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如何当好“第一任老师”

发布时间:2015-12-15 10:48

摘 要:庭对孩子一生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希望孩子有一个美好的未来是广大家长共同的愿望。但如何做好“第一任老师”,怎样才能给孩子创造一个健康、文明、积极的家庭环境,许多家长还不甚明了。

关键词:家庭; 方法; 信心; 自尊心
  家庭是孩子生活的第一环境,是他们成长的起点和摇篮。从教育这个角度看,家庭则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而父母就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是伴随着孩子一生的终身教育,其所特有的天然性、亲子沟通的情感性、潜移默化的渗透性,都深刻地影响着孩子的身心成长。
  在当今浮躁的社会风气熏染下,有的家长重智轻德,重知轻能,对孩子过分溺爱或期望值过高,全然不顾孩子自身潜质和个性,更不重视对思想品德教育和良好习惯的培养;有的家长缺乏正确的教育观念和方式,信奉“棒打出孝子”的陈旧观念,或采取“船到桥头自然直”的放任态度,家庭教育的盲目性、随意性很大;也有的家长乐于无节制地满足孩子的物欲,使孩子不懂得靠自己的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缺少独立生存的思想准备和战胜艰难险阻的能力;还有些家长不重视自身品德修养,道德失范,缺乏诚信,给孩子带来恶劣影响。
  现在,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家庭教育是一门科学。高尔基曾说:“爱孩子——这是母鸡也会的,但是善于教育孩子,这却需要才能和广博的生活知识。”语言有些刻薄,但道理很深刻。那么,我们究竟应该怎样做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呢?
  (一)家长以身作则,努力提高自身素质。
  “教子道,贵以专”,家长不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还是终生老师,应当懂得“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因此作为家长要非常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父母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着孩子,在孩子的一生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上梁不正下梁歪”、“身教重于言教”、“以身作则,为人师表”,相信大家对这些名言都很熟悉。是的,家长的思想素质、文化素质、情趣修养、行为规范都会直接影响着孩子。家长要努力学习家教知识,规范自己的言行,修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身素质,要具有无私、正直、勤劳、诚实、勇敢、献身、尊老爱幼、乐于助人,勇于奉献的高尚品德,并据以影响子女,从家长风范、家庭风尚等方面,给孩子“润物细无声”的熏陶。只有父母的言行规范了,孩子才有了第一部参考的教材,孩子可以仿着去实践、去生活。孩子有了好的品质,就一定会向好的方向发展。在此情况下,多多帮助孩子吸收知识,孩子将来就一定会成为德才兼备的有用之材。
  二、 保护孩子的自尊心,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现在有的家长对孩子或者过分溺爱,百依百顺;或者无暇管教,放任自流;或者处处干涉,棍棒相加。望子成龙的热切期望与缺乏科学教育方法形成很大的矛盾,不“懂”孩子,却拼命“教育”孩子,结果事与愿违。因而,家长需要掌握孩子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掌握自己孩子个性特点,靠激发、引导促使孩子健康成长。为此,作为家长应了解自己的孩子,保护好孩子的自尊心,要尊重孩子的意愿,在教育孩子的时候,不要对孩子百依百顺,也不要对孩子的成绩或错误不分青红皂白地肯定或否定,要从儿童的心理实际出发,即使你知道孩子做的事不对或者是成绩不好,我们也要帮他分析原因,找出错误所在,让孩子从心理上服气。我认为,在批评孩子之前,先表扬他好的一面, 然后再正面引导点拨、帮助其纠正缺点、毛病,这样采用多鼓励少批评的方式,才能激励孩子有勇气,有信心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有助于孩子自尊心的维护和自信心的培养。
  三、培养孩子的意志,让孩子能够面对挫折
  在保护孩子的自尊心的同时,还应注意利用艰苦的环境磨练他们的意志、锻炼他们的体魄。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不会永远一帆风顺,我们都知道温室里的花朵经不起风吹雨打,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地要受到挫折,精神上的煎熬、体力方面的磨难都是挫折的不同形式。理想的受阻,追求的失败,艰苦的劳作,疾病缠身,让孩子承受这些适度的挫折,可以从中吸取经验教训,使认识得以升华,也可以磨炼孩子的意志,增强战胜困难的勇气。古人说“吃一堑,长一智”,说的正是这一道理,孩子只有经受了磨炼才会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孩子不溺爱,不怕让孩子受委屈,不要让孩子过着“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经常带孩子参加体育锻炼,以此来锻炼孩子的意志。在对孩子实施挫折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同时也会注意孩子对遭受挫折的承受能力,避免孩子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引起负面影响。
  四、 正确认识家庭、社会、学校的关系
  在孩子的教育中,学校、社会、家庭三部分都是必不可少的,其中,家庭教育是关键,家长必须密切注意孩子社会,学校生活,给予正确的引导。有的家长在孩子上学后,认为孩子的多数时间都在学校,所以抱着孩子交给老师管的态度,自己做甩手掌柜,这是家长对于孩子教育的一种漠视。孩子虽然大半年的时间都在学校上学,但在孩子教育中,尤其刚入学的孩子的教育,家长的引导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作为家长应该经常与班主任沟通,家长与班主任及时交换孩子的信息是不可或缺的,老师在帮助学生养成自己的责任感的这个过程中非常关键,通过和老师的沟通,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心理情况,针对性的给予孩子必要的帮助。同时,要让孩子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活,这样不仅可能锻炼孩子的身体,而且能使孩子学到一些劳动技能,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要允许孩子多交益友,因为益友可能成为孩子的伙伴、帮手或知音;要让孩子多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拓宽孩子的视野,学会人际交往与社会活动;要多与师长交流,总之,家长要配合学校教育,达到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培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汪启喜《父母,怎样当好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社会纵横,2003.5
[2] 李宗权《父母该怎样当好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成功教育 2007.7

上一篇:为学生说“不”喝彩

下一篇:语文课堂:“插图”让孩子飞的更高——浅谈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