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教育理论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初中阶段的历史教学提出了更专业化的要求,在新教育发展形势下,为有效提升历史课堂的整体教学质量,教师应针对教学思维滞后、学生学习兴趣不高等方面的问题,积极探索教学改革路径,深入学习生活教育理论,以教学做合一思想为指导,创新教学形式、思维与技术。在此基础上,本文从现阶段影响历史课堂实践教学质量的影响问题出发,对生活教育理念的运用路径进行探析,旨在为初中阶段历史教育的创新发展提供几点建议。
关键词:教学做合一创新方法生活联系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9082(2020)09-0-01
生活教育理论作为陶行知教育理念的核心内容,是在反复实验改革的基础上,逐步完善的教育理论体系,围绕生活即教育的核心,转变传统封闭式教育的形式,注重教学做合理,作为一种先进的教育理论被广泛传播。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在初中教育阶段的不断深化,使得历史课程的主要教育目标不再局限于学生历史知识理论体系的建设与完善,同时,还需要教师加强历史知识与实践生活的联系,逐步提升学生观察分析、历史理解、道德认识、自主思维等综合能力,需要教师在生活教育理念的指导下,推动现代素质教育机制的建立健全。
一、新时期初中阶段历史教学的局限问题
1.学生课堂参与不积极
传统初中历史课堂的教学目标主要集中在学生历史知识框架的搭建方面,成绩考核形式单一,需要教师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能够清晰流畅地讲解历史教学内容。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使教师具有绝对的权威性,学生不敢轻易地对课堂的问题进行质疑,不敢真实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课堂表现的机会较少,在一定程度上磨灭了学生探索历史知识的兴趣,表现为课堂教学活动参与不积极、教学反馈效果不佳、教学氛围沉闷等,学生养成机械式、被动型的思维习惯,与生活实际脱离,历史知识理论无法与实践有效进行验证,不利于初中生思维认识发展,很难实现教学做统一的历史教学目标。
2.历史教学形式存在一定的滞后性
我国历史发展漫长、悠久,初中阶段涉及的历史内容存在知识点繁杂、时间跨度大、集中性强等特点,教学任务重,学生在学习相关知识体系时,会出现记忆混差的现象,主要原因是学生没有感性经验的支撑,单纯的机械记忆造成的表象混乱。历史发展的不同阶段,产生的物质遗产、精神文明与历史影响存在差异,包括历史故事、艺术发展、文学作品、历史建筑等,共同构成了丰富的历史教育资源。但在初中阶段的历史课堂中,对这些历史资料往往是以文字、图片形式展示出来的,教师更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点的背诵与掌握情况,与实践生活关联性不高,教学形式相对滞后。
二、在历史课程中合理运用生活教育理念的具体路径
1.古今对比,深化学生历史认识
在生活教育理念中,认为教育必须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对学生实际行为进行指导,才能真正发挥教育、引导的作用。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不同历史时期发展特征与现今生活情况的对比,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如,在学习明清阶段闭关锁国相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先对明清时期我国的政策、发展情况、经济环境等相关内容进行讲解,学生了解明清时代的社会现状,并尝试将其与现实生活进行对比,这时,教师可以提出“我国现阶段的对外政策及影响?”等问题。教师引导学生逐步对比两种政策的差异,总结得出“我国在国际化、一体化经济发展背景下,坚持‘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政策,符合我国的发展国情,有效增强了中国国力。与此相对应的,明清时期由于实行了闭关锁国的政策,导致国家的力量越来越弱,老百姓甚至官员的眼界也不够开阔,出现该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在于清朝当时政治、经济、军事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学生通过古今历史发展时期对外政策的差异化及其原因分析,能够在充分理解政策颁布原因、影响的基础上,学会总结历史经验,拓展生活视野,进一步实现了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目标。
2.創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
在历史课堂中,融合生活教育核心理论,推进教学做合一的教学模式,应准确把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影响学生学习兴趣、课堂教学质效的因素进行把控,结合学生对历史课程的兴趣点,对教学方式、内容等进行合理创新,从而实现调动学生积极性的目的。教师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小组讨论、辩论比赛、话剧演出等形式,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中。如,在组织学生学习“戊戌变法”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将维新变法事件编成小品,学生扮演维新派与顽固派等角色。在进行角色扮演前,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收集历史事件发生背景、人物经历等方面资料的任务,让学生结合变法内容,展现各方论战场景,学生在深入了解历史知识点的基础上,能够全面认识清末改革思想的演变及变法失败的原因,树立正确的历史认识观念。
3.加强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陶行知主张的生活教育理论中,尊重学生的发展主体地位,与现代素质教育改革方向一致。历史教师在实践教学环节,应加强对学生思想认识、生活环境、心理发展等方面的理解,运用历史知识解读生活中的现象,丰富自己的认识,在接触新鲜事物的过程中巩固知识是一种有效积极的方法。如,在讲解《改革开放》一课时,教师可以事先对学生家乡变化情况进行调查,为学生布置家庭任务,让学生通过询问家长、上网搜集资料、实践观察等方式,了解家乡在改革开放后产生的巨大变化。教师在课程讲解前,通过设问的形式,让学生分别发表意见。然后利用多媒体播放相关视频、图片资料等,让学生更直观地对自身生活环境的变化进行观察,对改革带来的优点与问题进行探讨,激发学生自主思考的意识,在教学过程中贯彻生活教育理论。
结语
基于教学做合一理念,在历史课堂上对知识点进行系统的讲解与分析,加强学生理论与实践的联系,能够在不断填充学生历史知识体系的基础上,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帮助学生形成积极的历史认识观念、生活观念,为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奠定基础。在实践教学中,教师应树立起生活教育理念,通过对比古今发展、创新教学形式等方式,帮助学生深化对历史知识点的理解,全面落实新课程现代教育改革目标。
下一篇:生活教育理论给幼儿居家生活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