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行知教育理论与当今教育体系改革
当今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了较多高分低能、高分低素质的“高学历人才”,但是,我们的社会真的需要这样的人才吗?这就是我们培养的目标吗?教育,到底要孕育出怎样的人才,才算是成功的好的教育呢?还有,要如何教育才能教育出这样的人才呢?通过对陶行知教育理论的研究,才让我对教育的真谛有了正确的认识。
讲到教育,常常使我想起陶行知和他的教育思想,阅读陶行知文集,常常引发我对教育制度改革源头的探索。
先和大家探讨这样一个问题,当前社会缺什么样的人才?或者说这个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高学历?高能力?还是高品德呢?当然,大家肯定觉得是需要“三高”齐全的人才啊!但就目前来说,这样的人才凤毛麟角。现在的社会普遍看重“高学历”,很多单位招人学历也是硬杠杠。也正是这样的原因,造成这个社会越来越看重学历,很多家长对孩子的培养更是一切为了考试,而忽略了能力及品德的培养,有的小孩上高中了,却不会扫地拖地,更不用说自己洗衣服做饭了。前一阵子国人旅游的不文明现象,也让人汗颜。因此,这样的教育体系与制度必须改,那么怎么改呢?
一、解放孩子的天性与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提出“把学生的基本自由还给学生”和著名的“六大解放”,即解放头脑,使之能想;解放双手,使之能做;解放眼睛,使之能看;解放嘴巴,使之能谈;解放空间,使之能飞;解放时间,使之能闲。但是当前的教育情形正好相反,常听到刚上小学的家长抱怨说孩子功课多,作业要做到很晚,睡眠时间不够,幼小衔接没有做好之类的,但抱怨的同时,这些个家长又要求子女参加各种兴趣班,孩子完全没有自己的时间,这完全不符合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也没有尊重教育规律。陶行知先生指出,儿童是新时代的创造者,我们认识到儿童有创造力,就必须进一步把儿童的创造力解放出来。如何解放,这就要求学校减负,让学生能有更多属于自己的时间去多想、多动、多看、多说,使他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消化所学,并且学一点他自己渴望要学的学问,干一点他自己高兴干的事情。
二、教学生求真
1943年陶行知在生活教育理论实验基地—广东百侯中学复校十周年的贺词中说道“千教万教兮,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兮,学做真人”。那么陶行知认为真人是什么人呢?陶行知提出了学生全面发展的六大目标是“康健的体魄”、“农夫的身手”、“科学的头脑”、“艺术的兴趣”、“追求真理”和人社会化的发展,这样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人才是“真人”。
在教育实践中陶行知提出重视人的全面发展,尤其是体育。因为他认为“体育为德、智二育之基本”,“有识道德而无健全之身躯,则筋骨不能劳,体肤不能饿,心意不能困,咸施夸毗之病夫,又何能运起学识道德,以树不世之业,而为人类造莫大之福哉”。由此看出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是德育、智育等几方面教育的物质基础,并把体育作为“真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环节。体育锻炼是为了能够有一个健康的体魄,有了健康的体魄才能更好的投入到学习和生活中去,因此“健康是生活的出发点,也是教育的出发点。”
传统教育的另一弊端就是脱离生活实际,仅以书面考试成绩作为衡量标准,陶行知极力批判传统教育的这种死记硬背,认为这样使人丧失了行动和创造的本能,都变成了“书呆子”,没有实践的过程就无法真正掌握知识,靠死记硬背的知识也是没有用处的死知识。“行动是中国教育的开始,创造是中国教育的完成”。陶行知的教育思想都是建立在实践第一的基础上的。
陶行知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倡导科学教育,30年代提倡“科学下嫁”,就是把“科学”嫁给人民大众,与农民“喜结良缘”。“我们要把科学变得和阳光、空气一样普遍,人人都能享受,这需要来一个科学下嫁运动。”使中国每个人都知道科学,并对科学产生兴趣,学生当然更该具备科学的头脑。
早在1922年,陶行知就指出“学校里有音乐,便是给学生以正当的娱乐,使学生不致在休息时间做出恶事。”1939年7月,陶行知创办育才学校,美育活动开展更加活跃,他的美育思想又得到进一步发展,育才学校按班级开设四门基础课外,还设置文学、音乐、戏剧、自然、绘画、戏剧和舞蹈7个专业组,使学生普遍得到美育的熏陶,对人民群众起到了强大的教育和鼓舞作用。
陶行知“真人教育”追求的“真”是指“教”和“学”两方面都要有追求真理的精神。老师“要负学问的责任。做学问最忌的是玄想,武断,尽信书,以差不多自足,以一家之言自封”,“要极力地锻炼学生,使他们得到观察,质疑,假设,试验,印证,推想,分析,会通,正确,种种能力和态度,去探求真理的源泉”。他认为知识也有真伪之别,所以不能在学问上唯书,而应该求真。
陶行知认为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就是让受教育者接受、认同并内化社会规范,。他指出一个人如果不能实现社会化的发展,将是“一个悲剧”,同时呼吁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联系在一起是学校教育的重要任务,要正确组织学生的集体生活,并通过有教育意义的集体生活使集体和个人相互作用,促进学生生活能力、创造能力等多方面发展。特别是我们国家现如今多独生子女,尽管出台了二胎政策,依旧不能消除很多孩子的娇惯、自私、没有责任心、团结协作能力较差等不良习性,因此,“集体生活”,并让“学生自治”正是解决这一症结的良方。
综上所述,我觉得现如今的教育太过板正、太过拘谨、太过功利,完全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为了考试而学习。学习本应该是对未知的探索,是为了掌握技能更好的学习和生活,这个过程应该是主动的、有趣味性的、有针对性的,而不是一味的坐在课堂里被灌输着各种有可能考试被考到的内容。现如今的教育成果便是成就了很多低能力,或者低素质的高学历“人才”。所以,不要再更多的灌输了,还给孩子快乐的童年吧!让他们自主的去探索实践、去研究思考、去发掘自己的兴趣爱好、去融入集体社会,学会做人,做真人!
作者:安彦 来源:青春岁月 2016年22期
下一篇:大学生职业生涯教育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