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协同模式的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
发布时间:2015-12-13 10:52
作者:司懿敏刘金福马俪珍梁鹏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基于协同模式的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对该体系及其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实践教学;协同实训;岗位协同;专业协同
为了顺应社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竞相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旨在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协同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在该实践教学体系中采用协同实训模式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具有技术能力、岗位能力、研发能力的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应对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的客观事实,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协同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
按照《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改革。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环节的安排与实施,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知识理论、科学技术转变为能力;在专业教学计划上没有系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成效的评价上,也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方案。鉴于此,按照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以农产品加工理论与工程技术为专业核心内容,本着将知识、技术转化为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应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试行更加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在众多的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全面协同,打破原来单纯地以各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资源协同、岗位协同和专业协同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能够紧密地与生活和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因此,提出一套将实验课和实践环节按照专业性质和相关性进行优化、集合、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衔接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迫不及待的重要课题。
2食品类专业协同实训模式的构成
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从食品科学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岗位能力、研发能力为目的,构建形成由资源协同、专业协同、岗位协同三要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深入调整与改革,主动适应现代农业产后领域科技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表1协同实训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容
协同要素主要内容
资源协同实践教学资源的全面协同(主要为实验产品)
专业协同不同专业间的协同实训(主要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
岗位协同同一专业不同岗位之间的协同实训(如食品工艺加工岗位、质量分析与检测岗位、营销岗位等)
2.1资源协同
资源协同解决专业间实训资源的优化协同使用问题,降低实验成本。主要为实验产品的协同使用。包括同一专业的不同实验课程间的资源协同(如食品科学专业内的水产品加工、粮油产品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验等课程)及具有相关性的不同专业间的资源协同(如食品科学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协同实训的具体方法详见3.1,实现了实验资源的最优化使用。
2.2专业协同
专业协同主要解决不同专业间的实训协调问题。是一种扩大(或广义)的岗位协同。专业是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而人为划分的,而事实上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因此,不同专业的协同实训与同一专业不同岗位的协同实训具有相同的必要性。为此,食品类专业尽可能对实验课和实践环节按照专业性质和相关性进行优化、集合、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衔接。采取不同专业间联动、专业内协同的方式,不断完善《食品工艺学实验》、《农产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感官评价》、《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等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具体实验内容,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和有机衔接上,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技术的集成,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丰富实验内容,使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协同性更加突出。
2.3岗位协同
岗位协同主要解决角色模拟的问题。职业针对性、岗位适应性是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教育的鲜明特色,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不能体现“岗位”。
为此,实训教学的岗位协同,首先要明确参训学生的业务岗位,做到“一人一岗,各司其职”,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其次要协调好不同岗位间的业务关系,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不同业务岗位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的原理。为了使学生尽可能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必须实行定期轮岗实训。多角色协同实训以学生小组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学习实践氛围。
协同实训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整体优化原则,依据系统工程的原理构建了主要以岗位和专业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目的是通过搭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平台、采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模式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该体系的设计目标是打破现有的“学科型”体系,建立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大的框架,提出实施举要,制定保障机制。按照“重在素质、面向应用、系统发展”的建设思路,最终实现“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良好发展局面。对学生而言,弥补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对教师而言,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专业本身而言,优化学科建设,改善实用性较差等缺陷。
3.1资源协同方法
以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系为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设课程《水产品加工工艺学》、《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粮油产品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实训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即可完成各工艺实验的生产任务,又可用于《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艺产品理化分析与检验》,同时实验所得产成品满足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感官评价》、《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等实验课程的实训任务。资源的协同使用减少了原料及产成品的浪费,实现了实验资源在同一专业内部及不同专业间的优化使用。
3.2专业协同方法
专业协同实训方法包括不同专业间联动和专业内协同两种方式。立足现有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尽可能对实验课和实践环节按照专业性质和相关性进行优化、集合、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衔接。时间上,培养方案将相互协同的课程安排在同一时段,把握好课程间的时间衔接。如:食科专业的《农产品加工工艺学》(共3周)的第三周开始安排《食品分析与检测》和《食品质量管理》,对工艺课程的产品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及质量评判;《农产品加工工艺学》结束后即开始食安专业的《食品感官评价》、《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以对其产品进行评价、检测。两个专业间则相互联动,如图1所示。食科专业的产品接受食安专业的质量检测,同时后者对前者实施全程质量控制,通过综合实验报告以达到不断反馈提高的效果。持续完善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具体实验内容,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和有机衔接上,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技术的集成,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丰富实验内容,使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协同性更加突出。
3.3岗位协同方法
岗位协同是基于一种行为引导的教学观。即:实践问题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这一过程模式。
食品类专业应从实际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出发,以仿真工厂化结合生产实习、实训的方式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按照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环节,主要围绕着三部分内容设计实验和岗位实践内容(如图2),即食品产品的开发(模拟企业研发部门)、食品加工(模拟食品生产车间)、食品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模拟企业质量控制部门)。每个部门再选择设置具体的岗位,明确应达到的基本能力,开展实验、实习等活动,岗位之间互相协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实战性,以农产品加工生产实验为核心,实验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可行性分析、质量检验、经济核算等内容的食品开发的全过程。它的综合性、设计性体现在知识的综合与交叉和实验方法、操作技能的集成等方面,涉及到人文社科、管理学、生物学、化学、营养学、工程学、工艺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把《食品工艺学》、《实验设计与统计》、《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质量管理学》、《企业管理》等课程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在实训过程中,由实训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明晰不同岗位的处理流程。为了全面提高实训者的综合实践能力,定期实行轮岗实训。
4结语
建立基于协同模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更提高了学生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和技术集成运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基础宽厚、知识面广、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淑萍,任福战.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192-193
[2]邱晓文.基于协同模式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09(7):30
[3]江英,陈国刚,童军茂,刘娅.对加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4):150-151
[4]刘金福,边立云.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2):18-20
[5]马俪珍,刘金福,郭梅.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实施效果[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27):162-163
摘要:本文通过对当前高等院校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存在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后,提出了基于协同模式的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并对该体系及其实施方法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实践教学;协同实训;岗位协同;专业协同
为了顺应社会对复合型应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多的高校竞相开展教育教学改革,根据市场需求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和创新,旨在培养多学科交叉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高技能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协同实训是实践教学体系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建立和实施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如何在该实践教学体系中采用协同实训模式和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培养具有技术能力、岗位能力、研发能力的与时俱进的应用型人才,更好地应对学校培养与企业需求错位的客观事实,是本文研究的重点。
1协同模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提出
按照《国家教育改革和发展中长期规划纲要2010-2020》的精神和要求,高等教育必须要进行深入的改革。我们以往的教学方法和实验、实践环节的安排与实施,学生不能很好的将知识理论、科学技术转变为能力;在专业教学计划上没有系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培养;在教学成效的评价上,也没有体现出对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核方案。鉴于此,按照专业建设的整体目标与思路,以农产品加工理论与工程技术为专业核心内容,本着将知识、技术转化为能力的教学理念和原则,对实践教学体系的构成、实验教学的内容、方法和考核方法等应进行更深入的探索,研究、试行更加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模式。
在众多的研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要充分重视实践教学资源的全面协同,打破原来单纯地以各专业培养方案为依据的教学模式。构建以资源协同、岗位协同和专业协同为主要内容的新型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能够紧密地与生活和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因此,提出一套将实验课和实践环节按照专业性质和相关性进行优化、集合、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衔接的专业实践教学模式成为迫不及待的重要课题。
2食品类专业协同实训模式的构成
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主要从食品科学及农产品加工产业实际出发,以培养学生的技术能力、岗位能力、研发能力为目的,构建形成由资源协同、专业协同、岗位协同三要素组成的实践教学体系,在教学方式、方法上进行深入调整与改革,主动适应现代农业产后领域科技发展和对应用型人才的需要。
表1协同实训的主要因素及其内容
协同要素主要内容
资源协同实践教学资源的全面协同(主要为实验产品)
专业协同不同专业间的协同实训(主要以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为例)
岗位协同同一专业不同岗位之间的协同实训(如食品工艺加工岗位、质量分析与检测岗位、营销岗位等)
2.1资源协同
资源协同解决专业间实训资源的优化协同使用问题,降低实验成本。主要为实验产品的协同使用。包括同一专业的不同实验课程间的资源协同(如食品科学专业内的水产品加工、粮油产品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食品分析与检验等课程)及具有相关性的不同专业间的资源协同(如食品科学专业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协同实训的具体方法详见3.1,实现了实验资源的最优化使用。
2.2专业协同
专业协同主要解决不同专业间的实训协调问题。是一种扩大(或广义)的岗位协同。专业是为了满足教学的要求而人为划分的,而事实上不同专业之间存在着广泛的业务联系。因此,不同专业的协同实训与同一专业不同岗位的协同实训具有相同的必要性。为此,食品类专业尽可能对实验课和实践环节按照专业性质和相关性进行优化、集合、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衔接。采取不同专业间联动、专业内协同的方式,不断完善《食品工艺学实验》、《农产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质量管理》、《食品感官评价》、《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等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具体实验内容,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和有机衔接上,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技术的集成,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丰富实验内容,使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协同性更加突出。
2.3岗位协同
岗位协同主要解决角色模拟的问题。职业针对性、岗位适应性是高校食品类专业课程教育的鲜明特色,但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无论是理论教学还是实践教学,都不能体现“岗位”。
为此,实训教学的岗位协同,首先要明确参训学生的业务岗位,做到“一人一岗,各司其职”,使其尽快进入角色;其次要协调好不同岗位间的业务关系,使学生通过实训掌握不同业务岗位相互联系、相互牵制的原理。为了使学生尽可能掌握不同岗位的业务操作技能,具备一定的知识迁移能力,还必须实行定期轮岗实训。多角色协同实训以学生小组为中心,以任务为驱动,形成师生互动、师生合作的学习实践氛围。
3协同实训实践教学模式的教学方法
协同实训教学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产学研一体化、整体优化原则,依据系统工程的原理构建了主要以岗位和专业为核心的实践教学体系。目的是通过搭建实践教学课程体系平台、采用校内实训和校外实习两种模式建立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条件体系。该体系的设计目标是打破现有的“学科型”体系,建立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大的框架,提出实施举要,制定保障机制。按照“重在素质、面向应用、系统发展”的建设思路,最终实现“以学办产、以产辅学、产学研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真正做到“双需、双赢、互动”良好发展局面。对学生而言,弥补他们工作经验不足的缺陷,增强其社会适应力与职场竞争力;对教师而言,促使教师走出课堂,了解实际工作中的具体问题,提高自身的素养;对专业本身而言,优化学科建设,改善实用性较差等缺陷。
3.1资源协同方法
以天津农学院食品科学系为例,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所设课程《水产品加工工艺学》、《果蔬产品加工工艺学》、《粮油产品加工工艺学》、《畜产品加工工艺学》、《发酵食品工艺学》实训过程中所需的原材料即可完成各工艺实验的生产任务,又可用于《食品分析与检测》、《食品工艺产品理化分析与检验》,同时实验所得产成品满足了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食品感官评价》、《现代食品检测技术》等实验课程的实训任务。资源的协同使用减少了原料及产成品的浪费,实现了实验资源在同一专业内部及不同专业间的优化使用。
3.2专业协同方法
专业协同实训方法包括不同专业间联动和专业内协同两种方式。立足现有的食品科学与工程和食品质量与安全两个专业,尽可能对实验课和实践环节按照专业性质和相关性进行优化、集合、协作,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衔接。时间上,培养方案将相互协同的课程安排在同一时段,把握好课程间的时间衔接。如:食科专业的《农产品加工工艺学》(共3周)的第三周开始安排《食品分析与检测》和《食品质量管理》,对工艺课程的产品进行理化指标测定及质量评判;《农产品加工工艺学》结束后即开始食安专业的《食品感官评价》、《现代食品检测技术》,以对其产品进行评价、检测。两个专业间则相互联动,如图1所示。食科专业的产品接受食安专业的质量检测,同时后者对前者实施全程质量控制,通过综合实验报告以达到不断反馈提高的效果。持续完善实验课程的教学安排和具体实验内容,在设计性和综合性实验的设计和有机衔接上,突出知识的综合性和技术的集成,制定具体的操作方案,丰富实验内容,使课程的实践性、应用性、创新性、协同性更加突出。
3.3岗位协同方法
岗位协同是基于一种行为引导的教学观。即:实践问题导入——理论知识点介绍——明确操作任务、示范引导——模仿试做——纠错重做——总结经验这一过程模式。
食品类专业应从实际岗位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出发,以仿真工厂化结合生产实习、实训的方式组织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具有尽快适应工作岗位的能力。按照食品和农产品加工产业的环节,主要围绕着三部分内容设计实验和岗位实践内容(如图2),即食品产品的开发(模拟企业研发部门)、食品加工(模拟食品生产车间)、食品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模拟企业质量控制部门)。每个部门再选择设置具体的岗位,明确应达到的基本能力,开展实验、实习等活动,岗位之间互相协同。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强调实战性,以农产品加工生产实验为核心,实验内容包括产品设计、可行性分析、质量检验、经济核算等内容的食品开发的全过程。它的综合性、设计性体现在知识的综合与交叉和实验方法、操作技能的集成等方面,涉及到人文社科、管理学、生物学、化学、营养学、工程学、工艺学等各学科的知识与技能,需要把《食品工艺学》、《实验设计与统计》、《食品分析与检验》、《食品质量管理学》、《企业管理》等课程知识进行综合的运用。在实训过程中,由实训者模拟企业不同部门、不同的工作岗位,独立完成实验内容,明晰不同岗位的处理流程。为了全面提高实训者的综合实践能力,定期实行轮岗实训。
4结语
建立基于协同模式的实践教学模式实现了合理地配置教育资源,更提高了学生知识和理论的综合运用和技术集成运用能力,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基础宽厚、知识面广、高素质、高水平、高能力的复合型应用人才。
参考文献:
[1]侯淑萍,任福战.复合型应用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探索[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7(28):192-193
[2]邱晓文.基于协同模式的经管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中国校外教育,2009(7):30
[3]江英,陈国刚,童军茂,刘娅.对加强食品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2006(4):150-151
[4]刘金福,边立云.农业院校食品科学与工程类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思考[j].天津农学院学报,2003,(12):18-20
[5]马俪珍,刘金福,郭梅.食品工艺学实验教学改革及实施效果[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2007,(27):162-163
上一篇:试论探教师创新智慧的生成
热门论文
- 构建基于协同模式的食品类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
- 广告学专业协同教学模式的建构与实践
- 基于CBE模式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基于协同理念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设计
- 基于产学研“协同育人”理念的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研究
- 广告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CBE模式下的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 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实践教学模式的构建
- 基于构建独立学院实践教学体系的探讨
- 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高专临床医学专业基础医学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高职高专食品营养与检测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
- 音乐舞蹈类专业“模块+平台+基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索
- 应用统计学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 论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