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探讨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1
论文关键词:高职;国际贸易实务;实训
论文摘要:实训教学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针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和问题,从实训教学主体,实训模式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我国从2001年加入wto后,对外经贸活动更加活跃。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进一步开放,外贸规模不断扩大。2002—2008年,进出口总值以年均25.9的速度增长。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79921.5亿人民币,出口总额100394.9亿,进口总额为79526.5亿,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超过了8%。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全年进出口贸易负增长20%。据中国网报道,在”2010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中,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有望恢复到08年水平。外贸业务的发展,导致对外贸人才需求大幅度增长。据重庆《时代信报))2008年报道,外贸专业人才缺口5年内将达到百万。而外贸人才主要的需求集中一线业务人员,尤其集中于外销,单证,报关三项岗位上。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在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相关课程中已经占据了相当的课时比例,但在实训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训教学师资薄弱。从师资的来源上看,从事实训教学的师资大都来自应届毕业生,缺乏一线工作经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虽然部分院校也邀请了企业兼职教师,但缺乏对兼职教师作用的深入认识,聘任方法简单,其作用或流于形式,或仅仅是邀请讲座。从教师的职业能力上看,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少。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曾对北京14所高职班学点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而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3%。所谓”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二)缺乏综合性的实训。国际贸易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涉及到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函电往来、商务谈判、合同订立以及单证制作、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结汇办理、#-1~15核销等诸多业务环节。实训课程的开展,必须依托于综合性的实训平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主要以单项业务训练为主,如通过建设商务谈判模拟室,主要用于模拟谈判,模拟协议签定,进行礼仪训练等;或者建设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主要进行网上函电往来和外贸单证制作的训练。也有通过引进外贸软件,模拟整个业务操作过程,进行网上业务操作训练。但总的来看,学生综合业务能力的训练少,对综合业务完成中外贸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即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训练更少。
(三)实训教学模式有待于创新。e1前的实训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邀请讲座,学生外出参观,实训室通过运用外贸软件分角色进行业务流程模拟操作的方式。前三种方式,实质学生听得多,看得多,操作少。后种方式,从注册自己的公司、开立独立的账户、查询各类贸易信息,并开展谈判、签约、履约、结算等活动,学生都通过国际互联网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虽然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整个业务流程,提高学生对外贸业务的流程的熟悉程度,方便训练业务操作职业技能,但整个实训方式过于简单而抽象,学生缺乏与人的交流,对物的感性认识,即缺乏真实性,情景性。
(四)实训教学缺乏评价机制。体现为:一方面,学校普遍缺乏对教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的督导与评价机制。许多高校对教师评教采取课堂教学听课法,但主要以听理论课为主,对教师的实践职业技能课,在教学组织,技能传授等方面缺乏现场观察与评价;另一方面从教学效果的评价来看,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主要还是以采取传统的”一份试卷论成绩”为主的方式,形式封闭,静态,缺乏真实性和情景性,缺乏对实训学习效果的评价和考核。究其原因,一是对实训教学重视还不够,二是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国际贸易课程的改革仍未得到深入系统的解决,课程评价的改革还没有配套进行。
(一)强化实训教学师资队伍。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级操作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服务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采取全日制或半脱产型灵活聘任制度,除了讲座、开展学术交流、介绍最新生产技术发展动态外,对实训课程担任一定课时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全面指导。
(二)建设综合性实训平台。目前也有不少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设有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进行综合实训。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外贸专业特殊性,一家公司接受实习的人数有限,一般一家公司只能接受6名学生进行实习,而可供实习的外贸公司的数量本身也有限;二是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需要,外贸公司实习实质也是走马观花的多,看的多,做的也是简单业务。再加上外贸业务本身周期长,环节多,很少有学生跟完一笔完整的业务。因此,学校可考虑建设集外贸公司、银行、检验、海关、船务、保险等辅助机构为一体的综合性模拟实训基地,在学生通过软件模拟实训掌握了基本业务流程基础上,以真实的情景模拟方式进行综合实训。
(三)实训模式创新。本着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在实训教学中引入场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训的情景性和对物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场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从实训室的建设和布置上,尽可能地体现出场景性,如在商务谈判实训室,可以以展厅的方式布局,分多个不同的商品展厅,以实物来呈现,如出口的手工艺品,各种中国丝绸服装。各小组以不同的商品为对象,在不同的展厅通过布置的谈判桌来实现磋商谈判。从教师的教学中来看,从业务知识学习环节开始,以实物来作道具进行教学。如介绍商品品质,规格章节,以本地区主要出口商品实物为原型进行展示和讲解;在介绍报关章节,安排参观海关。并在软件仿真模拟实训之后,通过综合性场景模拟实训平台,学生模拟具体的公司职位人员,以该职位人员的身份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在整个业务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交易物品,单据,均以真实的情景呈现。最后再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习。
(四)将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学生就业应聘的必备能力证书。目前的企业招聘,均要求应聘者持有职业资格证书。而据统计,上海持有全国通用的《报关员资格证书》的不到1万人,重庆拥有持证报关员仅3000多名,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在实训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技能点与职业资格证书中对职业素质能力要求点很好对接起来,如将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实训教学与单证员考试结合,将商务英语课程的实训与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考试相结合。实现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的完美结合。
(五)提高对实训教学的重视。这种重视不仅仅体现为增大实训课耐在实务课程教学中的比重,更要注重对实训教学过程教师技能传授与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并相应地实施课程评价改革。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系统的信息对特定课程产生的效果产生的效果所做出的而价值判断,是促进课程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反馈调节系统,是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当将学生的实训参与状况,实训任务完成效果纳入学期考核中,增大实训考核比重。通过对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来突现出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也达到提高学生对实训环节的重视程度。
总之,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外贸人才需求增大的同时,如何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效果,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应用型高职外贸人才,还有待于不断地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
论文摘要:实训教学是高职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实现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针对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和问题,从实训教学主体,实训模式创新等多方面进行了探讨。
我国从2001年加入wto后,对外经贸活动更加活跃。近年来,随着我国外贸经营权的进一步开放,外贸规模不断扩大。2002—2008年,进出口总值以年均25.9的速度增长。2008年货物进出口总额179921.5亿人民币,出口总额100394.9亿,进口总额为79526.5亿,进出口总额占世界比重超过了8%。2009年我国进出口贸易由于受经济危机影响,全年进出口贸易负增长20%。据中国网报道,在”2010年《经济蓝皮书》发布暨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研讨会”中,专家预测2010年中国进出口总额有望恢复到08年水平。外贸业务的发展,导致对外贸人才需求大幅度增长。据重庆《时代信报))2008年报道,外贸专业人才缺口5年内将达到百万。而外贸人才主要的需求集中一线业务人员,尤其集中于外销,单证,报关三项岗位上。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指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重点是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实验、实训、实习是三个关键环节。要重视学生校内学习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相结合,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积极推行订单培养,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顶岗实习等有利于增强学生能力的教学模式”。根据高职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主要是培养高素质职业应用型人才,实训教学在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对学生职业能力,职业素质的培养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随着高职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实训教学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在很多高职院校的国际贸易相关课程中已经占据了相当的课时比例,但在实训教学实施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
(一)实训教学师资薄弱。从师资的来源上看,从事实训教学的师资大都来自应届毕业生,缺乏一线工作经历和过硬的专业技能。虽然部分院校也邀请了企业兼职教师,但缺乏对兼职教师作用的深入认识,聘任方法简单,其作用或流于形式,或仅仅是邀请讲座。从教师的职业能力上看,拥有职业资格证书的教师少。北京高职教育教学质量检查组曾对北京14所高职班学点进行调查统计,结果表明:教师中平均只有25.75%的人获得职业资格证书,而下厂实践过的仅占23.3%。所谓”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二)缺乏综合性的实训。国际贸易业务是一项综合性业务,涉及到市场调研、产品推广、函电往来、商务谈判、合同订立以及单证制作、租船订舱、报关报检、结汇办理、#-1~15核销等诸多业务环节。实训课程的开展,必须依托于综合性的实训平台。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实训主要以单项业务训练为主,如通过建设商务谈判模拟室,主要用于模拟谈判,模拟协议签定,进行礼仪训练等;或者建设国际贸易模拟实训室,主要进行网上函电往来和外贸单证制作的训练。也有通过引进外贸软件,模拟整个业务操作过程,进行网上业务操作训练。但总的来看,学生综合业务能力的训练少,对综合业务完成中外贸人才必须具备的基本职业能力,即人际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的训练更少。
(三)实训教学模式有待于创新。e1前的实训方式,主要有案例教学,邀请讲座,学生外出参观,实训室通过运用外贸软件分角色进行业务流程模拟操作的方式。前三种方式,实质学生听得多,看得多,操作少。后种方式,从注册自己的公司、开立独立的账户、查询各类贸易信息,并开展谈判、签约、履约、结算等活动,学生都通过国际互联网在虚拟环境中完成,虽然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整个业务流程,提高学生对外贸业务的流程的熟悉程度,方便训练业务操作职业技能,但整个实训方式过于简单而抽象,学生缺乏与人的交流,对物的感性认识,即缺乏真实性,情景性。
(四)实训教学缺乏评价机制。体现为:一方面,学校普遍缺乏对教师实训课程教学过程的督导与评价机制。许多高校对教师评教采取课堂教学听课法,但主要以听理论课为主,对教师的实践职业技能课,在教学组织,技能传授等方面缺乏现场观察与评价;另一方面从教学效果的评价来看,现有的国际贸易实务课程考核,主要还是以采取传统的”一份试卷论成绩”为主的方式,形式封闭,静态,缺乏真实性和情景性,缺乏对实训学习效果的评价和考核。究其原因,一是对实训教学重视还不够,二是与高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相适应的国际贸易课程的改革仍未得到深入系统的解决,课程评价的改革还没有配套进行。
二、高职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的探讨
(一)强化实训教学师资队伍。积极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工程技术人才、管理人才、高级操作技能型人才、高技能型服务人才来校做兼职教师,采取全日制或半脱产型灵活聘任制度,除了讲座、开展学术交流、介绍最新生产技术发展动态外,对实训课程担任一定课时量,对学生进行职业技能的全面指导。
(二)建设综合性实训平台。目前也有不少高职院校通过校企合作的形式,设有校外实训基地,利用实训基地通过顶岗实习,进行综合实训。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困难,一是外贸专业特殊性,一家公司接受实习的人数有限,一般一家公司只能接受6名学生进行实习,而可供实习的外贸公司的数量本身也有限;二是出于保守商业机密的需要,外贸公司实习实质也是走马观花的多,看的多,做的也是简单业务。再加上外贸业务本身周期长,环节多,很少有学生跟完一笔完整的业务。因此,学校可考虑建设集外贸公司、银行、检验、海关、船务、保险等辅助机构为一体的综合性模拟实训基地,在学生通过软件模拟实训掌握了基本业务流程基础上,以真实的情景模拟方式进行综合实训。
(三)实训模式创新。本着既注重学生专业能力培养,又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目的,在实训教学中引入场景模拟实训教学模式,增强学生实训的情景性和对物的感性认识,并通过场景模拟,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从实训室的建设和布置上,尽可能地体现出场景性,如在商务谈判实训室,可以以展厅的方式布局,分多个不同的商品展厅,以实物来呈现,如出口的手工艺品,各种中国丝绸服装。各小组以不同的商品为对象,在不同的展厅通过布置的谈判桌来实现磋商谈判。从教师的教学中来看,从业务知识学习环节开始,以实物来作道具进行教学。如介绍商品品质,规格章节,以本地区主要出口商品实物为原型进行展示和讲解;在介绍报关章节,安排参观海关。并在软件仿真模拟实训之后,通过综合性场景模拟实训平台,学生模拟具体的公司职位人员,以该职位人员的身份从事相关业务活动。在整个业务处理过程中,涉及的交易物品,单据,均以真实的情景呈现。最后再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习。
(四)将实训教学与职业资格证书的认证考试有机结合起来。职业资格证书是学生职业能力的体现,更是学生就业应聘的必备能力证书。目前的企业招聘,均要求应聘者持有职业资格证书。而据统计,上海持有全国通用的《报关员资格证书》的不到1万人,重庆拥有持证报关员仅3000多名,远远无法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因此,在实训教学中传授的知识,技能点与职业资格证书中对职业素质能力要求点很好对接起来,如将外贸单证实务课程的实训教学与单证员考试结合,将商务英语课程的实训与剑桥商务英语等级考试相结合。实现学历教育与资格认证的完美结合。
(五)提高对实训教学的重视。这种重视不仅仅体现为增大实训课耐在实务课程教学中的比重,更要注重对实训教学过程教师技能传授与实训教学效果的评价。并相应地实施课程评价改革。课程评价是指根据一定的标准和系统的信息对特定课程产生的效果产生的效果所做出的而价值判断,是促进课程不断改进和发展的反馈调节系统,是课程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动力。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进一步优化课程体系结构,促进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上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应当将学生的实训参与状况,实训任务完成效果纳入学期考核中,增大实训考核比重。通过对课程评价体系的改革,来突现出实训教学的重要性,也达到提高学生对实训环节的重视程度。
总之,在高职教育蓬勃发展,外贸人才需求增大的同时,如何提高国际贸易专业实训教学效果,以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职业应用型高职外贸人才,还有待于不断地深入思考和实践探索。
下一篇:浅谈班主任德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