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聚焦“三线三好”,实践“生本德育”

发布时间:2015-12-15 10:44

摘 要:

关键词:
齐都花园小学紧紧围绕教育局提出的“六大工程建设”和“整体构建德育体系建设”的意见,为实现“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辐射整个社区”的教育目的,在重新审视“三线争三好”体系创建基础上,提出了“聚焦‘三线三好’,实践‘生本德育’”的教育新理念,实现了德育品牌学校的打造。一年来,学校坚持德育为先、教学中心的战略部署,把提升教师、学生、家长的整体素质放在德育体系构建的首位,切实提高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创建德育体系,促进三线共同提高
  在学校德育体系创建的过程中,我们聚焦“三线三好”,重点突出了“三线优化”工作:
  一、优化教师队伍,发挥资源优势。
  围绕“三线争三好”体系创建,学校重新规范了教师在学校、在家庭、在社区的行为标准,指导和规范了教师的行为。“爱与责任”师德主题实践教育和“四个深入开展”的落实,促进了教师专业化的发展。“四个深入发展”是指深入开展了“书香校园”建设,引入师生读书“学分制”改革,开展了师生读书考级,让读书成为了师生的习惯;开展了“理想课堂”建设,完善了“真实课堂”模式探究,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开展了“教育案例与教师专业发展”的研究,整理课堂教学实录或片断赏析,让反思与重建成为了教师的习惯;开展了“名教师”评价,让评价彰显了教师的精彩。并通过教师间“五个比比看”活动的开展,五个“比比看”活动包括:比比看谁的身体最健康,比比看谁的孩子最出色,比比看谁的父母最健康,比比看谁与对象最恩爱,比比看谁家的环境最温馨;不仅提升了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水平,而且提高了教师生活与工作的和谐程度。
  二、优化家长队伍,营造家教氛围。
  围绕“三线争三好”体系创建,学校通过班级、年级、学校、社区四级家长委员会和关心下一代委员会的研究讨论,修订了家长在家庭、在社区、在单位的行为标准,使指导家长行为的工作更具可操作性。学校根据家长所从事的工作和爱好特长,聘请“家长教师”到校或到家长学校施教,使家长教育资源得到有效的开发,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升华了学生情感、树立了家长的威信。
  三、优化学生队伍,实现全面发展。
  “三线争三好”体系创建,其最终落脚点在于实现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学生养成教育。教师队伍和家长队伍的优化,也是为最终优化学生队伍,完成最终目标的奠基石。学校在争创活动中,通过强化落实学生标准,规范和引导了学生的行为。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学校主要通过实施“四项工程(“学习、生活、活动”三好“小主人“争创工程、“书香校园”建设工程、“真实课堂”建设工程、“名学科、名教师、名学生”三“名”争创工程)”、落实“四方评价(自主评价、同学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和组建“四支队伍(“爱绿护绿”小分队、“学雷锋”小分队“啄木鸟”小分队“健康快乐”小分队)”推动了学生的争创活动,优化了学生队伍。
搭建体验平台,引导学生自主发展
  学校德育体系创建在聚焦“三线三好”的同时,为了做好幸福班集体的建设和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性和主动性,提出了实践“生本德育”的育人理念,主要引导学生做了以下三方面工作:
  一、争做学习的小主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做自己学习的主人。
  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学习精神、学习能力 ,由所有任课教师和班级督察小队长、学习部督察小干部具体实施每日督察。在校内主要引导学生学习行为符合以下要求:一是上学时间按要求,上课下课不迟到;二是新知识早预习,旧知识多巩固;三是课前准备我来做,书包桌洞都整齐;四是读写姿势要端正,态度积极争第一;五是书香伴我成长,习惯提升质量;六是学习汇报,认真仔细。在家庭和社区主要依靠家长引导学生做到以下要求:一是按时独立完成老师布置的书面或读书等形式的作业;二是在完成家庭作业的基础上,遵照家长的建议,有选择性地观看健康、有益的电视节目;三是放学回家后要主动积极的向父母汇报一天的在校情况;四是文明有节制地上网学习,不迷恋网络游戏;五是坚持每天做健身运动。
  重点工作:一是把“握笔姿势”纳入考试成绩。把学生的握笔姿势纳入学生学业检测的必查项目,利用期末检测时间集中检查,将检测成绩纳入师生多元评价,有效降低了学生近视率。二是努力创建“书香校园”。学校通过开展教师“共读名著,论坛交流”、“读书考级”、“读书大王”评选、“亲子共读”、“书香家庭”评选等活动,让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使学校“书香校园”建设得到了蓬勃开展。
  二、争做活动的小主人——注重参与,做积极活动的主人。
  学校在引导学生“争做活动的小主人”时,侧重学生参与活动积极性、基本才艺展示和活动的兴趣与表现等。由艺体科技部、学校礼仪部、文艺部、体育部、路队部常规督察和班级督察小队长负责落实。在校内主要引导学生履行以下标准:一是礼仪常规记在心,干净整洁有礼貌;二是眼保健操每天做,爱眼健身我先行;三是嘹亮歌声传四方,心旷神怡气飞扬;四是路队行进齐又整,面貌昂扬抖精神;五是兴趣爱好为动力,各级比赛争佳绩;六是实践体验多丰富,校外行动创精彩。在家庭和社区主要依靠家长引导学生履行以标准:一是积极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二是积极参加“社区自律共同体”实践体验活动;三是积极参与节假日特长培训学习,并能坚持到底;四是积极参加“善小、顺意”志愿者活动,争做文明小使者。
  重点工作:一是注重开发校本课程,把书法、围棋等借助社区力量纳入课程。此类校本课程受到了社会、家长、学生的广泛好评学生素质得到极大提升,让每一个兄弟学校同龄的孩子羡慕不已。二是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我校的“善小”、“顺意”志愿队,不定期地到社区、超市、工厂活动,极大地锻炼了学生的社交与表达能力,实现了“让孩子走出学校小天地,了解社会大天地”的目的。三是学生自主过节日。我们每年“六一儿童节”召开少代会,让少先队员当家做主人,全体少先队员以提案形式向学校提出了合理化建议,学校并组织各个处室对少先队员的提案进行解答。
  三、争做生活的小主人——学会生活,做自律的新学生。
  培养学生自律、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保护的能力,由政教处(纪律部、卫生部) 和各班督察小队长负责落实。在校内主要引导学生践行以下标准:一是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做一个文明守纪的好少年;二是按时值日保清洁、我的地盘我做主,做一个卫生整洁的好少年。在家庭和社区主要依靠家长引导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一是听父母的话,不任性,早上出门和放学回家主动与父母打招呼;外出时要征得父母的同意;二是帮助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活,在家要主动积极地整理自己的房间和学习用品;三是按时休息娱乐,关注身心健康;三是做事要有计划,能在晚上睡觉前准备好第二天学习用品,并整理好书包,为第二天上学做好准备;三是不乱花钱,懂得珍惜父母的辛苦劳动所得,利用自己有限的零花钱为自己购买有益的健康图书、报刊、音像等学习资料。
  重点工作:一是倡导“我的地盘我做主”。每位同学自己座位或站立位置的周围1米范围内,为“我的地盘”。每个人的地盘是随个人自己的移动位置不断变化。学生在自己地盘范围内,见到碎纸、杂物要随手捡起,扔到垃圾桶或指定位置,以随时保持室内外卫生的清洁。二是“月评价,查找不足”。我校的“月评价”制度,实现了让每个学生在学校、在家庭、在社区的表现“三合一”的教育目的,让每个学生都找到了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总之,学校“三线三好”德育体系的创建和“以生为本”德育理念的落实,把学校、家庭、社区的力量充分调动了起来,让家庭、社区教育与学校教育得到了最有效融合,并让教师、学生、家长得到了长足的发展。

上一篇:论加强高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下一篇:“内圣外王” ——近代学者对儒学精神实质的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