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元认知”视域下反思性教学策论:理论与实践

发布时间:2015-12-15 10:40

摘 要:本文针对现阶段反思性教学研究中广泛存在的反思内在动力缺乏、脱离教学实践、缺乏合理的评价手段、反思的内容模糊等问题展开探讨,结合高中英语教学实践,提出应从教学实践出发,确立反思维度和方向,建立教师的教学反思引导机制和评价体系。

关键词:元认知;反思性教学;理论;实践;

     元认知理论就是“认知的认知”,是人们通过学习、培训认知理论,掌握人脑记忆和自身认知特点,而有意识地、有系统地利用适合自己的认知策略来改善学习效果,是对自己的认知活动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体验???。反思理论是元认知中计划、评价和调节策略,因此元认知也被称为反思认知。反思性教学是指通过反思不断探究与解决自身、教学过程、教学方式、教学态度、教学目的以及教学工具等方面的问题,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统一起来,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使自己成为学者型教师的过程?2?。反思性教学是一种批判性、重构性的思维活动,是教师对现有的或已发生的教学过程、教学内容、教学经验、教学工具等因素的反思,是一种教学的教学。
  一、反思性教学的内在动力
  反思是提高自身修养和素质的有效途径,反思性教学正是在此基础上提出的有效提高教师素质和教学成效的方式。但问题在于不是每一个教师愿意反思,乐意发现自身问题,改变自身存在的错误;甚至在对反思性教学的研究也多停留在理论和技术层面,缺乏在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因此,确立有效的教师反思的引导机制成为当务之急。
  反思性教学的引导机制的确立包括:第一,加强理论学习,教师要进行反思性教学,首先要知道什么是反思性教学、拥有什么优势和意义、如何进行,这些教师们需要的知识,就需要通过各种学习资料、学习过程和学习工具过来获取。例如可以聘请专家开设专门的讲座、编辑专门的学习材料、提供共同学习和讨论的场所和机会。第二,个案示例,通过公开课的形式,以实例的形式详细地说明反思性教学的理论、过程、方式方法。第三,教学效果比较,通过反思性教学与传统教学的教学效果比较,展示反思性教学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优势,及其对英语教师的促进作用。第四,把反思性教学作为一种常态的教学机制,细化于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比如体现在教案的书写中,体现在优质课的评比中。
  二、反思性教学的行动基础
  反思性教学必须建立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之上,教学实践是反思性教学的物质基础,离开了教学实践,反思性教学的功能和特征无法充分体现。教学实践包括教师的专业能力、教学经验、教学过程、教学目标和教学工具等因素,这些因素不仅是教师发展反思性教学的重要基础,也是反思性教学的行动基础。反思的问题和方式是由教师意识到并提出来的,具有与个体相关的独特性,与教师个人的方法、能力和经验有紧密的联系,在同样的情境中,不同的教师反思的问题和方式也是不同的,教师的眼光、视野和现实决定了反思的问题。教师拥有的专业知识和教学经验并不能自动转化为自我反思的财富,反思性教学与专业学科知识和教学经验之间并没有直接的相关性。但是教师丰富的教学经历经验和专业学科知识是反思性教学质量的自我评判重要指标,也是教师反思性教学能力发展的基础。同时,教师的反思是个体内在的思维过程,外界因素很难控制,也得不到外界因素的帮助。教师只能依靠自身的能力和经验引导反思性教学的方向,因此,因其专业知识和经验不同,教师反思性教学的能力和水平也有所不同。
     三、反思性教学的方式
  “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是反思性教学的基本方式。教学反思的目标就是课堂教学实践,反思的核心是教学实践中的问题。任何反思,都是实践者基于“问题的设定”和“问题的解决”过程来推动实践情境中问题的更大价值,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就是问题的解决,提升教学效果。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赋予实践情境以更新的意义的过程,是对实践中遇到的困惑、麻烦和不解等情况重新认识,寻求更好解决路径的过程。不能把反思性教学理解为一般意义上的回顾与检讨,而是一种深入思考、深刻反省的再建构的教学实践,其目的在于探索和解决教育教学过程中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教师因其知识和经验的不同,导致其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也有所差异,因而反思性教学的意义不再局限于教学策略和过程的优化,同时也是教师个人知识和能力的再发展。
  四、反思性教学的目标
  教学实践合理性是反思性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反思性教学不断发展的内在动力。反思性教学追求的这种合理性并不是绝对“正确性”、“规律性”,而是一种不断发展的、螺旋式上升的合理性,是对当前教学实践的优化,是最合适于当前实际情况与要求的改进与提升。比如,在英语教学中使用全英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营造语言学习氛围,这对于英语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是适合的教学方式,但对于英语基础差的学生,可能适得其反。综合考虑教学目标、教学工具、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基本条件等因素,反思性教学有助于教师摆脱教条主义的束缚,从实践出发,真正实现教学的“合理性”。
  反思性教学实践合理性的目标只是“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理想目标。合目的性是指教学实践要围绕教育教学目标展开,始终与国家所规定的教育目的相一致,同时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传承文化知识,弘扬高尚道德传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映和学习效果来检验教学成效,反思教学实践,改进教学策略或教学方式方法;合规律性是指教学活动要符合自身的规律性,教学规律需要教学人员去遵守和适应,更需要人们去不断探索,从而使教学实践从被动走向自觉,使教师从教学规律的遵从者成为教学规律的思考者,推动教师从教书匠真正向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转变。
    
? 作者简介:夏曙光,女,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主要从事英语教育研究
??? Robinson,P,Ellis,N.C.: Handbook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 an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 New York and London: Routledge Taylor, Francis Group,2008.
?2?熊川武.论反思性教学[J].教育研究,2002,(7)
---------------

------------------------------------------------------------

---------------

------------------------------------------------------------

上一篇:基于预警机制的旅游惠民和生态保护协同行动模

下一篇:少数民族“双语”师资培训教学评价主体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