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学术参考网

关于教育理论论文优秀范文推荐(共2篇)

发布时间:2023-12-06 15:28

  导读:教育理论论文应该如何撰写?其实不管是撰写什么样的论文,首先都是需要有一个具体的想法来写。如果没有被分配一个想法那么就需要去参考一些相关文献资料的,本论文分类为教育论文,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几篇教育理论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第1篇: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及对当代教育的启示


  摘要陶行知是我国现代伟大的教育家之一,他的一生形成了很多教育理论,开展了很多教育实践,毛泽东称其为“伟大的人民教育家”。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核心和精髓,它既符合世界教育发展潮流同时又适用于中国国情,本文对陶行知教育理论中的生活教育理论进行研究,结合我国教育实践,探讨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当代教育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陶行知生活教育基础教育改革


  中图分类号:G40-092文献标识码:ADOI:.2020.02.004


  1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理论基础和社会背景


  1.1理论基础


  陶行知1891年出生在安徽省歙县西乡黄源潭村的一个穷苦家庭,8岁进入私塾接受教育;13岁时由于父亲吸食鸦片辍学在家,期间父亲教他中国传统知识;1909年,陶行知进入南京汇文书院学习传统文化知识。1901年,陶行知进入由美国教会开办的金陵大学学习西方科学文化知识,期间他对王阳明“知行合一”思想进行研究,主张“先知后行”并将自己名字改为“陶行知”。少年时期的学习,对其后来教育思想的形成奠定了坚实的传统文化基础。


  1914年陶行知于金陵大学毕业,以优异的成绩赴美国伊利诺大学攻读市政硕士学位,1915年转入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学习教育学。陶行知在哥伦比亚大学学习期间学习了许多与杜威教育思想有关的课程,深受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影响,回国后,陶行知开始在中国探索杜威的“教育生活”思想,并结合中国实际在杜威“教育生活”的基础上发展形成了影响深远的“生活教育”思想。


  1.2社会背景


  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陶行知生活在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实行疯狂入侵的特殊时期,经济上,鸦片战争前中国是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鸦片战争用武力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列强向中国倾销商品,工商业得到发展,民族工商业的发展需要一批创新型人才;文化上,西方民主,科学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发生剧烈冲撞;教育更是到了“穷途末路”的地步,学校数量极少,教学仍未脱离传统教育模式,严重脱离实际。陶行知试图从教育的角度为近代中国探寻出一条出路。于是,在教育救国信念下,陶行知提出了他的“生活教育”思想。


  2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发展阶段


  1917年,陶行知从美国留学归来,当时中国传统教育的现状脱离实际,学生“死读书”,培养出来的人大多都是“书呆子”。1918年,陶行知师承老师杜威“生活教育”思想并结合中国教育现状,提出“生活与教育不能分离”,“教学合一”,“教育即生活”等思想,主张以“教学法”取代“教授法”,为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思想的提出奠定了基础。1921年,陶行知在其发表演讲《活的教育》中,第一次明确提出“生活教育”:生活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1925年,陶行知将“教学合一”思想发展为“教学做合一”。受杜威“学校即社会”思想影响,陶行知主张选社会上一些主要的事放到学校里,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但这一时期杜威还未明确学校与社會之间的关系。1925年陶行知将“教学合一”思想发展为“教学做合一”。


  1927年,陶行知成立晓庄试验乡村师范学校,开始在晓庄学校实践探索自己的教育理论。教育与生活结合,学生不仅局限于教室中“读死书”,还会学习各种生活技能,开荒种菜,生火做饭等等。通过晓庄学校的逐步探索,1930年,陶行知在晓庄学校乡村教师讨论会上发表演讲:《生活即教育》,标志着“生活即教育”理论的逐步形成。


  1926年,陶行知发表《我之学校观》一文,对于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他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学校是社会的一部分。


  1940年,陶行知在与朋友的信中对生活教育下了更加明确的定义,提出生活教育的具体原则:教学做合一,社会即学校,标志着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成熟。


  3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核心内容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在杜威教育生活理论的基础上,结合中国国情,对其进行批判发展而来的。核心命题有“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


  3.1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认为,杜威的“教育即生活”把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仅仅局限于校园这个狭小的范围内;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是“拿全部生活作为教育对象”,陶行知对教育与生活之间的关系重新进行了界定:生活决定教育,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教育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过什么样的生活,便受什么样的教育”。从原始社会开始,教育就与生活密不可分;封建社会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剩余劳动力的产生,森严的等级制度,教育从生活中分离出来;随着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再次与生活融合,人的发展是同时受社会、自然因素的影响和制约的,因此,影响人发展的因素都是影响教育的因素。有什么样的生活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教育的性质和内容是由生活的性质和内容所决定的。“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揭示了教育的本质。


  教育对生活具有反作用。教育不应该只是消极被动地去适应生活,而是主动地改善生活,良好的教育能够推动生活向前发展,向上发展,会改造我们的生活;同时,要想改造生活,教育就要以生活为载体。


  教育要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为了适应不断变化的生活,教育要随着生活的变化而变化。陶行知后来也提出了“活到老,做到老,学到老”的终生教育观念。


  3.2社会即学校


  陶行知对杜威的“学校即社会”命题进行了批判,认为“它将教育和生活关在学校的大门里,如同一个鸟关在笼子里”,根本没有改变教育与生活相脱离这种状态。所以,陶行知提出“社会即学校”。社会即学校是对生活教育范围的扩充,对生活教育的进一步说明,既然,生活即教育,那么生活随处可见,到处就是教育,所以,社会就是教育的场所,社会就是一个大学校,陶行知将此比喻为“开笼放雀”。其次,社会即学校扩大了教育对象,在陶行知看来,学校是少数阶级享有的特权,对于劳苦大众来说社会就是学校,生活就是教育。最后,社会即学校是贯穿“生活即教育”和“教学做合一”的,为了克服传统教育死读书的教育氛围,使“读书的教育”变为“行动的教育”,在学校这个狭小范围内是不可能实现的。


  3.3教学做合一


  “教学做合一”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方法。“教学做合一”是建立在批判传统教学方法读死书,死记硬背的基础上,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不断总结出来的: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的方法,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做事教和学的中心。陶行知将教授法改为教学法,他认为老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不能把教育看作老师的事情,同时强调实践,行动引发出新思想,新思想产生新创造,陶行知在论述行动,思想和创造之间的关系时引用了一个恰当的比喻,行动为老子,思想为孙子,创造为孙子,要把教、学、做统一起来。陶行知“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包含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来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


  4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启示


  4.1“生活即教育”对教育的启示


  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动因是出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通过教育改革不断推动社会发展。《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这与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精神相契合,陶行知主张“教育要适应社会之需要”,“活的教育,就是要与时俱进”。所以,根据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我们要建立一种建构主义的动态的教育观。传统教学注重固定知识的传授,基础教育改革强调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知识是固定的,但是生活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因此,我们要注重教学与生活实际相联系,把社会上主要的生活技能搬到课堂上来,培养学生正确的生活理念,注重生活层面的学习,才会使学生的生活更加精彩,使教学目标具有更加深远的意义。


  4.2“社会即学校”对教育的启示


  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是一种大教育观,“社会即学校”是对其生活教育理论范围的扩充,把一切社会中的因素都纳入到教育体系中来,教育呈现一种开放的状态。在大教育观下,教育与社会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统一的整体,要想解决教育中的具体问题,仅仅从教育角度考虑是远远不够的,必须要与社会其他方面相联系,构成一个和谐统一连贯的整体。例如,解决片面追求升学率,学校之间恶意竞争学生资源的问题,不能仅仅依赖教育改革,必须通过改革工资制度,劳动制度等相结合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3“教学做合一”对教育的启示


  1921年陶行知通过考察美国教育,观察中国的教育现状,认为中国传统教育以教材,教师,教室为中心,學生围着教师转,教师围着教材转,一切以教材大纲为宗旨,以考学为目的,脱离实际,缺少实践,忽视了学生成长的需要。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中“教学做合一”是他的方法论,是他在教学实践地过程中提出来的,正是在批判传统教学的这些弊端。教学做合一指的是教与学都要以做为中心,陶行知“教学做合一”中对做的解释是能够产生新价值行动,在劳力上劳心,手脑并用。为此陶行知提出过中国教育不仅要传授知识,还应当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要以学生需求为中心,教学与实践相结合;学生要在教学过程中发挥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教学工作,学习工作中,教师主要就是引导作用,改革传统教学弊端,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在实践中掌握知识,不断地发现创新。陶行知曾说,真正的教育必须要培养能思考,能建设的人。


  第2篇:巧用生活教育理论激发英语听说读写


  摘要: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我们要以生活为中心的教学做指导,不要以文字为中心的教科书。”教育与生活不可分割。本文以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指导,以小学英语的听、说、读、写四个技能为目的,尝试在教学实际中提高学生的英语综合能力,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


  关键词:生活教育理论;小学英语;听说读写


  考虑到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和思维特征,小学英语的教学必须充分应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将看似枯燥乏味的小学英语教学丢入“生活情境”这一汪池水中,在英语课堂上搅动出最美的波澜。通过这样的结合,学生可以在充满生活气息的教学活动中学习英语,教师可以高效地培养小学生“听、说、读、写”这四项英语技能,并同时激发小学生对英语学习的热情,真正做到“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教育目的。


  一、联系生活练听说,创造语境是前提


  语言教学的一般规律告诉我们:“听说先行,读写跟上。”在小学阶段,这一原则尤为重要。考虑到小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认知习惯,小学英语教师总是十分注重对学生语言输入和语言输出能力的培养,同时也注重在这一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和生活气息,让原本相对枯燥乏味的教学过程变得生动活泼,培养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的可持续性。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妨把英语单词或句型融入学生熟悉的生活场景中去,在真实而又亲切的语境中,让学生充满感情地学习这些本来很陌生的单词和句型,让学生认真倾听来自生活的声音,感受生活的教育。


  通过生活化的听说训练,学生体会到乐趣的同时又学习到了英语知识,教师完成教学目的的过程中也营造了欢乐的课堂气氛。联系生活实际,运用真实熟悉的语境练习英语的听说能力,可以获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联系生活练阅读。增加趣味是关键


  英语阅读能力的培养在小学英语的学习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何集中小学生阅读英语语篇时的注意力,培养他们对英语阅读的兴趣,就成为当务之急。我认为,小学生总是会对有“乐趣”的事格外关注,如果在英语阅读时增加趣味性,那么学生的注意力一定会一下子集中起来。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可以把课文中的环境转换为生活中的真实场景,从日常生活的角度出发,引领学生认识、理解并掌握语篇。教师可以采取角色扮演、问卷调查、知识竞赛等活动使学生身临其境。这样的阅读教学,可以让学生加入语篇的环境中去,增强对文本的理解,提升对阅读材料整体的把握,最终提高英语阅读的能力。


  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4A《Unit7Howmuch?》这一单元的storytime主要讲述的是一场校园义卖。巧合的是,在学习本单元的前一个星期,我的学校举行了一场义卖活动,学生对当时的热闹场面还历历在目。首先,我以“我们的义卖”为导入,回想学校举行义卖时的场面,在预习课文的基础上很好地理解了课文的大意,对storytime的引出起到了一个很好的铺垫作用。其次,我指导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校园义卖的情景再现,此时学生的热情达到高潮,每个人都在积极朗读课文,为脱稿表演的“义卖活动”做充分的准备。


  在这样的引导下,学生可以自觉地阅读英文课文并且不觉得枯燥。可见,联系生活的阅读训练,有其趣味性,可以牢牢抓住小学生易分散的注意力,从而使得他们不再惧怕原本枯燥的阅读过程,反而开始期待有这样的机会。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可以从旁引导,稍加指正,不需要花大力气就可以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的阅读能力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了稳步提升。


  三、联系生活练写作,丰富主题是妙招


  写作教学对于帮助学生了解英语思维的方式,形成用英语进行思维的习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知识的能力大有益处。英语写作在小学阶段的高年级学段会有所涉及,但在中年级教学过程中,教师就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为高年级的写作学习做铺垫。如何让小学阶段的写作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内心世界,更加符合他们的认知水平,使得写作教学更加具有可操作性?我在实践中得出了一些观点:联系生活实际,丰富写作的主题,加入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是有效调动小学生积极写作的好办法。


  在布置译林版牛津小学英语4B《Unit3Mvday》这一单元最后一课时的家庭作业时,我要求学生写一篇小短文。短文主题为“我的一天”: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仿照课文,把自己的一天以英语小短文的形式写下来。第二天的课上,我挑选了几篇写得比较好的文章,当堂点评了一番,目的是要让学生知道优秀短文的优点,进而意识到自己文章的不足。


  随后,我又宣布了另一个主题:假设你现在是某个你喜欢的动画人物,你的一天又是怎样的呢?这一次,学生更加积极踊跃,先是纷纷讨论自己喜欢的动画人物,随后提起笔来认真构思、写作。因为有了昨天家庭作业的基础,这一次的写作在不到十分钟的时间里基本都被完成,而且写作质量也有了明显提高。从“我的一天”到“我喜爱的动画人物的一天”,我通过这样的多主题写作,将原本枯燥乏味的写作训练巧妙地变为了畅所欲“写”的新鲜事儿。


  这样的写作要求联系着学生息息相关的生活,使得他们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但又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的想象力开了一扇窗;这样的写作任务不会让学生感到无从说起、无从写起,反而可以天马行空,自由发挥。由此看来,联系生活并且主题丰富的写作教学,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语言创造力。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教育;是生活便是教育,不是生活便不是教育。”如果生活是那一缕明媚的阳光,那么教育就是日日追随着它的向日葵。生活是永不枯竭的教学资源,教学方法加入“生活”这一动听的音符,才能在课堂上奏出最美的乐章。作为小学英语教师,我们应该认真找寻生活与英语教学的联系,从这样的联系出發,设计出高效的教学方法,让小学英语的课堂一片生机盎然。

上一篇:有效教育背景下的中学化学教育研究

下一篇:教育理论论文2200字_教育理论毕业论文范文模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