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文言文的教学

发布时间:2015-12-13 10:57
摘 要:在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教师往往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缺少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在学生看来“味同嚼蜡”。
   关键词:文言文 读 预习
  
   现在的青少年能信口就是流行歌曲,却把《诗经》、《论语》背得磕磕绊绊;能眉飞色舞地特谈"星闻星语",却对丰厚博大的中华文化置若罔闻;能把洋节过得轰轰烈烈,却不能说几个中国传统节日的传说故事??真让人慨叹:语文教育怎么了?文言文教学怎么了?那么,如何让文言文穿越千年历史的尘埃,如何让文言文的认识、教化、美感享受等功能发挥到极致,已经成为每个语文教师思考的话题。经过千百年时间淘洗而流传下来的一些脍炙人口的文言文(包括古诗)是诗文中的极品,是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中的精华,表现在这些作品中的先哲们的崇高理想、美好情操,是我们民族引以为豪的精神财富。而在传统教学中,"字字落实,句句清楚"的"八字真经",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教师往往重文言词句解释,轻文章思想情感的感悟,课堂教学结构呈涣散状态,教学的流程方式机械、刻板,缺少创意,缺少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探究,令中国传统文化的名篇在学生看来"味同嚼蜡"。近年来,语文教学届日益认识到文言文教学改革的重要性。
   一是读,有效地读是为了让学生会读,是为了在读中感受文言文的魅力,在读中培养文言文的语感,领悟文本的内容。这要求我们教师要敢于泛读、领读,有效指导学生的读,而且要指导有方。
   首先要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解释文本。这既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学习能力。新课标对此有明确的要求。遗憾的是我们常常不重视这一点,课堂上学生就像书记员一样拼命记下老师讲的内容,根本不去思考(满堂灌也使得学生无暇思考),不看注释,更不用说查检工具书了。久而久之,便纵容了学生惰性的滋长。其次,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在解决一些典型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文言文的特点,认识文言文阅读的规律,掌握解读文本的方法。最后也是最主要的是保证学生自学学习的过程,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己体验,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教师的作用在于激发兴趣,在于交给方法,在于引导过程,决不可越俎代庖替代学生的阅读过程。 文言文阅读应该能够把一些东西读通,读得很顺畅,学生自己去感受。周振甫先生曾说:"立体的懂,它的关键就在于熟读背出,把所读书的全部装进脑子里。假如不是熟读背出,把所读的书全部装进脑子里,读了一课书,记住了多少生字,记住了多少句子,这只是点线的懂"。如何达到 "立体"的效果昵?这就要求教师努力创设使学生有美感享受的情景,调动学生的情感,让他们融入到古人的智慧中。大量的熟读、背诵,让学生 "入乎其内",如入无人之境地诵读,学会摇头晃脑地尽情朗读,读出文言文的抑扬顿挫,读出文言文的原汁原味,进而把握课文基本内容,筛选出课文的相关信息,从而达到"立体"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预习课文
   学生预习课文,教师要给予提示,明确要求,或给学生交代学习本课的目的要求,或简介文章的背景及作者情况,或要求借助工具书扫清文字障碍,借助注释,初识文章,要么来一点有趣的"引子",讲个相关或相似的文言故事等等。这样的课前提示,达到了两个目的:一是给学生自读文言文创设一定的条件;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在给予提示之后,还应给予学生一定的阅读要求。如要识字解意,要熟读课文,要借助注释和工具书,将课文初译出来,并以故事的形式讲给大家听。在要求中还应体现大纲、教材、单元和课文的要求,做到从整体出发,从大处着眼,文道统一。所要注意的是——教师随时检查预习的效果,绝不能放任自流。
   三、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教师进行质疑、点拨。在这一环节中,教师只起主导作用。学生提出问题,教师要多方面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理解,学生也可以互相提问,互相答问,以求对文章的深刻理解。学生也可以向教师提出问题,请教师回答。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提出问题,请学生给予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有时会带有一定的深度,学生实在回答不上来,教师可以给予正确答案,让学生牢记,以便对以后的文章的学习起到帮助的作用。针对文章内容深浅度的不同,教师还可以有意识地在学生无疑处设疑,让学生思考,回答,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启发他们的思维力。


   四、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大容量古诗文信息,激发学生兴趣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课件已走进语文课堂。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语文教学,将能极大程度地调动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如《三峡》多媒体课件能让同学们直观感受三峡风光的秀丽与壮美,使同学们获得身临其境的感觉;《爱莲说》课件可让同学们通过"莲--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的外在形象,感受作者高洁傲岸、不慕荣利的节操和品质;《荔枝图序》课件可让同学们直观了解"荔枝生巴、峡间,树形团团如帷盖" ,"瓤肉莹白如冰雪"等具体形象。
   五、帮助学生消除对文言文的恐惧心理,树立正确的学习观
   文言文既然是古代人的文学作品,也必然是"我手写我'心'"的结果。只是由于时间的流逝,离我们年代长了,理解上有隔阂。但只要我们明白了语境,也就容易理解文章大义。而且,文言文与现代汉语虽然在词语上,语法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但毕竟还是有大量的共同点。我认为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激发学习兴趣要比多教几篇课文效果好得多。
  悠悠五千年,古人给后人留下了丰厚的精神财富。在新课改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认真设计每一节课,优化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了解祖国的灿烂文化,吸收充足的养料,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道德水平。

上一篇:对 化工流程图 题的几点思考

下一篇:浅析条件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