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如何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途径
发布时间:2015-12-13 10:53
摘要:面对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际竞争的日趋激烈,加强高校学生党员教育,提高学生党员的责任,充分发挥他们在素质教育中的先锋模范作用,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是高校党建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从当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了如何创新学生党员教育,从而提升学生党员素质。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创新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众多学生中的骨干、模范和先进分子,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为了保证学生党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严格发展程序、提高入党门槛的同时,还要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使学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党的伟大形象。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日益得到各高校的广泛重视,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是青年中的积极分子。由于社会变化和社会观念的日益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创新党员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意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必然在大学生思想中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尤其是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不仅在学生党员的思想上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还会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当前高校党员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对此,我们如果仍采用原有的、老一套理论,势必会给学生党员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新形势下的环境,不断开创党建教育的新理念。
(二)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缺乏新意,教育途径单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两方面。理论学习多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开展,采用自学、讨论、讲座、座谈等方式,大多数的理论学习都是被动的,一般都是上面下发什么文件,下面就学习什么文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其组织形式不仅单一、老化,而且理论性非常强,加上缺乏深入指导,学习浮于表面,根本就不可能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领会和掌握,导致某些学生党员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都是应付了事。虽然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党员了解社会、走进生活和锻炼动手能力,但由于有的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在其中的作用发挥各不相同,使得部分学生党员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而且有的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高,在宣传党的理论、教育和引导其他同学方面缺乏号召力。
(三)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高,入党动机不纯。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时,入党目的和动机不正确,有的是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有的认为在入党后的各类评优评奖活动中可以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机会和好处,有的认为在大学里入党能提高自己在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总之,入党动机多种多样。这些学生党员通常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缺乏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学习自觉性差,政治意识、组织纪律淡薄,缺乏政治热情,甚至有时不愿意参加党组织生活和参与党组织活动。
二、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途径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要理论性和实践行相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科学魅力;要思想性和文化性相结合,不断彰显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文化价值;要日程化和项目化相结合,不断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实现目标;要内容化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不断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要多样化和精细化相结合,不断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出发:
(一)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他们在入党前都参加过党校学习,由于受教育的时间短,年龄还比较小,因此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是有限的。虽然他们从形式上是入了党,但思想上对党的认识还很缺乏。因此,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校、院或系、班级三级理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学习和讨论;第二,举办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培训班,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并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有关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进行理论学习时,既可以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开设专题讲座,也可以邀请青年教师党员进行现身说法的教育,还可以组织观看针对性强、有教育意义的党课电教片或举办理论学习心得交流会等,从而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与政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
(二)创新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通过实践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应立足实际,狠抓落实。首先,要将教育内容和专业学习相结合。近几年,很多高校都陆陆续续开展了支教扫盲、业务培训、送法下乡、科技扶贫、“三下乡”等实践服务队,这些都为地方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其次,要将教育内容和时代的进步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再次,要讲教育内容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不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利用节假日、假期等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等,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才干,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磨炼了意志,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四)创新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行为规范。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保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提出了三项内容:第一,教育要有计划、活动要有内容、工作要有总结。即在对党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详细、可行、有效的计划,不管是短期计划、中期计划,还是长远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先制订计划才有可实现的目标。其次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内容要具体化、明确化,活动内容不能抽象,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泛泛而谈,要使学生学有所想、学有所感。最后是对工作进行总结,包括教育实施者的总结和学生党员的感想总结,只有这样让教育实施者发现不足、让学生学有所悟。第二,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谈心制度和坚持党课教育制度。坚持政治理论学习能坚定学生党员的信念,坚持民主生活会能增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坚持谈心制度能抵制不良风气对学生党员的冲击,坚持党课教育能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认识。第三,建立学生党员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学生党员汇报制度、建立学生党员档案、建立学生党员下班制度和建立入党联系人制度。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要将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担任职务、兴趣爱好等内容进行记录,并定期将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参加活动情况等内容写入档案当中。学生党员必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提交思想汇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党支部可以选取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负责配合、协助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班级。与此同时,学生党员要积极地将班级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充实党员力量。通过这些教育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规范了学生党员的行为,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以上途径进行党员教育时,我们还应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要求、进行规范。要求他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注重品德修养、联系广大同学、遵守校纪校规、承担社会工作、开展公益服务和投身校风建设,从这几个方面让他们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只要能真正落实这些创新性的教育机制,才能使学生党员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出发,结合高校的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质量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欧洪湛.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2]邓晓琳.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3]李燕冰.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主体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14).
[4]王务均,张茜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
关键词: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创新
加强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保证学生党员质量、提高大学生党员素质的重要一环,也是高校党建工作的中心环节。大学生党员作为高校众多学生中的骨干、模范和先进分子,其数量和质量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为了保证学生党员能发挥应有的作用,我们在严格发展程序、提高入党门槛的同时,还要加强党员的后续教育,使学生时刻以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树立党的伟大形象。
近年来,高校学生的党建工作日益得到各高校的广泛重视,高校学生党员是党员队伍中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群体,是青年中的积极分子。由于社会变化和社会观念的日益多元化,大学生的思想状况也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面对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国际竞争的日益激烈,在这种新形势下,我们必须创新党员教育的途径,提高大学生党员的责任,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一、新形势下高校学生党员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学生党员的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创新意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一些潜在的矛盾和问题不断出现,这些矛盾和问题的必然在大学生思想中以不同的形式反映出来,尤其是对涉及自身利益的问题,不仅在学生党员的思想上会产生一定的波动,还会对党员的思想教育产生不良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当前高校党员思想教育工作面临的环境是比较复杂的。对此,我们如果仍采用原有的、老一套理论,势必会给学生党员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把握新形势下的环境,不断开创党建教育的新理念。
(二)学生党员的教育形式缺乏新意,教育途径单一。目前,高校学生党员的日常教育主要包括理论学习和社会实践两方面。理论学习多以党支部或党小组为单位开展,采用自学、讨论、讲座、座谈等方式,大多数的理论学习都是被动的,一般都是上面下发什么文件,下面就学习什么文件,在学习的过程中也只是照本宣科。其组织形式不仅单一、老化,而且理论性非常强,加上缺乏深入指导,学习浮于表面,根本就不可能对所学内容有深刻的领会和掌握,导致某些学生党员积极性不高,大部分都是应付了事。虽然社会实践可以让学生党员了解社会、走进生活和锻炼动手能力,但由于有的学生党员自身素质在其中的作用发挥各不相同,使得部分学生党员得不到相应的锻炼,而且有的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高,在宣传党的理论、教育和引导其他同学方面缺乏号召力。
(三)学生党员理论素养不高,入党动机不纯。部分学生党员在入党时,入党目的和动机不正确,有的是为了满足父母对自己的要求,有的认为在入党后的各类评优评奖活动中可以获得比其他同学更多的机会和好处,有的认为在大学里入党能提高自己在毕业时的就业竞争力。总之,入党动机多种多样。这些学生党员通常对党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缺乏深入学习和深刻理解,学习自觉性差,政治意识、组织纪律淡薄,缺乏政治热情,甚至有时不愿意参加党组织生活和参与党组织活动。
二、新形势下创新高校学生党员教育途径
新形势下的高校学生党员教育要理论性和实践行相结合,不断增强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科学魅力;要思想性和文化性相结合,不断彰显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文化价值;要日程化和项目化相结合,不断优化大学生党员教育创新的实现目标;要内容化和人文关怀相结合,不断丰富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内容;要多样化和精细化相结合,不断改进大学生党员教育的形式。对此,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途径出发:
(一)创新教育方式,加强大学生党员的理论教育。加强对大学生党员对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是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虽然他们在入党前都参加过党校学习,由于受教育的时间短,年龄还比较小,因此所掌握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还是有限的。虽然他们从形式上是入了党,但思想上对党的认识还很缺乏。因此,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的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对此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第一,建立校、院或系、班级三级理论学习小组,指导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和基本知识进行学习和讨论;第二,举办大学生党员理论学习培训班,将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管理纳入党组织的日常工作中,并逐步实现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通过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等有关理论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帮助学生党员进一步提高认识,坚定信念,增强政治鉴别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在进行理论学习时,既可以结合社会上的热点问题开设专题讲座,也可以邀请青年教师党员进行现身说法的教育,还可以组织观看针对性强、有教育意义的党课电教片或举办理论学习心得交流会等,从而增强学生党员对党的理论与政策的理解,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论水平与思想道德素质。
(二)创新教育内容,加强大学生党员的实践教育
社会实践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一种形式,通过实践教育,对增强大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培养创新型人才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对此,我们应立足实际,狠抓落实。首先,要将教育内容和专业学习相结合。近几年,很多高校都陆陆续续开展了支教扫盲、业务培训、送法下乡、科技扶贫、“三下乡”等实践服务队,这些都为地方经济的建设提供了巨大的帮助。其次,要将教育内容和时代的进步相结合。通过实践活动,充分体现当代大学生特别是大学生党员良好的精神风貌。再次,要讲教育内容与思想教育相结合。不部分高校都开展了利用节假日、假期等组织学生党员参观革命烈士纪念堂、烈士陵园、历史博物馆等,提高学生党员的政治思想素质。通过组织学生党员参加一系列的社会实践活动,使他们在活动中增长了才干,增强了党员的先进性教育磨炼了意志,树立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三)创新教育模式,重视大学生党员的网络教育。网络的快速发展使我们对大学生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通过利用和发挥信息网络,进一步丰富了高校学生党建教育的内容和党建工作的形式,优化了学生党建教育的手段,增强了学生党建教育的效果。对此,高校应当建立教育活动专题网站,各基层党总支建立主题网页,开展网上宣传教育、信息发布、调查研究和交流讨论活动。建立党员教育专门网站,占领网络阵地。通过网络阵地展示生动丰富的党组织活动图片、直播真实感人的党的先进人物报告录像。为适应新形势的需要,还可以积极创建“网上党校”。积极探索、大胆创新,充分利用网络优势,增强“网上党校”的吸引力和渗透力。开辟“学生党员论坛”、“支部书记论坛”、“入党积极分子论坛”等不同层面的论坛,吸引广大学生和教师在论坛中畅谈自己的意见和观点,以此增加学生的参与性和互动性。
(四)创新教育机制,加强大学生党员的行为规范。对党员的教育与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作为保证。通过不断的实践探索,我们对学生党员的教育提出了三项内容:第一,教育要有计划、活动要有内容、工作要有总结。即在对党员进行教育的过程中首先要制定详细、可行、有效的计划,不管是短期计划、中期计划,还是长远计划,计划是行动的指南,只有先制订计划才有可实现的目标。其次是对党员进行教育的内容要具体化、明确化,活动内容不能抽象,不能流于形式,也不能泛泛而谈,要使学生学有所想、学有所感。最后是对工作进行总结,包括教育实施者的总结和学生党员的感想总结,只有这样让教育实施者发现不足、让学生学有所悟。第二,坚持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坚持民主生活会制度、坚持谈心制度和坚持党课教育制度。坚持政治理论学习能坚定学生党员的信念,坚持民主生活会能增强党员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坚持谈心制度能抵制不良风气对学生党员的冲击,坚持党课教育能增强学生党员的党性认识。第三,建立学生党员的信息管理系统、建立学生党员汇报制度、建立学生党员档案、建立学生党员下班制度和建立入党联系人制度。在信息管理系统中要将学生党员的基本情况、担任职务、兴趣爱好等内容进行记录,并定期将学生党员的学习成绩、奖惩情况、参加活动情况等内容写入档案当中。学生党员必须定期向党组织汇报自己的思想、学习、工作、生活等方面的情况,并提交思想汇报。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学生党支部可以选取优秀的学生党员担任助理班主任工作,负责配合、协助辅导员、班主任管理班级。与此同时,学生党员要积极地将班级中的入党积极分子及时吸收到党内来,充实党员力量。通过这些教育与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实施,规范了学生党员的行为,增强了他们的组织纪律观念,起到了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
通过以上途径进行党员教育时,我们还应对他们的日常行为作出要求、进行规范。要求他们积极参加政治活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注重品德修养、联系广大同学、遵守校纪校规、承担社会工作、开展公益服务和投身校风建设,从这几个方面让他们发挥模范先锋作用。只要能真正落实这些创新性的教育机制,才能使学生党员坚定党的理想信念,增强他们的风险意识。
高校学生党员的教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我们必须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从保持党员先进性的高度出发,结合高校的工作实际,大胆创新,努力开拓新形势下学生党员教育工作的新思路,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高质量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欧洪湛.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长效机制探析[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3).
[2]邓晓琳.大学生党员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学生党建与思想教育,2005,(11).
[3]李燕冰.高校党建工作中学生党员教育管理主体性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政治教育,2009,(14).
[4]王务均,张茜秋.构建大学生党员教育管理的长效机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