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中要恰当处理师生关系
发布时间:2015-12-13 10:55
要实现师生之间和谐、融洽的关系,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方法,掌握恰当的尺度,做到宽容,但不纵容;严格,但不严厉,使我们的教育工作真正符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的客观要求。
一、处理师生关系把握亲合度
亲其师而信其道,没有爱的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教育。如果处理不好师生之间的亲合关系,也会落入几个误区。
误区一:亲密无间型。有的老师对工作满腔热情,却忽略了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学生之间。时间一长,发现学生不是那么听话了,等忍不住了就发脾气,闹得师生间很冷淡、很尴尬。
误区二:唯我独尊型。心里总有一个念头──我是老师,就是来管你的,学生提意见,老师就气势汹汹,结果,非但管不好,而且管不了。
误区三:香三臭四型。没有公平、公正,就没有信服与和谐。有时,老师带着偏见看待学生,偏爱“好”学生,疏远“差”学生,这对差生构成了一种伤害,对进步生的身心发展也产生影响,从而使学生慢慢地远离我们。
那我们怎么来防止陷入这些误区呢?
策略一:把握好距离。距离产生美。近中远则疏;远中近则密。我们应该让学生逐渐认同我们是他教师身份的朋友,而不应先是和学生打成一片而后再去让学生接受我们是他的朋友身份的老师──高雅的交往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具有感染作用的。
策略二:树立起服务意识。班主任的职能就是服务。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更好地服务———到这一点,我们一定会获得最广泛的认可与尊重。
策略三:把阳光撒向每一个角落。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准则。只要我们真正做到这点,就一定会赢得所有学生的掌声。如果有时很难把一碗水端平的话,那我们就把微笑、鼓励与掌声多留给那些学习不好的、纪律差的、邋里邋遢、笨手笨脚的孩子吧,其实他们内心很孤独、很失落、很自卑,与其他孩子比,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同情弱者也会让我们赢得强者的尊重。
二、班级管理把握自由度
班级管理,最忌讳的是分工不明,人浮于事。有的老师对班内事务每每事必躬亲,无微不至,结果,学生那里没事干,甚至不买老师的账。这种老师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人”字。学生没有了独立的人格和行为自由,他们从心理上游离于集体之外,感觉不到作为集体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唤起人实现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给学生以信任、以尊重,是教育主体性原则的体现。自由不是散漫,不是放任、更不是放纵。班主任要学会“用人,不管事”。聪明的老师,首先要学会权利下放,在班里建立起完整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把决策权和组织管理权交给学生。如果有谁想在班级中开展什么活动,可直接把提议交给班委会讨论。经过班委会论证,认为该活动对集体有益、不影响教学,并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即可实施。这样的班级往往都能表现出高度的自主自律和集体荣誉感。和老师的包办代替相比,学生依靠自身努力取得荣誉,哪怕一点都是沉甸甸的。
其次,自由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一些聪明而又纪律散漫的学生,不好管理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失败的教育往往把天才或大才当作另类来约束,而使他们沦落成没有创造力的庸才或成为走到集体对立面的叛逆。成功的教育则是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为他们搭建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的平台,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组织,学生们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开始慢慢融入集体,并且充分认识到集体对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制力。
教育的目的不打造神,而是培养人。只要学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在集体活动中有所收获,老师千万不要苛求结果。事必躬亲,不是好事,我们不要让学生做藏在翅膀下的小鸟,要做空中飞翔的雏鹰。
三、处理问题学生把握灵活度
过去有人把老师“治”学生的“招”,总结为一拧、二按、三罚站;四抄、五写、六采砖,第七总把家长传,不来孩子跟着太阳转。随着社会文明的程度越来越高,法制越来越健全,这些都已成为城南旧事了。
自然冷却法。学生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对此有的老师采用自然冷却的方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师对他们说,你们如果相信我,就各写一份详细的说明,明天我一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材料顶多写着:“老师,我错了”几个字。人就是这样,气头上眼里只是别人的不是,事后冷静下来,他会认识自己的不足的。我们应该学会等待,学会给学生自我反省的时间。
真情感染法。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是目前班级管理中最让人头疼的。他们致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缺乏爱的关怀;二是家庭教育的简单粗暴。对这样的学生,爱是医治他们心理疾病的良药。老师要真诚的面对这些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交给学校、交给家长或推向社会。有两个离异家庭的学生帮助社会上游荡青年勒索低年级学生,老师发现后,并没有嫌弃他们,而是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并和家长一起帮他们退赔了索要的钱物。为了让他们不再受到威胁,老师与学校、家长、村队,对他们进行全程监护。最终,老师爱的关怀,使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品质得到了彻底的转变。可见,老师真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
唤醒信念法。早恋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确实需要慎重对待。视而不见和棒打鸳鸯都不是好事。我们要敢于面对,要有充分的耐心。要坚持和他们谈,谈读书与交友,谈知识与命运,谈追求与价值。如果当面谈不妥,还可以写信,或是创设情境讨论。老师冷静、慎重、真诚的表达自己的心声,起码能够树立起学生的责任感。曾经有两个学生,爱得死去活来了,虽然老师最终也没有说服他们,但老师对它的影响毕竟发挥了作用。许多年后他们来看老师,还特别感谢老师让他懂得了责任。他们一直记着当初老师说的一句话──人可以没有太多的成就,但不可以没有最起码的责任。
自我反省法。人非圣贤,老师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心中的“我”膨胀起来。我们因好心未得好报而感到委屈时,是否考虑到实施过程出现了问题或偏离了初衷;我们因自尊受到伤害而感到震怒时,是否考虑到事先不经意的言行伤害了学生而削弱了老师的威信。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检讨,才能更好的要求别人。自省是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智慧。自省能让我们勇敢地面对问题,不断地提高育人能力。
四、评价学生把握赏识度
鲜花因赞赏而美丽,学生因赏识而奋进。人的生命中存在着自信与自卑两种角色。肯定和表扬可以激发生命奋进的勇气和力量,而否定、嘲讽则会浇灭希望的火花。人生挫折十之八九,不要让批评把学生埋没。面对学生的失败,如果我们看中结果,而漠视了他曾为此付出的努力,那么哪怕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他也会因自卑而裹足不前。请你在学生失败之时对他说:失败是成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失败的越多,你就会离成功越近。在集体活动中学会赏识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让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与期待。有位老师接手每一届新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一个座右铭———行守谦勤,志存高远。让他们知道老师希望他们成为一个谦虚勤奋志趣高远的人,踏踏实实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工作,等到有一天机遇忽然降临到身边,他们会自信的说:我有以待。他还告诉学生:“我将和你们一起创建一个团结、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这个集体会因你的努力而精彩,我的生命会因你们的成就而精彩。”这样,老师让学生从自己的眼睛里读出了关切、期盼和信任。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说得最多的是:你能行──站直了别趴下——失败给了你目标──爱拼才会赢。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却是此时孩子们心中的暖流啊,它能消除恐惧感,激发求知欲,唤起孩子对生命的自信与热爱。
其次,赏识学生不要一味等待奇迹的出现,要给学生设计适当的门槛。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而努力。如果目标过高,就会使学生失去自信;而如果目标过低,他们则会不感兴趣。要为学生设置恰当且分解为阶段性的目标,并建立一套保障机制,使学生每实现一个目标,就能得到一次进步。让学生持续地保持获得成功的自信力,他们会因成功而努力,因努力而更加成功。
再次,把握赞赏与批评的“度”。赏识是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和弱点。我们赞扬学生可以力争充分,但不能言过其实,不切实际的表扬是会“捧杀”学生的。批评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客观的分析和中肯的建议是最容易让问题学生接受的。相反,吹毛求疵,以偏概全是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的心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灵活的方法是班级关键,赏识的目光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源泉。我们只有认识到以上几点,才会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一、处理师生关系把握亲合度
亲其师而信其道,没有爱的教育肯定是不成功的教育。如果处理不好师生之间的亲合关系,也会落入几个误区。
误区一:亲密无间型。有的老师对工作满腔热情,却忽略了自己的角色,把自己完全融入到学生之间。时间一长,发现学生不是那么听话了,等忍不住了就发脾气,闹得师生间很冷淡、很尴尬。
误区二:唯我独尊型。心里总有一个念头──我是老师,就是来管你的,学生提意见,老师就气势汹汹,结果,非但管不好,而且管不了。
误区三:香三臭四型。没有公平、公正,就没有信服与和谐。有时,老师带着偏见看待学生,偏爱“好”学生,疏远“差”学生,这对差生构成了一种伤害,对进步生的身心发展也产生影响,从而使学生慢慢地远离我们。
那我们怎么来防止陷入这些误区呢?
策略一:把握好距离。距离产生美。近中远则疏;远中近则密。我们应该让学生逐渐认同我们是他教师身份的朋友,而不应先是和学生打成一片而后再去让学生接受我们是他的朋友身份的老师──高雅的交往方式,对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行为是具有感染作用的。
策略二:树立起服务意识。班主任的职能就是服务。服务于学生的学习、服务于学生的生活、服务于学生的成长。在服务中实现管理,在管理中更好地服务———到这一点,我们一定会获得最广泛的认可与尊重。
策略三:把阳光撒向每一个角落。关爱每一个学生是我们的职业道德准则。只要我们真正做到这点,就一定会赢得所有学生的掌声。如果有时很难把一碗水端平的话,那我们就把微笑、鼓励与掌声多留给那些学习不好的、纪律差的、邋里邋遢、笨手笨脚的孩子吧,其实他们内心很孤独、很失落、很自卑,与其他孩子比,他们更需要老师的关爱──同情弱者也会让我们赢得强者的尊重。
二、班级管理把握自由度
班级管理,最忌讳的是分工不明,人浮于事。有的老师对班内事务每每事必躬亲,无微不至,结果,学生那里没事干,甚至不买老师的账。这种老师忽略了学生作为主体的“人”字。学生没有了独立的人格和行为自由,他们从心理上游离于集体之外,感觉不到作为集体成员的责任和义务。
唤起人实现自我的教育,才是真正的教育。给学生以信任、以尊重,是教育主体性原则的体现。自由不是散漫,不是放任、更不是放纵。班主任要学会“用人,不管事”。聪明的老师,首先要学会权利下放,在班里建立起完整有效的民主管理机制,把决策权和组织管理权交给学生。如果有谁想在班级中开展什么活动,可直接把提议交给班委会讨论。经过班委会论证,认为该活动对集体有益、不影响教学,并考虑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制订详细的活动计划,即可实施。这样的班级往往都能表现出高度的自主自律和集体荣誉感。和老师的包办代替相比,学生依靠自身努力取得荣誉,哪怕一点都是沉甸甸的。
其次,自由应该是让每个人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一些聪明而又纪律散漫的学生,不好管理的原因就是他们的潜能不能得到充分的发挥。失败的教育往往把天才或大才当作另类来约束,而使他们沦落成没有创造力的庸才或成为走到集体对立面的叛逆。成功的教育则是要在充分尊重学生个性的基础上,为他们搭建充分挖掘自身潜能的平台,让他们更多地参与班级管理、活动组织,学生们会在实现自我价值的过程中,开始慢慢融入集体,并且充分认识到集体对个人发展的价值,从而提高自制力。
教育的目的不打造神,而是培养人。只要学生能找到自己的位置,能在集体活动中有所收获,老师千万不要苛求结果。事必躬亲,不是好事,我们不要让学生做藏在翅膀下的小鸟,要做空中飞翔的雏鹰。
三、处理问题学生把握灵活度
过去有人把老师“治”学生的“招”,总结为一拧、二按、三罚站;四抄、五写、六采砖,第七总把家长传,不来孩子跟着太阳转。随着社会文明的程度越来越高,法制越来越健全,这些都已成为城南旧事了。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学生享受着比过去好多少倍的教育,但他们的心灵却依然表现出越来越强的厌学化倾向,甚至走到了老师和学校的对立面,这是为什么?原因就在于整治和征服的观念在一些老师心里根深蒂固,其教育方法依然简单粗暴。我们应该在真正树立学生主体地位的基础上,结合学生的心理特点采用灵活务实的方法来处理问题。
自然冷却法。学生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发生争执,各执一词,互不相让。对此有的老师采用自然冷却的方法就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老师对他们说,你们如果相信我,就各写一份详细的说明,明天我一定给你们一个满意的答复。第二天学生交上来的材料顶多写着:“老师,我错了”几个字。人就是这样,气头上眼里只是别人的不是,事后冷静下来,他会认识自己的不足的。我们应该学会等待,学会给学生自我反省的时间。
真情感染法。问题家庭的问题孩子,是目前班级管理中最让人头疼的。他们致差的原因有两个:一是缺乏爱的关怀;二是家庭教育的简单粗暴。对这样的学生,爱是医治他们心理疾病的良药。老师要真诚的面对这些学生所出现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交给学校、交给家长或推向社会。有两个离异家庭的学生帮助社会上游荡青年勒索低年级学生,老师发现后,并没有嫌弃他们,而是对他们进行耐心教育,并和家长一起帮他们退赔了索要的钱物。为了让他们不再受到威胁,老师与学校、家长、村队,对他们进行全程监护。最终,老师爱的关怀,使他们的行为和精神品质得到了彻底的转变。可见,老师真心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学生实现自我教育的过程。
唤醒信念法。早恋不是什么洪水猛兽,但确实需要慎重对待。视而不见和棒打鸳鸯都不是好事。我们要敢于面对,要有充分的耐心。要坚持和他们谈,谈读书与交友,谈知识与命运,谈追求与价值。如果当面谈不妥,还可以写信,或是创设情境讨论。老师冷静、慎重、真诚的表达自己的心声,起码能够树立起学生的责任感。曾经有两个学生,爱得死去活来了,虽然老师最终也没有说服他们,但老师对它的影响毕竟发挥了作用。许多年后他们来看老师,还特别感谢老师让他懂得了责任。他们一直记着当初老师说的一句话──人可以没有太多的成就,但不可以没有最起码的责任。
自我反省法。人非圣贤,老师任何时候都不能让心中的“我”膨胀起来。我们因好心未得好报而感到委屈时,是否考虑到实施过程出现了问题或偏离了初衷;我们因自尊受到伤害而感到震怒时,是否考虑到事先不经意的言行伤害了学生而削弱了老师的威信。学会自我反省和自我检讨,才能更好的要求别人。自省是一种自信、一种力量、一种智慧。自省能让我们勇敢地面对问题,不断地提高育人能力。
四、评价学生把握赏识度
鲜花因赞赏而美丽,学生因赏识而奋进。人的生命中存在着自信与自卑两种角色。肯定和表扬可以激发生命奋进的勇气和力量,而否定、嘲讽则会浇灭希望的火花。人生挫折十之八九,不要让批评把学生埋没。面对学生的失败,如果我们看中结果,而漠视了他曾为此付出的努力,那么哪怕离成功只有一步之遥,他也会因自卑而裹足不前。请你在学生失败之时对他说:失败是成功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失败的越多,你就会离成功越近。在集体活动中学会赏识学生,应做到以下几点:
首先,应让他们感到老师的信任与期待。有位老师接手每一届新生,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学生一个座右铭———行守谦勤,志存高远。让他们知道老师希望他们成为一个谦虚勤奋志趣高远的人,踏踏实实的学习,踏踏实实的工作,等到有一天机遇忽然降临到身边,他们会自信的说:我有以待。他还告诉学生:“我将和你们一起创建一个团结、和谐、上进的班集体,这个集体会因你的努力而精彩,我的生命会因你们的成就而精彩。”这样,老师让学生从自己的眼睛里读出了关切、期盼和信任。在学生遇到挫折时,老师说得最多的是:你能行──站直了别趴下——失败给了你目标──爱拼才会赢。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话,却是此时孩子们心中的暖流啊,它能消除恐惧感,激发求知欲,唤起孩子对生命的自信与热爱。
其次,赏识学生不要一味等待奇迹的出现,要给学生设计适当的门槛。人只为可能达到的目标而努力。如果目标过高,就会使学生失去自信;而如果目标过低,他们则会不感兴趣。要为学生设置恰当且分解为阶段性的目标,并建立一套保障机制,使学生每实现一个目标,就能得到一次进步。让学生持续地保持获得成功的自信力,他们会因成功而努力,因努力而更加成功。
再次,把握赞赏与批评的“度”。赏识是赏识学生的优点和进步,而不是忽视学生的缺点和弱点。我们赞扬学生可以力争充分,但不能言过其实,不切实际的表扬是会“捧杀”学生的。批评更要实事求是,不能夸大,客观的分析和中肯的建议是最容易让问题学生接受的。相反,吹毛求疵,以偏概全是很容易使他们产生逆反的心理。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教育成功的基础,灵活的方法是班级关键,赏识的目光则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动力源泉。我们只有认识到以上几点,才会在班级管理中实现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
下一篇:让师爱 托起学生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