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述与发展
摘 要: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一种汇率理论,在实践中被广泛的运用,这种理论是在金本位制结束之后所兴起的一种理论,这一汇率理论的提出主要是为了解决第一次世界打针过后的遗留的国际支付以及为通货膨胀之下的货币兑换提供一个标准。
关键词:购买力平价理论;评述;应用
一、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以及主要内容
购买力平价理论出现了很长一段时间,且其内容几乎没有实质上的变化,因此这个理论相对比较简单。
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提出
购买力平价理论是由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所提出的,他提出这一理论的背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金本位制得到了极大的削弱,且在大多数国家流行的是,不兑现的纸币,有些国家还出现了较为严重的通货膨胀,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决各国间的货币兑换问题,卡塞尔才提出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有两层含义,第一层是彻底的抛开了黄金,来讨论货币的兑换问题;第二层是抛开了货币的价值问题,直接从价格层面上来讨论汇率问题。
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内容
购买力平价理论,从一般意义上来说,分为两种,一种是,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另外一种是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两种购买力理论的区别在于:绝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使用两个国家的价格水平比率,而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则是基期的汇率与两国价格指数的比率的乘积。因此,从这个方面来看,相对购买力平价理论是将通货膨胀的因素考虑在内,并在一定程度上做了剔除。
二、对于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评价
购买力平价理论使整个汇率理论有了一个新的发展,它使整个西方的汇率有了一个新的变化,这种新的汇率理论使得汇率政策变得更具操作性。这种汇率虽然有巨大的贡献,但是它还是有一定的缺陷。
1.购买力平价理论的贡献
(1)购买力平价理论打破了原有的金本位制下的汇率理论,使汇率理论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在购买力平价理论出现之前,一直都是金属货币流通下的一些理论,这些理论都是就货币的价值来谈汇率问题。而我们现在所说的购买力平价理论,则是抓住了货币所能购买到的商品。看到了货币只是一种符号,它的价值来源于它所代表的商品以及劳务。我们知道,纸币本身并没有价值,它的价值来源于它所代表的商品和劳务量,而购买力对于汇率的研究也是从这个基础上开始的。这样一来,购买力平价理论就在一定程度上,为后期的纸币的汇率研究指明了方向。
(2)购买力平价理论为之后各国之间的汇率波动提出了一个最为基础的标准。在金属货币流通的条件下,各国的货币会围绕金属货币本身所包含的贵重金属的数量上下浮动,这个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铸币平价”。因而,在纸币流通的条件下,也会有这样一个标准,各国汇率的波动会以这个标准为基础上下浮动。而这个标准就是购买力平价理论之中的中心点,也就是纸币流通条件下各种货币之间的均衡汇率,该汇率是由货币在各自国内的购买力之比所确定的。但是购买力平价理论也承认,由于各国汇率政策的因素以及其他的干扰项,实际的汇率并不和购买力平价相一致。但是从一个较长的时间段来看,实际汇率还是和购买力平价相一致。
2、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缺陷
虽然购买力平价理论对整个汇率理论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也有自身的一定的缺陷,其缺陷在于:
(1)购买力平价理论自身包含一定的矛盾。这种自身的矛盾性主要表现在是否认价值的存在,完全根据表面现象进行论述,从而使所得出的各种结论难以自圆其说。也就是说平价理论虽然发现了货币的价值并不是其本身的价值,只是其所能购买的商品,但是并没有深入的研究下去,没有支持这种价值该如何体现出来。购买力平价理论只是简单的认为,货币之间的兑换应该是由购买力来决定,但是货币的价值才是真正的决定货币购买力的因素,之后才有购买力决定兑换比率的结论。因此,从这个角度来说,购买力平价理论只是做了最为简单的推论,没有深入的研究。
(2)对于物价指数的界定问题也有一定的问题。首先,对于样本数据的来源,存有一定的疑问。因为不可能将所有的物价纳入参考范围,这样所得出的汇率较真实水平来说就有一定的差异,虽然可以近似的替代。其次,就算将一国所有的价格纳入一国价格指数参考范围,由于各种加权计算的方法不同,也会造成很多的差异。例如,范内克曾经对购买力平价理论做出批判,他指出:“只有当一种商品与同样的外国商品的比价等于其它所有商品在两国之间的比价时(例如,两国汽车的比价=两国房屋的比价=两国蔬菜的比价二……),购买力平价才有意义。”而就算是在这种情况成立的前提下,也需要使用相同的加权方法,才能得到适合于实际情况的购买力平价。对于现实情况来说,购买力平价似乎提出了可操作的计算汇率的理论,但是在具体确定一国的物价指数,一直是一个难题,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购买力平价的应用。
三、购买力平价理论在新时期的发展
瑞典经济学家卡塞尔在提出并整合购买力平价成为一个理论后,经济学家又对其做了进一步的发展。比较有影响力的有以下几种:
1.一价定律。一价定律是在购买力平价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的主要内容是:在自由贸易的条件下,一种商品在全世界各个地方的价格应该是一致的。也就是说,一种商品在全世界每个国家的货币表现在经过汇率折算后是一致,否则就存在套利的空间。一价定律充分利用了购买力平价理论,只是做了一个简单的变形而已。
2.扩展的PPP理论。扩展的购买力平价理论主要是在可贸易产品的交易成本以及非贸易产品的购买力因素做了全新的解释。一方面,可贸易产品由于受到国际贸易运输成本、关税以及非关税壁垒的影响,会偏离其正常的价值水平,因此其价格可能不会正确反映出其价值。另一方面,还引入了非贸易商品的价格因素以及贸易部门和非贸易部门的生存率偏斜理论。这些都给购买力平价理论注入了新的活力。
四、总结
购买力平价理论作为一种汇率理论,在纸币流通的时期开始形成并且逐渐的完善,虽然它给整个国际金融理论开辟了一块新土地,但是它还是有自身的不足,也就是整个价格指数的确定方面的问题,需要不断的完善。
参考文献:
[1] 刘力臻. 购买力平价理论的综述分析及其新探讨[D].东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6
[2] 范言慧. 关于购买力平价学说的研究综述[J].金融教学与研究,2007(02)
下一篇:如何实施优质教育之我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