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师德,教育永恒的话题

发布时间:2015-12-15 10:47

摘 要:

关键词:
  任何社会的继承和发展都离不开对人的教育和培养,而承载这一光荣使命的人就是——教师,因而教师这一职业被誉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职业的特殊性,决定了“师德”的特殊定义。 所谓师德,是教师应具备的道德品质以及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准则,是全社会道德体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青少年学生道德修养的楷模之一,是教师从事教育工作的精髓。可以用“师爱为魂,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概括其内涵。
  师爱为魂。“师爱”是教师对学生无私的爱,它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从爱学生的角度讲,就是教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师德体现在方方面面,是不能一言以蔽之的。师德的核心是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教育事业。众所周知,在目前的市场经济下,教师的地位、待遇相对而言,是比较低的,甚至有些还处在清贫的地位。怎样抵御外界的诱惑,恪尽职责,守望住教育这一方土地,是需要一种执著的精神,而这种精神必将是来自对教育事业的热爱。金明区史寨小学朱金龙校长,一位普普通通的农村小学校长一位至今还没有纳入编制的“代课教师”,几十年默默耕耘在三尺讲台,守望着六亩校舍,培植了一批又一批的幼苗,我时常想是什么支撑着他宁可清贫,也要坚持?难道不正是这种执着,不放弃事业的精神吗?我们的教育需要这种精神。
  师德的灵魂是热爱学生。爱是教育的基础。教师对学生的爱,就是“师爱”。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但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    中国古代师生关系中尊师爱生的佳话不胜枚举,许多事迹感人至深。孔门师生之间感情相当深厚,关系十分密切融洽。孔子对学生充满了爱心。学生生病,孔子亲往探视,例如,“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师生之间亲密如同父子之情。颜渊不幸病死,孔子极其悲痛,“哭之恸”。对学生没有高高在上的心理,而是采用一种平等友善的态度。《吕氏春秋》指出,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做到“师徒同体”、“师徒同心”。对于教师而言,要能“视徒如己,反己以教,则得教之情也。所加于人,必可行于己。若此则师徒同体”;对学生而言,则要尊师敬业。为什么要师徒同心呢?因为“人之情,爱同于己者,誉同于己者,助同于己者”;如果师徒相互异心,就会相互怨恨厌恶——“人之情,恶异于己者”,“不能亲其所怨,不能誉其所恶”。倘若师徒同心同德,学业便由此而彰明,道术由此而大行,取得最佳教学效果。
  
  师德的外在体现在人格魅力上。教师的工作不同于其它任何一种工作,他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是人,人是感性的,教师自身对学生产生的潜移默化作用是非常大的。一位爱读书,又经常同学生交流的教师必将带出一群“小书迷”,一位书写漂亮的教师,也必将带出一批书写规范的学生,反之,也一样,几天前,几位同事在一起调侃,说起教导主任的儿子,现在的钢笔字是新班主任的再版,只不过幼稚些,规范些,这让我有些困惑,一了解,原来这位班主任在上课板书时,竟然很随意的“草书”!可见,有时教师的身教用于言教。教师的人格魅力其实是指教师所具有的综合素质。我们经常听到学生说喜欢某某老师,不喜欢某某老师,喜欢上某某老师的课。教师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是重要的,展现舞台是课堂。在新课程背景下,我们的教师如果单是停留在能够教学的层面上是远远不够的。教育呼唤拥有扎实的专业功底的教师。一个良师,是以让学生回味一生。曾看过一篇报道上海交通大学普通教师晏才宏去世后,学生追忆的文章成百上千,是什么让交大学生动情?是这位已知自己身患绝症,仍坚持上课,并且每节课都充满激情的老师。是老师那漂亮的板书,那干净利落的线路图,是老师那不照本喧科,绘声的讲解。正是晏老师那种宁静到远淡泊名利醉心三尺讲台的人格魅力,深深打动了学生,让他们永远记住了这位教师。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对学生的信任和宽容上。教育是一个复杂的工程,教育过程中只有真正的信任学生,才能培养学生树立自信,才能使学生的能动性最大化的发挥出来,可以这样说来自教师的信任,是学生心灵最好的支撑点。有这样一个故事:一位性格内向,又很自卑的孩子,在即将辍学时,遇见了年青的正在休婚假的语文教师,并且被邀请他们一起到公园,事后老师让他把公园中所感受最深的写成作文,明天到校读给学生听,并再三告诉他,相信他能做到。孩子在教师的眼里读出了信任、赏识,结果可想而知。这就是信任的力量!宽容同样重要,人无完人,人也不可能无过失,给学生以关爱,宽容他们无心的过错,相信他们纠错的能力 ,是取得学生敬重的保障。
  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对专业的执著追求上。新课程的开放性、研究性、选择性、多元化等等教使教师面临着更为严峻的挑战。过去我们常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我们就要有一桶水。”现在“一桶水”是满足不了学生需求的。学生需要的是不断涌出的活水。
  如果教师不能经常地更新知识结构,不能对新知识保持长久的好奇与敏锐,就有可能被学生看不起,从而影响师生关系。因此学习能拯救教师自己,学习可能就是一种东西,它使学生亲近你,使你永葆活力,使你有魅力。
  诚然教师的人格魅力还表现在诸多方面,只要我们牢记教育是一种用心灵来做的事业,就不会忘记我们肩上的责任。
  学校是教师群体集中展现的地方,教师是人不是神,市场经济的大潮,面对四面八方各种价值观的冲击,教师群体也正在经受巨大的考验。因而,学校师德建设是刻不容缓的。怎样把单调枯燥的说教变为行之有效的方法呢。引导教师读书、学习不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苏霍姆林斯基在他《给教师的建议》中,要求教师“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这个方面正是取决于此。要把读书当作第一精神需要,当做饥饿者的食物。要有读书的兴趣,要喜欢博览群书,要能在书本面前静坐下来,深入地思考。”
  教师读书不仅是寻求教育思想工作的营养,教育智慧的源头,也是情感和意志的冲击与交流。在读书中提升自我素质,读书会让我们的教师更加善于思考,在读书学习中去研究、去反思、去感悟、去积淀,更加远离浮躁,在读书学习上教会我们放下应该放下的东西。古人云:“腹有诗书气自华,”这是一种文化底蕴,智慧力量的自然流露,也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充满自信的游刃于三尺讲台之上。在工作中享受快乐。
  总之,只要我们每时每刻都不忘塑造自我,不断地追求道德的升华,我们就会无愧教师这个称号。

上一篇:把握时机 巧用母语

下一篇:体育教学中发展学生个性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