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纪律型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
发布时间:2015-07-06 09:59
【摘要】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问题学生”的研究以促进“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教学实践给教育理论研究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课题。本文就纪律型学生的成因及教育策略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纪律型学生成因教育策略
“问题学生”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问题学生”的研究以促进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教学实践给教育理论研究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认真研究“问题学生”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并以相应的对策进行矫治,帮助教育和关心爱护他们,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进行全方位的人格调试,逐渐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青海油田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许多家长无暇顾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加之学生家长的知识水平、个人修养以及家庭生活条件存在的差异,一些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生理、心理及自身局限、学业负担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即问题学生(厌学型、纪律型、品德型、心理障碍型、“好学生”型、混合型)。为了进一步转化油田问题学生,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笔者通过对油田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及“问题学生”的调查研究认为,“问题学生”之纪律型学生的成因及教育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纪律型”学生的形成原因
1.社会因素
学生大多时间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的,但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学生也是社会人,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也会影响到学生。比如追星求酷的娱乐世界,使学生不注重追求内在修养,而只求外在表现;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在考验着学生的意志力;虚拟游戏、不良漫画书则直接对学生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各类媒体传播的信息铺天盖地……家庭无法有效地过滤这些不良信息,无法保证孩子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也总会有行为不良的少年,同龄人的思想、意识易于交流,通过他们,社会上的所谓江湖哥们义气,帮派意识、暴力解决问题的意识也渗入了校园部分学生的头脑中。社会上违法违纪的现象以及社会解决这些问题的不力,被学生尽收眼底……校园也无法将这些不良因素与学生完全隔离。
2.家庭因素
问题家庭教育孩子有的过于溺爱,有的过于严厉,有的疏于管教,有的缺少情感交流,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习惯;父母自身文化层次低,道德修养有所欠缺,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学生问题的产生;家境过于富裕,常使父母疏于对孩子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不注意对孩子刻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反将商场或官场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带到了家中,使孩子受影响。这些因素都将形成“纪律型”学生。
学校教育评价相对单一,教育环境、教育手段的局限往往不利于学生发展更全面更具个性。对学生的教育往往重智育轻德育。对学生身上展现的“闪光点”不能及时发现,更无法给予有效的评价,致使学生感到不公平,丧失上进的愿望,处处与学校、与教师做对,形成了“纪律型”问题学生。
4.学生个人因素
当代学生中有的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理想追求;他们对学习缺少兴趣,无上进心;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又霸道;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形成“纪律型”问题学生的主观根源。
二“纪律型”学生的教育方法与策略
1.允许学生犯错误,但应让他们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健全,这会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误,随时做好应对学生犯错误的准备,以免在学生犯错后手忙脚乱。但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姑息和迁就。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不对的,先承认错误,然后从思想和行为上改正错误。
2.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要及时发现,并尽早处理
实践证明,若教师发现了学生的违纪行为而不加以制止或不及时干预,这比没有发现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因为若教师没有发现问题,犯错的学生即使未认识到错误或未承认错误,心里也会忐忑不安。但是,如果教师已经发现了学生犯错误而又不制止的话,学生就会有恃无恐,这无形中将导致产生更严重的错误。因此,优秀教师必须尽可能早地发现学生的错误思想或错误行为,并及时处理,以免小毛病演变成大错误。
3.订好班级规章制度
我国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及学校的要求,班级要制订全班同学认同而且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在执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制度意识,以免制度约束成为一句空话,导致道德概念和道德行为的脱节,此外,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通过日常训练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逐渐使学生形成自律的习惯。
4.用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的一切过失
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既要了解、关心和尊重学生,又要从严要求,用一颗宽容的心和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的一切过失,进而让学生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在这样的包容和关爱下,教师的表扬,学生会视之为鼓励;教师的批评,学生会视之为爱护。教师工作会因为得到学生的支持而变得顺利和轻松,教育所期待的结果也会如愿以偿。
以上为笔者的粗浅认识,当然,“纪律型”学生的成因及教育措施还有很多,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使他们转化,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有真诚,就一定能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关键词】纪律型学生成因教育策略
“问题学生”是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在大力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加强对“问题学生”的研究以促进问题学生的教育、转化,是教学实践给教育理论研究提出的一个严峻的课题。认真研究“问题学生”产生的心理因素,分析“问题学生”的心理成因,并以相应的对策进行矫治,帮助教育和关心爱护他们,激发他们的潜能,使他们克服自卑心理和消极情绪,进行全方位的人格调试,逐渐培养他们健全的人格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
由于青海油田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许多家长无暇顾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状况,加之学生家长的知识水平、个人修养以及家庭生活条件存在的差异,一些学生由于社会、家庭、生理、心理及自身局限、学业负担等多方面的影响在品德、学习态度、心理等方面出现了一定的问题,即问题学生(厌学型、纪律型、品德型、心理障碍型、“好学生”型、混合型)。为了进一步转化油田问题学生,找到切实可行的方式方法,笔者通过对油田学生家庭基本情况及“问题学生”的调查研究认为,“问题学生”之纪律型学生的成因及教育措施有以下几方面:
一“纪律型”学生的形成原因
1.社会因素
学生大多时间是在学校和家庭中度过的,但离不开社会这个大环境,学生也是社会人,社会中存在的不良风气也会影响到学生。比如追星求酷的娱乐世界,使学生不注重追求内在修养,而只求外在表现;网络上各种不良信息的冲击在考验着学生的意志力;虚拟游戏、不良漫画书则直接对学生思维方式造成影响;各类媒体传播的信息铺天盖地……家庭无法有效地过滤这些不良信息,无法保证孩子获得一个相对健康的成长环境。学生学习生活的环境中也总会有行为不良的少年,同龄人的思想、意识易于交流,通过他们,社会上的所谓江湖哥们义气,帮派意识、暴力解决问题的意识也渗入了校园部分学生的头脑中。社会上违法违纪的现象以及社会解决这些问题的不力,被学生尽收眼底……校园也无法将这些不良因素与学生完全隔离。
2.家庭因素
问题家庭教育孩子有的过于溺爱,有的过于严厉,有的疏于管教,有的缺少情感交流,容易使学生形成一些不良习惯;父母自身文化层次低,道德修养有所欠缺,缺少正确的教育方法导致学生问题的产生;家境过于富裕,常使父母疏于对孩子进行理想前途的教育,不注意对孩子刻苦奋斗精神的培养,反将商场或官场上的一些不良习气带到了家中,使孩子受影响。这些因素都将形成“纪律型”学生。
3.学校因素
学校教育评价相对单一,教育环境、教育手段的局限往往不利于学生发展更全面更具个性。对学生的教育往往重智育轻德育。对学生身上展现的“闪光点”不能及时发现,更无法给予有效的评价,致使学生感到不公平,丧失上进的愿望,处处与学校、与教师做对,形成了“纪律型”问题学生。
4.学生个人因素
当代学生中有的缺少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没有理想追求;他们对学习缺少兴趣,无上进心;自控能力差,意志薄弱;以自我为中心,自私、任性又霸道;没有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等等,这些都是形成“纪律型”问题学生的主观根源。
二“纪律型”学生的教育方法与策略
1.允许学生犯错误,但应让他们承认错误并改正错误
青少年学生的生理、心理发育还不健全,这会使他们在成长过程中犯这样那样的错误,这是客观规律,是不可避免的。因此,教师应允许学生犯错误,随时做好应对学生犯错误的准备,以免在学生犯错后手忙脚乱。但是,允许学生犯错误并不意味着对学生的姑息和迁就。面对学生的错误,教师必须帮助学生从思想上认识到这是不对的,先承认错误,然后从思想和行为上改正错误。
2.对学生的违纪行为要及时发现,并尽早处理
实践证明,若教师发现了学生的违纪行为而不加以制止或不及时干预,这比没有发现造成的后果更严重。因为若教师没有发现问题,犯错的学生即使未认识到错误或未承认错误,心里也会忐忑不安。但是,如果教师已经发现了学生犯错误而又不制止的话,学生就会有恃无恐,这无形中将导致产生更严重的错误。因此,优秀教师必须尽可能早地发现学生的错误思想或错误行为,并及时处理,以免小毛病演变成大错误。
3.订好班级规章制度
我国颁布的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就是为了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根据《日常行为规范》的要求及学校的要求,班级要制订全班同学认同而且共同遵守的规章制度,在执行时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制度意识,以免制度约束成为一句空话,导致道德概念和道德行为的脱节,此外,要知行合一,注重实践,通过日常训练形成良好的道德行为,并持之以恒地进行教育,逐渐使学生形成自律的习惯。
4.用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的一切过失
要关心爱护自己的学生,既要了解、关心和尊重学生,又要从严要求,用一颗宽容的心和博大的胸怀包容学生的一切过失,进而让学生了解教师的良苦用心。在这样的包容和关爱下,教师的表扬,学生会视之为鼓励;教师的批评,学生会视之为爱护。教师工作会因为得到学生的支持而变得顺利和轻松,教育所期待的结果也会如愿以偿。
以上为笔者的粗浅认识,当然,“纪律型”学生的成因及教育措施还有很多,也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能使他们转化,只要我们有爱心、有耐心、有真诚,就一定能探索出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
上一篇:也谈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