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教育工作辅导应用探析论文(共3篇)
第1篇:微媒体视角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探析
微媒体主要指以微博和微信等社交软件为代表的媒体。从微博、微信到微小说、微电影等。“微”事物满足了大家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以最短时间获取最多信息的需要,使大家在有意无意间将“碎片化”的时间充分利用。这类媒体呈现出以短小精炼、多手段、多方式的表达形式进行文化传播与信息交流乃至进行情感沟通的特征,信息量大,信息内容以几何增长的速度快速传播,具有超强的冲击力和震撼力。
微媒体的诞生,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伴随着各式各样的智能终端,4G5G时代的来临,更加的智能化和人性化;也使得我们从PC端解放了出来,更加的偏重于手机和平板电脑的使用。作为90后的大学生,而且又是刚从紧张的高中时期过来,可能自控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怎么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如何看待微媒体传递出来的价值观和消费观念等,至关重要!
一、微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挑战
1.微媒体以手机、平板电脑为客户端,携带观看方便,教育者难以约束
从上网时长看,多数大学生每天上网在1—5小时,也就是晚上的休闲时间,这相对属于正常的时间节点;但有部分学生上网时间达到10小时以上,他们“机不离手”“目不离屏”,只要有空闲的时间,就会把手机拿出來,沉迷其中,刷微博,看QQ,追网络剧;上网时间过长势必严重影响他们的学习、生活和身心健康,不少大学生已经沦为“手机瘾君子”,这种现象务必要引起我们的高度关注。
2.微媒体信息的隐匿式、裂变式传播,使得正确的思想引领难度加大
微媒体上面的内容良莠不齐,学生对某一事件的评论与转发容易形成集聚效应,快速传播和扩散,使整个校园甚或社会皆知,增加了舆论控制的难度,给思政工作带来很大的压力。所以说,如果我们不加强科学合理的主流思想引领的话,学生有可能就会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缺失,价值判断模糊,功利主义盛行,诚信意识缺乏,价值判断模糊,诚信意识缺乏,心理问题意识加剧等问题。像最近一直出现的“城管打人”事件,传播者以偏概全,造谣生骗,加大城管和商贩的矛盾冲突,让不明真相的学生们,义愤填膺,集体转发,追讨;其实这也正中了不法分子的圈套,引导了学生的价值观走向,而传统的面对面的说教式思想教育,也难以发挥实效!
3.思政教育的方式方法必须更新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主要是以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沟通为主,进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这些方式方法是正面的,可操控的。在微媒体时代,传统的教育方式受到严重的挑战,由于网络资源的海量性、便捷性。现在学生遇到问题时,一般第一时间想到的有可能就是网上查询,“有问题,找百度”这条广告已经深深烙入了现在大学生的脑海之中,他们会直接引用或借鉴别人的知识或观点,来解决问题;独立思考问题的同学越来越少,解决问题的能力越来越弱。
二、微媒体对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积极影响
我们一直强调要辩证唯物主义的看待和分析问题,面对微时代的来临,在看到对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挑战的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它给我们的工作带来的便利和机遇。我们只有很好的看待他的优势,认真思考,辩证的利用好他的优势,才符合社会进步和发展的规律。
1、微媒体的使用,使得思政工作的开展更加高效
以往面对面的形式,最好的特点是思想宣传到位,是可控的;但同时,时间和地点也要提前预约,受众面小。而现在,可以便捷、高效的利用好大家的碎片时间,不管你是在办公室还是在宿舍,不再受地点和时间的限制,随时的微信语言会议,抑或QQ视频会议,都成为了可能,而且不再受场地的制约,可以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既节约了大家的时间,同时可以网络保存,这样以后随时可以再观看和讨论,也节省了会议记录和拍摄的人员安排,提高了做事情的效率,也让我们的思政教育工作影响更为深远。
2、微媒体的运用,便于对学生的分类管理
现在的大学生群体,已经完全是90后,每个学生的性格个体差异,表现的更加突出和明显,这就要求我们的高校思政教育,更加不能一味灌输平均主义思想。我们要从实际出发,做好每一位同学的情况调查和数据归纳工作。这样,微媒体以及大数据的熟练操作和运用,就会产生很多的积极影响了。
3、微媒体的运用,可以给同学们更为宽广的平台
伴随网络成长起来的90后大学生,微媒体的迅速发展,不仅改变了他们求知的方式,也不断提升着他们的思考能力。互联网、微媒体,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学习、社交、娱乐的主渠道,微媒体平台的海量信息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同时也提升着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所以,我们要教会学生“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让他们在使用微媒体的同时,在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中提高认知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主动选择正确的价值观理论体系,真正形成思想共鸣,进而转化为自身的价值取向。
三、基于我们学校的解决方案探析
习近平同志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我们的同志一定要增强阵地意识。宣传思想阵地,我们不去占领,人家就会去占领。”时至今日,面对我们的学生,我想说,不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不健康、不科学的价值观就会占领;不用积极拼搏占领学生的思想阵地,消极平庸就会占领。
1.强化微意识,占领微阵地,创造良好的思政学习氛围。
以我们学校为例:首先我们建立了三位一体式宣传平台,校官方、校团委、校学工的官网、微博、微信平台。以宣传、引导和服务学生为主线,将微媒体技术理性应用于思政教育的工作方法,内容和途径等各个环节中,彰显高校人本管理的思政工作理念。其次,二级学院针对本专业学生的特点,做好微平台的建设,用于展现本专业的特色风采,以区别于大校的平均主义传输。最后,做好辅导员,班级的微平台搭建,每个人经申请都可以作为网络管理者,进而实现让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与自我约束;从而细致到关注每个学生。切实与学校做到点、线、面的完美结合,加强我们以学生为中心的思政服务平台的建设。
2.微媒体平台加强与学生的互动,丰富内容与形式
针对不同的时间节点,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布不同的信息和學生感兴趣的话题,像学校层面,通过微传播载体,宣传党的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重大决策等,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舆论氛围;在团委层面,通过微媒体,传递我们的社团文化,做好青年风采展示,像我们学校的几大品牌活动:校园十佳歌手大奖赛,迎新晚会,趣闻运动会等,报名、节目征集、投票环节都是通过平台来操作,既做到了让大家积极的关注本平台,也做到了很好的线下互动,还省时省力,一举多得;在学工层面,对学生关注的舆情信息进行收集,预防学生群体突发事件的发生,做好学生安全管理工作;同时做好特色班集体的征集和评选工作,加强班风学风的宣传,以实现与学生的多向互动,进而达到学生德育管理的智能化和民主化。
3.融入微环境,加强高校思政队伍建设
要紧跟信息社会发展的步伐,首先管理者要学习,融入到微环境中来。在校级平台搭好的同时,我们要做到辅导员队伍的工作创新建设,像近一年来我们熟知的南航“网红书记”徐川,一篇“为什么加入中国共产党”,摒弃了以往教科书式的入党理由,以质朴、接地气的语言文字,拉近了和学生的距离,在思想上和学生产生了共鸣,得到大家的一致好评。这就是我们需要学习和推广的地方,我们要摒弃以往的按照主题为模块的理论知识的传输模式,以一种当今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方法和大家沟通。并针对个别学生关注的问题,单独私密的进行沟通与交流,保证学生的隐私,使学生更愿意通过这种方式和思政工作者分享内心的疑虑与困惑;作为思政教育者,要占领网络传播的制高点,从而吸引学生成为自己的粉丝,实现与学生的无障碍沟通和交流。
4.树典范,引导学生学会信息的自我鉴别能力和自律能力
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我们要做好班干部和优秀党员的培养工作,他们的思想和观点,容易被大家接受;同时让他们搜集和整理大家的意见和建议,做好信息的及时反馈,建立师生之间信任的纽带,增加思想政治教育的时效性。同时,利用微媒体,让大家更多的了解和熟悉哪些内容和材料是负面的,要学会自我鉴别。毕达哥拉斯说:不能约束自己的人不能称他为自由人。自律并不是用规章制度来约束自己,而是变被动为主动,让学生自己主动去区分和鉴别。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在海量的信息中,尽快的做好定位,找到适合自己的信息。
在微媒体的时代背景下,微媒体这种媒介传播方式,正引领着高校思政教育改革的工作方式。在这种挑战和机遇下,高校思政工作者一方面要因势利导,扬长避短,在网络上占有更多的话语权;另一方面要与时俱进,积极调整工作思路,改进教育方式方法,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营造良好的网络舆论氛围,搭建微媒体平台,进而切实提高思政工作的时效性。
作者:化开斌等
第2篇:浅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1新媒体环境的特点
1.1信息发布即时
新媒体传播速度之快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人们接收和发布信息不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可以随时随地接收新信息,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转发自己喜欢的信息,更多的人可以通过新媒体渠道即时了解周边环境的变化。
1.2信息内容多样
新媒体传播的信息量大、种类多,同时它的表现形式也多种多样,既有文字、画面信息,又有声音、图像信息,涵盖了新闻、影视、文学、艺术等生活及娱乐各方各面的内容。内容的丰富性使新媒体越来越被大众所喜爱和接受。
1.3信息检索快捷
新媒体为我们提供了方便、快捷的检索方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电脑获取各类信息,满足自己学习、工作、生活之需。
2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2.1大学生在思政教育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受到忽视
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主要采用“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老师作为教育者始终处于主导地位,而学生则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但是学生作为受教育者也是主体性的存在,理应以主体性的存在来参加教育活动,但在实际的教育活动中,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却往往被忽视,这样很难调动大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和创造性,普遍表现为“眼高手低”、应试教育的现象,各方面能力难以得到全面发展。
2.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意识形态教育缺乏有效性
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正是意识形态逐渐培养和形成的关键时期,新媒体作为新时代获取信息最便捷的手段,逐渐成为了大学生跟时代、赶潮流和最愿意接触的工具媒介。随着新媒体的出现和迅速发展,为大学生带来了各种纷繁复杂的信息,但是大学生面对这些信息难以分辨和取舍。在这样的新媒体环境中,多种攻击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爆炸性信息扑面而来,让缺乏分辨能力的大学生无法准确定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而且在高校的思政教育中,缺乏对意识形态的隐形教育,容易引起大学生的质疑和反感。因此,对于正处于意识形态形成关键时期的大学生普遍会出现对未来迷茫的状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不强。
2.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缺乏创新力
随着时代的发展,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和方法都应不断丰富和发展。然而作为高校的思政教育工作者们在教育学生的时候会在其原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来开展教育活动,这就容易造成老师难以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更新原有的知识结构。传统的教育管理方法使学生无法充分发挥其教育主体性,使其自我教育的主动性得不到调动,各方面的才能更加难以充分展现出来。
3新媒体环境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对策
3.1加强思政教育队伍建设
为适应新媒体环境下工作需要,高校应该重视专业化队伍建设,通过培训,专门培养具备新媒体技术应用能力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加强他们对新媒体的熟练操作,提高自身技术水平,以积极的心态科学认识对待新媒体,探索和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和途径。
3.2创建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库
利用新媒体强大的存储、丰富的资源和快捷的检索功能,建立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资源库,将每位大学生的思想信息存储其中,方便思想政治教育者将学生进行归类,及时了解他们的心理状况和思想动态,纠正有错误思想的学生,传递正确理念,有针对性地开展指导教育。
3.3创设思想政治教育新平台
将微博、微信、贴吧等新媒体作为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有效载体,通过微信公众号等平台,不定时发布积极向上的信息,培养大学生良好的道德意识和法制观念。通过微信推送消息功能将最新的时事动态传达给学生,让其了解最新的思想,与时俱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在新媒体平台上开展活动,策划组织参与各类时政专题讨论活动,让学生自主进行思想政治自我教育。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迅速发展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严峻挑战,因此,高校应当明确新媒体优势并结合自身实际,构建出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载体,通过制定与执行可行性方案,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提升提供更可靠保障。
作者:思庆庆
第3篇:心理学理论在高校辅导员思政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互联网科技的高速发展对人们的生活、学习、购物带来了极大的便利。同时对于大学生来说,也获得了更为高速、丰富的信息收集渠道,但与此同时更多的选择、诱惑也摆在了大学生眼前。
一、心理学理论对于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适用性
大学生在经历了高考紧张的应试考试与家长的过度关怀后,开始了大学生活,内心敏感、意志欠坚定等问题容易产生,因此难以面对理想生活与现实生活的落差,造成一系列心理问题。实际上,学生对于高校所配备的学习资源的了解程度十分欠缺,缺乏掌握学习主动性与自主学习的条件,同时面临着来自环境的情感矛盾与心理压力。
二、高校辅导员思政工作中使用心理学理论的对策
(一)运用心理学知识,建设和谐的师生关系
基于心理学理论,辅导员必须要学会尊重学生,心理学认为学生是有思想、有主见、有自我追求与独立思考的个体,要坚信学生拥有良好的本性与发展的巨大潜能,高校辅导员需要在教学工作中努力成为学生的协助者、督促者、朋友与老师,在传输思想政治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展健全人格、塑造积极阳光的性格特征。辅导员要在教学工作中积极与学生进行共情,灵活运用心理学理论知识,主动了解学生丰富的内心活动,如同亲身经历一样,应用共情手法深入了解学生的内在经历以体验学生的情绪情感活动,并将自身的情感传递给学生。共情手法更能帮助学生体会到关心与温暖。例如,第一次离开家门独自求学的学生容易产生强烈的思乡情绪,辅导员此时可以运用共情手法,把自己过去是如何处理思乡情绪的经验告诉学生,自己经历了何种情感发展历程,而不仅仅是照本宣科,叮嘱学生要努力克服思乡情结,适应大学生活。
(二)对学生进行积极倾听
倾听是心理学咨询中最常使用的咨询技术。这种技术还可以运用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谈话环节,通过恰当的心理学技巧帮助学生敞开心扉,倾诉心声,以实现更好的谈话效果。辅导员要避免在倾听的过程中出现分心,保持对学生的全神贯注,倾听不只是听,更重要的是思考,通过思考来发现学生心理问题出现的根源,并把握与学生谈话的重点方向。此外,辅导员还需要注意不要随意终止学生的言论并妄加评论,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倾诉环境与氛围,不要主观臆断,随意下结论,同时尽量避免打断学生谈话所产生的暂时性遗忘,帮助学生表达清楚自己的内心想法。
(三)让学生树立理性信念
我国目前的大学教育逐渐从精英教育发展成为大众教育,大学招生的人数逐年上升,因此大学毕业生不再是就业市场上的香饽饽,从大学生涯开始学生就要为未来找工作的问题而忧虑,导致学生群体普遍产生了就业焦虑、学业迷茫与学习浮躁的心理问题,为了有效排解大学生出现的各类心理问题,需要使用心理学的合理情绪疗法对大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大学生思维活跃而社会经验不足,更容易陷入非理性信念当中,比如部分学生认为人际交往过程就是“我如何对你,你就需要如何对我”,此时高校辅导员可以告诉学生,我们并不能控制他人的思想与行为,因此在人际交往过程中,我们只能控制好自己对待他人的方式。通过此类方法改善大学生人际交往过程中存在的不合理信念,有助于帮助学生进行自我辩论,最终形成合理信念。
三、结束语
心理学专业知识在高校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起着重要作用,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性特征与知识背景,教学过程中要放弃自身高高在上的领导者形象,保持一定的耐心,给予学生应有的尊重,这样才能帮助学生走出心理误区,摆脱迷茫与焦虑,树立科学合理的世界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作者:黄利华
热门论文
- 思政教育工作辅导应用探析论文(共3篇)
- 医学心理学教学辅导作用论文(共3篇)
- 特殊教育心理学辅导研究探索论文(共3篇)
- 人生导师制的教育美学思想探析论文(共3篇)
- 社会工作嵌入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应用初探(共2篇)
- 成本核算的作用探究应用论文(共3篇)
- 英语教育心理学应用分析论文(共3篇)
- 家庭社会工作模式思考应用研究论文(共3篇)
- 研究生辅导员思想政治教育路径探析
- 青少年犯罪教育与作用论文(共3篇)
- 工商行政管理建设改革应用论文(共3篇)
- 探析微博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应用
- 戏曲舞蹈探讨与应用论文(共3篇)
- 体育心理学应用教学研究论文(共3篇)
- 家风家训教育思考作用探讨论文(共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