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终极关怀探析

发布时间:2016-08-09 10:53

  大学生信仰问题是目前社会和高校十分关注的教育问题,但在长期的思想政治教学理论课教学中,未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现状,文章提出必须把信仰观教育放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地位,并探讨了具体的措施。

 

  信仰是人们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一旦形成,就会成为支配和左右人们活动的精神动力。大学阶段是信仰需要的生成期和选择期。从年龄上看,大学生能够独立思考,需要树立自己的奋斗目标,需要信仰。从文化层次上看,大学生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对社会发展有更多的理性思考,这种思考本身表明他们有信仰的需要,只是头脑中还没有信仰的概念,对信仰的选择处于自发状态。所以,在对马克思主义还没有深刻了解的情况下,要学生选择信仰马克思主义,是不现实的。这正是我们进行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必要所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任务就在于此。这一课程融知识教育与信仰教育为一体,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门科学知识传授给学生的同时,也把马克思主义作为一种信仰传播给学生。然而,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效果不理想,学生对此不感兴趣,甚至对马克思主义产生怀疑和动摇。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未把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放在突出位置。要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现状,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作用,必须在教学过程中突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并以此为基点,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育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作进一步探索。

 

  1信仰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核心信仰教育是一种极其重要的教育,应把信仰教育放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的核心地位。信仰教育与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各类教育有所不同。它主要是对人们进行世界观、价值观和理想信念的教育活动,使人们感受到生存的价值和意义,了解作为社会成员的责任和义务。这种教育与各类知识和技能教育相配合,发挥着巨大的不可替代的作用。

 

  11从信仰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圣化作用看信仰教育的核心地位所谓圣化,就是神圣化、崇高化。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中,我们不能回避共产主义信仰教育,否则就会使思想政治课程教育走向庸俗,甚至走向功利主义。克服这一弊病的方法只能是把信仰教育放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核心地位,让学生从中体悟人生的尊严和神圣,或者以一种实现最高价值的心境去践行政治理想和道德行为。有了信仰的支撑,学生的政治立场、方向和道德行为就能因为神圣化、崇高化而具有进一步的动机意义,从而有着强劲的精神动力和内驱力。

 

  12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内容看信仰教育的核心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内容包括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政治教育。思想教育是解决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的问题。道德教育是解决人际关系、待人接物、文明礼貌、诚实勇敢等品德问题。政治教育是解决立场、方向的问题。这三大内容都有各自的侧重点,但却有着内在的联系性。促使它们联系在一起的主线就是信仰问题。只有把这一问题解决了,人们才会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因此,只有把信仰教育放在核心地位,才能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成为一个可信又可行的有机整体,对学生心灵进行真正洗礼和塑造。

 

  13从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任务看信仰教育的核心地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把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教育,作为一条主线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通过教学,使学生最终形成这样一种信念: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是全部人类知识产生出来的典范;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具体运用和发展,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革命和建设就能发展就能胜利;并建立起为实现这种信仰而努力奋斗,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的决心和毅力。很显然,树立这样的信仰,对高校的青年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的任务能否实现,高校能否培养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从根本上说,取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成效。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的终极关怀探析


  2如何确立信仰教育的核心地位

 

  21切实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提升教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加深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理解、把握,使其具有深入浅出阐明问题的能力,通过自我教育,增强自身对马克思主义的认同和信仰。其次,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从事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工作的教师,在理论上根基不稳,立场上摇摆不定,实践中方向不明,大是大非问题上不能与党中央保持一致,甚至出现错误言行,且后果消极又教育无效者,应考虑调整工作。最后,建立教师了解社会的实践机制。随着教师队伍的年轻化,从学生到教师的比重越来越大,伴随年轻化而来的学历学位的提高,并不意味着实际水平的同步提高。所以,对年轻教师加强社会实践的磨砺势在必行。同时,对有一定教学资历与经验的教师,要提供其开展社会调研的必要条件,开辟相应的渠道。对一些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的教学科研工作、社会实践需求,应予以重点保证。

 

  22改革教学内容

 

  高校信仰教育的内容主要是使大学生坚定四信: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信念;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对党和政府的信任。这四个方面的内容彼此有着内在的联系,其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灵魂,对社会主义的信念是核心,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是现实表现,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是落脚点。在教学中我们只能根据其实际情况,采用目标逐步升级的方式来进行教育,而不能提前拔高,否则会适得其反。其中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是最高层次,一定要把马克思主义科学性、真理性的教学作为马克思主义信仰教育的重要内容,让学生真正理解马克思主义是迄今为止关于人类历史发展规律最科学、最严整、最有生命力的思想体系。同时,面对日益开放的现实社会,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应针对当前的社会热点和难点问题,有的放矢,引导学生作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用新知识、新材料论证基本原理,丰富基本原理;用基本原理说明新的情况、新的问题,使思想政治理论课与现实结合得更加密切,更具有时代气息。

 

  在教学中,一方面要求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法,另一方面又要引导学生根据它的基本原则和方法,不断结合变化着的实际,探索解决新问题的答案。尤其要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际,结合学生的思想实际,努力回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努力回答学生普遍关注的疑难问题。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进行正确的分析,才能使学生明辨是非,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

 

  作者:唐宝志 来源:中国市场 201625

上一篇:柯达伊音乐教育理论对幼儿音乐教育的启示

下一篇:化工原理微课建设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