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浅议中学文言文教学

发布时间:2015-12-15 10:40

摘 要:

关键词:


 
    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从来都是最好的老师,认知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只有学生感兴趣,才喜欢学,也才能学得好。
而中学文言文的教学现状最令人担忧的恰恰就是学生学习兴趣的严重缺失。教学方法过分强调讲授,学生缺少积极思考和自主探究的空间,学习十分被动。教师教得辛苦、教得无奈,学生学得艰难、学得疲惫,但效率仍很低下。钱梦龙老师说过:“在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死角”,即使在语文教学改革很红火的年代,文言文教学这块“世袭领地”上仍然是一派“春风不度玉门关”的荒凉景象。”
    如何提高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何有效提高文言文的教学质量?在长期的文言文教学中我主要做了以下几点尝试。
一、对于文言文中“言”的教学,采用分组竞赛的方法,通过学生的自习和小组成员间的合作探究以及组与组之间的竞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学习。
首先将平时由老师来完成的环节进行分解:一是重要的实词;二是古今异义词;三是词类活用;四是重要的虚词;五是特殊句式;六是翻译句子。让学生根据以上要点充分预习并提出疑问,作为竞赛的题目。学生自觉对照注释认真地研读课文,通过自习与合作讨论初步熟悉课文。
然后全班按座位分为甲乙两组,进行课堂竞赛。两组轮流质疑和答疑。在此过程中双方都可以查阅课本以及工具书。这样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性与主动性,文言文课堂自然不再死气沉沉。
最后由教师进行评判和总结,对基础知识进行整体性的梳理,对学生答疑解惑过程中的一些遗留问题进行解答、纠正和补充。巩固学生自习和讨论的成果,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内容。
二、在朗读中唤起美感、引发兴趣。文言文意境深邃,语言精美,音调铿锵,声韵和谐,极适合朗读,学生通过朗读,能逐渐品味文中独特意境美,激发美感而引发对本文的学习兴趣。
中学课文中的文言文一般都比较短小精悍,可以先让学生将要学习的文本端正的抄写在笔记本上,不需要抄标点。然后让学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自己断句,在温习课文基础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能很好的掌握文本的节奏。
在准确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采用多种方法朗读,调节学生的情绪,激发他们朗读的兴趣,培养他们朗读的能力。
结合多媒体手段配乐朗读。配乐朗读,这是一种以优美的乐曲创设情境,烘托情感朗读的方式。在朗读教学训练中,教师根据课文的风格和特点,选用适合小学生情趣,感情基调与课文相适应的乐曲来配音朗读。在配乐的烘托下,让学生更好更快的进入课文的情境,读出感情,读出意境。
分组分角色朗读。这种方法适用于篇幅较长人物对话较多的课文,让学生读好文本中各人说的话,再琢磨怎样把这些话的感情表达出来。它主要是通过有声语言的表达,让学生通过角色代入这样的朗读,训练学生把握人物的形象、性格乃至精神品质,从而激发学生情感。
尽量多得让学生欣赏朗读。结合多媒体手段,让学生欣赏名家朗诵示范,然后小声跟读,最后自行仿读,通过欣赏与模仿名家朗诵能有效的提高朗诵的水平。
除此以外,还可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自由朗读等多种方法指导学生朗读。熟读而后成诵,不仅能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可以丰富学生的文学积淀,在口语交流中可以出口成章,在文章写作中也可以引经据典。
三、注重文言文的文学性。荷尔德林说,“诗性的衰颓实质上是人性的萎缩”,文言文教学中“诗性”亦即文学性的缺乏必须被提出和被关注。在具体教学实践中可以采用问题探究、比较阅读等方法激发学生兴趣,品味文章内涵。
采用问题探究阅读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先让学生各抒已见,再由教师相机点拨,从而让学生在“读读议议”中撞击阅读心得的火花。如教《桃花源记》,因为文章故事有传奇色彩,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思考:渔人沿溪行“忘路之远近”,他为什么不返回而一直走下去?究竟是什么事物吸引了他?“才通人”且深不可测的洞口,渔人为什么敢孤身进入?渔人出洞后既已“处处志之”,为什么再去找时竟茫然无所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讨论,使学生明白这个故事是作者虚构的,作者是想构想出他心目中的理想社会—世外桃源,作者既通过渔人的眼睛把这个理想社会的标本展示出来,又以渔人的复寻而迷路否定了理想社会的存在。在问题探究的过程中,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必然会有较大的提高。      采用比较法讲解文章的思想感情和写作特点。例如,《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两位作者虽然都受贬,两篇文体基本相同,但抒发的感情却有区别,《岳阳楼记》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已悲”的旷达胸襟,很难见到受贬后的抑郁之情;而《醉翁亭记》却流露出作者受贬后娱情山水以排谴抑郁的复杂感情。
四、加强课外文言阅读。结合所学课文选择相关的名篇名文赏析阅读,课内外结合,让学生充分领略古文的美,在拓展学生知识面的同时激发学生对古文的爱好。
比如学习《桃花源记》可以结合《五柳先生传》,学习《醉翁亭记》可以结合《六一居士传》,欣赏美文的同时走近作者,加深对课文情感的把握;学习《记承天寺夜游》可以结合《前赤壁赋》,同是写景抒情,在比较中加深理解;学习《细柳营》可以结合《史记》中周亚夫的相关传记,增强故事性,让人物更加丰满。   
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面对中学语文教学中文言文教学这一“死角”,我们应重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学生兴趣的激发,努力变“荒凉”为绿洲,让文言文教学的课堂鲜活起来。

上一篇:汤显祖与莎士比亚“梦”之比较——以“临川四

下一篇:读图时代的文学文本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