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有关教育技术系统理论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12-15 10:52

摘 要:本文是教育技术本体论层面的研究。通过对教育技术本体的客观分析,结合系统理论的基本观点,本文分析了教育技术本质及教育技术本体构成,得出了关于教育技术本体的一些基本结论, 这些结论对教育技术的实践和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关键词:教育技术;系统理论;技术分析
      理论体系的累积式发展观就是理论的不断应用、调整和修改的过程。教育技术学积极吸收其他学科相关的先进理论成果,从先前的传播理论、系统理论的引入、到后来的建构主义、绩效理论的引入,兼收并蓄,不断充实和完善自身的理论体系。应用范围不断扩大。教育技术已从传统的支持教学发展到远程教育、绩效技术、领域范围不断扩大。概念精度不断提高。
1教育技术人才培养体系现状
1.1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属院系差异较大
  在笔者取样的28所院校中,不同的院校将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不同的系或学院,笔者大致将这些学院或系分成四类:教育科学类学院、教育技术类学院、新闻与传播(传媒)类学院和工程与信息类学院。可以看出,将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教育科学类学院”的有11所,占39.3%,设置在“新闻与传播(传媒)类学院”和“工程与信息类学院”的均为6所,各占21.4%,而将教育技术学专业独立组建院系的只占不到20%。设置在各院系内部的教育技术学专业在一定程度上受其挂靠院系其他专业的影响,其中有历史的原因,很大程度上也受各院系教学风格、文化氛围和学术气质的影响,就笔者所在的高校来讲,教育技术学专业设置在新闻与传媒类学院下,本专业学生平时除了进行专业要求的课程学习之外,接触到新闻传播专业的社团活动、课外实践和学术讲座的机会比较多,部分学生很容易对其产生兴趣,进而主动参与和学习。
1.2课程体系结构的差异较大
  从笔者的整体统计来看,国内各院校教育技术学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存在较大差异,有少数院校的课程偏向尤为明显,以上海外国语大学为例,其培养方案中明确要求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生“英语课程与英语本科专业同要求、同教材、同试卷……部分专业课程使用英语授课”,当然这和其学校自身培养人才的指导思想有关,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其优势所在,我们不能一概而论。
2教育技术系统的建议和策略
2.1更新选修课程类别
     目前国内高等教育虽重视通识教育,但是在选修课程数量和质量上存在严重不足,使得学生选择的余地较少。因此增设与学生专业方向相关的、学生感兴趣的以及反映当前信息化教育新特点的选修课程是大有裨益的。当然对于一些学校,单纯的增设课程并不是最优方案,可以考虑在原有课程基础上进行课程内部增删,以满足学生学习要求,也可以降低教育成本,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选课需求丰富课程门类,改变技术为主体的选修课程格局,为学生提供更多自由选择课程的机会与余地,增强课程设置的弹性和灵活性。
2.2关注基本理论教学
     仅有技术能力是远远不能支撑教育技术学科发展的,因此应该关注教育技术基本理论的教学。这需要广大教育技术工作者的不断探索和实践,并实时将实践成果向理论建构方向转化。理论建构来源于对实践的探索、总结和抽象概括,而实践的研究需要相关理论的支持,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它们的不断发展必将为课程建设提供更加丰富的内容,进而推动本学科的发展。
2.3调整课程实时排布
     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除了人们对教育技术的认识偏差之外,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在开设课程时对未来就业问题的考虑。技术类课程是教育技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但却不是教育技术的全部。学对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学生来说,设计的能力培养才是更重要的,因此应该增加设计类课程,适当降低技术类课程比重。形成设计类课程占主体,而不是技术类课程占主体的局面。
3结束语
     实践教学环节是培养方案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校内实验课应在实验室通过上机操作的方式,巩固所学的理论和技能,以提交作品或完成老师布置的实验任务为主要考核方式;教育实习则是去中小学进行正式教学或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行动研究,以教学(或者带班)工作或项目报告为主要考核方式。
参考文献:
[1] 郑旭东. 教育技术学的逻辑起点及其理论结构[J]. 电化教育研究. 2004, 136(8): 23-27.
[2] 高瑞利,孔维宏. 从领域到学科——教育技术学理论体系的发展 [J]. 现代教育技术. 2003, 13(4): 24-27.

上一篇:《凡卡》教学漫谈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