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人的全面发展 素质教育的本真特性
发布时间:2015-12-13 10:52
论文关键词:人的全面发展;素质教育;科学精神;人文精神
论文摘要: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根本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真正彰显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
放眼天下大势,纵观古往今来,多少国家衰败破落,多少民族复兴崛起,究其根源在于它拥有怎样的国民素质和智力资源;没有科学的教育观,国家和民族也就失去了兴旺发达、永续发展的根基。回顾共和国60多年的教育发展,可谓是成就辉煌;走过21世纪第十个年头,共和国的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样,也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是对教育真理性的回归,是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根本目标
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于教育目的要取得与人本身价值追求的统一。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1]即人的发展不论从类整体还是从个体而言,都表现为一个不断满足需求的无限发展过程。从发展观来说,任何一个时代的个体或群体都不可能在自己的时空条件里完成所有知识的积累和创造,连接历史、现在和人类未来的教育对人的发展而言必不可少。因此,教育和人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问题;从价值论来说,人的实践活动首先意味着合目的性,实践方式和手段、结果要与其需要、预期和追求相一致。所以,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社会实践活动,本质上讲应是对人的解放,使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不断得到展现。由此,教育目的要取得与人自身价值追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在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观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世界整体趋向论、社会协调发展论和历史进步主体论。其中,历史进步主体论,就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表述为: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等;恩格斯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把全面发展的人理解为:具有全面知识的、受有全面训练的人,即能够作所有一切事情的人;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经典理论作家的这些论述,不仅阐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而且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根本途径。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中国伴随着古代历史的辉煌、近代百年的痛苦和现代积极的探索与开拓走进了21世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由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趋于多样化,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集中人民的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国教育回归本真的科学理论指南。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这一科学理论的贯彻和落实。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谈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我们不能幼稚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和教育观,从而去片面地妄言科学的深邃。马克思主义的思维从来都是辩证的,就人的全面发展而言,既包括了单个个体的全面素质,又包括了整体人类的历史进步,二者是互融统一的辩证关系。素质教育本身就体现了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持续性。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实施素质教育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握其根本宗旨。第一,人的发展是自由发展。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是自觉、自愿和自主的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的发展,是为了人自身人格的完善和社会进步的发展。因为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在广度与深度上的拓展,人类逐步限制、克服、消除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对自身发展的制约或将其置于自己的掌握控制之下,社会每个人都处于一种自主、自觉的状态中,从而以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发展自身各方面的才能。第二,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是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是每个社会成员全部力量和才能的展示过程,亦即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充实、拓展过程。这种发展包括了个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对此,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全面性。”[2]第三,人的发展是充分发展。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是人在摆脱了各种内外在盲目力量的束缚,使自己的各种需要、能力、活动、关系得到极大程度的丰富和发展,它是人的潜质、潜能在新的条件下的更进一步拓展和显示。第四,人的发展是和谐发展。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个人自身内在各方面的关系的协调与优化。人类在自身发展的最初时期,各方面关系在生产力极端不发达条件下处于天然的和谐状态。后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的各种关系逐步进入了不和谐状态。当人从自然与社会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再次处于协调发展状态,这就是共产主义所追求的目标。
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本真回归。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对于科学教育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政府顺天应人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内容的素质教育,必将最终实现中国人最深沉的夙愿和最美好的理想。
三、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集中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价值取向。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人的智力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还要更加注重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雅审美情趣的养成。教育不能把受教育者——学生当做纯粹的“工具人”来培养,不能把教育者——教师当做实现这个工具目的的手段,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扼杀了教育主客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育家劳伦斯·库比在《教育中被遗忘的人》中提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人成为一个人,尽其可能成为一个具备完全人性的人。”因此,回归教育本真,实现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坚持“求真与扬善”的和谐统一。
科学精神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智力动力。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中高度重视和努力传授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科学技术是人自我解放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中自觉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科学高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教育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科学需要去发现,技术需要去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根据教育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不断发现新问题、揭示新规律、取得新成果。
人文精神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等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对道德人格、理想信念的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的渴望,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等等。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中始终把人置于核心的位置,维护人的正当权益,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逐步向着更加符合人类本性的价值取向演进,最终达到高度和谐的理想境界;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中尊重师生、理解师生、关心师生、爱护师生,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是人与人以通识为媒介、以智力为基础、以情感为价值的互动交流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回归教育本真,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回归教育本性的过程,就是通过素质教育实现人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即素质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探求真理、获取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性和社会的和谐统一。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精神,服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又必须坚持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和谐进步。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
论文摘要:教育的目的在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根本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真正彰显了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和谐统一,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
放眼天下大势,纵观古往今来,多少国家衰败破落,多少民族复兴崛起,究其根源在于它拥有怎样的国民素质和智力资源;没有科学的教育观,国家和民族也就失去了兴旺发达、永续发展的根基。回顾共和国60多年的教育发展,可谓是成就辉煌;走过21世纪第十个年头,共和国的教育与经济社会的发展一样,也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素质教育的提出和实施,是对教育真理性的回归,是教育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一、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根本目标
素质教育的价值追求,在于教育目的要取得与人本身价值追求的统一。马克思在《哲学的贫困》一书中指出:“整个历史也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1]即人的发展不论从类整体还是从个体而言,都表现为一个不断满足需求的无限发展过程。从发展观来说,任何一个时代的个体或群体都不可能在自己的时空条件里完成所有知识的积累和创造,连接历史、现在和人类未来的教育对人的发展而言必不可少。因此,教育和人的发展是不可分割的两个问题;从价值论来说,人的实践活动首先意味着合目的性,实践方式和手段、结果要与其需要、预期和追求相一致。所以,教育作为一种培养人社会实践活动,本质上讲应是对人的解放,使人的发展的全面性不断得到展现。由此,教育目的要取得与人自身价值追求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教育观的核心在于人的全面发展的观点。马克思主义关于全面发展的观点,集中体现在三个方面:世界整体趋向论、社会协调发展论和历史进步主体论。其中,历史进步主体论,就是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要确立人的主体地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将人的全面发展表述为:全面地发展自己的一切能力、发挥他的全部才能和力量、人类全部力量的全面发展等;恩格斯认为:全面发展的人是各方面都有能力的人;列宁继承了马克思和恩格斯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把全面发展的人理解为:具有全面知识的、受有全面训练的人,即能够作所有一切事情的人;毛泽东进一步提出:使教育与劳动联系起来。经典理论作家的这些论述,不仅阐述了素质教育背景下人的全面发展的内涵,而且指出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基本特征和根本途径。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体现。中国伴随着古代历史的辉煌、近代百年的痛苦和现代积极的探索与开拓走进了21世纪。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指出:“我们要在发展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基础上,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一步深入,由于经济成分和经济利益、社会生活方式和社会组织形式、就业岗位和就业方式日趋多样化,人们的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也趋于多样化,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人集中人民的智慧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胡锦涛指出,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科学发展观是实现中国教育回归本真的科学理论指南。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就是这一科学理论的贯彻和落实。
二、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
谈及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我们不能幼稚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人学观和教育观,从而去片面地妄言科学的深邃。马克思主义的思维从来都是辩证的,就人的全面发展而言,既包括了单个个体的全面素质,又包括了整体人类的历史进步,二者是互融统一的辩证关系。素质教育本身就体现了教育内容的全面性、科学性和持续性。但是我们必须承认:人的素质的全面提高是人全面发展的基本内核。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体内容;实施素质教育是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握其根本宗旨。第一,人的发展是自由发展。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是自觉、自愿和自主的发展,是把人作为目的的发展,是为了人自身人格的完善和社会进步的发展。因为随着人类社会实践在广度与深度上的拓展,人类逐步限制、克服、消除外部条件和内部条件对自身发展的制约或将其置于自己的掌握控制之下,社会每个人都处于一种自主、自觉的状态中,从而以自己的愿望、兴趣和爱好发展自身各方面的才能。第二,人的发展是全面发展。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是人的各种需要、素质、能力、活动和关系的整体发展,是每个社会成员全部力量和才能的展示过程,亦即人的本质力量的显示、充实、拓展过程。这种发展包括了个人的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全面性,对此,马克思指出:“个人的全面性不是想象的或设想的全面性,而是他的现实关系和社会关系的全面性。”[2]第三,人的发展是充分发展。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是人在摆脱了各种内外在盲目力量的束缚,使自己的各种需要、能力、活动、关系得到极大程度的丰富和发展,它是人的潜质、潜能在新的条件下的更进一步拓展和显示。第四,人的发展是和谐发展。作为历史主体的人的发展是指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他人以及个人自身内在各方面的关系的协调与优化。人类在自身发展的最初时期,各方面关系在生产力极端不发达条件下处于天然的和谐状态。后随着私有制的出现,人的各种关系逐步进入了不和谐状态。当人从自然与社会的束缚中摆脱出来,再次处于协调发展状态,这就是共产主义所追求的目标。
素质教育是人的全面发展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本真回归。现时代,我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对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民对于科学教育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实施素质教育是我国政府顺天应人作出的重大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和发展开辟了人的全面发展的新时代,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和制度保障,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主体内容的素质教育,必将最终实现中国人最深沉的夙愿和最美好的理想。
三、人的全面发展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辩证统一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集中体现了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统一的教育价值取向。素质教育不仅要注重人的智力技能素质和身体心理素质的培养,还要更加注重人的高尚的道德品质和高雅审美情趣的养成。教育不能把受教育者——学生当做纯粹的“工具人”来培养,不能把教育者——教师当做实现这个工具目的的手段,这从根本上违背了教育的“人的全面发展”的原则,扼杀了教育主客体的创造性和积极性。教育家劳伦斯·库比在《教育中被遗忘的人》中提出:“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帮助人成为一个人,尽其可能成为一个具备完全人性的人。”因此,回归教育本真,实现素质教育,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辩证统一,坚持“求真与扬善”的和谐统一。
科学精神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智力动力。科学精神是人类认识自然的活动及其成果的精神积淀,包括尊重科学、重视技术的理性精神,实事求是、尊重规律的严谨态度,奋发向上、开拓创新的进取意识等。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中高度重视和努力传授科学文化和技术知识,科学技术是人自我解放的物质基础,是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充足的物质保障;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中自觉遵循和运用教育规律,科学高效地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中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让教育始终充满生机和活力。科学需要去发现,技术需要去创新,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根据教育主客观条件的发展变化不断发现新问题、揭示新规律、取得新成果。
人文精神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本质内涵。人文精神是对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严、价值、意义等的理解和把握,包括对道德人格、理想信念的追寻,对自由、平等、正义等的渴望,对生死、信仰、幸福、生存意义等问题的反思和对人类的终极关怀等等。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中始终把人置于核心的位置,维护人的正当权益,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逐步向着更加符合人类本性的价值取向演进,最终达到高度和谐的理想境界;倡导和培育人文精神,就要在素质教育中尊重师生、理解师生、关心师生、爱护师生,调动师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教育是人与人以通识为媒介、以智力为基础、以情感为价值的互动交流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
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回归教育本真,必须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回归教育本性的过程,就是通过素质教育实现人的“真善美”和谐统一的过程,即素质教育要使受教育者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充分发挥受教育者的主体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在探求真理、获取价值的过程中,实现人性和社会的和谐统一。素质教育必须坚持科学精神,服从人的全面发展,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素质教育又必须坚持人文精神,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进社会和谐进步。因此,实施素质教育,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始终坚持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统一。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142.
[2]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卷(下)[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