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新课程下教师教学合作方式的研究
发布时间:2015-07-06 10:04
论文关键词:课程改革 教师合作
论文摘要:随着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合作意识已被认为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许多研究者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本研究正是在这些研究的基拙上展开思考,总结出教师合作中有价值的经验,反思当前教师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出加强教师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最终提出促进教师开展合作的可参考性意见
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纷纷引人,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素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学会合作。本研究从教师教学合作的现状调查人手,同时结合一定的教学合作理论,从建立教学共同体开始摸索了一条教师教学合作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教师教学合作的一般模型,并提出相关的合作策略,以丰富学校教学理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展现学校特色。
一、教师教学合作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教师教学合作的层面
1学科内合作
学科内合作是指同一学科的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的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它可以促使教师之间学习互升。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差异,即使同一学科讲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之间就所教内容的互动,教师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现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i>2”的效果。
2.学科间合作
学科间合作即“跨学科合作”。过去各学科教师常常以“隔行如隔山”为理由自我谅解对其他学科的陌生,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研上无对话的基础和需要,教研活动处于“学科孤立”的状态。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科综合联系的基本理念要求各学科教师加强联系,增进了解,共同探讨相关内容。通过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机整合其它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利用、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合贯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3.校际合作
每个学校各有其特色和优势,为了达到资源共享、互助共进的目的而建立校校之间交流合作的模式即校际合作。例如学校可以规定,每学年每一学科组至少跨地、市外出一次,与兄弟学校互访,这样既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又节约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
4.网际合作
网际合作是指通过校园阿络共享机制的建立来拓宽教师信息交流渠道,实现教师资源全面共享的师师合作模式。学校校园网包括内网和外网。内网主要供校内教师交流互动及师生沟通与对话。外网主要供外校教师与本校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网际合作不仅使教育教学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更为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它激活整个教学系统,达到教学系统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如学校可以为每一位教师在网上设立动态的研究区域,为每一个教师增设“留言板”,以便随时接受反馈信息;可以为管理层设立动态研究栏,它既可以就某一主题组织教育论坛,也可以在网上组织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不受时问、空间的限制,反复在网上和学习伙伴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向学习伙伴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教师教学合作的形式
1.主授式
主授式是指通过合作教师的集体备课,对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的整合,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由一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合作模式。学科备课组在统一好进度的前提下,全体成员分别承担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各自对这一部分的教材进行更深一步的钻研,并月.了解学生的实际,广泛地搜集各地有关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情况,在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中,由一位教师主讲,全组其它教师参与讨论,共同设计新的教学方案,而后由一名教师执教,这种主授式的合作方式主要适用于课前备课。它不仅有利于备课活动高质量地运行,而且每一次集体研讨都将会引起教师间的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互动,从而为全组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
2结对式
结对式,就是教师同事之间形成师徒关系或同伴关系,通过共同的学习与讨论、示范教学,特别是有系统的教学观察与反馈等方式,来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者改进既有的教学策略,促进双方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形式既适合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也适合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合作对象既可以在本校范围里产生,也可以从外校名教师、骨干教师中挑选。它包括师徒结对、同伴结对等形式。
3.主题式
主题式,它是由几个教师分别承担同一主题不同板块的教学任务,即在不同的学科间或同一学科不同章、节之间建立联系,在相关知识构成的总体框架下,将有关内容重新组织和编排,以形成新的系统,并在间断或连续的时间内轮流执教合作的模式。它既有利于各科知识的融合,又注意到每个知识点及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
4.沙龙式
沙龙式是一种非正式状态下的自由交流的合作模式。它既可以是同一学科内教师的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教师的聚会。从内容上来说,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展开探讨,也可以从典型的教学案例出发进行交流。沙龙式形式新颖,生动有效,是教师教学合作比较前卫的一种合作模式。沙龙式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教师参与的机会多,在活动中大家可以充分交流教学上遇到的问题,研究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师之间通过谈天、交流,表述各自的心得体会、抒发各自的情感体验,而听者则带着与之分享并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态度,并非一定要接纳,但要学会倾听。在这种知识与经验分享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拉近,并能推动人们为实现彼此间的分享做出自己的应有努力,如果经常进行沙龙式教学反思,那将会促使教师不断努力去钻研业务和拓宽知识面。这样不但对教师个人成长有利,而且.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用更大。
(三)教师教学合作的内容及过程
以现有教材为基本学习材料,以整体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为原则,通过整合、延伸、引进的方法来确定合作的内容。
过程是核心,教师如何进行合作也就体现在过程之中,因此我们主要从教师教学合作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和整合)、教师教学合作的资源分配(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分配和物质资源的分享)、教师教学合作的具体过程来研究教师是如何实现合作的。
教师教学合作的具体过程是围绕着教学的一般过程的各环节来进行并通过学习型组织氛围的创设、知识共享机制、激励与评价来提供支持与保障。流程见图1示:
1集体备课:以教师个人备课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集体备课的合作形式,提高备课质量。
2.交流合作: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是为初任教师配置教学导师,以达到二者的相互促进;二是在其他教师中广泛采用同伴教练的形式,进行相互的帮助与合作。
3.课堂教学:以说课、上课、听课等形式进行同伴指导,此种说课、听课完全以教师同伴间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不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
5.复备指导: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教案的复备,并将具体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
整个教学合作流程需要学校通过学习型组织气氛的创设,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及激励与评价机制的建立加以促进与保障。
二、教师教学合作的过程评价
在教学共同建立和教师具体教学合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教师的合作过程进行多方位的评估,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来不断检验合作的成效,完善教师的教学合作评价体系,激励和促进教师教学合作的良性发展。
(一)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设计或教学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过程中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收集教学设计或实施过程中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终结性评价则在教学设计或教学实施完成之后施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对教学设计的成效作出整体性的判断,作为推广采用教学设计或不同教学设计之间比较的依据。
教师教学合作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的目的在于修正和完善教师教学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每节合作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时学校期末对教师教学合作进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也要进行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形成性测试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检查学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可从中发现教师教学合作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期末对学生的终结性测试是从总体上检验教师教学合作的效果。
(二)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
内部评价是指评价由教学合作者自己实施。相对的外部评价则是指评价由教学合作者以外的其他人来实施。.内部评价的长处在于评价者了解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在精神和技术处理技巧,评价的结果亦可进一步用于教学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其缺点是,评价者有可能蔽于自己的设计思想,不了解其他人对教学设计的需要,致使评价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外部评价则正好相反,评价者虽然对计划的内部思想不太了解,但却有更为开阔的评价思路,可能取得具有客观性和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应相互借鉴,也就是说,一项完备的评价应同时吸收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参加。
学校在教师教学合作过程中,应该鼓励教师自我评价,鼓励教师自主提交评价资料,鼓励教师主动提出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与教师一起分析各种尝试和探索,并且与教师一起商讨改进建议,同时还注重发挥学生、家长和同事的评价功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家长和同事、专家都是教师教学合作的伙伴,尤其是同事的评价,他们直接参与教学合作的活动,对激励教师的互动合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还可以建立教师教学合作专业成长档案袋。它主要包括成果型记录袋、过程型记录袋和评价型记录袋。成果型记录袋主要收集通过教师教学合作所取得相关成果的有关资料。过程型记录袋主要是记载教师教学合作的反思、感悟等合作历程的相关资料。评价型记录袋包括自我评价、同事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访谈、家长评价等相关资料。教师教学合作专业成长档案袋,已成为我校教师教学合作评价的一种方法,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一种形式。
三、教师教学合作研究的思考
教师教学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尚存在不少问题,需在后续研究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主观方面
i.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教师之间的合作需要教师本身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广的知识面,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重建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不断学习。
2.教师的合作精神有待提高
教师的合作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要信任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养成一种善于与他人一起研究问题的习惯。
(二)客观方面
1学校文化氛围需要进一步营造
学校要努力营造团队合作的,开放共享的文化氛围,给予教师物质、精神和心理的支持,努力创设合作情境,促使教师间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形成团结向上的学校环境。
2教学合作的支持服务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教师合作的支持服务系统是教师合作的保障,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显然比传统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人员安排,学校各处室都要加大支持的力度。
3.时间、空间要进一步保证和拓展
学校要给教师足够的合作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我们中小学教师现行的工作已经处于满负荷状态,身心压力很大,如果不给教师减轻负担,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合作会导致教师更大的压力和困扰。
4.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教学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现行的评价制度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在评价的内容上要由单纯的教学成绩评价转向教学成绩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注重随机抽查的动态考核,努力创造一种“组内合作,组际竞赛”的激励机制。
论文摘要:随着教师专业的发展和新课程的实施,合作意识已被认为是教师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许多研究者对此作了深入的研究与探索本研究正是在这些研究的基拙上展开思考,总结出教师合作中有价值的经验,反思当前教师合作中存在的问题,挖掘出加强教师合作的必要性和意义,最终提出促进教师开展合作的可参考性意见
学会合作是面向21世纪的四大教育支柱之一。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式纷纷引人,要求教师具备跨学科知识素养,拥有跨学科的知识和技能,这也就意味着教师要学会合作。本研究从教师教学合作的现状调查人手,同时结合一定的教学合作理论,从建立教学共同体开始摸索了一条教师教学合作的路径,在此基础上建构了教师教学合作的一般模型,并提出相关的合作策略,以丰富学校教学理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展现学校特色。
一、教师教学合作的具体操作过程
(一)教师教学合作的层面
1学科内合作
学科内合作是指同一学科的同一年级或不同年级的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它可以促使教师之间学习互升。教师之间在知识结构、智慧水平、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等方面也存在着重大差异,即使同一学科讲授同一课题的教师在教学内容处理、教学方法选择、教学整体设计等方面的差异也是明显的。这种差异是一种宝贵的教学资源。通过教师之间就所教内容的互动,教师可以相互启发、相互补充,是思维、科研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思想,使现有的观念更加完善和科学,产生“1+i>2”的效果。
2.学科间合作
学科间合作即“跨学科合作”。过去各学科教师常常以“隔行如隔山”为理由自我谅解对其他学科的陌生,不同学科的教师在教研上无对话的基础和需要,教研活动处于“学科孤立”的状态。新课程所倡导的学科综合联系的基本理念要求各学科教师加强联系,增进了解,共同探讨相关内容。通过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的合作,进一步加强对各学科教材内容的共同分析研究,有机整合其它学科中的相关知识,利用、借鉴其他学科相关知识和教学方法,实现课程内容的有机整合,教育观念、方式方法的融合贯通,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
3.校际合作
每个学校各有其特色和优势,为了达到资源共享、互助共进的目的而建立校校之间交流合作的模式即校际合作。例如学校可以规定,每学年每一学科组至少跨地、市外出一次,与兄弟学校互访,这样既可以取长补短,相互学习,又节约教育资源,最大限度发挥自己的特长。
4.网际合作
网际合作是指通过校园阿络共享机制的建立来拓宽教师信息交流渠道,实现教师资源全面共享的师师合作模式。学校校园网包括内网和外网。内网主要供校内教师交流互动及师生沟通与对话。外网主要供外校教师与本校教师进行交流互动。网际合作不仅使教育教学有了先进的技术手段,更为资源共享创造了条件,它激活整个教学系统,达到教学系统各动态因素的多边互动。如学校可以为每一位教师在网上设立动态的研究区域,为每一个教师增设“留言板”,以便随时接受反馈信息;可以为管理层设立动态研究栏,它既可以就某一主题组织教育论坛,也可以在网上组织教研活动。教师们可以不受时问、空间的限制,反复在网上和学习伙伴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观点,向学习伙伴贡献自己的教育智慧
(二)教师教学合作的形式
1.主授式
主授式是指通过合作教师的集体备课,对同一学科或不同学科的相关知识的整合,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方案,由一名教师承担教学任务的合作模式。学科备课组在统一好进度的前提下,全体成员分别承担其中的一部分,然后各自对这一部分的教材进行更深一步的钻研,并月.了解学生的实际,广泛地搜集各地有关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情况,在每周一次的备课组活动中,由一位教师主讲,全组其它教师参与讨论,共同设计新的教学方案,而后由一名教师执教,这种主授式的合作方式主要适用于课前备课。它不仅有利于备课活动高质量地运行,而且每一次集体研讨都将会引起教师间的思想、观念的碰撞和互动,从而为全组每一位教师的专业发展搭建一个非常广阔的舞台。
2结对式
结对式,就是教师同事之间形成师徒关系或同伴关系,通过共同的学习与讨论、示范教学,特别是有系统的教学观察与反馈等方式,来彼此学习新的教学模式或者改进既有的教学策略,促进双方的教师专业水平的提高,进而提高学生学习成效,达成教学目标的一种合作模式。这种合作形式既适合同学科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也适合相关学科间的合作;合作对象既可以在本校范围里产生,也可以从外校名教师、骨干教师中挑选。它包括师徒结对、同伴结对等形式。
3.主题式
主题式,它是由几个教师分别承担同一主题不同板块的教学任务,即在不同的学科间或同一学科不同章、节之间建立联系,在相关知识构成的总体框架下,将有关内容重新组织和编排,以形成新的系统,并在间断或连续的时间内轮流执教合作的模式。它既有利于各科知识的融合,又注意到每个知识点及其内在的联系和发展。
4.沙龙式
沙龙式是一种非正式状态下的自由交流的合作模式。它既可以是同一学科内教师的交流,也可以是跨学科教师的聚会。从内容上来说,可以从教学理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展开探讨,也可以从典型的教学案例出发进行交流。沙龙式形式新颖,生动有效,是教师教学合作比较前卫的一种合作模式。沙龙式最大的优点就在于教师参与的机会多,在活动中大家可以充分交流教学上遇到的问题,研究大家共同关心的问题,教师之间通过谈天、交流,表述各自的心得体会、抒发各自的情感体验,而听者则带着与之分享并反思自己教学行为的态度,并非一定要接纳,但要学会倾听。在这种知识与经验分享的氛围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可以拉近,并能推动人们为实现彼此间的分享做出自己的应有努力,如果经常进行沙龙式教学反思,那将会促使教师不断努力去钻研业务和拓宽知识面。这样不但对教师个人成长有利,而且.对于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作用更大。
(三)教师教学合作的内容及过程
以现有教材为基本学习材料,以整体性、综合性、创造性、开放性为原则,通过整合、延伸、引进的方法来确定合作的内容。
过程是核心,教师如何进行合作也就体现在过程之中,因此我们主要从教师教学合作的心理机制(主要包括倾听、交流、协作、分享和整合)、教师教学合作的资源分配(主要包括人力资源的分配和物质资源的分享)、教师教学合作的具体过程来研究教师是如何实现合作的。
教师教学合作的具体过程是围绕着教学的一般过程的各环节来进行并通过学习型组织氛围的创设、知识共享机制、激励与评价来提供支持与保障。流程见图1示:
1集体备课:以教师个人备课作为教学的起点,通过集体备课的合作形式,提高备课质量。
2.交流合作:主要通过两种形式进行,一是为初任教师配置教学导师,以达到二者的相互促进;二是在其他教师中广泛采用同伴教练的形式,进行相互的帮助与合作。
3.课堂教学:以说课、上课、听课等形式进行同伴指导,此种说课、听课完全以教师同伴间提高教学水平为目的,不作为教师评价的依据。
4.教学反思:主要有群体反思与个体反思两种形式。开展课堂教学后,教学共同体集中在一起进行评课,提出好的建议,在此基础上教师各自进行个体反思。
5.复备指导:在教学反思的基础上,教师进行教案的复备,并将具体方法运用到教育教学之中。
整个教学合作流程需要学校通过学习型组织气氛的创设,知识共享机制的建立及激励与评价机制的建立加以促进与保障。
二、教师教学合作的过程评价
在教学共同建立和教师具体教学合作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不同的方面对教师的合作过程进行多方位的评估,通过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来不断检验合作的成效,完善教师的教学合作评价体系,激励和促进教师教学合作的良性发展。
(一)形成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形成性评价是在教学设计或教学实施尚处于发展或完善过程中进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收集教学设计或实施过程中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的依据。终结性评价则在教学设计或教学实施完成之后施行的,其主要目的在于搜集资料,对教学设计的成效作出整体性的判断,作为推广采用教学设计或不同教学设计之间比较的依据。
教师教学合作的评价是一种形成性评价。它的目的在于修正和完善教师教学合作的方式、方法以及每节合作课的教学设计方案。同时学校期末对教师教学合作进行终结性评价,对学生也要进行形成性测试和终结性测试。形成性测试的主要目的不仅仅是检查学是否掌握了教学内容,也可从中发现教师教学合作设计中存在的不足,期末对学生的终结性测试是从总体上检验教师教学合作的效果。
(二)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相结合
内部评价是指评价由教学合作者自己实施。相对的外部评价则是指评价由教学合作者以外的其他人来实施。.内部评价的长处在于评价者了解教学设计方案的内在精神和技术处理技巧,评价的结果亦可进一步用于教学方案的修订和完善;其缺点是,评价者有可能蔽于自己的设计思想,不了解其他人对教学设计的需要,致使评价缺乏应有的客观性。外部评价则正好相反,评价者虽然对计划的内部思想不太了解,但却有更为开阔的评价思路,可能取得具有客观性和令人信服的结论。因此,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应相互借鉴,也就是说,一项完备的评价应同时吸收内部人员和外部人员参加。
学校在教师教学合作过程中,应该鼓励教师自我评价,鼓励教师自主提交评价资料,鼓励教师主动提出合作过程中的困难和疑惑,与教师一起分析各种尝试和探索,并且与教师一起商讨改进建议,同时还注重发挥学生、家长和同事的评价功能。在某种意义上说,学生、家长和同事、专家都是教师教学合作的伙伴,尤其是同事的评价,他们直接参与教学合作的活动,对激励教师的互动合作会产生积极的影响。
我们还可以建立教师教学合作专业成长档案袋。它主要包括成果型记录袋、过程型记录袋和评价型记录袋。成果型记录袋主要收集通过教师教学合作所取得相关成果的有关资料。过程型记录袋主要是记载教师教学合作的反思、感悟等合作历程的相关资料。评价型记录袋包括自我评价、同事评价、专家评价、学生访谈、家长评价等相关资料。教师教学合作专业成长档案袋,已成为我校教师教学合作评价的一种方法,也是教师自我反思,自我发展的一种形式。
三、教师教学合作研究的思考
教师教学合作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工作,尚存在不少问题,需在后续研究中,作进一步的探索。
(一)主观方面
i.教师个人的知识结构有待完善
教师之间的合作需要教师本身具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和宽广的知识面,因此教师必须不断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重建自己的知识、技能体系,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坚持不断学习。
2.教师的合作精神有待提高
教师的合作意识要进一步增强,要信任他人、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帮助他人,养成一种善于与他人一起研究问题的习惯。
(二)客观方面
1学校文化氛围需要进一步营造
学校要努力营造团队合作的,开放共享的文化氛围,给予教师物质、精神和心理的支持,努力创设合作情境,促使教师间形成亲密的伙伴关系,形成团结向上的学校环境。
2教学合作的支持服务系统需要进一步完善
教师合作的支持服务系统是教师合作的保障,教师之间的教学合作,显然比传统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学资源,无论是硬件投入还是人员安排,学校各处室都要加大支持的力度。
3.时间、空间要进一步保证和拓展
学校要给教师足够的合作时间。合作交流需要教师一定的时间和精力,而我们中小学教师现行的工作已经处于满负荷状态,身心压力很大,如果不给教师减轻负担,提供良好的心理环境,合作会导致教师更大的压力和困扰。
4.激励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
教学评价作为学校管理的一种手段,具有很强的导向功能和激励功能,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对现行的评价制度要加大改革的力度,在评价的内容上要由单纯的教学成绩评价转向教学成绩和教学过程相结合的综合评价;在评价的方式上,注重随机抽查的动态考核,努力创造一种“组内合作,组际竞赛”的激励机制。
下一篇:试析教师教学口语的问题及对策