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摘 要:在当前形势下,要推动我国高校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必须认真分析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实际问题,有针对性地采取有效措施,着力推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进程,从而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进一步繁荣和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关键词: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高校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青年教师已经占居了大多数高校教师队伍的主体,这给高校的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部分青年教师的综合素质还不能很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亟待提高。因此,认真分析当前形势下青年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找出加以改进的可行措施,是摆在各高校面前的具有战略意义的重要课题。
一、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
青年教师思想活跃,善于接受新事物,活跃在教学、科研第一线,成为教师队伍的主力军,是高校改革和发展不可缺少的中坚力量。但从总体上看,在他们中间还存在着一些缺点与不足,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爱岗敬业精神和师德修养有待加强。教师是学生知识增长和思想进步的导师,承担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大学阶段又是学生思想走向成熟的重要转折时期,因此,高校教师不仅要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而且要教育和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做事,树立正确而坚定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但据调查发现,部分青年教师政治思想观念淡薄,对社会上的不正之风持有消极情绪,对那些分配不公现象更是抱有不平衡的心态,要求自己不严,缺乏事业心、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急功近利,因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能很好地将理想信念教育,高尚的道德情操教育等贯穿其中。另外,部分教师在团结合作方面的意识也比较淡薄,有的人过分关注自己的工作环境和生活待遇,对他人的包容、服务、协作意识不强。这些问题不但影响了教师队伍整体力量的构筑,同时也影响了学校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其他工作的开展。
第二,教学能力急需提升。一是教学艺术有待改进。就目前普遍的情况来看,部分青年教师虽然具有较为扎实的专业背景,但缺乏对教学方法、教学目标等的潜心研究,未能掌握科学的教学艺术,对教学内容的精准提炼仍需加强,还不能很好地架起知识传授与能力转化的桥梁。这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已经成为制约高校青年教师发展的瓶颈。二是与专业相关的知识储备有待加强。部分青年教师只重视对教学知识与工作的学习和把握,缺乏对相关学科专业的动态了解,或者说对相关学科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和积累,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知识面较窄,以致于在知识的传授与应用上不能较好地融会贯通,难以调动当代大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教师自身能力的提高。三是实践技能与科研能力有待提高。当前,大多数青年教师都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但是,由于他们基本上处于从学校到学校的状态,缺乏社会实践锻炼,从而造成许多人将理论应用于实践的能力较差。同时,大多数青年教师参加工作的时间短,教学任务重,参与科研的经历和经验不足,还未形成相对稳定的学术研究方向。所以总体来讲,要在短期内形成教学与科研的良性互动,青年教师的科研水平急需大幅提升。
第三,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素有待解决。改革开放以来,受各种浪潮的冲击,人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取向都发生了很大变化。由于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的影响,部分青年教师的思想发生了剧烈波动,有的选择出国定居、有的下海经商、有的到环境和待遇更好的企事业单位工作,从而影响了教师队伍的稳定。同时,某些高校在人才管理机制上的欠缺也加剧了教师队伍的不稳定因素。比如,实行单一使用的人才管理模式,尚未做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再如,有的高校过分强调论资排辈,严重影响了青年教师工作的积极性。还有就是和社会上许多单位相比较,高校的奖惩机制也有待于进一步改进。就目前来看,大多数高校针对青年教师的相关激励制度还需要做与时俱进的完善。青年教师工作热情饱满,如果这种热情未能与工资奖金、福利待遇等相挂钩,势必造成吃“大锅饭”的局面,这也对教师队伍的稳定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加强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有效对策
建立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干、相对稳定的青年教师队伍,是高等教育事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保证。因此,必须采取措施,加强管理,充分发挥青年教师群体的有效作用。
第一,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增强青年教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青年教师的素质如何,关系着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直接影响到未来人才培养的质量和效益。针对新形势下高校青年教师政治观念淡化、德育意识薄弱、职业理想和价值观念错位的实际状况,各高校应高度重视青年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采取有效措施,增强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提高青年教师的师德修养。一是在组织领导上,高校领导要从事关学校发展的战略高度来充分认识青年教师的德育工作,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努力形成“主要领导亲自抓,各级组织一起上”的良好格局。二是在学习内容上,要经常对青年教师进行爱岗、敬业、勤奋、团结协作等方面的教育,强化其职业道德观念,不断增强青年教师的主人翁意识和爱岗敬业精神,增强他们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和工作水平,为培养21世纪高质量人才而努力工作。同时,更要让青年教师坚定地树立起自强、自重的观念,自觉做到为人师表,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使“言传”与“身教”完美地结合起来。三是在教育形式上,应采取灵活多样的组织形式,改变过去那种内容空洞、枯燥无味的说教式状况。比如,可以举办各类讲座、专题报告,组织各类竞赛、社会调查和社会实践服务,充分利用互联网等青年教师喜闻乐见的方式,努力与他们实现双向互动,不断创新德育工作载体,务求工作实效。
第二,强化业务能力培养,提升青年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首先,必须加强对青年教师相关教育教学理论和技能的培训。一是着力加强教育学、心理学等的培训。二是对于基本的教学技能,要求青年教师必须牢固掌握,在做到自如运用的同时加以推陈出新。其次,要建立起可供青年教师进行教学科研探究、交流的平台。一是要尽可能多组织诸如教学观摩等活动,为青年教师的成长提供锻炼及提高的机会。二是针对
多数青年教师教学经验不足、教学技能相对缺乏的状况,要尽量创造条件分阶段、分批次地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内外名校进修或访学,让他们深入了解、学习、把握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从而提高专业和技能水平。[1]三是要统筹规划,定期安排青年教师到相关企业进行日常调研或专业实践,随时了解社会信息和科研成果的新动态,然后把掌握到的最新情况引入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借以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四是鼓励青年教师不定期参与教育实习,开展具体的实训教学指导工作,通过指导学生实习达到进一步增强自身实践能力的目的。
第三,努力营造良好的科研氛围,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能力。众所周知,教学质量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科研水平的高低密切相关。因此,要提高青年教师的教学水平,就必须努力提高他们的科研层次。首先,要加强科研工作对青年教师重要性的宣传力度,让他们充分意识到搞好科研工作不仅是为了个人教学、指导学生毕业论文的需要,而且是培养新型人才的主要手段。其次,各高校要尽可能拓宽渠道,为青年教师创设良好的科研环境,调动他们参与科研攻关的主动性。一是学校可以通盘考虑,综合安排,把具有一定科研潜力的优秀青年教师列为各层次科研人才培养对象,由相应的学术带头人带领他们参与到相对高级别科研项目的研究过程中,借此培养他们的科研兴趣,拓宽他们的科研思维,提高其科研能力。二是各高校要适时地增加投入,改善科研条件,提高青年教师的科研积极性。比如,可以设立学校青年教师专项研究基金、青年教师科研启动金等,以鼓励、支持青年教师主动争取项目,培养青年教师树立起教改、科研的竞争意识,为申报更高层次的课题打下基础。此外,高校还应该秉承“以科研促教学”的理念,注重发挥教学与科研的联动效应,有效推动两者的可持续发展。再次,要制订具体的培养计划,不定期安排一定数量的青年教师到相应的科研院所参加有关的学术交流活动,让他们随时了解和把握自己所在领域的前沿动态。同时,高校还应该定期邀请各领域的资深专家和学者来校举办学术讲座,以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拓展研究视野,提高他们的学术研究能力。
第四,切实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创新管理体制机制。 各高校要通过深化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和推进管理体制创新,出台让优秀青年人才脱颖而出的相关机制。首先,要真正做到对“资格”和“身份”的淡化[2],全面推行教师聘用制度,实现以岗位聘用人才、考核人才、培训人才为基本内容的岗位管理制度,努力形成“人尽其才”、“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氛围。其次,要创新分配模式和分配原则。一是在分配模式上,要逐步建立以岗位津贴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体系。二是在分配原则上要始终坚持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方针,合理拉开收入差距,破除“大锅饭”格局。同时,要建立重实效和向优秀青年人才倾斜的分配方案,注重分配的激励和导向作用,形成科学的绩效管理模式,让青年教师“劳有所盼”。再次,要坚持以业绩为核心,改革人才考评体系,鼓励青年教师在各方面实现个人突破。具体来看,可以通过政策创新,完善相关的激励机制,优化人才环境,充分发挥广大青年教师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从而促进学校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蔡永兴.对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思考[J].福建高教研究,2002(2).
[2]徐友浩,宋俊启.高校青年教师队伍现状调查分析[J].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6).
上一篇:关于基层公务员激励问题的若干思考
下一篇:本土化视角下我国社会工作伦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