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学生小组授课法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的尝试

发布时间:2015-12-18 10:17

摘 要:选修课程大多以合堂课的形式进行,教师讲授为主,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难以激发,学习效果受到严重影响。本文笔者通过在跨文化交际课程中鼓励学生小组进行授课的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进而提高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

关键词:合堂课;学习效果;学生授课;
一 大学选修课授课现状

  选修课是本科生拓宽知识面的必要形式,在我校已实行多年,但面向非英语专业学生开设跨文化交际英语选修课却是近年新的尝试。随着高校在校生的人数急剧增加,大班合堂成了公共选修课的普遍形式。大班上课存在弊端,如:教师与学生课堂互动教少,课堂上学生实践机会很少,老师不易控制课堂纪律,比较混乱,老师很难做到堂堂点名,学生考勤差,学生在选修课上经常看与课程无关的书,或聊天等,这些都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对选修课的授课质量提出了挑战。

二、实验课

2.1 实验对象

  某大学非英语方向二、三年级的学生,参加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同学来自两个平行班,共计200人, 不同专业的学生组合在一起,形成专业各不相同的10-15人小组;各小组推选一名组长,由组长全权负责。

2.2 前期安排

  每小组学生负责授课一学时,在第一周时,教师就将每组的授课内容安排下去,在此期间学生可随时在需要时向老师请教或求助,讨论备课或其他事宜。每周课时数为3小时。每次课程的安排:在多媒体课件的协助下,教师英语讲授100分钟,学生小组汉语授课为40—60分钟,主要的分工方式是: 讲解PPT(40 分钟),介绍PPT资料的来源和设计工作(5—10分钟),进行总结和英语特长表演。(5分钟)。教师在每组结束后,回答问题,解释学生没有讲到的重点,并讲评学生上课的情况。在最后一周结束时,教师要求每位同学对这次活动作评点,指出从中的获益,并回顾和总结自己这一学期来取得的学习进展。

2.3调查

  笔者在第二学期末收到有效问卷194份。从调查结果看,97%的学生参与了跨文化交际课程的学生授课。虽然主讲学生只是每组中的几个人,但其他学生都不同程度的为主讲人提供了资料、授课方法、技巧等。

2.4 调查结果

   笔者发现89.7%的学生希望其他的课程也有互动教学的方式。再调查中,学生们普遍认为这种授课方式:

2.4.1 提高了跨文化交际选修课程中学生的参与性

  跨文化交际课程主旨是帮助学生解决在跨文化交际中因文化的差异而产生的种种问题,提供在处理跨文化交际中一些微妙问题时所需的基本知识和技巧,使学生意识到在同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外国人交往中会因文化差异引起种种误解,以提高跨文化交际的质量。

2.3.2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扩大知识面

   ‘跨文化交际’ 课程主要学习交际的定义,中西方不同的文化习俗对比,人们在不同文化中使用不同行为及表达方式进行交际,跨文化交际中产生的误解及纠正方法等方面知识。学习的内容包含大量的内新颖,丰富,充满情趣,难易适中的中文补充与练习。

2.3.3问题

  另有11份问卷在建议部分提出不赞同这一教学模式,主要原因是感觉有一定的压力,认为除了自己平时的专业课程的学习任务之外,还需要抽出时间和精力进行资料收集和备课,加重了学习负担。

4.结束语

  学生小组授课法是大班选修课中的一种全新的尝试,目的不在于让学生学会如何当老师,而是使学生在这种教学角色转换的体验中,学会真正的英语学习方法,在教师的循循善诱和指导下, 有效地提高学习自主性。

  

参考文献:

r,D.;Miller,L. Establishing Self-Access: From Theory to Practice [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9.

2. Holec, H. Autonomy in Foreign Language Learning [M].Oxford:Pergamon.1981.

3陈叔平.The Problems and Possible Remedies in Dealing with Large Classes .Teaching English in China.1992

上一篇:新课程背景下现代教育技术与语文教学的整合研

下一篇:非语言交流对于外语学习者的重要性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