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重视语文课程情趣资源的开发

发布时间:2015-12-17 11:56

摘 要:随着基础教育改革的迅速推进,语文教学的情趣资源开发受到广泛关注。让学生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新课改倡导的理念。探究情趣资源教学的要素与策略,对于引导学生乐学、好学、善学,这一理想境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语文教学;情趣资源;新课标
  伴随课程改革的深入和课程内涵的扩大,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也逐渐步入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的轨道,课程资源原来越受到重视。那什么是最具有普遍意义和首先应该开发的资源呢?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乐学乐教,才是教学的最好状态。

  一、语文课程学科性质的体现

  众所周知,在中小学各门学科中,语文属于很富有情趣的学科之一,因为语文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语文课本的内容很丰富。所以,大多数时候刚开学新书发下来的时候,学生最感兴趣的就是语文,上了一段时间课后,学生最没有兴趣的就是语文课。

  怎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而且还普遍存在,应该说语文是生产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种工具,人们对它具有极大的依赖性和迫切性,教育学家和心理学家还认为,人天生就有一种阅读和写作的欲望。既然如此,为什么现在的学生还如此讨厌学习语文呢?答案就是现在的语文教学缺乏情趣。

  对于每一个个体来说,其最早的“语文老师”是他(她)的母亲,而这些“老师”们发现,结合游戏时行语文教学的效果,要远比在生产、生活中所进行的教学好得多,机会也多得多,因此,对幼儿的“语文教学”,绝大部分是在游戏和娱乐过程中进行的,因而必然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了强烈情趣性。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一定要有趣味性,要有新鲜感,这样才会对学生产生吸引力,使学生迷恋。但现在的语文教学对情趣教学都是一个重大缺失,也难怪学生对此缺乏兴趣了。

  二、新的语文课程改革的需要

  新课标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是说,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同时也是语文教学的规律。作为重要的交际工具,人们在使用的过程中,不是出于生活、生产的需要,就是情感、意识的需要,无论如何都包含着人的主观意识。但如果只是机械的去记忆、去学习,缺乏情趣、缺乏一种人文精神作为语文的灵魂,语文将是“空壳”。

  长期以来,我们都还停留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滞留期,迟迟没有向素质教育迈进,始终是一种目标教学模式,以知识为本位,以知识为中心。课程的制定、实施到评价都是一种本位主义。于是,教学就是“我讲你听”一种单向传授的过程,教学结构化、封闭式。殊不知,教学不应该是知识的传承而应该是知道的建构。

  因此,20世纪末期的语文教育大讨论,引起了语文教学界的深刻反思,现行的义务教育和普遍高中语文“新课标”中,对情趣资源的开发都给予了高度的关注。在义务教育课程“总目标”的第一和第三两条中,特别提出了“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和“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两句,充分显示了对情趣问题重视的程度。

  三、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需要

  教育学家认为早期的教育起源说中,有一种就是“游戏说”。语文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是重要的交际工具。也就需要不断的积累、感悟,以适应于生产、生活的需要。但是没有一种内在强烈的兴趣和热情去学习,语文就只能是一种缺少了人文精神的“空壳”,学生学习语文就应该是一种强烈的愿望和兴趣趋动下去学习的。

  孔子作为著名的教学家,他就很强调乐学、乐教,孔子不要求学生死读死记,认为教师要引导学生探索未知的领域,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去思考问题,并力求能明确地表达,他提出了“不愤不启示,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的观点.

  从事教学工作中人都会发现,小学生比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浓,小学低年级比高年级学习语文的兴趣浓,为什么呢?小学知识性的东西较中学要少,低年级知识性问题就更少,而根据小学低年级学生年龄的特点,语文老师在教学设计时,大多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寓教于乐,比如用“开火车”让学生识字,用“摘苹果”的游戏,让学生学习拼音。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说:“处于轻松、快乐状态下无意识的心理活动,最有利于激发个人的超强记忆力。这时人接受信息的能力最佳,思维力最强,学习效果也最好”。

  四、语文资源开发的需要

  语文的内涵是很丰富的,包罗万象的,而高效的语文课不仅要完成知识的传授,也要进行知识的构建。

  新课标说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本教材能概括的了吗?很显然不能,学生学习语文不仅要掌握民族语言的语音、词汇和语法,而且应该深入了解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成为一个有人文精神的人。让学生具有语言驾驭的能力,具有丰富的文化底蕴。现在我们学习的语文知识是前辈在民族的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方面积累下来的,教材是给我们的一个例子,应该指导学生去寻找源头活水,不要被教材束缚,跳出传统的模式,去寻找更多的课外语文,不要裹足不前,应该饮水思源。

  总之,兴趣是创造的潜力,成功的先导,是学生的内在驱动力,学生是语文教学的主体,学生的发展和参与程度如何,都是评价课程改革成效的重要尺度,语文课程情趣资源又是其中重要的因素。

参考文献:

[1]苏霍姆林斯基. 给教师的建议[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1):323

[2]王柏勋.论语文课程情趣资源的开发[J].课程.教材.教法.2004,(6)

上一篇:低水平英语学习者阅读策略层次性研究

下一篇:浅谈合作学习在体育课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