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论语》中先哲的思想点燃为师之道的圣火
摘 要:
关键词:
《论语》,我国古代一部宝贵的文化经典,它蕴含了先哲们先进的教育理念,闪烁着丰富的教育智慧,折射出炫目的教育火花。重温《论语》,其中诸多语句虽早就耳熟能详,但如何以先哲的思想火花,点燃为师之道的圣火?
胡锦涛总书记给孟二冬教授女儿回信中,给予“为师之道”做了深刻的总结: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古人云: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为师者,当德才兼备。为师之道,就应该是不断去追求用踏实勤勉,严谨治学,淡泊明志,以甘为人梯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和影响学生。当代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该如何培养和提升自己的学识魅力和人格魅力呢?
一、 率先垂范,乐为人师
1、 孜孜以求“君子”风范
《论语》中有关思想品德修养的格言内蕴丰富,具有震撼人心的魅力,为我们树立起圣人心目中的“君子”形象:胸怀“仁以为己任”的远大抱负,树立“死而后已”的坚定信念,有在岁寒之际像傲霜的松柏一样的坚强意志,具有“人不知而不愠”的宽广胸襟,“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人格修养,“吾日三省乎吾身”的反思精神。它们不仅让宋代开国宰相赵普受益,更激励了一代代志士仁人:宋代范仲淹的忧乐观,明代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都是对不惧任重而道远而仍以为己任君子之志的承传。被誉为“万世之表”的孔子认为,道德上的自我完善首先是一个自足的过程,目的是达到人格上的尽善尽美的境界。为人师表的教育工作者理应成为道德修养上的楷模,孜孜以求“君子”风范。如果离开了师德的榜样力量,就根本谈不上教育的成功。
2、以身作则甘为人梯
《论语·子路》“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体现身教重于言教的魅力。生活在学生中间的教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是学生看得见摸得着的最好榜样。以身示范,以自己的良好道德行为去影响、启迪和感化受教育者的心灵。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弯腰捡起一张废纸片,主动清扫学生呕吐物,加入大扫除行列。榜样的力量,无声的教育,凡是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要求学生“今日事今日毕”,教师就绝不该有拖拉的现象。要求学生不折不扣完成学习任务,教者不应有马虎拖沓的工作现象。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周记,认真作文,教者当精批细改,及时反馈。指出问题,送上激励期盼的评语,为学生架起成功的桥梁辛苦点值。
二、不懈锤炼,能为人师
1、学而不厌,提升学养。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敏而好学”“学而不厌”“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中这些治学的警句字字珠玉。孔子本人就是“发愤忘食,乐以忘忧”的表率,他的优秀学子颜渊“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因也不改其乐。”读《论语》,能让你丢掉浮躁,心地稳健,定会收获学习教益。我们要教好书、教育好学生,首先就应该多读书、读好书。阅读一部名著经典,学唱一首流行歌曲,品味一首新诗,研究一种教法学法,都会扩充我们的视野,积淀自己学养。一个拥有深厚学识魅力的教师,能给学生广博的文化浸染,能够巧妙地把广博的知识,象涓涓细流一样汇入学生心田,让学生在广阔的精神空间里自由驰骋。乌申斯基有感于教师的个人魅力对学生情感优化的陶冶作用作此语:“教师个人的榜样对于青年人的心灵,是一种非常有益的阳光。教师广博的学识魅力是指引孩子们前行的一盏明灯,并为他们开启了一扇心窗,能见到他们不曾见到的缤纷世界。
2、 诲人不倦,循循善诱
中学生作文教学不是一个轻松的话题,学生也觉“老大难”。本人探讨学生写作心理,分析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寻找阅读与作文的契合点。为了尽快提高学生的作文水平,积极引导和激发学生的思维,注重构建和谐课堂。每天不厌其烦坚持搜集一些好材料给学生阅读,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练笔兴趣,激励、唤醒、鼓舞学生用自己的眼光和心灵去感受、体验,用自己的笔写自己想说的话。在作文训练中,耐心指导,首先肯定作文中的优点和付出的辛苦,激励写作的志趣,然后又耐心细致分析评价有待改进之处。由于不厌其烦的指导,精心策划,作文教学取得显著效果。
三、因材施教,善为人师
1、尊重差异,激发潜能
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在教育弟子时都能做到因材施教,在教育新政推行的今天,“因材施教”就是要教师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而采取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使学生共同发展。曾有一位国内的教育研究员询问日本某所学校的一个班主任,问了三个问题:你们班最优秀的学生是谁?答:不知道。你们班最差的学生是谁?答:不知道。那你知道什么?答:我只知道班上29个学生中这个学生在这方面有突出的地方,那个学生在那方面还需要我们的鼓励和帮助。是的,学校学生之间只有差异,而没有差生。应充分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智力强项,尊重和体现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以最大程度的个别化教学,激发学生的主体精神,促使每一个学生最大可能地实现其自身价值。
2、严慈相济,赏识激励
孔子最赏识长于德性、深思好学的颜渊,他谆谆教诲子路不要不懂装懂,要有实事求是、虚心好学的精神,也曾对怠惰“朽木不可雕”宰予狠狠地批评痛责。
在我们强调尊重学生、维护学生权利的今天,能热爱“颜渊”,呵护“子路”,但有个别“宰予”的怠惰被漠视的现象。“宰予”式的学生任性、贪玩、懒惰,不爱学习,不服管教。现代家庭失衡现象严重,留守孩子增多,我们的教育对象越来越复杂,这给我们的教育带来越来越严峻的挑战,作为教育工作者需正视这一点。老师应该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用恰当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内容,完成教学目标。对“问题学生”严慈相济“不抛弃,不放弃”,为他们指引前进的方向。
捧读《论语》,触摸到的是中华民族的文化血脉,那一串串话语早已融入了我们民族的性格当中,读之有太多的感动和启发。让我们以先哲的思想火花,继续点燃教育圣火,严谨治学、勤勉工作。
上一篇:放开学生的手,抓住学生的心
下一篇:培养兴趣 感受音乐 发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