习的快乐。所以,一个真正爱教育、爱语文、爱学生的老师,他会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课堂上获得学习的快乐。
二、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学习目的,学会思考,正确认识学习的意义。
俗话说:“没有目标的努力,就像在黑暗中的远征。”一个人对学习是否专注,与其学习目的是否明确有很大的关系。如果对学习的目的和意义认识不足,不具有良好学习动机的学生,上课就容易“貌听神离”。而如果学习目的明确,就能在课堂上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能时刻提醒自己专心听讲,最大限度地集中注意力。因此,把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是防止学生课堂“貌听神离”的重要一环。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目的,结合现实生活,多宣传学习的重要性,使他们深刻感受到学习的重要意义。
当然,要真正让学生从“貌听神离”中走出来,还需让其参与到课堂中来,学会思考。有这么一个故事:田螺产下自己的孩子后,就会用自己的肉抚育他们,我们在水田经常看到漂在水面上的田螺,那就是被自己孩子吃掉的妈妈,假如妈妈不供应,小小田螺最终只能漂浮在水面。其实纵观现在,我们的教育似乎与此相类。我们的孩子一直在溺爱中长大。
一碰到要思考的问题就无意识的去拒绝,乃至全无思考,继而养成习惯。这样的孩子即使你送到补习班又有什么用呢?所以让他们学会思考,学会自己解决问题,才有可能解决问题。
人类因为思考而存在,所有的文明与文化都是思考的产物。可是现在的人不愿思考,总是被动的接受。家里到处是能使思考能力退化的家用电器,手机代替了写信,洗衣机代替手做工,不会关注水变成水蒸汽的情节,不会……这一切都剥夺孩子思考的机会,逐渐养成不思考的习惯。学生的惰性一旦养成,上课就很容易“走神”,陷入“貌听神离”中。
我们再来想想看,在什么情况下,学生容易“貌听神离”呢?学生没有感受到教师上课的激情,没有感受到教材的魅力,这时学生注意力会分散,偷偷地去做“白日梦”,陷入到自我的幻想中,使整个课堂弥漫着一种散漫、毫无生趣的氛围。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当教师不是以学生的眼光来看自己所讲的话,不考虑自己的话应当在学生身上引起什么样的情绪的时候,这种课往往就会上的枯燥乏味,毫无生气。”所以教师应运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使内容丰富多彩,把看、读、写、做等活动交替进行,使大脑相应的工作区域得到转换和调节,使学生的注意力保持相对集中;将课堂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贴近学生的生活,走近学生的心灵”,使教学具有趣味性;精心创设问题情景,让学生明白知识的来龙去脉,只要去思考,不同层次的学生跳一跳都能摘到“桃子”,尝到学习的乐趣,这样学生就不容易出现“貌听神离”的现象了。
其次提倡学生学会预习。提前预习,就可能产生疑问或不懂的问题。为了解开疑问或弄清不懂的问题,学生就会不由自主的集中精神听老师讲解,积极思考,寻求答案,这时让学生多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教师再及时给予评价和鼓励,使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从而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就能减少上课“貌听神离”的现象。
第三,加强背诵提高思维能力。熟话说得好:“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读书百遍,其义自见”,长期的背诵积累,常常会让学生在上课的内容中寻找到与自己所背诵过的内容的契合点,常常会因此而引发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上课的注意,从而让学生不再是“貌听神离”,而是真正将自己融入课堂,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教师采取恰当的方法处理学生的“貌听神离”现象。
学生上课有时走神也是难免的,面对走神、“貌听神离”的学生,教师如能采取一些适当的方法,也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突然停顿。讲课时,如发现学生不听课,可突然停止讲课,保持短暂的沉默并用目光注视着那个学生。此时教室突然地安静下来,就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不听课的学生也会因此感到惭愧,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把注意力转移到听课上来。
2.提问“貌听神离”的学生。发现有学生不听课时,可针对性地对他进行提问,但不管他回答得怎样,不能讽刺他,而应先找出他的一些优点进行表扬或鼓励他,然后再委婉指出他的不足,提醒他上课应认真听课,这样才能更好的回答出问题,这样既达到了效果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
3.近身暗示。教师可以一边讲课,一边慢慢走到“貌听神离”学生的身边,此时学生一般都会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把注意力转移过来。如果有必要,教师可以用手轻轻点点课桌或者拍拍学生的肩膀,暗示“你该听课了”,这样既不耽误课堂时间、影响教学进度,又达到了矫正目的。
4.来点事先告知。如果是课堂教学的重点、难点部分,尽量事先告知学生——接下来的内容很重要,一定要认真听;下面的问题思考好后不需要举手,老师会任意叫;尽量少用接读课文这类“小火车”的方法,多随机抽学生作答。
5.课后教育。对那些课堂“貌听神离”较严重的学生,教师除了在课堂上采用适当方法矫正以外,课后还有必要对其进行教育,但应心平气和、态度和蔼地与其交流,察明原因、讲清道理、教会方法,帮助他们排除一些事件的干扰,使其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并积极改正,从而进入正常的学习。
总之,克服学生“貌听神离”等走神现象,需要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教师要慢慢地教导、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学生加强意志锻炼,学会独立思考,集中注意力。只有这样,才能减少学生上课“貌听神离”的现象,也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听课的有效性,真正地提高学生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