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法途径

发布时间:2015-12-13 10:55
摘 要:学生个性对人才素质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本文从培养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学习兴趣、探寻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确立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竞争目标等方面论述了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方法途径。
  关键词:发展;学生个性;方法途径
  
  学生个性化发展,是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如何正确看待和发展自己的个性,是在学习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条件。针对个人实际,探索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来指导自己的学习,就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一、培养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动力,只有对所学的课程产生兴趣,才能自觉地克服各种困难,积极主动地钻研问题,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然而,在我们现实学习生活中,有的学员受急功近利的思想左右,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对一些课程的学习兴趣不浓,如:对自己第一任职有用的课程就爱学,对第一任职暂时用不上的课程就不爱学。在入学之初,对文化课程也不感兴趣,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个人文化基础比较差,二是感到文化基础课程毕业后第一任职用不上。对文化知识在人才综合素质培养与发展方面的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开展素质教育大讨论,可对学好文化基础课程有了新的认识,未来人才必须是科技创新型人才,而创新能力的生成提高,必须以丰厚扎实的文化知识为基础。否则,就难以生成创新素质,就必然被时代所淘汰。在思想认识提高的基础上,要有意识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把文化知识与军事知识结合起来学习,既加深了对文化知识和军事知识的理解,又通过两者结合培养自己的兴趣。学习过程中,要不仅对教员课堂上讲的内容力求学好,而且还积极汲取与学习课题相关的邻科知识,阅读许多参考书籍。要有这种主动的学习态度,使得求知欲越来越旺盛,兴趣越来越广泛,学习上有了很大的动力。因而,能够较好地掌握了所学各门功课,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二、探寻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
  俄国文学家托尔斯泰曾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里进行学习的结果是使自己什么也不会创造,那他一生将永远是摹仿和抄袭。”在长期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每个人都积累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如有人善于直观记忆,有人善于逻辑记忆。只有善于总结自己的特点,创造与个人特点相适应的学习方法,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重视课前提问和课后作业,积极思考问题。据观察,大多数学员对课前提问不太重视,认为这只是课前的一段小插曲,不值得小题大作,只要应付教员的提问就万事大吉。有人认为课前提问非常重要,有的学员总是埋怨教员讲的课重点不突出,不给划重点。其实教员课前所提出的大部分问题都是重点问题。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员每次课前提出的问题,都要认真对待,积极思考,不走形式。在其他学员回答问题时,自己的思维注意跟着走,对不会的部分马上翻开书对照一下,对教员纠正的错误,采取对比的方法加以理解掌握,这样记忆就比较牢固。另外,把教员提出的问题在书本上记下来,这就是重点,也就等于抓住了教员所讲内容的精髓。另外,教员所布置的读书思考题和课后作业等,通常也是重点内容,要都注意按照教员的要求认真完成。
  2.善于用好课堂笔记,集中精力30分钟。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我们谁也没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实践告诉我们,随着新的记忆的增加,一些!日的记忆会渐渐地遗忘。因此,课堂笔记是教员所讲授内容的最好缩影,它不仅能帮助我们回顾过去和巩固记忆,而且有助于我们串联知识。有的学员上课手不够勤,不愿做笔记,这样既不便于所学知识的掌握吸收,也不便于课后复习。所以,课堂笔记的好坏,也是反映听课认真与否的最好凭证。为什么说集中精力30分钟呢?教育心理学家经过反复实验证明,一名青年学生,一次集中精力高效学习的时间仅有25-30分钟。在实际学习过程中,我们有这种深刻的体验:每节课30分钟的时间,精力比较充沛,能够集中精力听教员讲课和研究思考问题等,超过了这个时间,就容易产生疲劳情绪,出现精神“溜号”的现象。在实际教学中,大多数教员讲课,前3—5分钟多是提问,启发引导思维,在中间的30分钟切入正题。我们只有牢牢把握好这30分钟的黄金时间,充分吸纳新知识,吃透教员讲述的要点,就能够得到最佳的学习效果。


  3.注重运用逻辑思维,创造性的理解所学知识。平时总是听到有些学员讲自己费了不少工夫,而成绩总是不理想,不知何故。分析这主要是在学习上不注意逻辑思维的原故。这些学员主要是把中小学时代的那种死记硬背的方法延续下来,不注意总结、归纳、提高。课堂很少有学员向教员提出“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问题,没有把所学的各科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理解。军校开设的课目,看似相互独立,其实不然,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互制约的。现在知识更新周期逐渐缩短,教材内容很难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这就需要我们在学习中能够举一反三,深入掌握和运用知识。在日常学习中,首先注意基础知识学习,如基本理论、基础知识等。它们都是构成思维的基本要点,可以发展和增进每一个学员的思考力,具有启迪思维的作用。其次,知识的掌握运用要熟练。认识的发展,创造性思维的出现,常常不是来自新知识的增添,而是对知识综合重组,改变了问题的角度,使新接触的知识发生变化,形成一种新联系,产生新的知识增长点。在学习中注意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前搞好预习,不甚了解的内容和不懂的问题标记下来,向教员请教并多问几个为什么,对已基本掌握或明白的内容可以少记多听,寻找新的知识增长点。课后及时归纳,概括总结,把零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这样把功夫花在平时,教员所讲的内容基本上都能学懂弄通。平时同学们在一起探讨问题时,如果对哪些问题感到吃不透,会竭力提出反对意见,通过一种逆向诱导,对方为了维护自己的正确性,便会全方位的阐述观点,这样在辩论中就会把问题领悟得十分透彻。
  
  三、确立与自己个性特点相适应的竞争目标
  教育应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是符合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的本质要求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有个性的个人”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是未来社会所必需的。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后来更明确地指出:“个性发展是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总之,认为人的个性充分地和谐地发展,才能保障人的全面发展。当然,人的全面发展是一个逐步提高、永无止境的历史过程,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同推进经济、文化的发展和改善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是互为前提和基础的。人的全面发展与时代是共进的,但不是——个人人千均发展的过程。育是促进入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教育必须注重人的个性发展,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与发展,更需要以他们的个性健康发展为前提。
  在知识经济迅速发展的今天,要有一种竞争意识,不断用新知识新技术充实自己。不学无术,没有真才实学是无立足之地的。因此,要从学习中努力提高自己的竞争意识,并在纵、横方向上为自己确立竞争目标。在强项科目学习上,如军事科目等,把学习标准定在“尖子”水平上,赶上或超过学习好的学员;在弱项科目学习上,如数学、英语等,纵向上与自己以前比,定期检查自己学习成绩提高幅度有多大,横向上与相同基础的其他学员相比较,看看自己比他们提高了多少。为了培养这种竞争意识,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凡是与学习、培养智力有关的活动,如大学语文的演讲赛、马列教学的辩论活动等,要都积极参加,从而提高自己对所学课程的理解程度和锻炼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普遍达到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实现有个性的发展,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上一篇:如何让迟开的花朵开得更加灿烂 浅谈如何转化后

下一篇:浅谈3d max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