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策略探究
摘 要:课堂教学效率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我从事小学数学教学多年,深知数学是一门基础课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提高教学效率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即如何以较少的时间和精力,获取最佳的课堂教学效果。笔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关键词:教学效率; 策略探究
一、充分利用教学模型,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学具,变抽象为直观,变被动为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学习变得自然、轻松、高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在教学“长方体认识”一节中,首先让学生观察长方体(实物)的六个面,通过比一比,量一量,得出长方体相对的两个面完全相同(形状相同,大小相等)。接着让学生观察长方体的框架,通过数一数、比一比、量一量长方体的棱,得出长方体有12条棱,可以分成3组,相对的棱平行且长度相等。这样,使教学活动在动态中进行,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维,得出长方体的“面和棱”的特征,在兴趣中顺利完成了教学任务。
二、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通过实践操作,先把对具体事物的观察和接触转变成为与具体事物无关的感性认识的形式,再把感性认识转变成抽象概括,从而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是十分重要的。小学数学中,“认数与计算”、“图形的认识”、“确定物体的位置”“性质和公式的推导”、“解决实际问题”都可以让学生动手操作来学习。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活动,可以起到两方面的作用:一是可以验证结论的正确性;二是可以带着问题,通过实践操作,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在教学“圆的面积计算”时,我首先复习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梯形的面积推导方法,接着教师启发提问:“能不能把圆转化成以前学过的图形,来推导它的面积呢?”同学们个个情绪高涨,课堂气氛顿时活跃起来。如有的将圆转化成近似的长方形;有的将圆转化成近似的平行四边形。接着找出已准备的材料。剪,拼后推导公式,方法各异。之后,我才将准备的一张硬纸片剪成一个圆,将圆周涂红,将圆沿直径剪成相等的2份,每份再剪成相等的8份,剪成若干个小扇形,拼图展示在黑板上,同学们很快发现拼成的图形是一个近似的平行四边形,且平行四边形的底的长度是圆周长的一半,平行四边形的高的长度为圆的半径,并结合教材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自己去发现,他们不仅轻松地学到了知识,加深了对公式的理解,学会了“转化”这一重要的思维方法,同时在操作中又培养了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也就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三、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教学方法的不断创新能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小学数学教学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注重导学过程
在教学中应注意组织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利用教学资源去探索,主动地发现和认识新的知识。
如:在教学“质数和合数”时,我先让学生分别写出1~12各数的约数,再通过观察,讨论,让学生根据各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把它们化分成三种情况:
(1)只有一个约数的数:1;
(2)只有两个约数的数:2,3,5,7,11;
(3)有两个以上约数的数:4,6,8,9,10,12。
接着引导学生研究各部分数的约数的特征:
(1)2,3,5,7,11这几个数只有两个约数,其中的一个约数都是1,另一个就是那个数的本身,从而概括出质数的概念;
(2)4,6,8,9,10, 12,这几个数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约数,除了1和它们本身两个约数外,还有别的约数,从而概括合数的意义;
(3)1只有一个约数。告诉学生,人们规定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然后启发学生从自然数有无限个,推导出质数和合数也有无限个,最后出示一组数,让学生判别哪些是质数,并说明其理由。由于学生参加了获取知识的过程,对所学知识就理解得深、记得牢、会运用。
(二)提高课堂质疑的质量
1、质疑要围绕教学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进行。提的问题不在多,而在精。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主要内容上,学生通过对问题的研究和思考掌握知识。
2、质疑要富有启发性。我们要注意找准新旧知识的交接点和学生的思维发展情况提出问题,务使问在“节骨眼”上,富有启发性,避免那种追求表面热闹一问一答的提问。
(三)重视课堂演练
1、围绕重点和关键组织练习,保证学生学好新知识。
2、边讲边练,讲练结合。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课程标准》.
[2]《四川教育》 罗文华教学案例,
上一篇:走进古诗词的海洋
下一篇:关于古诗文教学的几点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