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要求
发布时间:2015-12-13 10:52
论文关键词:素质教育;继续教育;体育教师素质
论文摘要:继续教育追求的目标是:继续教育要连续、一贯,只要教师需要,继续教育就要随时满足。在终身教育的理论指导下,要求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形成一体化,通过继续教育激发教师们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挖掘教师的潜能,培养教师的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设置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的课程体系,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的专项教学能力的体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当前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客观要求之间存在的距离
1.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尽管国家多次强调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体育课名存实亡,上课往往是机械的训练,没有注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完全处于被动、机械的状态,最终没能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的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
2. 大多数体育教师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命令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统得多、包得多;在教学中教师发号施令,学生死板地接受,这样的课堂缺乏活性,学生无积极性可言,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和创新的热情被扼杀,这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如果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3. 如何判断学生的学业成就获得提高,一直是体育教育评价所关注的问题。真实、公平、客观地评价体育老师,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传统的评价方式导致体育教师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创新意识,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步伐。学校在评价体育教师时,要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体育学习成绩和健康情况与其以前的学习成绩和健康状况相比较,衡量学生是否获得进步,以此来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是较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二、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许多教育研究者都认为,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学生学业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的“三基”,而且要培养学生公平竞争、遵守纪律、协作配合、拼博进取、吃苦耐劳等多方面能力。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体育教师的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善用教学资源,构建活力课堂。体育教学资源包括:体育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教材资源是课堂学习的中介,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推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激发兴趣;留一些课外尝试和探索性的作业,例如:分析一场球赛、生活中的安全检点、对自己体质进行判定、对家长健康生活进行检点、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体育运动会等。从生活入手,把体育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体育,在实践中体验体育的乐趣。
2.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塑造健全人格。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适应社会良好的总称。”这一定义对体育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不能很好地向素质教育转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因此,“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势在必行,它是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造和谐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和谐师生关系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及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它体现在“教学民主性”、“教学的宽松性”上。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有驾驭教学的全过程的能力。
4. 关注体育“后进生”,因材施教。根据年龄的特征,体育后进生的类型是不同的,学生的主观意识决定着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学生的体型、身材影响体育成绩。教师要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1)用真诚去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温暖。
(2)对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认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3)积极引导,转变观念,要经常和学生谈心。
5. 恰当的评价,适时的表扬。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学生最渴望的就是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赏,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真诚的评价。因此,在评价时我们应注重感情投入,用恰当的言辞给予褒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要以“人”为本,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去评价学生。当学生某种良好行为出现后,教师及时给予认可,促使学生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并自觉实践。
只要评价时我们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就能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评价作用,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当前,由于我国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制度不完善,还不能满足广大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需求和强烈渴望,为了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师角色的转变,继续教育工程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面对新世纪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建立适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建立开放灵活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是体育教师培养改革的总体方向。构建新型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关键是打破单一、封闭的旧格局,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师培养新格局。体育教师培养格局多元化,它需要师范院校和专业体育学院的学科改造与提升,以满足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要求,并需要设计相关的学科与专业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建立专业性和独特地位的体育师资培养,实现体育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变一次性、终结性的培养为连续性、终身性的教育,用职后教育来深化职前教育,又要在职前教育中体现体育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并用不同于职前培养的方式解决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问题。
2. 创新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多层次、多规格体育教师,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随着国家体育教师教育向“大学加教育学院”的转化,需要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现在多采用“4+2”等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层次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师培养模式上开创一条新的途径。
3. 精选体育教师培养内容,构建适应体育教师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师培训的具体课程、教材、师资、教学方法、技术手段和实践环节要与时俱进,注重理念、素质、能力、知识的综合培养,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体系。要选择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空间的教材体系;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自主探索与教研活动。
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体育教师培养手段。在信息化时代,体育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师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立体育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系统集成各种资源,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力量,构建开放的体育教师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实现网络教研,推进体育教师教育方法与技术创新,加快体育师资培养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5. 探索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创新体育教师培养管理。根据教师进修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在进修期间的学习态度、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教学技能的掌握水平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水平进行多元检测评价,并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客观地反映教师接受进修培训后在态度、技能、能力和学业水平上的提高。这对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总之,继续教育的目的除了让教师获得知识以满足工作需要,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重大,只有广大教师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杨露,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途径的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09,(9).
[2]谢欢,对构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人本化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5).
[3]张萍萍,郑琨,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支撑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11).
[4]郝红红,当前我国体育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9,(7).
论文摘要:继续教育追求的目标是:继续教育要连续、一贯,只要教师需要,继续教育就要随时满足。在终身教育的理论指导下,要求将教师的职前教育和职后教育形成一体化,通过继续教育激发教师们学习的热情和信心,挖掘教师的潜能,培养教师的创造能力。
素质教育必须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目标,设置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的课程体系,努力打造一支具有较强的专项教学能力的体育教师队伍,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一、当前体育教学与素质教育客观要求之间存在的距离
1. 在学校的体育教育中,尽管国家多次强调体育教学的整体功能,但在应试教育的背景下,体育课名存实亡,上课往往是机械的训练,没有注重学生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发挥。长此以往,学生丧失了对体育锻炼的兴趣,完全处于被动、机械的状态,最终没能使学生养成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有的甚至会影响其一生的健康。
2. 大多数体育教师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采用“命令式”的教学方式。课堂上教师讲得多、统得多、包得多;在教学中教师发号施令,学生死板地接受,这样的课堂缺乏活性,学生无积极性可言,学生的独立思考、主动学习、积极参与和创新的热情被扼杀,这与素质教育是背道而驰的。如果不能把学生从被动接受的状态下解放出来,学生的能力就得不到充分发挥。
3. 如何判断学生的学业成就获得提高,一直是体育教育评价所关注的问题。真实、公平、客观地评价体育老师,是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的前提。传统的评价方式导致体育教师工作热情不高,缺乏创新意识,严重影响素质教育的步伐。学校在评价体育教师时,要将学生在一段时间内的体育学习成绩和健康情况与其以前的学习成绩和健康状况相比较,衡量学生是否获得进步,以此来评价体育教师的教学,是较客观和公正的评价。
二、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素质的要求
许多教育研究者都认为,教师的素质是决定学生学业成功的关键。体育教学,不但要使学生掌握体育的“三基”,而且要培养学生公平竞争、遵守纪律、协作配合、拼博进取、吃苦耐劳等多方面能力。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体育教师的素质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1. 善用教学资源,构建活力课堂。体育教学资源包括:体育教材资源和生活资源。教材资源是课堂学习的中介,教师在此基础上对学习的内容进行拓展、延伸、推进。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的优势,引导学生进行课外拓展学习,激发兴趣;留一些课外尝试和探索性的作业,例如:分析一场球赛、生活中的安全检点、对自己体质进行判定、对家长健康生活进行检点、邀请家长到学校参加体育运动会等。从生活入手,把体育和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体育,在实践中体验体育的乐趣。
2. 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塑造健全人格。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是:“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适应社会良好的总称。”这一定义对体育课程的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具有重要意义。目前,由于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应试教育”不能很好地向素质教育转轨,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出现高分低能现象。因此,“健康第一”的体育教育思想势在必行,它是学校体育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 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打造和谐课堂氛围。师生关系,是社会关系体系中一个多因素的关系体系,既反映了社会经济、政治、道德关系,又包含为达到教育目标,完成教学任务的教与学的关系,也有情感行为的心理关系等。和谐师生关系更多地有赖于教师自身观念的更新和素质的提高、人格的不断健全和完善;有赖于教师对学生无微不至的爱和时时刻刻的尊重。在体育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主体地位,重视发展学生个性及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的过程。它体现在“教学民主性”、“教学的宽松性”上。民主、宽松的教学氛围要求教师有驾驭教学的全过程的能力。
4. 关注体育“后进生”,因材施教。根据年龄的特征,体育后进生的类型是不同的,学生的主观意识决定着他们对体育课的兴趣,学生的体型、身材影响体育成绩。教师要帮助后进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使他们健康、快乐地成长。
(1)用真诚去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得到更多的温暖。
(2)对学生的进步,教师要及时认可,帮助学生树立自信。
(3)积极引导,转变观念,要经常和学生谈心。
5. 恰当的评价,适时的表扬。马斯洛说过:“每个人在出色完成一件事后都渴望得到别人对他的肯定和表扬,这种表扬就是激励人的上进心,唤起人高涨情绪的根本原因。”学生最渴望的就是得到教师的鼓励和赞赏,而这一切都源于我们真诚的评价。因此,在评价时我们应注重感情投入,用恰当的言辞给予褒奖。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时要以“人”为本,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去评价学生。当学生某种良好行为出现后,教师及时给予认可,促使学生产生某种心理满足,激发学生内在学习动机,并自觉实践。
只要评价时我们做到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就能发挥教学活动中教师评价作用,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提高学生的体育学习能力。
三、素质教育对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新要求
当前,由于我国体育教师在职培训制度不完善,还不能满足广大体育教师不断提高自身素质的内在需求和强烈渴望,为了适应新时期素质教育教师角色的转变,继续教育工程有着不可估量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面对新世纪教育思想的转变,教育内容的更新,建立适合现代教育发展需要的继续教育制度体系,成为摆在人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1. 建立开放灵活的体育教师培养体系,是体育教师培养改革的总体方向。构建新型体育教师培养体系,关键是打破单一、封闭的旧格局,建立多元化的体育教师培养新格局。体育教师培养格局多元化,它需要师范院校和专业体育学院的学科改造与提升,以满足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要求,并需要设计相关的学科与专业以适应新时期教育改革的要求。建立专业性和独特地位的体育师资培养,实现体育教师教育的一体化,变一次性、终结性的培养为连续性、终身性的教育,用职后教育来深化职前教育,又要在职前教育中体现体育教师教育的实践性,并用不同于职前培养的方式解决体育教师职后教育的问题。
2. 创新体育教师培养模式,合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出适应社会多层次、多规格体育教师,需要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随着国家体育教师教育向“大学加教育学院”的转化,需要进一步提高体育教师教育的专业化程度,现在多采用“4+2”等培养模式,培养研究生层次的、具有较高专业水平的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师培养模式上开创一条新的途径。
3. 精选体育教师培养内容,构建适应体育教师终身发展的课程体系。教师培训的具体课程、教材、师资、教学方法、技术手段和实践环节要与时俱进,注重理念、素质、能力、知识的综合培养,不断完善体育教师知识结构体系。要选择具有时代感、针对性、实用性和创新空间的教材体系;开展教育、教学问题的自主探索与教研活动。
4.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创新体育教师培养手段。在信息化时代,体育教师教育信息化是教师教育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建立体育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体系,把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师教育课程有机整合,充分利用现代技术和信息化手段系统集成各种资源,借助计算机网络的力量,构建开放的体育教师教育支持服务体系,实现网络教研,推进体育教师教育方法与技术创新,加快体育师资培养的现代化和信息化进程。
5. 探索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多元评价体系,创新体育教师培养管理。根据教师进修的目标和内容要求,对参加继续教育的教师在进修期间的学习态度、教育教学的研究成果、教学技能的掌握水平和课堂教学实践研究的水平进行多元检测评价,并颁发相应的等级证书,客观地反映教师接受进修培训后在态度、技能、能力和学业水平上的提高。这对调动教师参加继续教育的积极性具有积极的导向和激励作用。
总之,继续教育的目的除了让教师获得知识以满足工作需要,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意义重大,只有广大教师不断接受新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不断提高自身素质,才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实施。
参考文献:
[1]杨露,对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途径的探讨[j],韶关学院学报,2009,(9).
[2]谢欢,对构建体育教师继续教育体系的人本化思考[j],体育成人教育学刊,2009,(5).
[3]张萍萍,郑琨,高校体育教师继续教育的理论支撑探析[j],新西部:下半月,2009,(11).
[4]郝红红,当前我国体育师资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对策[j],体育学刊,200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