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调研报告
摘 要:在国内各高校越来越多地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背景下,笔者以其教育效果为着眼点,通过调研本校受过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大学生,显示了当前此项教育效果的各个方面,并据此提出了改进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增强其效果的一系列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效果;调研
自2003年以来,我国逐渐有越来越多的高校引入职业规划的公共选修课,对大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对职业生涯规划如何开展也有不少研究,但对其教育效果讨论甚少。南京人口管理干部学院自2007年起,对每一届学生安排了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至今已有4年,为系统了解其效果和影响,笔者对我院2011届普高毕业生进行了抽样调查,以更有针对性、更加系统地开展校园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促进学生的职业发展和成功就业。
一、调查对象及方法
1、调查方法和调查对象
采取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选取调查对象,以2011届普高毕业生为抽样框,随机抽取,共抽取14个班级,250名学生构成了本次调查的样本。
2、资料收集方法
本次调查采取问卷法收集资料,问卷由被调查学生当场填写,当场收回,实际发放问卷250份,回收230份,其中有效卷为196份,有效收回率78.40%。在有效问卷中,本科176人,专科20人;男生68人,女生128人。
3、资料整理与分析方法
全部问卷资料经检查核实后进行编码录入,然后采用SPSS软件对问卷调查资料进行统计分析与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一)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是有层次的,主要体现在“自身——职业——环境”这个梯度上。具体而言,学生认为了解自己个性和特长的比例较高,达到58.8%,不了解的较少,仅有9.7%。而从“对自己职业兴趣和职业倾向是否了解”一问上开始,“非常了解”和“了解”的比例就开始下降,而“不了解”和“很不了解”的比例则直线上升。到“对今后可能从事的职业的要求和所在行业的发展趋势是否了解”一问时,“非常了解”和“了解”的比例下降到18.8%,而“不了解”和“很不了解”的比例则上升到39.8%。
(二)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情况
调查测试了学生在“知”、“情”、“意”三方面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可程度,结果显示三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有85.2%的学生认为明确的职业目标对在校学习和发展“非常有帮助”或“有帮助”,只有4.5%的人认为“没帮助”或“毫无帮助”;有70.9%的人认为,在学习、择业和求职过程中,做职业生涯规划“非常重要”或“重要”,仅有5.1%的人认为“不重要”或“根本不重要”;但在对职业生涯规划的需求程度上,却出现了更大的反差,只有49%的学生“非常需要”和“需要”,竟有9.6%的人“不需要”或“完全不需要”,反映出大学生在职业生涯规划方面知情意三者的不统一。
(三)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实践情况
就各种形式的职业规划生涯教育对自己就业是否有帮助一问,调查结果显示,这些教育确实起到了一些作用,但效果并不是很明显,评价前两项(非常有帮助、有帮助)百分比之和为31.6%,后两项(没多大帮助、毫无帮助)比例之和为25%。调查中,学生对自己职业生涯的实际规划情况并不理想,有三分之二的人连近期的具体规划都没有,甚至都没有考虑过。
(四)对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有影响的人物调查情况
笔者在相隔较远的方位设置了两道相近的调查题,以研究对我院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较有影响的人物,两个问题的反馈显示出明显的相关性。在遇到职业选择或困惑时的首选解决渠道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同学朋友(41.3%)、家长(24.5%)和自己思考(19.9%);而在成长过程中对自己职业选择及发展最有帮助者的人选上,排在前三位的依次是自己思考(32.7%)、家长(26.0%)和同学朋友(23.5%)。尽管顺序不一,但排在前三位的选择是一样的,同时反映了仍处于青年早期的学生和家长保持良好交流的一面。遗憾的是,老师在其中的作用很有限,均仅勉强超过8%。
(五)学生对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和相关课程的选择
调查显示,较多的学生(44.9%)还是更愿意选择学院提供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和咨询服务,也有1/4的学生更愿意选择各类社会机构的免费测评服务,但对高质量的收费测评只有8.7%的人选择。就有关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的安排上,学生的选择呈现了较强的多样性,但总体而言还是有一定的趋向。有56.1%的人认为在第二学年开设《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对自己最有帮助;33.7%和27.6%的人分别认为在倒数第二和第三学期开设《就业指导》课程对自己最有帮助。
(六)对职业生涯规划有影响的学生基本情况的相关因素研究
1、性别因素
统计分析显示,性别对“校内周围熟识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评价”和“校内外同学职业生涯规划对自己有无影响”有显著性的影响(P值分别为0.010和0.024),特别是前者,男生表现出更多肯定性评价,而女生则表现出更多的不了解。
2、就业实践或工作经历因素
调查反映,是否有就业实践或工作经历对“大学生是否了解职业生涯规划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和“对学院周围熟识的同学的职业生涯规划如何评价” 有显著性的影响(P值分别为0.05和0.037),而在“对大学生活现状是否满意”和“即将毕业是否有信心找到一份工作”两问结果的统计中,其P值分别为0.002和0.005,表现出高度显著性。
有就业实践或工作经历的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现状非常满意和满意的比例分别为2.7%和9.0%,而无经历学生的相关比例仅为0%和5.9%;有就业实践或工作经历的学生对自己大学生活现状很不满意的比例只有为5.4%,而无经历学生的相关比例竟为20%。
3、家庭经济状况因素
家庭经济状况对“大学生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校内外同学职业生涯规划情况对自己有无影响”、“就业指导课在第几学期开课对自己最有帮助”和“更愿意选择哪种职业生涯规划服务”具有高度显著性影响,其P值分别为0.014、0.013、0.018和0.029。除此以外,家庭经济状况因素还对其他多个问题回答有显著性影响,也是本次调查中影响最大的一个因素。
四、对进一步推动我院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建议
(一)进一步提高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
职业生涯规划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较为深刻地了解自我,剖析自我,参照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不断修正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但
这些需要有一个基本的前提,那就是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质量。有了质量的保证,才有可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和实践的引导。否则,非但达不到效果,相反,甚至可能出现误人子弟的情况。
(二)注重实施个性化指导
职业生涯规划的立足点来自于个体的独特性,每一个学生的背景和经历都不可复制,失去个性指导色彩的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是无生命力的。因此在理论讲授的基础上,要高度重视对个体实践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指导。而要达到这个目的,就必须要组织校内外的专业教师对辅导员和班主任进行专业培训,保证有充足的指导教师和充分的个性化指导时间。
(三)充分认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提高就业能力的辩证关系
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可帮助学生明确人生的奋斗目标,激励学生努力奋斗,把握机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过程就是了解自我、设计自我的过程。大学生在做好职业生涯规划后,就是要不断督促自己挑战自我,有意识地进行具体的职业准备工作,不断挖掘自己的潜力,切实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为最终职业生涯目标的达成不断前进。没有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的就业能力培养便失去了方向而导致效率低下和精力浪费;而没有就业能力的培养,再精致的生涯规划也只是划在纸上的饼而已。
(四)使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更具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
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活动,要增强其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在了解社会的同时,对其所学专业的应用以及将来可能从事的相关职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感性认识。通过这些专业性和职业针对性强的参观、考察乃至实践,使大学生不仅在心理上接纳自己将要从事的工作,也进一步明确自己今后的努力方向。因此,高校应加大力度建立社会实践、实习和就业基地,组织和安排大学生到相关工作岗位上去锻炼。
(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队伍和课程体系建设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它充分体现高校的教育功能,这就需要通过集中培训和学习,建立一支专业化的职业生涯指导队伍,经常开展毕业生的职业指导、咨询、推荐和服务工作,不断满足大学生的日益增长的对职业生涯规划、职业测评、求职技巧等知识和技能的需要。高校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研究仍偏于理论和生硬,实践操作性较弱是一个通病,因此课程建设是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必须不断加强的一件基础性工作。
参考文献:
[1] 杨爱丽,白丽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分阶段教育的思考[J].大家. 2011(14)
[2] 丰硕.体验式教学在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中的应用浅析[J].成人教育. 2010(11)
[3] 王立,张浩玮,曾俊伟.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学现状及改进 [J].创新与创业教育 2012(2)
作者简介:单陶峻,1975年生,男,江苏丹阳人,硕士,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大学生就业、学校心理咨询。
1
下一篇:论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