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之中的阅读教学法探析
摘 要:摘要: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研究语文课堂中的阅读教学法,不仅仅可以让学生更容易掌握所学内容,更为重要的是可以让学生学会怎样进行有效阅读和教师怎样更有效的教学。
关键词:关键词:语文教学;阅读教学;探析
为了将素质教育更好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从而更有效地提高语文成绩,语文教师要注重阅读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应用,要把阅读课切实纳入到语文课堂中去使之成为语文教学中关键的一环,现就以下四个方面谈谈本人的看法。
1培养阅读兴趣
语文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明确阅读目标和阅读意义。当学生把阅读作为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自觉行为和主动要求时,阅读兴趣也就产生了。所以,要以明确的目标激发阅读兴趣,再用阅读成果强化阅读兴趣其次,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语文教师在给学生推荐阅读书目时,推荐面要大一些,让学生有选择的余地。提倡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最后,追求阅读教学的审美境界。阅读教学的最高境界是审美化。我们的每一堂课,都要力求让学生感到是一种美的体验,是艺术享受,想到我们的课,就感到愉悦,那我们的教学就接近成功了。
语文教材本身就是一个琳琅满目的美的世界,语文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审美因素,从审美的角度研究教材,处理教学内容,设计审美的教学方法,然后带领学生以审美的目光去发现美、去欣赏美、去品味美,使学生乐在阅读中,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2促成学生互动
阅读教学应注意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学生之间要形成互动,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讨论交流是互动的主要体现。教师不断设疑提问,启发学生发表见解,有利于开阔视野,多向交流,共同提高。其作用还在于使学生认识到:读书,个人钻研是必要的,但不可忽视同学间的交流、切磋;阅读是否达到了目标,是否获得了成果,都体现在表达之中,不能用任何方式表达,就意味着阅读没有完成。这是检验阅读效果的较高层次的要求。中学生应当具备这种能力。
在阅读课上,学生难免要遇到许多疑难问题,这就需要讨论解决。讨论遵循的原则是:一要有讨论的价值;二要能解决文章的重难点。
教师可以把教材中的名篇作为阅读课上的范文来讨论:比如《林黛玉进贾府》,教师结合学生的疑问,可以设计这样三个问题供学生讨论:(1)从贾府的装饰、物品的摆设、人物的衣着打扮去看贾家的奢侈腐化;(2)从重点人物如林黛玉、王熙凤的言辞、行为去分析人物性格;(3)从《西江月》二词中去看封建社会的丑恶,感受世态炎凉。让学生从中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一两个问题分小组加以讨论,每小组选取一个中心发言人进行交流,以发挥集体的智慧。真正的语文阅读和欣赏是仁者见仁、极富个性的心理过程,一千个读者往往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学生在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去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敢于并善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这是对阅读课更高层次的追求。让学生在阅读中积累经验,在探究中提高认识,在体验中产生情感,在创造中得到快乐,让阅读课完全鲜活起来,成为语文课上一道别样的风景。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边读边思:语文教师要培养学生养成边读边思边动笔的阅读习惯阅读的核心是思维。边读边思,就要坚持阅读时不走马观花,浮光掠影,要边读边思,多方质疑。读完之后,要掩卷而思,看究竟有何心得和体会,使自己在阅读中处于主动的地位,读得自觉,读得深入,阅读的效益自然就会提高。比如读小说或散文,不仅是单纯地欣赏它的故事情节或其中描绘的优美风景,还要认真思考蕴含在故事中的人生哲理,品味它深厚的文化底蕴。
边读边写: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读前,要求笔和笔记本与读物同时到位,学生读到的文中优美的语段,重要的信息,精辟的言论或其他有价值的资料,要注意圈点、批注,亦可作摘要、作索引。读过的类似的两篇文章也可以拿来比较阅读,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季羡林的《清塘荷韵》同样是描写荷花,但在思想内容和写作方法上又各有其不同的风格,要体会其异同并作好记录,课外布置写读后感,则是从文字表达的角度进一步帮助巩固阅读成果的迁移训练。这会使学生真正发挥主观能动性,更快地提高自己的阅读欣赏能力。
4掌握恰当的阅读方法
为了养成灵活运用不同阅读方法的良好习惯,阅读前在想“为什么读”的同时,也要想一想“怎样读”、“采取何种恰当的方法读”这个问题。阅读方法按有无声音分,包括朗读和默读;按读的程度分,有精读、略读和浏览等。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要灵活掌握自己的阅读方法。有些文章文质兼美,适于朗读。比如朱自清的散文《春》、《匆匆》,巴金的《灯》,徐志摩的《再别康桥》等,要凭借声音语调,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从而培养语感,陶冶情操。有些文章如说明文,议论文等,可以用默读进行快速阅读,深化学生的理解能力。而有些文章为了掌握其思想主题,创作思路等,则要求学生精读。精读要求对书中内容作全面理解,并逐次研读,仔细品味,进而融会贯通,达到阅读的理想效果。略读是为了摄取文中更多的知识点,教师可引导学生把握大意,抓住重点阅读,进而提高阅读速度。
一些经典文章特别强调诵读,可将精读与略读相互结合。“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阅读过程中,多要求学生背诵一个名句,一段佳话,一首好诗,一篇妙文,从而去感受其思想之深邃,创作之绝妙。
总而言之,语文教师要充分发挥阅读教学法在语文课堂中的重要作用,真正提高阅读课的质量,让学生完全沉浸在浩瀚的书海中而回味无穷,从而更有效地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让素质教育之树更加枝繁叶茂!
参考文献
[1]刘志勇.实用语文.第二册[M].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7,3.
[2]王世堪.中学语文教学法[M].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5.
上一篇:农村学校音乐教育的现状分析
下一篇:提升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水平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