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地理课堂中的“主题探究教学模式”
摘 要:
关键词:
一、理论基础
“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是按照现代教育教学理论、课程改革理论和《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的要求,在一定主体(教师个体或集体)的组织引导下,围绕某一综合主题,按照课题探究的基本程序,综合利用各门学科知识、能力、各种课程资源,使一定的活动主体——学生学习使用自主、合作、探究等方式,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试图解决综合主题的所有问题的过程。
当前,在英国的一些学校纷纷取消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方式,取而代之的是以诸如“巧克力”这类话题为授课内容的主题教学模式,这一模式能很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与数学、语文、艺术、科学这样的分科方式不同,这种新模式以一个主题展开。打个比方来说,一位老师在课堂上以“巧克力“为话题,先从深受学生喜爱的电影《查理和巧克力工厂》内容讲起,激发学生们对于这个话题的兴趣,然后再进一步讲述有关巧克力的科学知识,比如巧克力作为固体如何被融化为液体,从而揭示出“固体与液体之间转化的可逆性”这一科学原理。这样一来,这位教师就把一系列相关科目的知识贯穿于“巧克力”这一主题中,很好地传授给了学生。
地理学科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所研究的问题往往是系列的多类型的体系,它把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创造能力结合起来这正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所追求的。借鉴英国课堂主题探究的教学方法,确定“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基本框架:“确定目标——创设情境——发现问题——选择问题——确定主题——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总结评价——拓展延伸……
二、教学实例
下面是本人通过多年教学实践,应用“主题探究教学模式”于初中地理课堂中的教学实例:
七年级下册第三章走进国家第七节澳大利亚,本节教材内容是区域地理中讲述的最后一个国家,前面学生已学习了日本、美国等六个国家,已初步掌握了分析一个国家的基本方法,在此基础上,抓住人与自然的关系这条线索,打破传统教学模式,我把本节教学内容作了重新调整,概括为四个主题:“世界古生物博物馆”、“骑在羊背上的国家”、“地广人稀的国家”、“坐在矿车上的国家”,采用主题探究的方式来完成教学任务。
以“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为例:1、创设情境:同唱一首歌“剪羊毛”,学生热情很高,理解歌词含义,分享牧民收获的喜悦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发现问题:多媒体展示图表“澳大利亚养羊业占世界的比重”、 “享誉世界的澳毛”图片及资料和视频“澳大利亚养羊业”。通过图文资料采用对比手法,让学生了解澳大利亚发达的农牧业特别是有发达的养羊业,有“骑在羊背上的国家”之称,学生在观察中发现问题,激发其进一步探求新知。3、选择问题:学生通过图文资料了解澳大利亚本来连一只羊都没有。十八世纪末,欧洲移民带来了29只西班牙美利奴种羊,到19世纪末羊的头数繁殖到1亿只。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澳大利亚人是如何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因地制宜发展养羊业的?(提示: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条件分析),学生通过交流,发表不同见解,产生思维碰撞,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通过提示、引导起着指导者合作者的作用。4、确定主题:“骑在羊背上的国家”的由来?各小组学生发言,检验探究情况,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概括的能力。5、制定计划:图表演示:澳大利亚养羊业的发展条件(1)由“草原美,发布广”引入详细分析“澳大利亚地形图”(2)由“地下水丰富”引入“大自流盆地”动画了解形成原因(3)由“气候干燥、适于绵羊生长”引入“澳大利亚气候分布图”了解气候分布特点与主要类型。学生分别从地形、气候、水源等方面选择适合绵羊生长的条件。既突出了重点又实现了以人与自然的关系为线索,挖掘自然地理与经济发展的内在联系,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活跃课堂气氛,动画演示形象生动,帮助学生解决难点。给学生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
本节课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即在讲述一个国家的时候,先讲自然地理中的地形、气候、河流、资源再讲人文地理的工农业、人口、城市等)把澳大利亚这节的教学内容作了重新整合,概括为四个主题,给人以全新的感觉,从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入手,由果追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把自然的和人文的知识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贯穿为一条线索:发达的农牧业(养羊业)—自然地理环境(地形、气候、河流等条件),并能够用自然的知识来解释人文的知识,进一步培养了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结合多媒体教学,图文声像并茂,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学生采用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共同完成任务的能力。
四、“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更有利于实现新课程的内容
在中学地理课堂中,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是很关键的。采用“主题探究教学法”,即使是枯燥无味的自然环境的地理知识也能吸引学生积极地去探索,利用地图寻找答案。例如:在“滚滚长江”这节内容,我收集了二十几张长江流域的图片结合背景音乐《长江之歌》并联系世界地理中亚马孙河、尼罗河、刚果河的比较,概括为大主题“中国第一大河”,“大”在哪里呢?学生带着悬念去思考,教师作为合作者指导学生再分为三个小主题(1)长度最长(2)水量最多(3)流域面积最广。以“长度最长”为例,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阅读政区图、地形图,找到长江的源头、注入的海洋,流经的省区、主要城市、地形区,上、中、下游城市的划分等。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学生由书本引入地图,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也使学生应用已有的经验去探索读图、记图的方法,使学生各方面技能和能力得到很好的锻炼。
总之,在“主题探究教学模式”的地理课堂中,“主题探究教学模式”所追求的不仅仅是“问题”的“结论”,更着眼于问题的解决过程,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反思、调整、改进的过程,有助于师生互动、教学相长,提高地理课堂的效率。
下一篇:浅谈建构主义对课堂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