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德教师对教材使用的反馈及分析
摘 要:摘要:品德课程的生活性、开放性要求品德教师对教材内容有深层次的理解和掌握,并对活动主题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为使教材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们的使用,征集广大教师的建议意见,并针对反馈意见进行分析。
关键词:关键词:品德教师 ;教材使用 ;反馈 ;分析
小学品德与生活(社会)课程一直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欢迎。这套教材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注重发展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主体人格,引领学生过有道德的社会生活。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不只是课程的载体,每个活动主题都不是单一的学科知识内容,而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个话题,通过这些话题,引导学生学会解决各种现实问题,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但是,我们也发现,有些一线教师对教材内容把握不够好。课程的开放性要求品德教师联系本地区和学生的实际,关注社会生活中的最新信息,对教材活动主题进行合理的拓展和延伸,这些都对我省以兼职为主的品德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
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教版《品德与生活(社会)》教材的质量,使教材更加完善,更适合教师和学生们的使用,从以下三个方面征集了广大教师的建议意见:
1、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们认为教材中哪些内容和活动设计便于课堂教学、比较好操作,哪些不好操作,原因是什么。建议教材怎样修改。
2、目前教材中存在哪些难度过大、知识断层、知识欠缺、以及重复的内容,可以怎样完善和整合。(可以结合教师们的课堂教学实践,对教材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
3、对于与儿童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课程,教材怎样才能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的使用和兼顾城乡差异。
通过大量基层教师的积极反馈,我们适时准确的掌握了第一手材料:
“品德与社会教材也应该与时俱进。在教材中选用的一些照片及内容大多反应90年代的情况,与2000之后出生的学生的生活实际严重脱离,缺少科技信息时代氛围。如三年级上册教材中, 《我们的生活需要谁》p40页中的修自行车的内容在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出现较少了,大多城市的孩子乘汽车上学。《阿姨叔叔辛苦了》中介绍的“徐虎的故事”已经不是现今社会中的典型事例了。可以考虑新评选的“人民英模”中的其他人物。”——吴老师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高年级的教学内容丰富,知识面广,只有深入挖掘教材,补充大量生活资源,才能达到教学目标。教学中出现的诸多知识性问题、各种非预设问题以及教学评价问题等,老师难以驾驭。这固然与教师队伍不稳定、教师素质相对不足有关,但与教材的编写体例、呈现方式等存在的问题也不无关系。所以,希望教材所呈现的知识点全面一些、深入一些、具体一些。”——罗老师
如上这些真实而又有价值的反馈尚有许多。我市教研员蔡老师认为,在使用教材的过程中,多数教师们感到,内容生活化,系统性强,形式多样,学生好理解,也容易将道德认知应用于生活之中,但是普通小学和农村小学在教师操作和学生理解上就相对困难。经系统了解,我们得出如下分析:
一、优点:
1.系统性强,内容衔接很连贯,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作支撑。
2.以学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很注意学生在生活中的行为习惯和交往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教育很有现实意义,利于教师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进行生活化的品德教育。
3.教材内容的范例性强,并主要以图画图片形式展示,对学生有吸引力,也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内容的延伸与拓展。
4.高年级文史地等综合类知识在编排上特别注重引发学生的该类学科知识的情感和兴趣的培养。
5.注重开放性教学,注重课前、课中、课后的实践与探究活动的设置,活动形式多样。
二、不足:
1.教材内容过分注重范例性,教材的可读性不强,导致学生看过之后记忆性不强或者没有,记住的也都是一些可爱的画面,没有实现思想教育深入人心的作用。而教师看过之后,很多教师一头雾水,加大了备课负担。
2.对教师队伍现状不够了解,高估了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导致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教材只起了个引子的作用,教材未能真正成为师生研读的工具;还有部分教师只能以看图学文的方式照本宣科。因此,教材在强化可读性的基础上,还应有更多的利于操作的活动设计,以便于师生在课堂上有事可做,有话可说。
3.教材主要关注大中城市儿童的生活状况,对小城镇和农村学生的生活现实重视不够。比如关于放学回家的安全问题,教材注意引导孩子们不要把马路当游戏场,要分辩红绿灯,遵守交通规则等等,但农村孩子如何安全、及时地回家却不曾提及。其实,农村孩子在回家途中不幸于乡间的山路、河塘中的情况也不是个例,也应引起教材的关注。
4.教材个别部分过于将现实生活理想化,有意无意地回避讨论在真实状态下的儿童应该怎样直面某些不完美或有缺陷的现实生活。比如爱的阳光下单元内容,都是让孩子体验家人对自己的爱和关心,我如何爱我的家庭等等,并由此懂得感恩,学会回报。但现实中,有些学生的家庭环境并不是那么理想化。尤其是农村家长的素质很低,不懂得正确地爱孩子,甚至因重男轻女等原因对孩子根本就没有爱。这样的一些孩子应怎么直面现实,教材缺乏对他们的关注和引导。
5.和其它版本的一些教材比,人教教材内容更有条理性,内涵也更丰富,但图片信息多而相关的文字解说过少,仅仅关注孩子的注意力,忽视孩子的阅读能力培养,也是一种缺陷,学习母语,感悟中国文字魅力,也是一种爱国教育。
三、建议
1.教材在适当引用图例的基础上,强化可读性:特别是针对情感类内容,应利用经典案例或文章,以调动起学生的情感。
2.教材应强化其操作性,尤其是针对大多数孩子的课堂活动的可操作性,走访、调查等活动对于普通学校来说,特别不适用。尤其是针对安全、理智地生活类内容,应有明确的操作要点呈现,便于教师直接依据教材(而非教师用书或自己拓展创构)组织学生进行活动性演练(如遇到地震怎样做——生命三角等)。
3.教材应强化激趣性:特别是针对史地文综类内容,应在呈现基本的知识点的基础上,提供可供师生随机拓展的激趣活动方案。
4.教师用书后面的光盘,如果是资料库资源而非课例资源,会更受教师欢迎,更有效的服务于教学。
上一篇:提升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初探
下一篇:浅析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