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教学无痕 润物无声——柔性策略在科学实验教

发布时间:2015-12-15 10:47

摘 要:

关键词:
  《小学科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打好基础。因此科学课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科学探究机会,使他们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科学的乐趣,获取科学知识,增长科学探究能力,形成尊重事实、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所以实验教学应当成为小学科学教学的核心。
  笔者发现在日常的科学教学中存在一种现象:教师将大多的精力投入到“预设”的实验结果之中,把 “现成”的需要探究的科学知识以教师“预设”的实验、图文讲解等方式灌输到孩子的头脑中,部分教师干脆以背的形式让孩子应付考试。这些名义上的“实验”教学不但不能为孩子所接受应用,更为严重的后果是使对科学充满好奇的孩子丧失了对实验的兴趣,丧失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说得再远些,可能就是影响了孩子今后科学创新意识能力的发展。
  笔者所在学校有这么一句校训“上善若水”,语出“老子”,意为教育教学要拥有水的品性:润万物而于无声,即教育要追求无痕。结合校训,我们校内各学科又针对性地提出“柔性课堂”一说,进行可供操作性的“柔性课堂”实践研究。
  “柔性课堂”即强调课堂教学的弹性和灵活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教师指导学生的教学形式中,不知不觉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知识能力,注重塑造学生的终身学习意识,培养其适应社会、岗位变化的能力。因此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挖掘教材的生活元素,探索教材的深层内涵。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小组合作中充分发挥个体的互补性、拉近学生与学科知识的距离感等都成为“柔性课堂”的研究对象。
  所以笔者认为探索“柔性课堂”正好可以克服和回避现在小学科学实验教学的种种弊端,通过实践探究“柔性策略”来改变自身教学行为,真正提高教师科学实验教学的实效。
  策略一:变教师演示实验为学生探究实验,在柔性探究中提高自己。
  针对学校实验器材的配备情况,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将教材中的课堂演示实验改为学生探究实验,目的在于在老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动手,自主设计实验装置,自主设计实验步骤,在自主探究中总结鲜活的知识。从而在不知不觉的自主实验中达到学生对所学知识印象深刻,理解透彻,提高自己动手能力的目的。如在教学《气体的热胀冷缩》课中,学生们由于延续前一课的活动,研究内容从液体转移到了气体——空气是否也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有了液体的研究经验,学生会对空气的热胀冷缩有比较正确的推测。怎么用具体的、可见的实验来验证推测呢?我让学生自主思考,给学生一个知识和技能迁移的实践机会。为每组准备(烧瓶、L型玻璃管;热水、常温水、冰水;锥形瓶、气球)。让学生自行选择实验器材,设计好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然后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得出结果。使学生对自己的方案的可行性进行了理性的思考和实践的验证,在动脑动手的过程中学习。
  将教师演示改为学生实验,效果大不相同,由乏味的老师做实验灌输知识,改为自己动手做实验,变被动为主动探求知识,既调动了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增强了教学效果。在总结提问中,就连班上最差的学生也敢举手回答。
  策略二:变验证性实验为探究性实验,在柔性验证中学习知识。
  验证性实验是先讲清原理,然后经过实验加以验证。而探究性实验是指在实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科学的分析综合等思维过程来获取知识,这一过程要求学生有较多的思考和讨论,学生处于一种主动探索知识的状态,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非常有利。在实验教学中多开展探究性实验教学,可让学生在真实、生动、直观、充满神奇的实验情景中,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直接感知的事实和获得的信息所产生的问题自动引发思考,在探究中获得真知。
  在《传热比赛》课中,在进一步研究三种热的良导体传热本领是否一样的验证性实验中,老师却给出了两套实验材料:一套是不涂蜡的装置,一套是事先涂好蜡的,供孩子自由领用。火柴棒、凡士林、蜡烛环,这些材料都可以和三根金属棒联系起来,于是孩子边做边想、边制作边改进。有的小组想不出怎么涂凡士林,去看书了,把火柴一根根粘上去。有小组发现凡士林涂不均匀,换成了蜡烛环。这样,学生有了长时间的自主活动、自由的空间去探索,有动手的余地,有一定选择材料的自由。假如采用先讲授物体传热的知识,然后再进行验证性实验,效果不可同日而语。所以探究性实验可以让科学实验课成为一种快乐、充实、真实、有效的课堂。在柔性验证中动脑筋、学知识、长本领。
  策略三:变现成过程告知为提供自制材料体验,在柔性思考中充满向往。
  一个被现成过程告知的实验中,学生只是一个被设计好了的“程序”,所谓动手能力不过是个被操作的木偶,是与“柔性课堂”的灵活性格格不入的。在科学课堂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合适的、有结构的探究材料,是学生进行探究型学习的基础和关键,学生通过对材料的操作、摆弄和思考,才能完成完整的知识形象,进而获取对事物的正确认识。有结构的材料,是教师调控科学课堂的关键。《研究我们的摆》是一节相对比较单一的课,对这样的课怎样才能让学生保持40分钟的兴趣,从而提高课堂的有效性呢?老师在这节课上所准备的一套摆的材料起到了关键的作用。老师分给每组同学的摆的摆绳长度以及下面所挂的回形针的枚数都是不同。当学生完成一系列的有层次的实验后,老师让学生把摆从短到长挂在黑板上,(老师事先分发材料时从一到十二组的摆绳是从短到长分配的),这么一摆,再对照刚才大家各组数据汇成的总表,实验的结论便一目了然。老师柔性运用了一组有结构的材料,不仅形象直观而且十分轻松地把几个实验有效地整合在了一起,有效地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效率。
  策略四:变单一的学习评价为多元的激励实践,在柔性评价中拥有自信。
  教学中我们应对学生多鼓励,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教师对提出各种稀奇古怪问题、发表不同见解甚至标新立异的学生,要用赏识的眼光去对待,加以客观、公正、多元的评价,保护其创新的火花。对那些明显说错、说反的学生也 要有一定的宽容并给予适当引导,保护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教师还要多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把学习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样更能让他们理解科学的意义。比如教“白色污染”内容时,我安排学生调查家中使用的塑料垃圾袋的个数,让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白色污染”在我们生活中的严重危害。又如在学习“一天的生活用水”一课时,我安排学生调查家庭用水,让学生体会水资源的宝贵,从调查体验的过程中培养“科学就在身边”的意识。
  科学柔性课堂,是我们一直在探究追求的。科学实验课堂的“柔性策略”,是一种充分尊重学生现有知识能力的教学方式,是一种平等互动的教学行为。课堂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设计实施教学,学生在课堂中大胆参与实验全过程,学生在弹性的不确定的体验过程中爱上探究、学会探究、有效探究。
  作为教学一线的科学教师,只有真正领会“教学无痕,润物无声”的内涵,才能还学生一个真实学习的课堂、快乐自主的课堂,充满向往的课堂。

上一篇:数学也需要阅读

下一篇:感悟语文习作教学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