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放式管理平台的构建
发布时间:2015-12-13 10:51
论文摘要: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开放式管理平台建设经验,就是横向联合与纵向分权相结合,对外探索校企联合办学,对内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在教学、科研、督导、学生管理、招生就业、人事、财务、工会等多个方面加大系(部)管理自主权,实现办学重心逐渐下移,管理权限逐步下放,共同组成开放式的立体的系统管理平台。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开放式管理平台;构建
自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实施以来,高职教育迅速形成了“紧跟经济发展需求,校企合作,示范建设百舸争流;适应人才培养要求,工学结合,高职改革千帆竞渡”的喜人局面。回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学的管理平台的构建尤其值得研究总结。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需要“一个大脑”式的管理大平台,这个平台应该是开放式的、立体的。其横坐标是由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以横向联合为特点、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内涵;纵坐标是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院系二级管理,以纵向放权为特点,以提升管理层的执行力为内涵,辅以“教授治教”和“教代会”等调控措施。这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长共同体”。这个横向联合(校企合作)和纵向分权(二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平台相对于传统管理而言是“开放式”的,因此,我们称之为开放思维下的系统管理平台。这种立体式的管理模式,目的在于拓展高职院校管理视野和转变高职院校管理职能,实现高职院校建设目标。
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一)理论依据及意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高职教育要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进行合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管理要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体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切实保障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体系,将企业资源引入教育,使学校成为校企双赢的管理平台。这是一个为成员单位提供交流的平台,一个向社会展示特色的窗口,一个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论坛,一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这个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人员互通、信息共享,联合培养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生产效益共同提高,加强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集成与共享,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促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和“零距离”上岗,形成校企良性互动,推动校企共同发展、互惠共赢。
(二)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
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可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职业教育集团是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牵头单位,由省内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自愿参加组成的教育集团。该平台以“合作交流、共享资源、同闯市场、共赢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引领、协调、沟通、共享、服务”为工作重心;以“依靠政府、依托企业、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工作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契约为保证,以项目为纽带,以教学、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共同联手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人才。集团成立后,通过充分有效的校校(或科研院所)合作、校企合作,优化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在人才培养与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产学研结合、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展开实质性的融合探索,带动集团各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的发展,促进高职教育向集团化迈进。这一平台为集团成员单位服务,在校企、校校(科研单位)之间“穿好针、引好线”。具体做法:一是利用学院现有“双师”优势,搞好集团内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训和企业员工轮训;二是利用学院已有的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对集团内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指导;在集团内开放实习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资源共享,每年接受一定数量的集团成员单位的学生或员工进行实习实训和职业资格证考前培训,面向集团内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开展职业资格证考试认证;三是利用学院主管单位的行业优势,及时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行业信息,推荐学生就业;四是利用学院多年形成的“订单”培养优势,积极牵线集团内成员单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围绕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发展需要,在员工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企业文化建设、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充分合作,形成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科研单位共同发展。这一平台还可以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从企业选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来学院做兼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事实证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作为开放式的合作平台,能够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成为高职院校实现校企合作规范化、制度化的保障。
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构建院系二级管理平台
以纵向分权为特点的二级管理模式,目的在于转变高职院校管理职能,提升管理层的执行力,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一)理论依据及意义
运用现代组织理论,实现管理中心下移现代组织理论是二级管理组织设计的理论依据,其中扁平化组织结构是现代环境下高职院校最有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强调分权管理,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减少中间层次,以快速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现代“管理幅度”理论认为,管理者由于精力、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所能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当下属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范围,而且越往高层,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属就越少。一个上级管理者一般以直接管理5~8个下级为宜,超过10个就难以协调和把握。把制度建设和管理幅度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是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存在的基础。依据前者,在实施“院系两级管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对系部的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依据后者,在规模日渐扩大的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重心下移”是必然的选择。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法律法规为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明确要建立院(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下,国内很多高校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级管理已成为众多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二)院系二级管理平台的构建
这是一个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的以党政职能部门为一级管理机构和系(部)为二级管理机构的系统管理平台,构建这一平台必须宏观上辅以“教授治教”和“教代会”等调控制度,使之更加完善、合理。
成立教授治教委员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重视内涵建设,尊重学术权力,要树立人力资源开放式管理理念,成立教授治教委员会(也可以称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促进教学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和效益。教授治教委员会是学院教学工作的指导、参谋、咨询机构,其具体工作:一是提出学院教学发展的整体规划及办学的中长期发展计划;二是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供学院领导决策参考;三是提出专业设置与调整改造方案;四是积极研究、推广教学改革经验,制定出重大教学改革方案;五是督导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审议各类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参与各种教学评估活动,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
完善教代会制度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抓好教师民主参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网络,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代会既要有章可循,又要富有生命力,成为构建和谐学院、共谋发展的平台。要切实抓好教师民主参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院领导与教职工双方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网络,拓宽民主管理渠道。
二级管理平台的构建(1)职能部门协调管理。高职院校职能部门主要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内部政策和筹措与分配办学经费等手段对系(部)进行指导、协调、服务、监督、考评和奖惩等宏观管理。学院职能部门作为一级管理机构要根据管理职能规范管理程序实施宏观调控,真正做到简政放权,重心下移,提高效能。学院对系(部)的管理与监督将由过程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目标管理为主,学院主要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系(部)整体工作及其领导班子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系(部)相关利益直接挂钩。学院按管理权限对系(部)工作进行全程监督。(2)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可以在教学、科研、督导、学生管理、招生就业、人事、财务、工会等多个方面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加大系(部)管理自主权,实现办学重心逐渐下移,管理权限逐步下放,有利于充分调动与发挥系(部)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效能。
教学工作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系(部)是学院教学管理二级机构,要重点把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和提高教改科研活动水平。科研二级管理职能重在把握科研队伍建设、做好科技服务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督导二级管理重点把握教学运行状态、监控教学运行过程、反馈教学运行结果和提供教学决策咨询。学生二级管理重点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奖助学金评比和发放工作、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和抓好辅导员及班主任的管理考核工作。招生二级管理重点把握根据学院统一安排做好招生宣传与录取工作;就业二级管理重点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人事二级管理重在做好人员引进与招聘、进修与培训、管理与考核、外聘教师管理工作。财务二级管理要加强预算管理,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了解学院统筹支配经费,掌管好系(部)处室自主经费(含职能部门统筹使用经费);对部门自主经费进行统一核算、指导和监管。工会二级管理着重把握积极参与系(部)的民主管理,督促校务公开、系务公开,保证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落实;积极组织全院性活动,丰富教职员工文化生活等。
总之,100所高职院校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及时总结和宣传其管理经验,构建开放性的管理平台,有利于做好示范引领,有利于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论文关键词:高职院校;开放式管理平台;构建
自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实施以来,高职教育迅速形成了“紧跟经济发展需求,校企合作,示范建设百舸争流;适应人才培养要求,工学结合,高职改革千帆竞渡”的喜人局面。回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成功经验是多方面的。其中,科学的管理平台的构建尤其值得研究总结。
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需要“一个大脑”式的管理大平台,这个平台应该是开放式的、立体的。其横坐标是由国家示范性高职学院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以横向联合为特点、以校企合作办学为内涵;纵坐标是学院党委领导下的院系二级管理,以纵向放权为特点,以提升管理层的执行力为内涵,辅以“教授治教”和“教代会”等调控措施。这是一个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生长共同体”。这个横向联合(校企合作)和纵向分权(二级管理)相结合的管理平台相对于传统管理而言是“开放式”的,因此,我们称之为开放思维下的系统管理平台。这种立体式的管理模式,目的在于拓展高职院校管理视野和转变高职院校管理职能,实现高职院校建设目标。
成立职业教育集团,构建校企合作平台
(一)理论依据及意义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高职教育要遵循“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指导方针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2005年,《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大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的培养模式,其核心内容就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在人才培养中进行合作。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要“推动公办职业学校资源整合和重组,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的管理要保证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必须体现与现代企业管理制度的融合,切实保障与行业企业的紧密合作,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体系,将企业资源引入教育,使学校成为校企双赢的管理平台。这是一个为成员单位提供交流的平台,一个向社会展示特色的窗口,一个共同探讨行业发展的论坛,一条为企业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这个平台有利于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优势互补、人员互通、信息共享,联合培养行业发展所需的技能型人才,实现人才培养质量与生产效益共同提高,加强学校、企业、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之间的全方位合作,促进资源集成与共享,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促进高职院校在人才培养模式上与企业实行“订单式”培养和“零距离”上岗,形成校企良性互动,推动校企共同发展、互惠共赢。
(二)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
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可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牵头组建的职业教育集团为载体。职业教育集团是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为牵头单位,由省内高职院校、中职学校、行业协会、科研院所、企业自愿参加组成的教育集团。该平台以“合作交流、共享资源、同闯市场、共赢发展”为基本原则;以“引领、协调、沟通、共享、服务”为工作重心;以“依靠政府、依托企业、社会参与、市场运作”为工作思路;以服务为宗旨,以契约为保证,以项目为纽带,以教学、培训、科研和社会服务为主要内容,共同联手培养行业企业急需的人才。集团成立后,通过充分有效的校校(或科研院所)合作、校企合作,优化整合集团内部资源,在人才培养与培训、人力资源开发、产学研结合、对外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展开实质性的融合探索,带动集团各院校、科研单位、企业的发展,促进高职教育向集团化迈进。这一平台为集团成员单位服务,在校企、校校(科研单位)之间“穿好针、引好线”。具体做法:一是利用学院现有“双师”优势,搞好集团内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师资培训和企业员工轮训;二是利用学院已有的教学资源优势,加强对集团内中高等职业院校专业建设、课程教材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等方面的指导;在集团内开放实习实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资源共享,每年接受一定数量的集团成员单位的学生或员工进行实习实训和职业资格证考前培训,面向集团内教师、学生、企业员工开展职业资格证考试认证;三是利用学院主管单位的行业优势,及时为集团成员单位提供行业信息,推荐学生就业;四是利用学院多年形成的“订单”培养优势,积极牵线集团内成员单位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围绕行业、企业、科研院所发展需要,在员工培训、产品研发、技术服务、企业文化建设、解决实际问题等方面进行充分合作,形成高职院校与企业、科研单位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职业院校和企业、科研单位共同发展。这一平台还可以为教师到企业实践和从企业选聘优秀专业技术人员来学院做兼职教师提供了更广阔的天地。
事实证明,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牵头的职业教育集团作为开放式的合作平台,能够取得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能够成为高职院校实现校企合作规范化、制度化的保障。
实现管理重心下移,构建院系二级管理平台
以纵向分权为特点的二级管理模式,目的在于转变高职院校管理职能,提升管理层的执行力,实现管理重心下移。
(一)理论依据及意义
运用现代组织理论,实现管理中心下移现代组织理论是二级管理组织设计的理论依据,其中扁平化组织结构是现代环境下高职院校最有效的组织结构形式,它强调分权管理,各层级之间的联系相对减少,各基层组织之间相对独立,减少中间层次,以快速适应形势变化的需要。现代“管理幅度”理论认为,管理者由于精力、知识、能力、经验的限制,所能管理的下属人数是有限的,当下属人数增加到一定程度,就超越了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范围,而且越往高层,管理者所能有效管理的下属就越少。一个上级管理者一般以直接管理5~8个下级为宜,超过10个就难以协调和把握。把制度建设和管理幅度这两个因素结合在一起,是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体制存在的基础。依据前者,在实施“院系两级管理、重心下移”的过程中,对系部的制度建设和运行机制应当给予足够的关注;依据后者,在规模日渐扩大的高职院校,“院系两级管理,重心下移”是必然的选择。
运用目标管理理论,保障二级管理实行目标管理就是让组织的管理人员和员工亲自参加目标的制定,在工作中实行“自我控制”并努力完成目标的一种管理制度或方法。美国管理学家德鲁克认为,如果一个范围没有特定的目标,则这范围必定被忽视,如果没有方向一致的分目标来指导各级管理人员的工作,则组织规模越大、人员越多时,发生冲突和浪费的可能性就越大。目标管理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目标管理强调“参与”,用总目标指导分目标,用分目标保证总目标,形成“目标—手段”链。二是目标管理强调“自我控制”。目标管理的主旨在于用“自我控制”代替“压制性管理”,它使管理人员能够控制自己的行为。三是目标管理促使权力下放,从而有利于解决组织集权和分权的矛盾,有助于在保持有效控制的前提下使组织更有活力。四是目标管理注重成果。实行目标管理,通过建立一套完善的目标考核体系,从而能按贡献大小来评价各层级和广大员工的工作绩效。
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相关法律法规为高职院校实施二级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高等教育法》规定:“高等学校根据实际需要和精简、效能的原则,自主确定教学、科学研究、行政职能部门等内部组织机构的设置和人员配备。”《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高等职业学校、高等专科学校和成人高等学校教学管理要点》明确要建立院(校)、系两级教学管理机构。在相关法律法规政策引导下,国内很多高校对内部管理体制改革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二级管理已成为众多高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的重点。
(二)院系二级管理平台的构建
这是一个在学院党委领导下的以党政职能部门为一级管理机构和系(部)为二级管理机构的系统管理平台,构建这一平台必须宏观上辅以“教授治教”和“教代会”等调控制度,使之更加完善、合理。
成立教授治教委员会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要重视内涵建设,尊重学术权力,要树立人力资源开放式管理理念,成立教授治教委员会(也可以称教学指导委员会)以促进教学管理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不断提高整体办学质量和效益。教授治教委员会是学院教学工作的指导、参谋、咨询机构,其具体工作:一是提出学院教学发展的整体规划及办学的中长期发展计划;二是对学校教学管理、教学改革、学科建设等重大问题进行调查研究,提出咨询意见供学院领导决策参考;三是提出专业设置与调整改造方案;四是积极研究、推广教学改革经验,制定出重大教学改革方案;五是督导和完善教学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系统,审议各类教学评估指标体系,参与各种教学评估活动,对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提出意见和建议。
完善教代会制度高职院校要建立和健全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切实抓好教师民主参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网络,拓宽民主管理渠道,充分发挥教代会作用。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教代会既要有章可循,又要富有生命力,成为构建和谐学院、共谋发展的平台。要切实抓好教师民主参与管理的制度建设,建立院领导与教职工双方的自我约束机制,建立健全民主管理网络,拓宽民主管理渠道。
二级管理平台的构建(1)职能部门协调管理。高职院校职能部门主要通过制定总体规划、发展目标、内部政策和筹措与分配办学经费等手段对系(部)进行指导、协调、服务、监督、考评和奖惩等宏观管理。学院职能部门作为一级管理机构要根据管理职能规范管理程序实施宏观调控,真正做到简政放权,重心下移,提高效能。学院对系(部)的管理与监督将由过程管理为主转变为以目标管理为主,学院主要通过目标管理责任制对系(部)整体工作及其领导班子进行年度考核,考核结果与系(部)相关利益直接挂钩。学院按管理权限对系(部)工作进行全程监督。(2)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可以在教学、科研、督导、学生管理、招生就业、人事、财务、工会等多个方面实施院系二级管理,加大系(部)管理自主权,实现办学重心逐渐下移,管理权限逐步下放,有利于充分调动与发挥系(部)办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断提高管理工作效能。
教学工作是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工作的重中之重。系(部)是学院教学管理二级机构,要重点把握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实训基地建设、师资团队建设和提高教改科研活动水平。科研二级管理职能重在把握科研队伍建设、做好科技服务和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督导二级管理重点把握教学运行状态、监控教学运行过程、反馈教学运行结果和提供教学决策咨询。学生二级管理重点把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奖助学金评比和发放工作、学生宿舍管理工作和抓好辅导员及班主任的管理考核工作。招生二级管理重点把握根据学院统一安排做好招生宣传与录取工作;就业二级管理重点开展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开展毕业生质量跟踪调查等。人事二级管理重在做好人员引进与招聘、进修与培训、管理与考核、外聘教师管理工作。财务二级管理要加强预算管理,科学配置资源,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益,保障教学、科研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了解学院统筹支配经费,掌管好系(部)处室自主经费(含职能部门统筹使用经费);对部门自主经费进行统一核算、指导和监管。工会二级管理着重把握积极参与系(部)的民主管理,督促校务公开、系务公开,保证教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得到落实;积极组织全院性活动,丰富教职员工文化生活等。
总之,100所高职院校经历了轰轰烈烈的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过程,及时总结和宣传其管理经验,构建开放性的管理平台,有利于做好示范引领,有利于中国特色高等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
下一篇:浅谈如何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