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3 10:58
【摘要】 加强高校学生工作干部队伍的建设是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关键环节。目前,高校学生工作干部队伍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高校各级领导应转变观念,提高认识,从选拔任用、培养锻炼、管理考核等方面入手,加强学生工作干部队伍建设,为学生管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关键词】 云南农业大学 学生工作 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历来是高等学校发展和稳定所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的工作队伍。实践证明,这支队伍在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对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也非常重视,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对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支持。
一、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基本现状
截至2008年12月,云南农业大学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41人,硕士研究生1371人,博士研究生93人,留学生81人,成人教育学生7931人。在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致可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类型。专职包括校(院)党委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学生处、团委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院(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团委书记和专职学生高校学生工作者等;兼职包括从教师中选拔配备的班主任和从品学兼优的硕士生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中选拔配备的班主任助理等。目前云南农业大学现有专兼职学生工作人员316人(不含硕士生班主任助理),其中专职学生工作人员44人,兼职人员272人,在校生师比为42:1(不含博士生、函授生),全校生师比为68:1,大大高于教育部规定的比例要求,从数量上看,学生工作队伍是非常充裕的。
二、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
1、队伍不稳定
调查发现,云南农业大学多数学生工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不能安心工作。现有的一线学生工作者大多是兼职,他们认为从事学生工作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使命感不强。学生工作的非职业性制约了队伍专业化的提高,并影响到队伍的稳定,使之更不具有职业吸引力。同时,由于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特点和许多具体问题,如职称、工资、学历等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平时多半陷于繁琐事务,缺乏成就感,这就使得学生工作者中有不少不安心于本职工作,特别是一些能力强、思想活跃的学生工作者,由于种种原因离开这项工作,大大影响了这支队伍的质量。
2、职责不明确,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工作职责大多限于定性规定,致使学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职责不分。长期以来,多数学生工作者一直处于“全凭自觉”的尴尬工作局面。虽说有工作职责等在进行规范和约束,但高校学生工作者工作不可能绝对量化,也不可能预先做好一切计划和准备。同时,部分领导对高校学生工作者重视不够,教职工中也有人错误地认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务虚”,学校未将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正常的人才培养轨道,缺乏规划和得力措施。在日趋复杂的学生管理环境中,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与工作方式不能较好适应学生情况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知识结构欠缺
由于长期忙于事务性工作,学生工作队伍用于提高工作能力的时间少,虽然不少人具有高学历,但其专业背景和学生工作内容基本不相关,在从事学生工作方面显得知识面狭窄,尤其是管理学、心理学知识欠缺最为突出,大多凭经验工作。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获得的信息在某些方面已明显超越高校学生工作者,而学生工作者知识的欠缺,必然导致专业背景、文化背景、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可能引起师生之间可供交流的语言越来越少。
4、个人发展目标和前途不明确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对学生工作队伍未来发展的系统考虑,导致这支队伍的发展普遍不畅。长期的繁杂工作,致使有的学生工作者外语和专业知识淡化,对于将来的分流相对困难。由于缺少政策上的足够支持,待遇又不高,因而很难稳定这支队伍。同时,学生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是,实际工作多,理论研究少,学术成果更少。因此,和从事教学、科研的老师相比,同样在高校工作,同样是曾经的优秀学生,但几年以后,从事教学、科研的同学学术成果累累,而学生工作者仍然在原地踏步。还有的老师长期献身于学生工作事业中,但在职务、职称方面总是上不去,让许多高校学生工作者心理失衡。年轻人看到这一现状后,也感到心灰意冷,转而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5、“专职”与“兼职”效率非均等化
专职学生工作队伍无论在思想素质与理论修养还是在实际工作要求等方面,基本上做到岗位职责明确,日常管理到位,注重效率效果等,而兼职学生工作队伍,其主要职责基本上以教学为主。按照规定,教师将来评职称必须有从事学生工作的经历,很多人是身在岗位心在外,根本无心考虑学生工作。因此,从现象上看,真正用心去做这一工作的人屈指可数。又因为学生工作责任大,千头万绪,学生中的偶发事情或突发事件都会使得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前功尽弃,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都是一种打击。同时专职学生工作者的出路和前程,不是提拔就是转岗从事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各种酬金的发放都与职称、授课时数、科研状况相联系,而学生管理者的工作没有相对应的参评标准,其所获经济利益也与从事教学的老师有很大差距。
三、完善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对策建议
1、明确角色定位,提升学生工作者的职业归属感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重新明确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岗位职责,对于改变因职责泛化等因素引起的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得不到正确公正评价等问题,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学生工作者角色的明确定位,改变了过去认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是除了教学工作以外,工作范围无所不及、无所不能的全能岗的偏激观点,从而使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在职能上由“被动防御,管理至上”转向“主动引导,服务至上”,提升了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职业归属感和工作绩效。因此,应该依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明确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同时将这些工作作为考核高校学生工作者业绩的主要内容,作为提拔晋升的主要依据。
要积极实践和探索从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中选拔专职高校学生工作者或从本校优秀本科毕业生中免试推荐研究生保留学籍担任高校学生工作者制度(有些学校称之为“流动高校学生工作者”制度)。坚持多渠道引进人才,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形成既继承本校学生教育管理优良传统,又融合其他高校管理育人理念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高层次的职业准入标准和岗位准入条件,注重培养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科学决策能力、准确把握方向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预防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针对许多年轻工作者人生阅历浅、工作经验储备不足、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阶段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心理辅导、学习方法指导等状况,需要经常性地接受专业辅导与培训。第一,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培训内容应主要包括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依法开展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党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与学习指导、校园危机处理等方面的活动。培训合格,颁发高校学生工作者上岗证书,准予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第二,专业化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的高校学生工作者,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与辅导、学生工作事务等项目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学生工作规程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第三,职业化培训,对于已经适应工作的学生工作者,可根据其日常工作内容、个人意向选择,经选拔之后提供不同的专题培训机会,并鼓励他们获得相关的社会职业资格认证。
3、长远规划和合理安排,为学生工作者发展搭建平台
对于年轻人的发展缺少具体职业规划,是高校学生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职业发展规划是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构建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理顺专职学生工作者的发展出路是消除他们后顾之忧的根本,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高校学生工作者作为一种职业,就要允许他们适当地流动(无论是到其他机关还是转岗担任教师),而且适当的流动对于这支队伍来说是其保持长久活力的根本。所以要坚持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相结合,畅通出口,鼓励合理流动。要把专职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作为学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及主要来源,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和社会党政机关推荐、输送。
4、走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之路,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走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道路,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学生工作者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一,职业化。学生工作是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时代性、时效性为一体的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为此,要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创造一种环境、氛围,使这支队伍始终感到工作有成效、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这不但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这支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二,专业化。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要依靠他们去落实。其业务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成效,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把学生工作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去经营,掌握现代学生工作的规律,通过不断的努力来赢得自身的发展。第三,专家化。高校学生工作者只有既是完成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多面手,又是学生就业指导、生活学习指导、成才指导、心理咨询、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才能满足学生工作的客观需要,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仅应付日常事务,还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问题。要鼓励一部分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教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以确保高校学生工作者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
【参考文献】
[1] 刘淼等:切实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
[2] 孙少峰: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问题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1).
[3] 林曙: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4] 孙立军:学生工作队伍长效机制构建探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9(6).
[5] 陈静:试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标准[j].江苏高教,2009(2).
[6] 郑晓明等:关于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5).
【关键词】 云南农业大学 学生工作 队伍建设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历来是高等学校发展和稳定所不可缺少的一支重要的工作队伍。实践证明,这支队伍在培养学生、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始终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家对学生工作队伍建设也非常重视,2004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文件),对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为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有利支持。
一、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基本现状
截至2008年12月,云南农业大学在校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2041人,硕士研究生1371人,博士研究生93人,留学生81人,成人教育学生7931人。在从事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的人员中,大致可分为专职和兼职两种类型。专职包括校(院)党委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学生处、团委从事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人员,院(系)负责学生思想教育和管理工作的领导,团委书记和专职学生高校学生工作者等;兼职包括从教师中选拔配备的班主任和从品学兼优的硕士生学生党员、学生骨干中选拔配备的班主任助理等。目前云南农业大学现有专兼职学生工作人员316人(不含硕士生班主任助理),其中专职学生工作人员44人,兼职人员272人,在校生师比为42:1(不含博士生、函授生),全校生师比为68:1,大大高于教育部规定的比例要求,从数量上看,学生工作队伍是非常充裕的。
二、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存在的问题
1、队伍不稳定
调查发现,云南农业大学多数学生工作者认为自己从事的工作是一个没有发展前途的职业,不能安心工作。现有的一线学生工作者大多是兼职,他们认为从事学生工作不利于个人职业生涯的发展,使命感不强。学生工作的非职业性制约了队伍专业化的提高,并影响到队伍的稳定,使之更不具有职业吸引力。同时,由于学生工作队伍的工作特点和许多具体问题,如职称、工资、学历等未能得到很好的解决,平时多半陷于繁琐事务,缺乏成就感,这就使得学生工作者中有不少不安心于本职工作,特别是一些能力强、思想活跃的学生工作者,由于种种原因离开这项工作,大大影响了这支队伍的质量。
2、职责不明确,机制不健全
现有的工作职责大多限于定性规定,致使学生工作者在实际工作中往往职责不分。长期以来,多数学生工作者一直处于“全凭自觉”的尴尬工作局面。虽说有工作职责等在进行规范和约束,但高校学生工作者工作不可能绝对量化,也不可能预先做好一切计划和准备。同时,部分领导对高校学生工作者重视不够,教职工中也有人错误地认为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务虚”,学校未将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正常的人才培养轨道,缺乏规划和得力措施。在日趋复杂的学生管理环境中,高校学生管理体制与工作方式不能较好适应学生情况的变化,直接影响了高校学生工作的进一步开展。
3、知识结构欠缺
由于长期忙于事务性工作,学生工作队伍用于提高工作能力的时间少,虽然不少人具有高学历,但其专业背景和学生工作内容基本不相关,在从事学生工作方面显得知识面狭窄,尤其是管理学、心理学知识欠缺最为突出,大多凭经验工作。在当今信息社会,学生获得的信息在某些方面已明显超越高校学生工作者,而学生工作者知识的欠缺,必然导致专业背景、文化背景、价值观方面的冲突,可能引起师生之间可供交流的语言越来越少。
4、个人发展目标和前途不明确
长期以来,由于忽视对学生工作队伍未来发展的系统考虑,导致这支队伍的发展普遍不畅。长期的繁杂工作,致使有的学生工作者外语和专业知识淡化,对于将来的分流相对困难。由于缺少政策上的足够支持,待遇又不高,因而很难稳定这支队伍。同时,学生工作的性质和特点是,实际工作多,理论研究少,学术成果更少。因此,和从事教学、科研的老师相比,同样在高校工作,同样是曾经的优秀学生,但几年以后,从事教学、科研的同学学术成果累累,而学生工作者仍然在原地踏步。还有的老师长期献身于学生工作事业中,但在职务、职称方面总是上不去,让许多高校学生工作者心理失衡。年轻人看到这一现状后,也感到心灰意冷,转而为自己的前途担忧。
5、“专职”与“兼职”效率非均等化
专职学生工作队伍无论在思想素质与理论修养还是在实际工作要求等方面,基本上做到岗位职责明确,日常管理到位,注重效率效果等,而兼职学生工作队伍,其主要职责基本上以教学为主。按照规定,教师将来评职称必须有从事学生工作的经历,很多人是身在岗位心在外,根本无心考虑学生工作。因此,从现象上看,真正用心去做这一工作的人屈指可数。又因为学生工作责任大,千头万绪,学生中的偶发事情或突发事件都会使得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前功尽弃,这在某种程度上对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都是一种打击。同时专职学生工作者的出路和前程,不是提拔就是转岗从事教学。另一方面,由于学校各种酬金的发放都与职称、授课时数、科研状况相联系,而学生管理者的工作没有相对应的参评标准,其所获经济利益也与从事教学的老师有很大差距。
三、完善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对策建议
1、明确角色定位,提升学生工作者的职业归属感
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深入的新形势下,重新明确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角色定位、岗位职责,对于改变因职责泛化等因素引起的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得不到正确公正评价等问题,对于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的健康、稳定发展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规定》对高校学生工作者角色的明确定位,改变了过去认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是除了教学工作以外,工作范围无所不及、无所不能的全能岗的偏激观点,从而使高校学生工作者的工作在职能上由“被动防御,管理至上”转向“主动引导,服务至上”,提升了高校学生工作者的职业归属感和工作绩效。因此,应该依据教育部的相关规定,明确高校学生工作者的本职工作,同时将这些工作作为考核高校学生工作者业绩的主要内容,作为提拔晋升的主要依据。
2、重视选拔、培养和使用,为提高培养质量提供人才保障
要积极实践和探索从高等学校硕士毕业生中选拔专职高校学生工作者或从本校优秀本科毕业生中免试推荐研究生保留学籍担任高校学生工作者制度(有些学校称之为“流动高校学生工作者”制度)。坚持多渠道引进人才,并不断优化队伍结构,形成既继承本校学生教育管理优良传统,又融合其他高校管理育人理念的工作格局。同时,建立高层次的职业准入标准和岗位准入条件,注重培养高校学生工作者的科学决策能力、准确把握方向的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群众工作能力、预防应对和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语言文字表达能力。针对许多年轻工作者人生阅历浅、工作经验储备不足、知识结构单一,难以适应现阶段学生对职业生涯教育、心理辅导、学习方法指导等状况,需要经常性地接受专业辅导与培训。第一,坚持日常培训和专题培训相结合,中长期学习与短期培训相结合,学历教育与在职培训相结合,建立分层次、分类别、多渠道、多形式、重实效的培训格局。培训内容应主要包括岗位认知与工作职责,依法开展大学生日常事务管理、学生党建、心理健康教育、职业发展与学习指导、校园危机处理等方面的活动。培训合格,颁发高校学生工作者上岗证书,准予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第二,专业化培训,对取得任职资格的高校学生工作者,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心理咨询与辅导、学生工作事务等项目的培训,不断提高他们在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管理、学生资助管理、学生工作规程等方面的专业能力。第三,职业化培训,对于已经适应工作的学生工作者,可根据其日常工作内容、个人意向选择,经选拔之后提供不同的专题培训机会,并鼓励他们获得相关的社会职业资格认证。
3、长远规划和合理安排,为学生工作者发展搭建平台
对于年轻人的发展缺少具体职业规划,是高校学生工作者最关心的问题。职业发展规划是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建设构建长效机制的重要内容,理顺专职学生工作者的发展出路是消除他们后顾之忧的根本,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保障。高校学生工作者作为一种职业,就要允许他们适当地流动(无论是到其他机关还是转岗担任教师),而且适当的流动对于这支队伍来说是其保持长久活力的根本。所以要坚持相对稳定与合理流动相结合,畅通出口,鼓励合理流动。要把专职高校学生工作者队伍作为学校党政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的重要及主要来源,也可向教学、科研工作岗位和社会党政机关推荐、输送。
4、走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之路,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
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走职业化、专业化和专家化道路,不仅是高校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高校学生工作者谋求生存和发展的必由之路。第一,职业化。学生工作是集理论性、知识性、实践性、时代性、时效性为一体的工作,是一种专门的职业。为此,要形成一种长效机制,创造一种环境、氛围,使这支队伍始终感到工作有成效、干事有平台、发展有空间。这不但是工作的需要,也是这支队伍自身发展的需要。第二,专业化。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处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线,各种思想政治教育活动都要依靠他们去落实。其业务素质与水平直接影响到学生工作的成效,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因此,高校学生工作者要把学生工作当作自己毕生追求的事业去经营,掌握现代学生工作的规律,通过不断的努力来赢得自身的发展。第三,专家化。高校学生工作者只有既是完成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服务工作的多面手,又是学生就业指导、生活学习指导、成才指导、心理咨询、形势与政策教育等方面的专家学者,才能满足学生工作的客观需要,才能保证工作质量,增强自身的竞争力。因此,在工作的过程中,不能仅应付日常事务,还要不断地学习和研究问题。要鼓励一部分长期从事高校学生工作的教师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家,以确保高校学生工作者骨干力量的相对稳定。
【参考文献】
[1] 刘淼等:切实抓好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8(6).
[2] 孙少峰:当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问题探析[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5(11).
[3] 林曙:新形势下加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4).
[4] 孙立军:学生工作队伍长效机制构建探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9(6).
[5] 陈静:试论我国高校学生工作队伍的职业化标准[j].江苏高教,2009(2).
[6] 郑晓明等:关于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思考[j].现代教育科学,2004(5).
下一篇:运筹学课程教学改革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