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步”“五段”课堂教学法初探
摘 要:
关键词:
在中学课堂上如何落实新课改,建立高效课堂,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笔者认为,学习方法“素质”的落实尤为重要。新课标“重在培养学生学科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已开始实行,但满堂灌教学方法仍然流行,故而对课堂教学法的改革、探索迫在眉睫。我校通过一个学期的实践,逐步形成了“三步”“五段”这种师生教与学双边密切配合的环状导学课堂教学方法。事实证明此法无论是对提高课堂效率还是对提高学生素质都很有帮助。下面就此谈点本人粗浅的认识体会。
一、“三步五段”课堂教学法的理论基础——建构主义理论
建构主义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她是一个庞大的思想体系。它兼收多家学习理论的合理观点,并据此提出了自己的情境教学观。它认为学习环境由“情景”、“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四大要素所构成。强调学生在“做”中进行学习。也就是说教学目标一旦确立,总是要有一定的事情让孩子们去做。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鼓励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在活动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一般先讲授所要学习的概念和原理,而后再让学生去做一定的练习,尝试去解答有关的习题,既只有先学会了才能去做,去解决有关的问题。
而建构主义所倡导的现代教学理念,正好用相反的思路来设计教学。先鼓励学生去做,在做中学。因为在学生做的过程中,学生要综合运用原有的知识经验,甚至可能还要查阅有关的资料,从而作出合理的综合和推论,分析、解释当前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假设和解决方案(如学生写课前预习笔记就是这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便可以建构起与此相应的知识经验。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进行提炼和概括,使得学习者所建构的知识更明确、更系统。这一理论强调的就是知识是“以学生为中心”的意义构建,而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传输。在我校“三步”“五段” 环状导学课堂课堂上,充分地表现了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二、 “三步”“五段”课堂教学法的基本环节
三步:课前、课中、课后
五段:重申目标、学情反馈及展示、精讲点拨、检测小结、预习布置
课前:
教师工作:
①在集体备课基础上形成初步的“导学案”;
②设计出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互动方案;
③收集部分学生的导学案批阅(了解学情,将问题汇总)
学生工作:
通过预习解决导学案中的A级、B级问题,对C、D级问题形成初步困惑,以便带入课堂。
课中:
按五段教学模式实施生生互动、师生互动,让每个人都成为交流者。①重申目标;②将课前学情反馈问题汇总,分组讨论,后学生展示。③学生解决不了的教师精讲点拨。④检测小结。⑤下节课的预习布置。
课后:
教师工作:
备课后课,设计出学生本节未清问题的解决方案,针对导学案运用情况,反思修改,形成备档的“导学案资源”。
学生工作:完成作业,将疑难点向科代表反映。
基本原则:预习为主、生为主体、全员参与、展示为主、当堂消化、前后衔接。
强化规范:教师精讲时间不超过15分钟。
三、三步五段教学法的灵魂:一个转变,两个前置,三种方法。
一个转变即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要从“师道尊严”的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解放出来,正确认识和处理与学生的关系,将自己的角色定位于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意见的倾听者,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真正的“主角”;两个前置即问题前置和学习前置;三种方法即自主、合作、探究。
在整个模式中,课上35分钟的展示始终被认为是“关键中的关键”,它是对“预习”和学习效果的检阅,是高效课堂的“果”,是驱动学生课下高效预习的发动机。具体说来,有以下几个特点:
①老师根据问题汇总的情况给各学习小组分工,让各组展示(到黑板上板演或用实物投影)。展示过程中组内学生要相互帮助、相互补充,表现出团队精神,各组之间即要相互竞争又要相互鼓励。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主讲人”,这个主讲人一般是由学力较弱的同学担任,一旦出现错误,甚或表述不够严密,就会被别的小组揪住“尾巴”,而本组成员可以站出来帮助自己的“主讲人”加以纠正和补充。
②老师要当好导演,善于启发和引导,对主讲的、补充的、质疑的、听讲的等各方面的学生全面关注和调控,讲解不到位的要补充,偏离主题的要点拨,要调动、激励学生,使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人人都体验、个个有收获。要及时对个人、小组给予评价,营造和谐的氛围,创造竞争的环境。也就是说,作为教师,课上要做的最重要的两点就是“点”和“控”,教师开口不多,但一定要点拨到位,有的老师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以前的课堂是教师的“单口相声”,现在是“三句半”,学生说三句,老师就说那“点子”上的半句!另外还要做好“控”,控制课堂时间进度,控制学生讲解时不要偏离主题,控制好整体课堂气氛!保证课上精彩展示的关键在于教师导学案的编写和学生课前的预习,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学生学习的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是课堂教学的总抓手,导学案的质量直接影响着教学的各个环节,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习惯、学习能力,可谓意义重大。
四、导学案是三步五段课堂教学的载体:
能否高效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关键在于导学案。导学案是用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参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案,是路线图、方向盘、指南针。导学案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课后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最终又影响到课堂是否高效。在我们的环状导学课堂中 “导学案”成为学生主体性能否高效发挥,课堂能否真正高效的关键。“导”是目的,是关键,预习材料必须具有引导学习和突破问题的功能。“学”应以帮助学生学习方便为根本出发点。导学案和“作业”、“试卷”有根本的不同。每个导学案都经三次生成。第一次是教师课前备课,一般是每人每周备一节课,集体备课时定初稿。第二次是在课中,经师生碰撞生成;第三次是教师课后要备“课后课”,通过课堂反思实现生成。这样经三次生成的导学案会被存放在学校的“导学案室”,作为资源。导学案实现了从教师带着书本走向学生,变为教师带着学生走向书本,学生带着问题走向教师的转变。
五、三步五段教学法与新课改精神
如果把目光放大点,我们会发现
“三步五段”教学法正是长久以来给我们制造了不少教育困境的传统教学模式的对症良方。“三步五段”教学法与新课改的精神是完全相吻合的。“新课改”精神其教学理念主要表现为:开放的课堂,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课堂教学学生本位,学生为主体;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等等。“三步五段”教学法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要求。
首先三步五段教学法倡导尊重主体,面向全体,我们强调: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是课堂的导演。从备课环节开始,就以学生为备课的中心,以学生为本。在课堂这一舞台上,教师始终是导演,“主导”指的是在课堂上教师由场上的“主演”变成了场外的“指导”,“教师之为教 ,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叶圣陶语),在课堂上教师主要把握好这个“导”字,也就是在课堂上教师不再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人,而是主客体相互作用的促进者。教师讲的少了,直接灌输减小甚至消失了,但教师的启发、引导作用和事先的工作、组织工作都增强了,通过引导学生阅读、思考,提出问题;通过组织学生搜集材料,发动讨论、辩论,集思广益,解决问题。课堂总以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为先决条件,教师作用在诱导学生思维,只在学生“愤”、“悱”时予以指点迷津。提倡学生主体性,就应当把提问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探讨的过程,尊重学生探讨的结果。课堂上教师融入到学生当中,让学生能够充分地交流、合作。黑板是学生的;讲台是学生的,甚至整个讲解过程都是学生的;学习知识的初始权是学生的;疑难问题的发现权是学生的。还学生学习的权利,问题让学生去发现,方法让学生去寻找,步骤让学生去实验,问题让学生去总结。凡是学生可以自己完成的事,教师决不替代。学生用自己的观点对教材进行理解和说明,在碰撞辩论中学有所得。教师真正地把课堂还给学生,把学习思考的方法和过程,把探究实践的时间和空间都还给学生,使学生获得了全面的解放,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让学生知道了学习是自己的事,课堂让一个人的积极性变成了几十个人的积极性”。
其次三步五段教学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创新精神,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在预习的基础上走上讲台进行讲课。目的是让他们展示自己的个性和风采,牢固掌握所学、所讲的知识,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心理素质。这种做法要克服许多障碍:多数学生没有在众多人面前讲过话,尽管下面坐着的都是自己熟悉的面孔,但由于缺乏锻炼,他们需要克服紧张、畏惧心理,所以许多学生有为难情绪;有的学生抓不住重点,泛泛地讲,拖泥带水地一讲就是一节课,没有给老师留出补充的时间,所以学生说耽误时间;还有的学生,既讲不透又没有趣味,学生提不起精神来,所以学生的听课状态不好等等。为了提高学生们的认识,我们说:“让你们上讲台讲课是从长远利益考虑的,无论你将来从事什么职业,都要经受在人前讲话这一关(尤其是在众多人面前讲话),即使大学毕业,你也要自己去找工作,要把自己‘推销’出去,到那时你想现学现练,为时晚已。如果你们有了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心理素质,这将是你们终身受益的财富”。 同时学生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对教材进行重新“加工”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创造、一种创新。当然这种教学方式意味着学生需花很多时间和精力,然而,这却是一个人的学习、生存、生长、发展、创造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从长远来看意义重大。因为今天的学习方式就是明天的生存方式和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