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提高教学效益
发布时间:2015-07-06 09:58
一、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必要性
教材是用于组织教学的语料和范本,课堂教学基本都使用固定的教材。但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统一编写的,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多不足之处。
1.教材的部分内容本身不太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
与以前所使用的教材相比,《牛津小学英语》增加了不少新的语言点和新语言的使用方法。体现了趣味性、生活性、多元智能性。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为编写思路的《牛津小学英语》,要求学生在“以言行事”(dothingswithwords)的语言行为过程中逐渐掌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编者在整个教材的编写和素材的选取上都下了不少的功夫。比如说课本上的插图基本上是类似于卡通的,迎合了现在学生的爱好,颇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这一点上就给了学生一个喜欢这一科的理由。况且,这些插图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模仿,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真是情趣盎然,非常贴近生活。然而,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者过多考虑教材本身的系统性,部分语言要素和学生的需要要素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如:《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七单元的话题是“谈论衣着”。其实,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很少去注意同学的衣着打扮,谈论就更少了,而且在这个地方教学“my,your,his,her”对刚学英语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2.教材本身需要教师不断地去补充、丰富其内容。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小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但由于教材本身篇幅的局限性,很多地方功能突出,语料明显不足,很难丰富语用,而且教材也不可能是完整的,客观上要求教师去加工。例如,在3b第四单元教学数字时,内容比较单调枯燥,缺乏前后联系。教学中我补充了《新儿童英语》中“tenlittlepupils”这首歌,通过唱歌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外词汇,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因此,我们应尽力改变教材单一化的现象,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
二、整合和丰富教材语料,使语料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牛津小学英语》4a、4b中语法点较多,词汇量增大,有的单元有七、八个四会单词,对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要求听说读写齐头并进,这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每一单元的特点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和修改,以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1.灵活编排单元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牛津小学英语》各单元基本都是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听、说、写训练的,这样的体系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的实际操作,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过于拘泥教材的体系,必然使教学程序化。因此,教师必须灵活编排单元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2.拓展教材内容,尽可能提供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和语言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不管多难,他们都愿意去尝试,而学生不喜欢的东西,不管多么重要,学生都不感兴趣。因此,在钻研教材时,教师应紧贴所教班级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尽可能提供接近他们生活的内容和语言材料。例如:新授单词时可设计猜谜游戏,我让学生猜书包或铅笔盒里的物品和猜玩具车的颜色等。
在教学4bunit7atasnackbar时,我模拟了带学生到卖当劳用餐情景,设计这样一段对话:
t:canihelpyou?
s:i’dlikesomechips.(教师把图片或实物学生)
t:anythingelse?
s:somemilk,please.
t:hereyouare.
s:howmucharethey?
t:tenyuan.
s:hereyouare.
t:thankyou.
三、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加工,体现教学的创新和个性化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再创造。如果说,教材的编写者是教材的一次创作者的话。那么,教师就应该是教材的二次创作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调适能力,课程实施并不是要求教师照般教材,而是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积极的调适和创新,体现教学的创新和个性化。
1.创新教材内容,体现“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任务型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然而教材中并没有提供给我们现成的任务素材。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应以真实生活为依据设计教学任务,使教材内容任务化。如:《牛津小学英语》课文中经常出现一些调查性的表格,我们教师通常会把它们设计成简单、易操作的调查任务。如在学习3bunit10时,我们通常会设计一个表格式的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句型doyouplay...?whatdoyouplay?来了解同学喜欢的运动。而我在教学中并没有按顺序教,而是把unit11单词结合起来教,因为这两个单元都涉及到了体育方面的英语单词。然后再设计了一个调查性任务,而且允许学生“采访”本组以后再去“采访”邻组,看看在规定时间内谁采访的人最多。这种任务创新而有挑战性,学生个个积极开口,人人踊跃表达,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便熟练掌握了单词和句型。
2.创设个性化情景,培养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英语作为我国小学生的一门外语,语言氛围较少。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从交际的角度去考虑,尽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使教材使用交际化。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3b第二单元呈现新单词watch时,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首先出示图片的一小部分。t:what’sthis?guess!ss:it’satv/book/pencil-box...然后教师出示图片的一半,t:what’sthis?ss:it’saclock.最后出示整个图片,t:nowlet’’sthis?ss:(恍然大悟)it’sawatch.这样,学生可以从大脑中发现很多已学的单词,实现了知识的再现。再如:在教完4aunit9shopping后,我把教室设计成购物场所,让学生在情景中编对话表演。有的同学以图片为道具,有的同学带来了实物,扮成了母女购物,还有的同学还在购物“途中”制造了一些“意外事故”,他们的创意经常会让我大吃一惊。即使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在“购物”中买到了自己称心的物品。这样的情景创设给了学生自创想象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在使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实践中使我体会到:客观上教材本身需要教师不断去补充完善;同时,教学中教师只有多角度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和创造性使用,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教材是用于组织教学的语料和范本,课堂教学基本都使用固定的教材。但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统一编写的,在实际运用中有很多不足之处。
1.教材的部分内容本身不太适合学生的年龄和认知特征。
与以前所使用的教材相比,《牛津小学英语》增加了不少新的语言点和新语言的使用方法。体现了趣味性、生活性、多元智能性。以“话题——功能——结构——任务”为编写思路的《牛津小学英语》,要求学生在“以言行事”(dothingswithwords)的语言行为过程中逐渐掌握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编者在整个教材的编写和素材的选取上都下了不少的功夫。比如说课本上的插图基本上是类似于卡通的,迎合了现在学生的爱好,颇能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这一点上就给了学生一个喜欢这一科的理由。况且,这些插图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模仿,有助于学生的学习,真是情趣盎然,非常贴近生活。然而,在教材的编写过程中,编者过多考虑教材本身的系统性,部分语言要素和学生的需要要素之间有一定的差距。如:《牛津小学英语》3a第七单元的话题是“谈论衣着”。其实,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很少去注意同学的衣着打扮,谈论就更少了,而且在这个地方教学“my,your,his,her”对刚学英语的学生来说难度较大,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教师对教材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和补充。
2.教材本身需要教师不断地去补充、丰富其内容。
目前,市场上出现的小学英语教材种类繁多,各具特点。但由于教材本身篇幅的局限性,很多地方功能突出,语料明显不足,很难丰富语用,而且教材也不可能是完整的,客观上要求教师去加工。例如,在3b第四单元教学数字时,内容比较单调枯燥,缺乏前后联系。教学中我补充了《新儿童英语》中“tenlittlepupils”这首歌,通过唱歌不仅使学生学到了许多课外词汇,还活跃了课堂气氛,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陶冶了他们的情操。因此,我们应尽力改变教材单一化的现象,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灵活运用教材,使教材服务于学生,而不是让学生适应教材。
二、整合和丰富教材语料,使语料贴近学生实际生活
《牛津小学英语》4a、4b中语法点较多,词汇量增大,有的单元有七、八个四会单词,对能力的要求也较高,要求听说读写齐头并进,这对学生有一定难度。因此,在具体教学中,我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每一单元的特点对教材内容作了适当调整和修改,以使教材的内容更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
1.灵活编排单元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牛津小学英语》各单元基本都是围绕某一话题展开听、说、写训练的,这样的体系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课堂的实际操作,也有利于发展学生的语言技能和交际能力。但是,如果我们过于拘泥教材的体系,必然使教学程序化。因此,教师必须灵活编排单元内容,整体设计教学活动。
2.拓展教材内容,尽可能提供接近学生生活的内容和语言材料。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会发现,只要是学生喜欢的内容,不管多难,他们都愿意去尝试,而学生不喜欢的东西,不管多么重要,学生都不感兴趣。因此,在钻研教材时,教师应紧贴所教班级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拓展,尽可能提供接近他们生活的内容和语言材料。例如:新授单词时可设计猜谜游戏,我让学生猜书包或铅笔盒里的物品和猜玩具车的颜色等。
在教学4bunit7atasnackbar时,我模拟了带学生到卖当劳用餐情景,设计这样一段对话:
t:canihelpyou?
s:i’dlikesomechips.(教师把图片或实物学生)
t:anythingelse?
s:somemilk,please.
t:hereyouare.
s:howmucharethey?
t:tenyuan.
s:hereyouare.
t:thankyou.
这样的语言材料和情景与学生的真实生活有关,能使学生自然地融入到学习活动中,也能让学生享受到在用中学英语和在学中用英语的愉悦。
三、通过对教材的二度加工,体现教学的创新和个性化
任何教学活动都是一种再创造。如果说,教材的编写者是教材的一次创作者的话。那么,教师就应该是教材的二次创作者。新课程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调适能力,课程实施并不是要求教师照般教材,而是要求教师要根据具体情境进行积极的调适和创新,体现教学的创新和个性化。
1.创新教材内容,体现“任务型”教学。
任务型教学是课程标准提倡的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任务型教学就是直接通过课堂教学让学生用英语完成各种真实的生活、学习、工作等任务。将课堂教学的目标真实化、任务化,从而培养其运用英语的能力。然而教材中并没有提供给我们现成的任务素材。因此,我们在钻研教材时,应以真实生活为依据设计教学任务,使教材内容任务化。如:《牛津小学英语》课文中经常出现一些调查性的表格,我们教师通常会把它们设计成简单、易操作的调查任务。如在学习3bunit10时,我们通常会设计一个表格式的任务,让学生利用所学句型doyouplay...?whatdoyouplay?来了解同学喜欢的运动。而我在教学中并没有按顺序教,而是把unit11单词结合起来教,因为这两个单元都涉及到了体育方面的英语单词。然后再设计了一个调查性任务,而且允许学生“采访”本组以后再去“采访”邻组,看看在规定时间内谁采访的人最多。这种任务创新而有挑战性,学生个个积极开口,人人踊跃表达,这样在很短的时间内,学生便熟练掌握了单词和句型。
2.创设个性化情景,培养交际能力。
英语教学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但是英语作为我国小学生的一门外语,语言氛围较少。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应从交际的角度去考虑,尽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口语交际的氛围,使教材使用交际化。例如:在《牛津小学英语》3b第二单元呈现新单词watch时,我利用多媒体设计了这样一个情景,首先出示图片的一小部分。t:what’sthis?guess!ss:it’satv/book/pencil-box...然后教师出示图片的一半,t:what’sthis?ss:it’saclock.最后出示整个图片,t:nowlet’’sthis?ss:(恍然大悟)it’sawatch.这样,学生可以从大脑中发现很多已学的单词,实现了知识的再现。再如:在教完4aunit9shopping后,我把教室设计成购物场所,让学生在情景中编对话表演。有的同学以图片为道具,有的同学带来了实物,扮成了母女购物,还有的同学还在购物“途中”制造了一些“意外事故”,他们的创意经常会让我大吃一惊。即使一些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在“购物”中买到了自己称心的物品。这样的情景创设给了学生自创想象的空间,发展了学生的个性,体现了教学的个性化,也逐步培养了学生运用英语交际的能力。
在使用《牛津小学英语》教材的实践中使我体会到:客观上教材本身需要教师不断去补充完善;同时,教学中教师只有多角度钻研教材,对教材进行二度加工和创造性使用,才能达成教学目标,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浅谈素质教育的鼻祖——华德福教育
下一篇:排课中的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