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利用网络培养学生的创新
摘 要: 社会在不断进步,科学在迅猛发展,中国的教育模式也在不断的完善。信息技术多媒体越来越广泛的应用于教育教学之中。对当前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进行分析,探究其实质不过是传统教学的延伸,未能作为教改的有力工具,传统教育观念仍然是根深蒂固,本文分为对现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教学的思考、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对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课的教学分为四步骤(明确方向,提出建议;主题搜索制作卡片;归纳整理,阅读理解;展示观点,深入认识)这三大部分进行论述。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 互联网教学
一、对现今信息技术广泛应用教学的思考
现在有许多教师在作公开课时大量运用各种信息技术对多媒体情有独钟,运用多媒体能比较传统的黑板教学节约了老师上课的板书时间与抄题时间。同时,还能将一些文字性的东西变成具体可感的图形或画面,演绎给学生看。但是否真能达到教师所预期的效果?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目光,势必在多媒体的制作上要下一定的功夫,往往用多媒体上一节课,教师在准备工作中所花的时间要远远多于上课时间。而这其中大部分的时间又并非是花在钻研教材教法上,而是用来解决多媒体制作中的一些技术问题。这样对于教材教法的钻研就被放到了一个次于技术的位置。在课堂上,教师与大屏幕处于同一位置,究竟哪一个才应该起主导作用呢?我认为仍应是教师。因为课件是由教师设计的,它的确体现教师的授课思路与想法。但毕竟课件是死的,它上面的文字画面所想表述的意图与思想仍应通过教师的讲授来传达给学生。所以,在课堂上,学生仍然应该循着教师的上课思路来思考问题。而大屏幕上的内容只是授课的某种辅助工具,是帮助学生在听课的基础上加深理解的一种手段。但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往往对屏幕上的色彩、画面、文字的出现与伴随的音乐似乎更感兴趣。而这些势必会对听教师的讲课内容造成一定的干扰,影响了教师的正常授课。这不是本末倒置了吗?
二、根深蒂固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
就语文这门学科来看,它注重的是学生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这不是光靠教师上课时的解析与整合就能完成的。教师上课时的思路对学生有一定的启发,特别是教师的启发式的提问更是能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进入课文情感。但其中,教师也只是担当了一名引导者的角色,而无法代替学生去感知领悟,否则一旦学生养成了对教师的头头是道的分析的依赖性的话,那即是他们自动地放弃了他们自己的话语权。对此,""思想的克隆""也就在这样的不知不觉中侥幸地完成了它的历史任务。这是一种根深蒂固的观念造成的,这种观念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让人无法回避的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师将知识手把手地教与学生,学生只要能记住它们,然后能准确地反映在练习中即可。也就是说,教师划定了一个由起点到终点的轨迹,这条轨迹被设计得严严实实的,而学生呢,只要你沿着它走,别出轨了,甚至于熟练了的话,闭着眼睛走也行。反正稍有偏差,总有人会好心地将你拉回到原处。所以是不必操多少心的。如此教出的学生,不说能有多少的创造性,就是起码的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都是很弱的。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仍然是冲斥着教育者的思想,信息化的多媒体虽然是将较先进的技术引入了课堂,多媒体技术有它的优越性,但其实它仍属于传统教学,是一种教学观念上的传统。所以,现在有一个问题摆在了教育人的面前:既能吸纳信息化多媒体技术的优越性,又要能体现教学观念变革的手段究竟是什么呢?它实现的可能性来自于网络。
三、网络环境下的语文阅读课的教学步骤与实践
信息技术环境是借助现代科学技术 ,特别是多媒体技术所创设的人—网(机)、人—人互动系统。我们可以把一节语文阅读课定位为某一主题化的互联网阅读课教学,而我认为此教学模式不同于上述的传统的教师带着学生走,应该定位为:教师为学生设立一个起点,或引导学生为自己设立一个起点,然后告诉他到达终点时的要求,再提供或建议一些可以帮助他完成任务的资源,这些都有了的话,就可以让学生自己上路了。这时每个人迫不得已只能选择一条自己的路走。过程中会遇到许多意想不到的问题,这时可以向教师或同路人寻求帮助。而教师所起的作用就是陪伴着他走这一路。但只有当他需要帮助时,就会发现教师就在自己身边不远处。对于学生来说,从出于某种动机的选择到遇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正是他们自己体验感悟的过程。只有当他们走过一路,也许精疲力尽,也许头破血流,但回过头再回想这一路来的点点滴滴的收获,却是一种未经者所不可能有的成就感。在此,教师不再是一名带路人,而是一个同行者。他将出现在每一个学生的路上,他倾听他们的话语,支持他们的选择,帮助他们度过难关,或者提供一个好的建议,以使学生能更关注到每一个细节,以充实旅程,开阔视野。到了终点后,每个人的行囊都是鼓鼓囊囊的,这时他们才发现,原来终点只是一个路标,只是告诉你你所在的某个地方,而真正有价值的是他们一路上不断充实着的行囊。我想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就应该是这样的。
如何在互联网中体现这种学习过程呢?这就是定主题、定起始点、设计过程的关键。其中主攻方向是学生有所思地自觉自愿地去看大量的文学作品。从中既可以提高他们的阅读量与阅读兴趣,又可以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与学习其写作方法的能力。
主题化互联网教学的课堂模式有四大步骤:设置情景──提出主题──完成主题──总结与成果展示交流。迁移到语文阅读课,阅读理解的过程我们可以看作为一个信息加工过程,经过信息的收集、信息的整理归类,信息资料的解释、规则原理的再运用。据此我们尝试设计这样的一个学习流程:
1.提出建议,明确方向
明确学生拓展阅读的内容、方向,就活动本身提出教师的指导性意见。在处理方法上,教师可采用多种方式,或利用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或其他手法,激发学生的动机,唤醒对相关经验、表象的意识。使学生了解阅读主题的必要性,激发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产生完成阅读的动机。如在教学《夏夜荷花》时,我搜集了许多荷花的图片,学生欣赏时连连称赞荷花的美,他们被荷花打动了,从而他们有了要收藏荷花图的欲望,而且他们已不满足教师提供的图片,他们渴望自己搜集图片,而且想了解荷花的结构、生长习性以及荷花
的品质,这样学生就会自主地阅读课文,并且去网上搜集图片,搜集荷花的相关信息,这样他们不仅会想方设法地理解课文,而且会学到许多课外知识。
2.主题搜索制作卡片
提出学生阅读主题的作用是使学生能够明确自己将要在一个什么样的主题范围内、什么样的框架下进行学习或者阅读。提出主题后应当立刻构思完成主题的方法与手段。一般要根据学生的情况或者对主题进行一定的说明,或者对一些主题进行分解,分解成几个小的步骤以便于学生们的分别专项阅读。在此教师会揭示一些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之上,学生通过Internet集中搜集某一主题的相关资料。在搜集的过程中,随时制作电子读书卡片或纸质卡片记录素材,将相关文字、插图有机结合。这是信息的初步筛选、收集过程。如:阅读《太阳》一课,在此基础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提出本节阅读主题──如:为什么太阳的温度那么高?为什么太阳光对人类、对动植物作用如此之大?……或者关于本文写作特点,写作方法、又或者是找出与原文相似的文学类型如“月亮”、“星系”等等,比较相同类型文章的不同写法,从而体会到作者的匠心独运……还有的学生用Powerpoint做成电子读书卡片供大家欣赏与学习,效果很好。
3.阅读理解,归纳整理
面对海量的信息资源,引导学生将各自搜集的资料加以归类,在归纳整理的过程中,发展学生整理、归类信息的一般能力;在抽提素材本质属性的过程,提供了发展学习者抽象、逻辑推理等能力的可能。教师在这一过程中根据学习者的不同反映,随机地创设情景,具体地帮助学生发展上述一般能力。通过对各类素材本质属性的抽提,帮助学习者把握各类信息内容的要素,从而较为深入地理解拓展原阅读范文所包含的意义。这一过程是信息的具体加工过程。每个学生根据自己阅读不同的文章初步形成自己的、初步的学习体会。并且以作文、电子投影片或者其他形式将这种初步成果具体体现出来。例如:在阅读《天安门广场升国旗》时,学生们各自看到不同的网页,找到与阅读主题吻合的文章,比如国旗的来源,国旗的组成,国旗班的生活,升旗仪式的全过程等等,通过阅读、对比、分析形成不同的观点,这种初步的观点与成果,因为是刚刚试验,所以只要求学生以一句话或者几个标题表现出来,看上去也是一目了然,在完成这个初步的认识与观点中,获取信息、处理信息、使用信息的过程正是我们要教给学生的,是最重要的内容。
4.展示观点,深入认识
同一事物不同视角的认识对较为整体地理解该事物,具有特定价值,但是不能取代整体认识本身;不同视角看法的有机整合才能帮助我们更为深入地认识事物的某一方面,帮助我们较为全面把握该事物。课堂活动过程中,学习者展示各自的认识与看法,通过不同视角观点之间的相互砥砺与补充,完善、加深对拓展阅读主题的认识。这一阶段是信息的深度加工阶段。对形成的初步成果进行交流。教师利用多种形式来完成对成果的交流,或者编成群组、或者班级内交流、或者利用远程交流等方法、手段对初步形成的成果进行合作的研究与讨论。教师身为组织者、引导者要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一步步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要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发现规律、自己去纠正和补充错误的或片面的认识。比如,教学《美丽的小兴安岭》时,学生喜欢小兴安岭的不同季节,并且搜集了不同季节的图片与资料,教师让学生根据自己所喜欢的季节进行自由结合,形成四个小组,当然小组成员是不固定的,因为有些学生喜欢几个季节,他们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信息,使得自己所挑选的知识更加完善。然后每个小组在全班汇报交流他们的研究成果,就在交流中使得每个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课文,不仅了解了自己所喜欢的季节,而且对其他季节也有了自己的认识。再最后总结的过程中,大多数学生认为小兴安岭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作者抓的特点很准,写作技巧好。
5.汇报成果集体交流
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观点与成果、修改观点与成果,完成了阶段性的成果并不是主题化教学的结束。学生不局限于课文所规定的主题,他们开始自己设定主题,还学会展示、推销自己的成果,对完成的主题利用各种形成进行展示与交流。当中教师可以指导与组织学生使用Email形式将自己的成果发送给自己的师长、友人;也可以将成果打印出来形成小作文;可以将其做成主页的形式在网上发表;还可以制作成电子投影片在课堂中与同班同学交流。这就是传统的教学模式远不能达到的成效。
教材只是个例子,它是学生学习规范语言的范例,是学生进行语言训练的载体。学生进行 阅读训练首先要读好这些范文,但仅仅读好这些范文是远远不够的。教师不但要善于在课堂上让学生以教材为例子,学习语言的规律;以教材为拐棍,尝试语言的练习;由教材作迁移,形成语言的技能……而且由点及面,要让学生凭借课堂学习中认识的规律,掌握的方法,形成的技能,在课后横向拓展,由一篇带一批,或体裁相同的,或内容相关的,或写法类似的……大量进行课外阅读,既可以在拓展阅读中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又可以在广泛阅读中运用学法,巩固学法,更好地阅读。实践证明,这样做,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教材所规定的内容,而且学生还掌握了大量的课外知识,随之学习兴趣也相应提高,探索知识的欲望更加强烈,充分体现了网络带给教学的现代化理念,使得学校信息多元化的多媒体充分发挥其作用。信息技术浪潮进入教育教学是势不可挡的,只有我们迎浪而上,不断探索、不断研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教育教学的改革才能深入发展,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才能真正落到实处。
上一篇:巧设情境 乐学数学
下一篇:和孩子一起快乐学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